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或(和)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利用1989~1992年广州市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系统建立的165660名年龄≥30岁的工厂职工和司机的个体健康档案为基础资料,填入光学扫描直读表(ICR)并建立基线数据库,随访至1998年12月31日,了解队列中职工生存状态和死亡原因,计算RR(95%CI),绘制产生职业有害因素接触或吸烟的累积生存曲线.结果(1)165 660名队列职工,平均年龄(42.0±6.3)岁,30~49岁占87%;37.3%的职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工厂男职工吸烟率为70.8%,男司机吸烟率为54.8%,全部女职工吸烟率不足2.0%;(2)平均随访时间为(7 6±1.1)年,共随访1 252 168人年,总死亡人数为2 437人,有51名死因不明(占2.1%),总死亡率为194.6/10万人年;(3)调整相关因素后,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对总死亡、中风和其他原因的死亡,其RR(95%CI)分别为1.11(1.02~1.20)、1.30(1.01~1.68)和1.27(1.06~1.51);吸烟对男职工总死亡、恶性肿瘤和肺癌死亡,其RR(95% CI)分别为1.23(1.11~1.35)、1.34(1.16~1.54)和2.51(1.81~3.48);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并吸烟者,总死亡和恶性肿瘤死亡的RR(95% CI)增至1.32(1.16~1.51)和1.35(1.12~1.62);(4)调整相关因素后的总死亡、恶性肿瘤死亡、肺癌和胃癌死亡的RR随吸烟总量(包年)的增加而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对死亡有影响,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比职业有害因素接触的影响更大,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并吸烟对死亡的影响非常大.  相似文献   

2.
铁矿工人队列死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危害铁矿作业工人健康的主要疾患及职业有害因素对工人寿命的影响.方法 用流行病学队列研究方法,对武钢大冶铁矿7 469名职工从1972年开始随访30余年,以全国城市居民年龄别死亡率为参照,用标化死亡比(SMR)作为统计指标,并计算95%可信区间.结果 自1972年至2003年底,共计199 108.0人年,死亡1 752人,累积死亡率为23.5%.影响铁矿工人寿命的主要疾病按累积死亡率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肿瘤(7.8%)、脑血管疾病(3.9%)、心血管系疾病(3.4%)和呼吸系疾病(2.9%),恶性肿瘤以肺癌和肝癌最多,分别占总死亡数的10%和7.4%.全死因SMR为1.0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死亡率明显升高的疾病有鼻咽癌、肝癌、肺癌、尘肺和意外事故,SMR分别为1.84、1.51、1.83、14.94和1.25.队列中接尘工人与非接尘工人比较,接尘工人全死因、胃癌、肺癌、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意外事故的累积死亡率明显升高(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5、1.83、1.61、2.27、1.34和1.69).结论 以粉尘为主的职业有害因素明显影响铁矿工人健康和寿命.  相似文献   

3.
职业接触粉尘及吸烟对死亡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接尘和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以1989-1992年广州实施并建立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基础资料,选年龄≥30岁的接尘工人和无任何粉尘及其他有害物质接触的职工(对照组)61648名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1)队列失访28例,死亡1186例,以恶性肿瘤死亡为主;(2)本队列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5-44岁,主要为工人,中学文化,已婚,率42.2%,饮酒率32.8%;(3)调整相应混杂因素后,全死因、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疾病死亡接尘者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24、1.34和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吸烟者RR分别为1.16、1.37和1.63,与不吸烟者比,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既接尘又吸烟者上述相应死因死亡1RR分别为1.48、1.85和3.12,明显高于单纯接尘或单纯吸烟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4)接尘对死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职业接触矽尘和木尘。结论 接尘与吸烟均可致死亡危险性增加,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和减寿率分析河南省唐河县卫生防疫站郑柏林张晓波朱谦本文对唐河县疾病监测点居民1984~1990年主要死因的死亡率和减寿率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资料来源与方法人口资源和死亡资料来源于唐河县疾病监测点1990年的基础调查和死...  相似文献   

5.
通过17年回顾性队列研究和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分析,对铸造作业工人死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铸造作业工人以“清理工”的人的死亡率为最高,RR值为2.5(P〈0.01),其次是熔化、造型和配砂,RR值分别为2.21(P〈0.01),2.13(P〈0.01)和1.85(P〈0.05)。观察组人年死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AR值随铸造工龄增加而升高,疾病别死亡专利率分析显示,观察组心肺病人死亡率显著高  相似文献   

