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房颤患者右心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房颤患者(AF组)和50例门诊体检健康人群(对照组)均进行RT-3DE检查获得右心容积和功能相关参数。观察不同AF类型、AF术后复发组或窦性心律组右心容积和功能相关参数差异,分析其与AF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 AF组患者右心室最小容积(RVVmin)、右心室最大容积(RVVmax)高于对照组(P 0.05),收缩期至舒张末期三尖瓣环位移(TAPSE)、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下腔静脉塌陷率(ΔIVC)低于对照组(P 0.05),持续性房颤(SAF)组右心室做功指数(MPI)高于阵发性房颤(PAF)组(P 0.05),TAPSE、ΔIVC低于PAF组(P 0.05)。AF复发组术后TAPSE、RVEF、ΔIVC低于窦性节律组(P 0.05),MPI高于窦性节律组(P 0.05)。结论经胸RT-3DE可定量评价AF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对于病情评估、疗效判断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乙酰胆碱诱发犬房颤的电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乙酰胆碱(Ach)诱发房颤(AF)的电生理机制。结果显示:①Ach可引起心房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缩短,Ach浓度越高,ERP越小,ERP的变异(COVERP)越大(P<0.05);②随着Ach浓度增加,AF诱发率增高且持续时间延长,不同部位刺激诱发AF的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③心房的易损性与ERP和COVERP明显相关(P<0.05),但AF的持续时间只与COVERP相关(P<0.05);单独灌注Ach和异丙肾上腺素(Iso)与Ach混合灌注均可诱发AF,在Ach浓度相同时,Iso与Ach混合灌注组的AF的诱发率更高,AF的持续时间也更长(P<0.05)。提示Ach诱发AF的机制与心房的ERP变异有关,心房易损性和AF的持续时间也与心房的ERP变异明显相关;房颤的启动由副交感神经调节,房颤的持续依赖一定水平的肾上腺素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型利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0月—2011年10月连续诊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9例,根据超声心动图(UCG)测量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根据ECG将患者分为房颤组(AF组,105例)及无房颤组(NAF组,104例),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BNP、hs-CRP水平。结果 AF组中阵发性房颤48例,持续性房颤24例,永久性房颤33例。AF组患者的BNP[(198.66±118.85)ng/L与(86.37±66.96)ng/L]与LVMI[(127.19±28.04)g/m2与(83.70±17.23)g/m2]明显高于NAF组(P<0.01)。永久性房颤患者BNP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242.45±134.36)ng/L与(178.95±102.73)ng/L,P<0.05],而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患者B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hs-CR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患者BNP与患者LVMI、LA、房颤持续时间成正相关,与LVEF成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BNP水平升高,房颤的可能性增大。hs-CRP与房颤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BNP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房颤之间关系密切。BNP可作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心肌肥厚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多态性与发生心房颤动(AF)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81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LVH患者,纳入其中128例合并心房颤动者作为AF组,在753例窦性心律患者中,根据年龄、性别、左室重量指数等临床资料与AF组进行1∶2配比,选择256例窦性心律者作为对照组。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法检测p22phox基因C242T和-930A/G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个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AF组p22phox基因C242T多态位点的TT和CT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5.460,P=0.019;χ2=4.414,P=0.036)。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左房直径后,T等位基因携带者(TT+CT)发生房颤的风险约为CC型纯合子的0.5倍(OR=0.516,95%CI0.312~0.925,P=0.025)。p22phox基因-930A/G多态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AF组与对照组间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22phox基因C242T位点的多态性与高血压LVH患者房颤的发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枪击噪声对大鼠固体食物胃肠传输的影响.并通过测定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的变化,探讨枪击噪声致胃肠传输功能紊乱发生的机制。方法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组,以模拟56式冲锋枪射击时产生的噪声为施加因素.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噪声刺激,采用钡条法观察比较不同强度的声刺激对大鼠固体食物胃肠传输的影响,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胃肠激素包括血浆胃动素(MILT)、生长抑素(KS)、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浓度。结果当枪击噪声强度在40dB时,大鼠固体食物胃肠传输表现为轻度加快(残留钡条数平均为3.69条),但与对照组(残留钡条数平均为4.06条)无显著性差异(P>O.05),血浆MLT、SS、SP、VIP的浓度升高(P<O.05或P>O.05);当枪击噪声强度达80dB以上时,大鼠胃肠传输固体食物较对照组明显加快(P<O.05).