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小斌  杨玉芳  温燕 《中国药房》2009,(20):1589-159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一类抗菌药物之一,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细菌对其产生耐药的现象逐渐加重,甚至出现同时对多种β-内酰胺类品种耐药的现象,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等。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制有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产生口一内酰胺酶以及主动外排机制,其中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而失去活性是最主要的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革兰阴性耐药菌中普遍存在,并通过不断的点突变,拓宽了酶活性谱或增强了耐受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能力。现就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β-内酰胺酶分子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β-内酰胺酶分子结构人与底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构效关系研究进揭示耐药机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β-内酰胺酶分子结构的描述,详细阐明了β-内酰胺酶分子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之间的作用机制,探讨由于β-内酰胺酶分子结构的改变给它们之间的构效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鲍氏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耐药表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 (BL A)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 (Amp C)、金属 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并用 KB法、琼脂稀释法进行了 14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产酶株对大多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耐药 ,不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 ,大多数菌株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敏感。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是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肠杆菌科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肠杆菌科细菌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其耐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机制,近10余年该科细菌中不同种属细菌产生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能水解第三、四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且常为多重耐药株,备受关注。ESBL被分为对酶抑制剂与耐药两大类,纸片扩散法胪肉汤稀释法可检测ESBL产生菌,所致感染可选碳青霉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酶抑制剂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鞍山市第二医院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发生率及其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双纸片、酶抑制剂增强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法测定ESBLs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大肠杆菌中产ESBLs菌株占26.67%,肺炎克雷伯菌中为24.27%;上述产ESBLs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多为耐药,亚安培南的耐药株少见,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多为耐药。结论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1983年起,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革兰阴性(G-)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耐药性呈显著增加,同时,多重耐药性细菌也有增多趋势,并造成医院内感染[1]。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有多种,产生β-内酰胺酶是G -杆菌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耐药机制。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与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不加限制使用而产生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有密切关系,因此临床上严格掌握和限制使用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避免G -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流行,成为目前引人注目的问题。1 β-内酰胺酶的分类β-内酰胺酶种类很多,特性各异,一般是按功能分类和结构…  相似文献   

8.
蒋胜  吕晓菊  刘凯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6,31(4):193-197,228
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索耐药的一个重要机制,使用酶抑制剂抑制β.内酰胺酶是维持或/和增强β-内酰胺类抗菌活性的有效方法。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的出现使酶抑制剂的抑制效力大为降低,抗菌治疗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方平  余鑫之 《安徽医药》2005,9(8):564-56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AmpC酶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不能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所抑制,有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和质粒介导AmpC酶,前者分诱导表达和非诱导表达,后者可随耐药质粒复制、接合、转化及转座子移位,在革兰阴性杆菌内或种间传播.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氨曲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且活性能被酶抑制剂抑制的一类β-内酰胺酶,主要由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也可由其它肠杆菌科细菌、不动杆菌属、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产AmpC酶和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是一类广谱酶,能够水解除了单环β-内酰胺以外的几乎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给临床的抗菌治疗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的发现与分类、分子生物学特征、产生耐药的机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促进对抗耐药菌的药物研发.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细菌主要是通过产生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染色体介导的ClassC酶、增加广谱酶的产量及降低外膜的通透性等而对头孢他定、头孢噻肟等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其酶的种类繁多,特性各异。目前从临床产酶耐药菌中得到的TEM型酶已报道到TEM-68,SHV型酶到SHV-24,ClassC酶有AmpC酶和OXA酶等。随着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联合应用,近年来又发现了耐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inhibitor-resistant TEM β-lactamase),简称IRT-β-内酰胺酶。它们是通过TEM型酶变异而使抑制剂的抑酶作用减弱。大多数耐抑制剂的β-内酰胺酶都是TEM-1和TEM-2的衍生酶。另外,有报道说,近年来抑制剂耐药的β-内酰胺酶在SHV型酶的家族也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周强  张文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0,16(15):1804-1807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若细菌同时产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称为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Super-spectrum β-Lactamase,SSBL)[1],该类菌株的耐药性更强,传播更容易,令相应细菌耐药的控制极为棘手.SSBL菌导致的感染,唯一可用的抗生素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三唑巴坦对β-内酰胺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唑巴坦是第三个上市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具有抑酶活性强,抑酶谱广等特点,对绝大多数A类β-内酰胺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C类和D类β-内酰胺酶也有一定的的抑制作用。因此,三唑巴坦在临床产酶耐药菌所致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三唑巴坦上市20余年来已有30余种耐三唑巴坦的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在欧美国家出现,而对三唑巴坦敏感性较差的B类酶在我国也有报道,这些酶的出现和流行将严重威胁三唑巴坦在临床中的使用。本文将三唑巴坦抑酶作用的分子机制、对各类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以及耐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的构效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一类对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曲南在内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水解作用的酶,由质粒介导的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均可产生ESBLs,常见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白氏菌,亦可见于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大多源于TEM-1,TEM-2和SHV-1的突变。为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情况及耐药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及在医药领域的发展,它在人们的生活领域中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由于耐药菌的出现,使抗生素的用药量增加,有效性逐渐降低.经研究发现β-内酰胺酶裂解β-内酰胺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去活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发展新的对β-内酰胺酶稳定的药物或能与有效药物合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才能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走出这一困境.  相似文献   

16.
控制耐药菌感染是抗生素临床药理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是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灭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从分子药理水平研究细菌耐药机制和抗生素作用机制,寻找有效新抗生素和评价新抗生素耐酶能力,为临床合理选药提供理论依据,欧美等国家正在深入开展有关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研究工作,这是国际上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谭艳  曾理 《中南药学》2004,2(3):177-178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难点,而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的感染在临床中越来越多.其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导致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产β-内酰胺酶的耐药特征和基因型。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阴沟肠杆菌EC003进行MIC检测,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AmpC酶,双纸片法筛选及确证实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等电聚焦(IEF)电泳测定其等电点。以耐药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克隆、表达,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DNA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株EC003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检测AmpC酶为阴性。ESBLs阳性,IEF显示该菌产两种p1分别为8.7及5.4的β-内酰胺酶。PCR扩增产物DNA测序证实为CTX-M-22、TEM-1型β-内酰胺酶全编码基因,产TEM-1的克隆菌株仅对青霉素类耐药,产CTX—M-22的克隆菌株对所试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水解程度明显强于头孢他啶。结论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株EC003同时产CTX—M-22和TEM-1型两种β-内酰胺酶,可导致对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9.
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是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所产β-内酰胺酶种类较多、特性各异,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广泛应用的选择压力下,不断有新的β-内酰胺酶产生.文中对阴沟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AmpC、碳青霉烯酶)耐药性的研究进展作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0.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urn β-lactamerses,ESBLs)是丝氨酸蛋白酶的衍生物,它能够水解青霉素类、广谱及超广谱头孢菌素类和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革兰阴性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重要机制。产ESBLs细菌常具有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的多重耐药,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严峻挑战。本文就近年来治疗产ESBLs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有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