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查阅出院归档病案,进行医院感染发生例次数、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致病菌种类统计,观察院内感染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潜在易感因素统计。结果 14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0例:肺部感染31例,泌尿系感染19例,消化系感染8例,手术切口感染2例;培养138例次,检出病原微生物89株:G-杆菌42株,G+菌28株,真菌19株;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昏迷、住院时间长、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组死亡占32.33%高于非感染组的12.2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合并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可增加病死率;应加强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性质,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发生肺部感染,培养出致病菌11种共48株,以Gˉ杆菌为主,共37株,占64.58%,G+球菌占20.83%,真菌占14.58%。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12例,控制8例,肺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20例(均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为主。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肺部感染是病人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丁美祥  王彤  张瑞红  宁小平 《中外医疗》2009,28(31):127-128
目的对ICU院内感染的现状进行分析,以寻找对策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10月ICU收治316例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院内感染共发生61例,占19.03%,死亡21例。ICU住院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占81.9G%,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共栓出致病菌145株,其中革兰氏染色阴性菌75株,占51.72%;革兰氏染色阳性菌38株,占26.21%;真菌32株,占22.07%。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论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致病菌构成以革兰氏染色阴性菌为主,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ICU应加强管理,根据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保护易感人群,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性质,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发生肺部感染,培养出致病菌11种共48株,以G^-杆菌为主,共37株,占64.58%,G^+球菌占20.83%,真菌占14.58%。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12例,控制8例,肺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20例(均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为主。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肺部感染是病人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及临床特点,初步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486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医院内感染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6例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1.2%,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下呼吸道。486例中共检出致病株146株,革兰氏阴性菌占71株(48.6%),革兰氏阳性菌34株(23.3%)。主要易感因素是白细胞总数低下,原发疾病部位(肺Ca,P〈0.01),疾病分期(Ⅵ期,P〈0.05),曾接受化疗及胸部放射治疗。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院内感染常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化疗后院内感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发生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其预防对策。方法分析108例发生医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内感染的主要部位在呼吸道。108例中共检出致病株122株,革兰氏阴性菌占59株(48.4%),革兰氏阳性菌37株(30.3%)。主要易感因素是粒细胞减少。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机率较高,院内感染常以革兰氏阴性菌及真菌为主。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易感因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查阅2007年1月~2009年12月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出院归档病案,进行医院感染发生例次数、医院感染率的统计以及医院感染病例的潜在易感因素统计。结果142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62例,发生率为43.66%。医院感染组患者平均年龄大、意识障碍或昏迷发病率高;脱水剂、抑酸剂、激素应用时间长;进行侵入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比例高(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合并院内感染率较高与多因素有关,针对上述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及用药效果。方法:对11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重型颅脑损伤出现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8株,占73.3%,革兰阳性菌26株,占21.7%,真菌6株,占5.0%。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分别以铜绿假单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分别对头胞哌酮和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经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缓解。结论:ICU重型颅脑损伤致肺部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须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邓峰  黄少伟  李齐广 《右江医学》2005,33(2):122-123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 56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当天即行气管切开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56例均发生肺部感染,培养出致病菌 11 种共 89 株,以革兰染色阴性(G-)杆菌为主,共81株,占90.01%,另8株为真菌,占9.99%。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28例,控制4例,死亡24例,死亡的24例中肺部感染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病原体主要以 G-杆菌为主,肺部感染可使病情加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本院ICU病房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38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流行病学、病原菌及耐药性、易感因素,从而寻找防治措施.结果 ICU病房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3.1%,其次是兰氏阳性球菌,占17.3%,真菌占9.6%.昏迷、卧床、年龄、胃内容物返流误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激素大量应用等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加强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可有效减少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根据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降低院内感染率。方法以2005年8月-2006年8月152名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调查,通过查阅病历、交班记录,查房发现院内感染者,并采集感染者相应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院内感染率12.2%;部位感染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口腔,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致病菌耐药率高。结论提高院内感染管理意识,完善监控措施,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性气道护理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 对6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人工叩背、振动排痰机排痰,并配合气道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综合性护理方案,观察对防治肺部感染的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中47例临床痊愈,占71.2%,死亡11例,占16.7%,植物生存8例,占12.1%;其中有5例(7.6%)发生肺部感染;死亡11例中无一例因肺部感染.结论 综合性气道护理是预防和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有利于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1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对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228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144株,占63.2%,前4住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G+)菌60株,占26.3%,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共24株,占10.5%.药敏结果显示多数细菌对抗生素多重耐药.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并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消化内科出现院内感染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发生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易感人群、感染病原菌及感染部位等。结果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易感因素:消化道肿瘤、出血,肝硬化等;感染部位: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道;易感染群:老年人,且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加强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的认识,严格执行无菌制度,并对高危人群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王萍 《中外医疗》2008,27(16):112-112
目的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行气道细茵学调查,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 对32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采取间断留取痰标本,及时进行细茵学培养.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及时吸痰,良好气道湿化、正确套管护理、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 32例患者54次痰培养,其中检出致病茵46次,检出率为85%;无致病菌检出8次,捡出率为15%.致病菌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4%(40/54).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易发生气道感染,正确的护理措施对于减少气道感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高辉 《大家健康》2013,(10):15-16
目的:探讨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近五年在本院住院的2020例肾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院内感染发病率,并对病原菌的分布比率及分布部位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肾内科住院的2020名患者中,共有400例出现院内感染,总感染率19.80%。在不同疾病感染率比较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比率最高,达到了32.00%。在对感染部位的分析中,呼吸道感染比率最多,占68.84%。这些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430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297株,占69.07%;革兰氏阳性菌123株,占28.60%;真菌10株,占2.33%。结论: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率高,临床应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科疾病院内感染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院内感染患者60例,回顾性调查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基本情况,并且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分析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结果:60例院内感染患者病原菌检查其中革兰氏阴性菌35株,占58.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共15株,占25.00%;革兰氏阳性菌25株,占41.67%,其中金黄色葡萄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9株,占15.00%。60岁以上、采用人工通气、服用抗生素、空气质量差等因素为发生院内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空气质量差危险性最高。结论:临床上应该注意空气质量、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易感部位、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 996年 1月— 2 0 0 4年 1月 2 51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肠道等。感染因素与患者的原发病、并发症、侵入性操作、多次住院反复使用抗生素、各种功能障碍如咳嗽反射障碍、排尿障碍等有关 ,细菌检查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 86株 ,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前三位。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患者 ,医院感染存在多种易感因素 ,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 ,可减少老年颅脑损伤患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20.
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路生  李忠德 《广西医学》2007,29(7):1010-101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方法 对GCS计分3~8分的1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GCS评分低,气管切开,使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P<0.05).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肺部感染严重影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并发肺部感染原因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疾病的自身特点及不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