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患骨质疏松症者中,男性老年人口占7.6%,女性占29.1%;而骨头变“酥”有潜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男性达14%,女性超过50%。许多人面临骨折的威胁。调查还发现,现代人饮食不正常,偏食火锅和咸辣味重的食物,或喜欢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相似文献   

2.
我院1984~1985年收治胃脘痛伴便血病人52例,其中男性41例(占78.8%),女性11例(占1.2%);年龄最大者74岁,最小者20岁;住院时间最长者104天,最短者10天;肝气犯胃型22例(占42.3%),脾胃虚寒型23例(占44.2%)淤血留络型4例(占7.6%),寒热错杂型3例(占5.7%)。现将我们在护理工作中的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一项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患骨质疏松症者中,男性老年人口占7.6%,女性占29.1%。而骨头变“酥”有潜在骨质疏松的患者,男性达14%,女性超过50%。许多人面临骨折的威胁。调查还发现,现代人饮食不正常,偏食火锅和咸辣味重的食物,或喜欢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还有人食欲过盛,平时大量进食面包、香肠类肉食,以及可乐等。医学专家认为,饮食混乱容易使骨头变“酥”,是影响人的骨骼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科老年女性住院患者比老年男性住院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的原因。方法:通过对内科同期住院的149例老年女性和219例老年男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男性和老年女性患者各自的跌倒发生率,分析老年女性和老年男性患者与跌倒有关的主要原因(自身健康状况、患慢性疾病状况、心理状况以及平衡能力状况)的差异。结果:老年女性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男性患者(P0.05)。在跌倒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平衡总影响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P0.05),怕麻烦心理状态和患2种以上慢性病患者女性组明显多于男性组(P0.05),女性组患者自身健康状况明显比男性组差(P0.05)。结论:老年女性住院患者较老年男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跌倒,其主要原因是老年女性患者平衡力、自身身体状况较差,患多种慢性病较老年男性患者多。  相似文献   

5.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一种,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50岁以后发病者极少。患者常有腹痛不适、腹胀、肠鸣、腹泻和便秘等症状。1 临床资料 本组观察对象均为住院或门诊患者。治疗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最大者68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在30~40岁之间者31例,占62%。以便秘为主者27例、以腹泻为主者13例、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者10例。有腹痛表现者42例、有腹胀表现者32例(因多数患者腹痛与腹胀同时出现)。  相似文献   