同时血浆MLT、KS、SP的浓度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O.01)。结论当枪击噪声在一定强度范围内(40dB)时,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已有改变,但各激素的相对浓度比例无明显改变,其胃肠对固体食物的传输功能仍保持在相对正常的范围;当枪击噪声超过一定强度(>80dB)时,大鼠血浆胃肠激素浓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胃肠传输固体食物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射频消融术与药物治疗阵发性房颤(PAF)成功前后心房电机械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在空军总医院住院的PAF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的窦律患者20例,实验分3组:对照组(n=20)、射频消融组(n=30)、药物治疗组(n=30).所有受试者均进行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后随访时复查上述检查.对比治疗前3组的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等指标及两组PAF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参数.结果 治疗前射频消融组和药物治疗组的PAF患者间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和应变率等心房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心房参数均出现好转,应变率等机械参数明显改善(P<0.05);6个月时心房参数进一步好转,且射频消融组各参数改善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讨论 P波时限、振幅,心房容积及应变率可以较好地评价心房电机械功能,射频消融和药物治疗后PAF患者的心房传导、机械运动功能均得到改善,且射频消融组在疗效和心房参数改善上均优于药物治疗组.机械运动功能改善早于电传导功能,可作为评价PAF患者复律后心房功能改善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GJ)蛋白Cx43在猫正常睫状体的表达分布以及外伤性前部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aPVR)模型中不同时间点、不同眼压(IOP)下其表达位置和量的相应变化。方法制作外伤性aPVR导致慢性低眼压的动物模型,监测受伤前后10P,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通过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猫睫状体中Cx43蛋白的表达,进而分析24h、3天、1周、2周和4周时Cx43表达位置及量的变化。结果Cx43分布在正常猫睫状体双层上皮之间,其构成的GJ连接色素上皮(PE)与非色素上皮(NPE);aPVR模型伤后24h Cx43表达明显增高,PE层内细胞间亦出现Cx43表达,1周后该蛋白于PE、NPE及层间广泛分布,且蛋白表达量达到最大值,2周、4周时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并局限分布在PE-NPE层问。伤后24h IOP略升高,此后逐渐下降;在伤后3天内及l周后cx43表达量的变化趋势与IOP走向基本一致。结论cx43构成了猫睫状体PE与NPE之间的GJ通道;外伤性aPVR形成的低眼压与睫状体Cx43表达位置和量的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mRNA和蛋白在运动预处理(EP)早、晚期保护时相的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32只随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组)、早期运动预处理+力竭运动组(EEP+EE组)和晚期运动预处理+力竭运动组(LEP+EE组)。在建立EP和EE动物模型基础上,用原位杂交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观察和检测心肌Cx43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观察和检测心肌Cx43蛋白表达。结果:与EE组相比,EEP+EE和LEP+EE组心肌Cx43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与EEP+EE组相比,LEP+EE组心肌Cx43原位杂交信号没有显著变化,Cx43 mRNA表达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与EEP+EE组相比,LEP+EE组心肌Cx43免疫阳性反应无明显变化,Cx43蛋白表达也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预处理早、晚期保护时相分别促进了心肌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但在这两个保护时相之间,Cx4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明显差异,表明心肌Cx43在介导运动预处理早、晚期心肌保护效应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和运动预处理早、晚期保护时相的变化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地黄低聚糖(RGOs)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大鼠MSCs,反复传代及纯化后,取第8代MSCs进行分组诱导:RGOs组(RGOs终浓度100μg/ml)、5-氮胞苷(5-Aza)组(5-Aza终浓度10μmol/L)、RGOs+5-Aza组和空白对照组.诱导后继续培养4周.采用Access化学发光法和干化学法分别检测诱导后MSCs内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 I(cTnI)和心肌酶CK、CK-MB的表达,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榆测诱导后MSCs内cTnl、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表达.结果 诱导后各组MSCs均表达cTnI、CK和CK-MB,RGOs+5-Aza组中CK、CK-MB的表达水平较RGOs组、5-Az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在未诱导MSCs的空白对照组中未发现cTnI、Cx43阳性细胞,各诱导组MSCs均可见cTnI阳性细胞和Cx43阳性细胞,且RGOs+5-Aza组cTnI、Cx43荧光强度较RGOs组、5-Aza组增高.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无阳性条带出现,各诱导组均出现cTnI和Cx43阳性条带,且RGOs+5-Aza组cTnI和Cx43表达量较RGOs组、5-Aza组增高.