6.
接尘、吸烟者死亡危险度比较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接尘、吸烟对死亡的影响。方法 以1989~1992年广州市实施并建立的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为基础资料,选年龄≥30岁的80987名接尘和无接尘职工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1)队列平均43.5岁,主要为工人、中学文化程度、已婚,接尘率16.3%,吸烟率43.7%,饮酒率335%。(2)队列平均随访8年,失访35人,死亡1539人,以恶性肿瘤死亡为主。(3)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全死因、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死亡相对危险度(RR),接尘者和吸烟者基本一致,但鼻咽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值,接尘者高于吸烟者,而肺癌、胃癌死亡RR值,吸烟者分别是接尘者的2.2倍和1.5倍;接尘可协同吸烟致死亡危险性明显增加。(4)男性总死因、恶性肿瘤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值,矽尘接触者高于吸烟者,心脑血管疾病死亡RR值,木尘接触者也高于吸烟者。(5)人群死亡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吸烟者是接尘者的2.5倍。(6)男吸烟者全死因、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的死亡危险随日吸烟量、烟龄的增加而明显递增,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危险则分别随日吸烟量、烟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接尘、吸烟者死亡RR值基本一致,接尘与吸烟存在协同作用,某些死因死亡危险吸烟者较明显,某些接尘者较明显;吸烟者PARP较接尘者高;吸烟与死亡危险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976例住院老年人死因状况分析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信息资料科朱迪南郎江南米晓娟本文对我院1985~1993年间的住院死因状况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住院病人病案和有关统计资料。对象为1985年6月~1993年5月期间60岁...  相似文献   

8.
延吉市居民死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延吉市居民死因调查分析延边医学院延吉市卫生防疫站金昌吉朴松林南红梅吴善玉全贞玉崔莲花卢福今吴昌洙研究居民伤病原因是掌握人群健康,找出威胁居民生命和影响寿命的病因,制定卫生保健措施,确定当地卫生工作重点的重要依据。我们于1994年12月到1995年1月...  相似文献   

9.
中山大学教职工1993~2000年死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红  区莎白 《中国校医》2004,18(3):257-258
高校教职工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人群,精神性负荷和心理性因素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加强对高校教职工死亡原因的调查及分析,对进一步开展校医院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和健康教育于一体的社区服务,适应高校医疗体制转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了中山大学1993~2000年8年间教职工死亡人数年龄、性别以及原因等分布情况,并作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卫文 《家庭医学》2005,(23):30-30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顾东风教授与美国Jian He博士共同牵头,国内多家大医院协作完成的长期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对中国成人死亡原因给出了明确的科学答案——心脑血管病和癌症已成为国人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河南省居民的死亡原因以及主要死亡原因对期望寿命的影响,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16年河南省36个疾病监测县(区)的死亡数据资料,计算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相关指标。结果 2016年河南省疾病监测地区居民粗死亡率为551.03/10万,标化死亡率495.08/10万,男性死亡率(631.93/10万)高于女性(464.92/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3 094.63,P<0.001)。死亡原因主要以慢性病为主,占全部死亡的88.11%。居民前五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疾病、心脏病、恶性肿瘤、伤害和呼吸系统疾病,占全部死因的比例达91.09%。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8.19岁,男性75.18岁,女性81.64岁;造成寿命损失的疾病种类依次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伤害、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影响河南省居民健康和寿命损失的主要疾病是以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为主的慢性病,提示在以后的疾病防控中应针对性的加强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工作,降低慢性病的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2013年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安徽省居民死因,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按安徽省地理特征分片区对2013年安徽省国家疾病监测点(DSPs)常住人口多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安徽省及各片区人口均呈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为江淮 >皖南 >淮北。居民死亡率为627.10/10万。疾病死亡率存在片区、性别、年龄差异。总死亡率及慢性病、伤害死亡率均为淮北 >江淮 >皖南;感染类疾病死亡率在不同片区间差异较小。无论片区和病种,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从年龄看,慢性病死亡率在 >45岁人群较高,尤其65~84岁人群;伤害死亡率在15~岁和45~岁组人群中较高;感染类疾病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不明原因疾病死亡多见于 >65岁人群。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无论性别或片区,主要死因均相近,仅顺位略有不同。不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不同,在不同片区相同年龄组人群主要死因大致相同,0~岁组主要死因为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14岁者主要死因为伤害、围生期疾病和先天异常;15~44岁人群主要死因均为伤害和恶性肿瘤;45~6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恶性肿瘤、伤害、脑血管病和心脏病;65~岁者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85岁者主要死因为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伤害是安徽省居民的主要死因。慢病防控工作应重点关注≥45岁人群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等疾病防控;15~44岁人群是伤害防控重点人群;淮北片区是安徽省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关注的重点地区,尤其慢性病及伤害防控。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本市1989~1998年孕产妇死亡变化和原因,总结围产保健管理经验并讨论有待突破的若干环节。[方法] 根据死亡监测网络上报,市妇保所质量管理科调查和专家组评审的资料统计分析。[结果] 本地孕妇分娩活产数持续下降,近10年减少了38%,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11.47/10万~29.60/10万,总体上趋于稳中有降,产后出血是首位原因;外来孕妇分娩活产数不断上升,近10年增加了3.43倍,孕产妇死亡率波动在29.08/10万~109.61/10万,多年居高不下,产科出血和产科感染是主要死因。[结论] 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业务管理和执法力度等方面仍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宁乡县1981~2005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分析宁乡县孕产妇死亡水平及死因变化规律,为提高宁乡县的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更好的制订孕产妇死亡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宁乡县1981~2005年240例死亡孕产妇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死亡调查报告及妇幼卫生年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1981~2005年宁乡县活产数367 260例,孕产妇死亡240例,孕产妇死亡率为65.35/10万,呈逐渐下降趋势。前3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直接产科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88.8%。每个阶段产科出血都是第1位死因。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家中、途中分娩死亡的人数比重逐阶段减少,在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分娩死亡逐渐占据最大比重。采取阴道助产技术的死亡人数逐阶段减少,剖宫产导致的死亡比例在总死亡数中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孕产妇死亡多集中在产后24 h内。死亡孕产妇的围产儿发生死亡危险性较高。结论:①25年宁乡县的孕产妇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②孕产妇前3位的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与全国孕产妇死因顺位一致。产科出血所占比例逐阶段下降,但均是第1位死因。③提高住院分娩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性措施。当前,孕产妇死亡地点发生了转移,孕产妇分娩方式发生了变化,流动人口死亡构成比增加。  相似文献   

