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寻求一种良好的综合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方法。方法 联合几种较成熟的修复方法,并加以改进,成为 一种简便的综合修复方法;即上唇唇红缘皮肤条形切除重建唇弓,下唇粘膜瓣瓦合转移修复上唇凹陷畸形;患侧鼻孔基 底皮肤菱形切除,鼻小柱及患侧鼻翼脚基底部牵引复位,鼻孔缘“M+T”瓣成形以及鼻内充填膨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等方 法综合矫正鼻部畸形。结果应用于临床12例,唇鼻畸形得到矫正,外观良好,术后无并发症;随访半年,远期效果好。结 论该复合方法能较满意地矫正中、重度的继发唇鼻畸形。  相似文献   

2.
唐哲明 《柳州医学》2006,19(1):17-18
单侧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有唇畸形和鼻畸形,唇畸形表现为术区瘢痕明显,唇珠不显或凹陷,唇弓不显,唇缘不齐,唇红凹陷。鼻畸形表现为鼻尖低平,患侧鼻翼扁平,塌陷。鼻孔横置,鼻小柱短,患侧鼻翼脚向外移位,鼻翼颜面角呈钝角,鼻孔基底塌陷等。两种畸形一般同时存在,二期修复时均一起修复。2002~2005年,我们对8例单侧唇裂术后继发唇鼻畸形一次修复,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单侧唇裂术后一期整复继发性鼻唇畸形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单侧唇修补术后鼻唇畸形的一次性修复术式。方法:采用切除上唇瘢痕、红唇凹陷处Z成形术,缩小患侧鼻孔、延长鼻小柱,将移位的鼻翼软骨充分游离复位,抬高鼻尖等方法。结果:修复68例,结论:单侧唇裂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鼻唇畸形,对其进行全面整复,手术一定完成,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改善鼻畸形的修复效果。方法应用改良开放鼻整形切口,以鼻小柱为蒂,掀起包括健侧鼻底和前唇C瓣的前唇组织,矫正鼻小柱偏斜,延长鼻小柱。解剖出双侧鼻翼软骨,并使患侧鼻翼软骨脱套。经此切口切取鼻中隔软骨,矫正鼻中隔偏斜。部分患者另切取耳甲软骨。应用切取软骨行鼻小柱支撑缝合,加强薄弱的患侧鼻翼软骨。将患侧侧鼻软骨及鼻翼软骨分别悬吊至鼻背筋膜。缝合收拢双侧鼻翼软骨穹窿部,应用软骨行帽状移植、盾牌移植改善鼻尖形态。解剖复位异位口轮匝肌,并折叠缝合重建人中嵴,鼻翼脚松解推进重建鼻孔形态。应用软骨或去表皮瘢痕组织充填鼻底凹陷,重建鼻堤。结果69例患者中5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鼻形态良好,鼻孔基本对称;8例患者患侧鼻底仍不够丰满,5例严重鼻畸形患者患侧鼻翼仍有轻度塌陷,鼻尖稍有偏斜。结论应用鼻整形技术矫正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可明显改善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综合修复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手术方法重塑双侧鼻翼、鼻尖、鼻孔的形态,延长鼻小柱,纠正鼻中隔偏曲,矫正鼻翼基底错位和鼻底凹陷等。结果印例患者治疗后鼻形态恢复良好,效果满意。结论手术二期修复鼻畸形应首选,鼻畸形可得到良好矫正,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改良的唇星状皮瓣矫正双侧上唇裂术后鼻唇畸形3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分析,寻找有效的矫正双侧唇裂术后鼻小柱过程短、鼻尖低平、鼻翼塌陷、上唇后缩、红唇中部欠丰满等畸形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Brown鼻底上唇三角瓣和Millard前唇两叉瓣加以改良,设计成放良鼻底上唇星状瓣法,用它矫正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结论本法对前唇较宽,上唇松驰的双侧唇裂术后畸形患者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唇叉状瓣在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矫治中的应用。方法:在上唇原中央小球突上设计叉状瓣,蒂与鼻小柱相连,使鼻小柱延长的同时亦有助于修复鼻孔和上唇畸形。结果:应用上唇叉状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3例,效果满意。结论:上唇叉状瓣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法使鼻小柱明显延长,且修复鼻唇畸形,适用于矫治上唇组织松弛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对患侧鼻孔过宽、上唇高度过短及红唇缺少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整复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6例此类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用Millard法加小下三角瓣法进行修复。结果:Millard法可较好地矫正患侧鼻孔过宽、鼻小柱偏斜畸形,使患侧唇峰高点下降,附加小的下三角瓣设计不仅使唇峰高点充足下降恢复了患侧唇高,而且有效的减少了唇部组织丢失。结论:利用旋转推进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使上唇的解剖外形及鼻翼、鼻小柱、鼻孔外形恢复良好,较好的克服了旋转推进法唇高恢复不足、上唇左右不对称,下三角瓣法的鼻小柱、鼻翼、鼻孔外形恢复不理想的缺点。是目前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一种较好整复术式。  相似文献   

9.