结论 RGOs可以在体外诱导大鼠MSCs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与5-Aza联合应用后其诱导MSCs内心肌特异性物质表达的作用较单药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与大鼠心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晚期运动预处理(LEP)心肌保护效应中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方法:4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C组)、力竭运动组(EE组)、晚期运动预处理组(LEP组)、白屈菜赤碱+晚期运动预处理组(CHE+LEP组)、晚期运动预处理+力竭运动组(LEP+EE组)和白屈菜赤碱+晚期运动预处理+力竭运动组(CHE+LEP+EE组),每组8只。在进行LEP或/和PKC特异性抑制剂CHE干预后运动至力竭,观察、检测心肌Cx43 m RNA和蛋白的分布情况及表达变化。结果:⑴各组Cx43 m RNA原位杂交信号未见明显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亦无显著差异。⑵CHE+LEP组Cx43免疫阳性表达较LEP组减弱,CHE+LEP+EE组Cx43免疫阳性表达较LEP+EE组减弱;CHE+LEP组Cx43蛋白表达较LEP组显著降低,CHE+LEP+EE组Cx43蛋白表达较LEP+EE组显著降低。结论:在晚期运动预处理心肌保护效应信号转导通路中,PKC是心肌Cx43的上游中介物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维和三维超声心动图(2DE和3DE)指标在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心房早期重构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AF患者48例,正常者40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及三维图像,应用2DE、3DE和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测定左心房相关容积和应变指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2DE和3DE提示PAF患者左心房各期容积均增大(P<0.05)。2DE测定的容积相关指标提示左心房三相功能均受损(P<0.05);3DE测定的应变指标提示左心房应变受损(P<0.05)。结论2DE和3DE指标评估左心房结构与功能改变可帮助发现PA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早期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心肌纤维化及心房纤颤的相关性,以寻找心房纤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50例房颤患者(房颤组)及43例非房颤者(对照组),用PCR方法检测两组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用ELISA法测定心肌纤维化的指标(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比较不同基因型、不同等位基因的分布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P)的血清浓度。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ACE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Ⅰ型)、插入纯合型(Ⅱ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40%、26%和18.6%、41.9%、39.5%;房颤组与对照组D等位基因、Ⅰ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为54%、46%和39.5%、60.5%;对不同基因型分布比较发现: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房颤组中较对照组明显增大(P〈0.05);房颤组PIP、PⅢ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基因型之间PIP、PⅢP浓度比较中发现,DD基因型PIP、PⅢP浓度显著高于DⅠ型和Ⅱ型(P〈0.05)。结论:D等位基因可能是房颤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心肌纤维化指标PIP、PⅢP显著升高;ACEDD基因型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及心脏重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校正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CSNRT)对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潞安集团总院收治的首次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的持续性AF患者30例,均为经至少2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且有症状的持续性AF患者,在三维标测系统Carto3指导下首先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对未转复窦性心律(窦律)者采用CCL消融策略进行消融,后测定CSNRT。分为窦律维持(未复发)组20例与复发组10例,分析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持续性AF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果:复发组的CSNRT、左房前后径(LA)和早期复发比例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年龄、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性别、AF病史、术中复律无统计学差异(P>0.05)。CSNRT为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晚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OR=4.457,95%CI=1.231~12.245,P<0.05)。 结论:CSNRT恢复时间缩短,有利于降低持续性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晚期复发率,改善窦房结功能有助于持续性AF患者术后患者窦律的维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心房组织中胶原表达的变化,探讨房颤患者心房纤维化的机制及其在房颤发生、持续中的作用.方法 75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接受换瓣置换手术者分为3组,其中窦性心律组34例,阵发性房颤组11例,慢性房颤组30例,于术中获取右心耳组织约100 mg,采用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法对心房组织胶原沉积量及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应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心房组织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mRNA水平.