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仪器和物理的角度介绍了SPECT的有关问题,展望SPECT的发展及应用前景。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提供了SPECT的定购及与其有关的商业信息。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了SPECT在脑、肝脏、心脏等主要脏器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与其它影像技术对比研究,阐明了SPECT作为核医学主要显像仪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传统SPECT受限于设备性能及重建算法,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随着SPECT设备的进步、SPECT/CT的出现及重建算法的进步,SPECT可以像PET一样进行定量研究。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为运用定量SPECT技术进行临床诊断以及指导和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该文主要综述了SPECT定量技术的发展、SPECT定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核...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主要介绍SPECT脑显像的一种立体定位方法。材料和方法:材料主要为显像床头平板.坐标架、SPECT头托,SPECT坐标显示器等。实验时.先在SPECT坐标显示器内放一个放射性标志点,测出它的坐标(X,Y,Z),比较X与X’,Y与Y’,Z与Z’。结果:X与X’.Y与Y’.Z与Z’相差较小。结论:初步实验结果显示本方法的SPECT脑显像立体定位误差小.定位比较准确。  相似文献   

5.
概要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201Tl心肌运动负荷SPECT图像的五种定量分析方法及其优缺点和目前所处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笔者报道了一例纵隔血管脂肪瘤患者的99Tcm-MIBI SPECT/CT显像情况,分别从临床症状、CT及99Tcm-MIBI SPECT/CT亲肿瘤阳性显像、病理诊断等方面介绍该病的特点,并通过文献复习加深了对纵隔血管脂肪瘤的认识。研究结果显示,纵隔血管脂肪瘤99Tcm-MIBI SPECT/CT亲肿瘤阳性显像未见明显摄取,提示术前多种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观察纵隔血管脂肪瘤的生长方式、内部成份等,有助于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橄榄桥脑小脑萎缩SPECT脑显像和MRI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在橄榄桥脑小脑萎缩(O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OPCA患者行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头颅MRI检查,并对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OPCA患者的SPECT显像异常表现为脑局部血流低灌注,以脑干、脑小及基底节为主,也可累及大脑各叶;与MRI比较,SPECT显示病变范围更广泛;SPECT和MRI的异常率分别为95%和75%。结论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为诊断OPCA提供了新方法,灵敏度优于MRI;SPECT与MRI相结合,有助于提高OPCA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IQ·SPECT与碲锌镉(CZT)探测器SPECT是心肌灌注显像新技术,与传统SPECT相比,具有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高、采集时间短、注射显像剂剂量少及辐射剂量低等优点。与传统SPECT不同(低能高分辨率平行孔准直器),IQ·SPECT使用SMART-ROOM准直器及心脏为焦点的采集模式,提高了灵敏度;CZT探测器SPECT的探测器为半导体,取代了传统NaI晶体探测器,提高了能量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及信噪比等,并可定量分析心肌血流储备。笔者主要对三者的成像原理、性能参数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231例,并与ECG结果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心肌SPECT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CG(P<0.05),ECG与SPECT阳性结果的吻合率仅为72.1 %,而ECG无缺血(IS)和梗塞(MI)的患者中,40.8%SPECT有阳性发现.SPECT的定位诊断率明显优于ECG(P<0.01),尤其对心尖、侧壁和后壁基底段更显示出SPECT的优势.因此作者认为SPECT作为一种具有较高灵敏度而又无创伤的检测手段,临床应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同机CT平扫及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31例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中出现的单发、定位不明或难以确诊病灶进行同机CT平扫或断层融合显像,由2名高年资核医学医师和1名CT诊断医师双盲阅片,分别计算SPECT、SPECT/CT、SPECT+CT的诊断准确率,并对上述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对单发、定位不明和难以确诊病灶,SPECT、SPECT/CT、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4%(34/49)、95.8%(23/24)和93.9%(46/49),63.0%(17/27)、100%(23/23)和100%(27/27),76.53%(75/98)、91.9%(34/37)和90.8%(89/98),SPECT/CT和SPECT+CT对病灶的诊断准确率均优于SPECT平面显像,但SPECT/CT和SPECT+CT对不同类型病灶的诊断准确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PECT+CT平扫或SPECT/CT明显提高了对肿瘤患者骨显像中不同类型病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SPECT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CAHD)诊断、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价的无创影像手段,已被认可和广泛接受。SPECT MPI的优势是在可视化图像解读的同时提供定量分析指标,增加了SPECT MPI诊断的客观性、一致性及可重复性。但获得高质量图像和准确定量分析数据的前提是SPECT MPI技术环节的操作要规范。为此,在参考国外相关指南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基于中国正常人群的心肌灌注SPECT定量分析多中心研究"项目工作手册的基础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组织了国内核医学专家针对SPECT MPI临床实践中采集技术和图像操作要点(包括患者准备、显像技术、图像质量控制与后处理等关键环节)撰写共识,以更好地促进国内SPECT MPI的规范开展和临床应用的推广,保障图像质量,为患者提供准确的影像诊断服务。本共识适用于国内普遍使用的传统碘化钠探测器SPECT MPI。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确诊为MM患者SPECT/CT骨显像的影像特征,分析融合显像对多发性骨髑瘤的诊断意义.