15.
中国2000--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2000-2010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U5MR)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评价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纲要)目标的进展.方法 采用全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0-2010年以人群为基础的监测资料,计算不同地区的婴儿死亡率(IMR)、U5MR及其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2010年全国IMR和U5MR较2000年分别下降59.3%和58.7%,城市IMR和U5MR分别下降50.8%和47.1%,农村IMR和U5MR分别下降56.5%和56.0%.与2000年相比,2010年全国5岁以下儿童主要疾病的死因别死亡率均有下降,但城乡下降程度不同.位于前五位的死因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肺炎、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和意外窒息,城乡儿童主要疾病顺位不完全相同.2010年农村IMR和U5MR均是城市的2.8倍,中、西部地区的IMR分别是东部的1.5倍和2.3倍,U5MR分别是东部的1.5倍和2.2倍.结论 2000-2010年全国IMR、U5MR及主要死因别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且实现了纲要中提出的目标,但缩小地区和人群差异是今后促进儿童健康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泰安市大汶河流域育龄妇女居民死亡状况的分析,了解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及其导致的寿命损失年数。方法:应用死亡专率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对大汶河主干流域育龄妇女2002~2004年人口死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育龄妇女死亡率为1.09‰,对照区为0.89‰,其标化死亡率两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3,P<0.01)。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是育龄妇女的主要死因。PYLL及PYLL率前6位死因与死亡构成前6位死因一致,但顺位不同。除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外,其余主要死因研究区与对照区潜在寿命损失年数标化率(SPYLL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肿瘤、损伤与中毒、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传染病是导致育龄妇女"早死"的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中国城乡1~14岁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国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中国1~4岁、5~9岁和10~14岁儿童前5位死因有所不同,但意外伤害和中毒在各年龄组均为首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的41.20%~50.91%.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和中毒死亡率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农村地区1~4岁儿童居世界第四位,5~14岁儿童居世界第一位.结论 我国1~14岁儿童首位死因是意外伤害和中毒,我国农村地区意外伤害和中毒的死亡率在世界50个国家范围内属于高死亡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接尘、吸烟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1989年至1992年广州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的基础上对30岁以上、职业接触粉尘和无粉尘接触的80 987名工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 (1)队列平均年龄43.5岁,职业性粉尘接触率16.3%,吸烟率43.7%,饮酒率33.5%.(2)队列平均随访8年,35人失访,失访率0.04%,总死亡1 593人中,219人死于肺癌,90人死于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3)调整相关因素后,相对于不吸烟者,吸烟者肺癌死亡相对危险度(RR)为3.32,是粉尘接触者相对于无粉尘接触者肺癌死亡RR(1.53)的2.2倍.粉尘接触者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为2.41,是吸烟者(1.89)的1.28倍.尤其是矽尘接触者,其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为5.72,是吸烟者的3.03倍.既接触粉尘又吸烟,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增加更明显.(4)男性吸烟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分别随日吸烟量、烟龄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职业接触粉尘和吸烟均可引致超额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两者存在协同作用.吸烟致肺癌死亡RR高于接尘,而致非恶性肿瘤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RR则低于接尘.吸烟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危险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