邵哲人  马奇 《浙江医学》2003,25(7):432-433
单侧唇裂是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男性多于女性。唇裂修补术有一定的局限性 ,1996~2002年 ,我们采用手术治疗96例单侧唇裂继发畸形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1一般情况本组男性65例 ,女性31例 ;年龄5~38岁 ,平均17岁。左侧59例 ,右侧37例。包括上唇疤痕明显、疤痕凹陷及上唇过紧63例 ,表现为上唇横径不足、外观窄小、上唇不能前举 ;上唇患侧唇高过长、唇红厚度不对称及人中不明显57例 ;唇红缘切迹状裂口或口哨样畸形、唇弓参差不齐45例 ;患侧鼻翼塌陷及鼻小柱短缩伴鼻尖圆钝、鼻背及鼻尖向健侧歪斜、患侧鼻翼外侧及鼻孔基底塌陷或鼻孔过小…  相似文献   

10.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伴发鼻畸形的外科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明 《中原医刊》2004,31(11):10-10
目的:利用外科方法有效地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继发的鼻畸形。方法:在矫正颌骨不对称畸形的基础上,矫正鼻软骨异常,并利用部分鼻唇肌来重建患侧鼻底区的口轮匝肌连续性,恢复表情肌动力平衡,从而修复鼻畸形。结果:58例患者经此手术法治疗后.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矫正颌骨、鼻软骨及表情肌异常,有效地修复鼻畸形,利用部分鼻唇肌来恢复表情肌动力平衡,实现功能性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12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在前唇设计上唇V形皮瓣,延长鼻小柱、增加前唇高度;同时在下唇设计Abbe瓣,转移至上唇修复唇珠,协调上下唇宽度,从而改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结果所有皮瓣存活,术后鼻唇外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上唇V形皮瓣联合下唇Abbe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Millard术式治疗单侧完全性唇裂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行单侧完全性唇裂手术治疗的46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用单纯性MillardⅡ术式,23例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将采用改良Millard术式的23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单纯性MillardⅡ术式的23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唇外形(唇高、唇弓),鼻外形(鼻底、鼻窦、鼻孔及鼻外形)。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对照组术后上唇外形(唇高、唇弓),鼻外形(鼻底、鼻窦、鼻孔及鼻外形)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治疗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Millard术式矫正单侧完全性唇裂畸形较传统的MillardⅡ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患侧唇峰与健侧对称,唇弓清晰,面容形态更加美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亚单位结构原则,对单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进行综合修复,以获得较为完美的鼻唇形态.方法根据鼻唇部亚单位结构形态,通过恢复唇高、切除瘢痕、修复口轮匝肌、人中重建及鼻畸形矫正等手段进行综合修复.结果自2000年3月以来,共完成舵例,效果满意.结论应用亚单位原则指导单侧唇裂继发畸形进行综合修复,提高了术后鼻唇部的美学形态,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李武德  李昀生  龚瑾  阎晨 《河北医学》2002,8(5):400-402