结果 25例MM患者骨显像阳性率为88.0%( 22/25),共发现病灶135个,其中放射性浓聚灶占93.3%( 126/135);病灶分布以肋骨、胸椎及腰椎最常见: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23次,对83处难以明确诊断的病灶,最终79处明确了诊断,4处病灶仍难以明确诊断,同时CT新发现8处病灶.结论 SPECT/CT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用户角度,介绍了γ相机和SPECT性能测试方法。包括均匀性、分辨率、线性、计数率特性、灵敏度、空间位置、旋转中心漂移、总体性能等一系列性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骨转移SPE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68例乳腺癌患者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SPECT选择99Tcm-MDP作为显像剂,综合分析乳腺癌骨转移性病变的SPECT扫描特点。结果乳腺癌SPECT扫描以多样性表现为特点;SPECT影像检出率达94.0%,但其缺乏特异性。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结合临床资料,能够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SPECT一直被认为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但SPECT/CT、物理校正(光子衰减、散射等技术)及图像重建算法等技术的出现推动了SPECT/CT定量技术的发展,目前SPECT/CT已经可以进行类似PET的定量分析。多种技术的整合使SPECT/CT在图像采集及处理方面的性能进一步提高,使定量更加准确。笔者主要对SPECT/CT的硬件、物理校正、图像重建算法的临床应用及不足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PECT/CT骨显像在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APHO)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SPECT/CT骨显像结果,所有患者均行99Tcm-MDP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显像及同机或异机CT扫描,获得SPECT全身骨显像和局部SPECT骨显像、CT显像、SPECT/CT融合显像图像。分析比较SPECT骨显像和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征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组间准确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1例临床怀疑SAPHO综合征患者中,9例经穿刺组织病理或随访病情最终转归而确诊,另外2例为转移瘤。其中,SPECT诊断6例,共发现41个病灶出现放射性浓聚;SPECT/CT诊断9例,共发现44个病灶。SPECT骨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7%(6/9)、50.0%(1/2)和63.6%(7/11);SPECT/CT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100%(9/9)、50.0%(1/2)和90.9%(10/11),SPECT/CT融合显像对SAPHO综合症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的SPECT显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2,P < 0.05)。结论SPECT/CT的联合应用提高了对病灶解剖定位的准确率及骨显像特异度,可用于SAPHO综合征患者的病灶精准定位、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更多隐匿病灶检出以及病灶代谢活性评价等,对SAPHO综合征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99mTc标记的放射性药物SPECT脑灌注显像的常见适应症、脑显像剂、图像采集和处理、介入试验的方法和副反应以及如何对图像进行解释,并且提出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PECT联合MDCT、MRI多模态显像对骨转移瘤诊断效能差异,为骨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的影像诊断方法提供依据,避免过度检查。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疑似骨转移瘤患者的SPECT、MDCT及MRI图像,对各种检查图像进行判读,分别记录各种检查图像中骨异常灶的性质及数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9例患者中SPECT、MDCT、MRI、SPECT+MDCT、SPECT+MRI、SPECT+MDCT+MRI检查分别对骨转移瘤的准确率依次为60.7%(48/79)、54.4%(43/79)、65.8%(52/79)、81%(64/79)、86.1%(68/79)、87.3%(69/79)。其中SPECT与SPECT+MDCT(χ~2=7.851,P0.05)、SPECT与SPECT+MRI(χ~2=12.972,P0.05)、SPECT与SPECT+MDCT+MRI(χ~2=14.525,P0.0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准确率上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PECT+MDCT与SPECT+MRI(χ~2=0.737,P=0.391)、SPECT+MDCT与SPECT+MDCT+MRI(χ~2=1.188,P=0.276)、SPECT+MRI与SPECT+MDCT+MRI(χ~2=0.055,P=0.815)组间对比,在骨转移瘤诊断确诊率上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影像检查联合应用(尤其是SPECT+MDCT、SPECT+MRI或SPECT+MDCT+MRI)能够对临床骨转移瘤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病灶的假阳性率,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从而达到精准诊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脑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E HAWKEYE仪器实施脑SPECT灌注显像与CT同机图像融合以及质量控制方法。材料和方法:制作脑SPECT显像的平板头托及其Y轴偏移检测。改变采集模式,手动调节双探头到最小旋转半径,对点源模型及患者进行SPECT/CT采集,以及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处理及其质量控制分析。结果:调整头托及采集技术后,在HAWKEYE仪器实施脑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显像。使用改良头托后,模型及患者进行SPECT/CT显像,能够准确实施同机SPECT/CT图像融合。结论:通过技术改进,可以在GE HAWKEYE仪器上实施脑SPECT/CT同机显像以及准确的图像融合。  相似文献   

20.
有关SPECT成像质量若干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国内多年使用SPECT的经验及国外有关报道,对影响SPECT成像质量的若干物理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指出了γ相机平面像及断层像的优缺点。涉及SPECT质量控制问题,本文也作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