结果 (1)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纤维化程度与左心房内径(r=0.390, P=0.001)、房颤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0.320,P=0.005);(2)与窦性心律 组比较,Ⅰ型胶原的mRNA在阵发性房颤患者(P<0.05)、慢性房颤患者(P<0.001)心房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房颤患者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虽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水平与左心房内径(r=0.336,P=0.004)、房颤持续时间 (r=0.339,P=0.003)呈正相关.结论 房颤患者心房组织存在明显纤维化,Ⅰ型胶原的分子重构可能是房颤时心房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之一,与房颤的发生和持续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应用于房颤患者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功能的评价功能。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9年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188例,根据心律情况分为观察组(房颤)100例与对照组(窦性心律)88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查记录左心房(left atrium,LA)指标,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定LAA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LA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LAEF与LAFI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AA含有丰富的梳状肌、肌小梁,形态各异,凹凸不平,分叶数目不等,两组左心耳分叶数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AA-OL、LAA-OS、LAA-H、LAA-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直线相关分析显示LAA-OL、LAA-OS、LAA-H、LAA-V与LAD呈现正相关性,与LAEF与LAFI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可准确评估房颤患者的LA容积与LAA功能,对判定患者病情与预测预后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蒋瑾  谢坪  付凯  盛勇 《放射学实践》2001,16(4):262-264
目的:分析与讨论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中房颤改变与X线表现意义。方法:按俞氏诊断标准排除其它疾病的40例甲心病,均在治疗前摄后前位(远达)X线胸片,其中合伴房颤36例(阵发性房颤16例,快速性房颤16例,房扑4例)。结果:X线线中肺淤血(肺静脉高压),左房大与房颤关系明显,肺淤血程度和左房大与房颤改变联系紧密,对临床治疗有帮助。除此外甲心病XC线表现有高动力循环表现如肺血多,肺动脉段膨,右下肺动脉增粗,心脏改变如左室大、心衰等。结论:甲心病中房颤X线表现与病理改变关系密切,认识与注意相关X线表现对治疗有帮助,且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无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人群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水平与新发心房颤动(new-onset atrial fibrillation,NAF)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2-01至2015-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房颤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3例单纯行非体外循环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进行分析,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房颤组和对照组,采集术前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数据,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31例(27.4%)患者发生术后房颤。单因素分析显示房颤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室壁运动积分(WMI)、二尖瓣E峰/A峰(E/A)、二尖瓣侧壁处收缩期峰速(S’)、E峰/二尖瓣侧壁处舒张早期峰速(E/E’)、肺动脉收缩压(PASP)、二尖瓣反流(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以相对危险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MI程度、E/E’增高、年龄增加、PASP升高。44例术前有MI,其中房颤组18例,对照组26例,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发现房颤组有13例(72.2%)MI无变化,而对照组仅6例(23.1%)MI无变化,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25例患者MI均减轻或消失。房颤组和对照组中MI患者术前E/E’值分别为13.5±4.9和9.9±3.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05)。结论 CABG术后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为MI、E/E’增高、年龄增加、PASP升高。二尖瓣功能性反流同时伴有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E’≥8~10)的患者,应该考虑CABG同时行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房扑)对患者近、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确诊的AMI患者297例,分为房颤/房扑动组(33例)和无房颤/房扑组(264例).比较两组30 d及6个月内病死率、Killip分级、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以多普勒心脏超声测定患者AMI后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房颤/房扑组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年龄大、CPK峰值高、心源性休克率高、既往发生过心肌梗死者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I级比例低,多支血管病变率高,LVEF<40%比例高(P<0.05);与无房颤/房扑组比较,房颤/房扑组30 d内及6个月病死率、心源性休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再发心肌缺血率、再梗死率明显增高(P<0.05);二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并发房颤/房扑的患者其近中期病死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