目的:对应用鼻翼软骨复位悬吊术修复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48例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接受了鼻畸形修复术,年龄9-46岁,男27例,女21例。手术方法:切开双侧鼻翼皮肤与粘膜交界处,游离鼻翼软骨,切断患侧内侧脚的附着,将其复位,与对侧的鼻翼软骨缝合,然后将其向上悬吊至额部。结果:本方法可较好地恢复患侧的鼻翼软骨,抬高鼻炎,使鼻孔两侧对称,得到较满意的修复效果。长期的追踪发现,无1例复发。结论:应用鼻翼软骨额部悬吊法可较好地修复唇裂鼻畸形,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按MillardⅡ术式后上唇下降不足再次切开白唇使形成上三角瓣使上唇组织瓣下降消除唇裂术后上唇过短畸形的术后效果.方法 选择单侧唇裂按MillardⅡ式定点术后上唇过短畸形患者16例,按原瘢痕切口切除斑痕后,于C瓣健侧瘢痕做切口使形成上三角形缺损,患侧沿鼻底做附加切口直接下降患侧白唇并形成三角瓣尖端,插入健侧三角形组织使健侧白唇组织下降,患侧与健侧上唇做潜行分离下降到足够高度后,直接拉拢缝合,最后唇红修整恢复红唇微结构.结果 所治疗16例患者患侧唇下降均达到了满意效果,两侧唇峰对称,术后1年随访观察患者术后无上唇过紧,无继发畸形,微笑时观察两侧上唇基本对称,原疤痕切口不增加过多疤痕,患者满意.结论 MillardⅡ术式上唇过短畸形按原瘢痕形成上三角瓣,潜行分离使患侧上唇组织下降,直接缝合,该方法可靠,不失患侧上唇过短单侧唇高不足有效矫正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先天性双侧完全性唇裂整复治疗时,同期进行唇裂修复和鼻部畸形矫正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手术美容效果及减轻二期鼻畸形修复难度的手术方法.方法:唇裂修复方式采用原长法原则进行设计,加用鼻小柱旁三角瓣法调整人中和鼻孔宽度,对上唇口轮匝肌进行解剖复位.同时采用双侧鼻孔边缘手术切口重塑大翼软骨形态、位置,恢复鼻穹隆,延长鼻小柱以矫正鼻畸形.结果:本组共修复双侧完全性唇裂25例,年龄从6个月至3.8岁.术后前唇血供优良,切口I期愈合.随访时间,术后6月至3年;20例获得满意效果:唇高满意,双侧唇峰等高,红唇缘整齐.唇弓明显,唇红丰满,上唇运动时口轮匝肌连续,双侧鼻孔基本等大,鼻翼塌陷明显改善,鼻小柱延长良好.5例唇裂修复效果满意,鼻畸形有一定改善.结论:双侧完全性唇裂,在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的矫正,可获得良好的唇鼻部手术效果,减轻部分需进行二期鼻畸形病例的修复难度.  相似文献   

17.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鼻畸形的早期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胃口腭裂的同期,修整明显的鼻翼畸形。方法 经同心圆内外孤不等长的几何学原理,分析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后出现典型的患侧鼻翼“S”畸形现象的形成机理,设计鼻前庭皮肤“T”形切口,三角形切除,“T”形缝合方法,以有效地修整鼻翼畸形。结果 1997年以来,13例采用此法修复后,鼻翼“S”畸形消除,鼻孔外形明显改善。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修复唇裂后,鼻翼前庭侧皮肤过剩,切除多余皮肤,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特点的分析,探索矫治双侧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的一种理想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20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患者在下唇设计Abbe瓣,转移至上唇,延长鼻小柱,增加前唇高度,修复唇珠,协调上下唇宽度,从而改善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结果所有皮辨存活,术后鼻唇外形明显改善.结论采用下唇Abbe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的矫正方法。方法:对68例移位的组织进行完全游离及复位,通过埋没导引针将患侧鼻翼软骨悬吊于健侧的侧鼻软骨,鼻翼外侧脚内收,矫正鼻中隔偏曲,用鼻中隔软骨或耳甲软骨行患侧鼻翼软骨支架的重建,实现鼻畸形的综合矫正。结果:68例均一期愈合,68例中54例随访3~12个月,优38例,良16例。结论:埋没导引法联合鼻中隔软骨切除自体软骨移植可有效地矫正鼻中隔偏曲和鼻部下端畸形,移位组织的完全游离及复位是单侧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修复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的效果。方法:基于对Millard、Onizuka及罗慧夫术前设计的理解,在白唇、柱状线及红唇的设计上选择性地综合采用三种设计方法,同时采用患侧口轮匝肌与鼻棘、鼻底及对侧口轮匝肌多层次、多部位重叠缝合。在功能性修复唇裂的同时,使人中嵴显现,且防止鼻翼外脚外移复发。术中使C瓣自然退缩于鼻底,以增加患侧鼻小柱和鼻底的皮肤。结果:16例术后双侧唇高相等,红唇缘延续光滑,唇弓形态自然;人中嵴形态存在,无干燥红唇与湿润红唇交错,无唇外翻;上唇运动时无不正常凹陷和扭曲;双侧鼻孔、鼻翼基底基本对称,形成鼻孔槛,效果满意。结论:改良Millard法是功能性修复单侧唇裂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