6.
观察对象为1996年9~11月在汉方门诊就诊,年龄在15岁以上的427例患者(男性119例、女性308例),根据问诊表探讨自觉性冷症的出现率,并按年龄分别将男女患者分成15~39岁、40~64岁、65岁以上3个年龄组,探讨各组冷症的出现率与伴随症状的关系。结果:男性患者中有自觉性冷症者占10.9%(13例/119例),其中15~39岁组占4.4%(2例/45例)。40~64岁组占15.9%(7例/44例),65岁以上组占13.3%(4例/30例)。女性患者中有自觉性冷症者占45.5%(140例/308例),其中15~39岁组45.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风险,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总结分析骨质疏松初次骨折后(3年内)发生再骨折6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调查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身高等一般病例资料,统计各再次骨折的骨折部位、骨折原因、发生骨折的季节、是否进行过抗骨质疏松方面的治疗。结果:摔倒致骨折者49例,占79.03%;再骨折部位为脊柱者38例,占61.29%;再骨折在春冬季发生者43例,占69.4%,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再骨折间隔(23.4±5.4)个月,非治疗患者再骨折间隔(14.1±7.8)个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初次骨折后发生再骨折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摔倒、脊柱骨折、春冬季骨折;抗骨质疏松治疗的患者再骨折间隔明显高于非治疗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和股骨颈抗压强度指数(CSI)的关系,为评估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老年病人30例(病例组)和其他非骨折老年病人42例(对照组),测定股膏颈骨密度(BMD)、股骨颈宽度(FNW)和体重,计算出股骨颈CSI;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股骨颈CSI与髋部骨折危险性的关系.结果:股骨颈CSI值越低,髋部骨折危险性越大;髋部骨折危险性大于10%时,男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5;危险性大于20%时,女性髋部骨折股骨颈CSI阈值为0.032.结论:老年人股骨颈CSI与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危险性有关,可以作为预测髋部骨折发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补肺颗粒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补肺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13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1例),治疗组口服补肺颗粒,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30天后比较疗效,并根据圣乔治呼吸问卷分别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3.62%,对照组为21.3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各部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圣乔治呼吸问卷呼吸症状、活动受限及总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圣乔治问卷疾病影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肺颗粒可以明显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临床症状,提高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OVCF合并COPD病例50例,共76椎,将获得随访的47例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y,PVP)组及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周、1月、3月VAS,ODI评分。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6.52岁,男性28例,女性22例;病因:咳嗽17例,占34%,扭伤3例,占6%,跌伤10例,占20%,无明显诱因20例,占40%;伤椎:单椎体33例,占66%,两椎体及以上17例,占34%,其中有3例患者出现4次再骨折,1例患者出现2次再骨折,其中3例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而死亡,占6%,余下的47例中PVP组14例,保守治疗组33例。治疗前两组VAS、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1月、3月VAS、OD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VP组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OVCF合并COPD易出现多节段骨折,再骨折发生率高,考虑可能与骨密度低有关,咳嗽是COPD诱发OVCF的重要因素,如无手术禁忌,建议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引起的呼吸衰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无创通气指征的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在相关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分析其最终预后与入院时测定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无创通气治疗成功率88.5%;无创通气成功者COPD出现呼吸衰竭至开始呼吸机治疗的时间、呼吸频率、体质量指数、APACHEⅡ评分、患者基础肺功能等与未成功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I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可以减少有创通气的使用;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12.
蔡琦玲 《河北中医》2011,33(5):721-72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3例,均予常规解痉平喘、止咳祛痰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观察2组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和氧分压[p(O2)]、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 s用力呼气量(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CO2)、p(O2)、FVC、FEV1/预计值、PEF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可有效改善稳定期COPD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有利于提高稳定期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住院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中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3%)明显高于对照组(67.9%)(P〈0.05)。两组治疗后PaO2、PaCO2、Fib及肺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症状、体征总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II型呼吸衰竭患者低氧血症、感染与肝功能异常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56列AECOPD致II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对其进行治疗前后检测胸部X线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肝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并对治疗前后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COPD患者治疗后胸部X线片、动脉血氧分压(PaO2)、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肝功能各参数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随pH值、PaO2、PaCO2指标的改善及感染的控制,肝功能亦逐渐恢复至正常。结论AECOPDII型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感染对肝脏功能有明显的损害;给予抗感染,纠正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及酸中毒,保肝、支持疗法等治疗后随着感染的控制、呼吸衰竭的纠正肝功能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补肺益阳化痰中药治疗。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疗效评价观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6.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计分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肺益阳化痰中药可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症状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肺炎(RP)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行三维适形放疗的6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位置、有无化疗、吸烟史、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记录双肺V5、V10、V15、V20,照射剂量及照射野面积等物理参数;记录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RP,比较这些与RP发生的关系。结果 7例发生RP。放疗前行化疗的32例患者有6例发生RP,未行化疗的34例中有1例RP;糖尿病9例有4例出现RP,无糖尿病的57例中有3例RP;COPD 8例中有3例出现RP,无COPD的58例中有4例RP。各组配对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V5≥60%的17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RP,V5〈60%的49例中有3例RP;V10≥50%的20例中有5例出现RP,V10﹤50%的46例中有2例RP;V15≥40%的16例中有4例出现RP,V15﹤40%的50例中有3例RP;V20≥25%的14例中有4例出现RP,V20﹤25%的52例中有3例RP;处方剂量≥60 Gy的15例中有4例出现RP,处方剂量〈60 Gy的51例中有3例RP;照射野面积≥120 cm2的19例中有2例出现RP,照射野面积〈120 cm2的47例中有5例RP。各组配对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放疗前化疗、合并糖尿病、COPD与RP的发生密切相关。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中,物理计划参数中体积剂量关系、靶区照射剂量、照射野面积与RP的发生密切相关。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病变部位与RP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宣肺祛瘀通络中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有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予宣肺祛瘀通络中药治疗。观察2组症状积分;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d停止吸氧30min后均分别取外周动脉血1mL(肝素抗凝)行血气分析,取静脉血2mL(肝素抗凝)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二氧化碳分压[P(CO2)]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O2)]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宣肺祛瘀通络中药汤剂能够通过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流黏滞度,升高P(O2)水平,降低P(CO2)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学明  王克俭 《山西中医》2012,28(2):10-11,15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疗效。方法:将88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3年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19例,有效1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36%(95%CI=76.22%~96.50%);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63.64%(95%CI=49.43%~77.8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484 3,P=0.013 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配合西医"冬病夏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其收益为OR=0.28(95%CI=0.10~0.80),NNT=4(95%CI=2.45~21.60)。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地尔硫联合盐酸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2014年2月就诊于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尔硫组(30例)、川芎嗪组(30例)和联合用药组(30例),3组均给予吸氧、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等对症治疗。地尔硫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地尔硫片,1片/次,3次/d。川芎嗪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80 mg加入5%葡萄糖250 mL,2 h内滴注完毕,1次/d。联合用药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地尔硫片和盐酸川芎嗪注射液,用法用量同以上两组。3组均持续治疗2周。对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同时对肺动脉压力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地尔硫组、川芎嗪组、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7%、76.7%、90.0%,联合用药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肺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降低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升高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联合川芎嗪治疗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改善肺动脉压力相关指标,优于两药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以及细菌分布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83例COPD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其感染细菌种类及分布特点、与病情严重性的关系及其耐药情况.结果:83例COPD患者中50例痰培养生长细菌或真菌,阳性率为60.24%(50/83) 共分离出58株致病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6株(62.07%)、革兰阳性球菌5株(8.62%)、真菌17株(29.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19例患者致病菌培养阳性(47.50%),重度组31例患者致病菌培养阳性(72.09%),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药敏试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氟哇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碳青霉烯类均产生耐药,而革兰阳性球菌对利奈哇烷、替考拉宁耐药率最低,对氨节西林、复方新诺明、青霉素类耐药率高.结论:COPD患者肺部感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致病菌分布与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致病菌耐药现象较为严重 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性较高,但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尚可,而革兰阳性球菌对米诺环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