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提高腮腺肿块病变的诊断准确率,避免误诊及漏诊。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大理州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腮腺肿块性病变32例,结合临床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GE64排螺旋CT进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9例为腮腺混合瘤,6例为腮腺淋巴瘤,5例为慢性腮腺炎,腮腺癌8例,腮腺血管瘤1例,腮腺区神经鞘瘤1例,腮腺区结核1例,腮裂囊肿1例,结论:CT对腮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大,但是部分腮腺肿块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2.
腮腺区肿块是口腔颌面外科较为常见的疾病。随着CT广泛应用,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影像诊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本院2001至2003年19例腮腺区肿块性病变的CT资料,结合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89例腮腺区肿块的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诊断仪,对89例腮腺区肿块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临床查体、手术及病理诊断进行比较。结果:腮腺良性肿瘤诊断率94.12%,恶性肿瘤诊断率66.67%,腮腺炎症诊断率88.46%,腮腺囊肿诊断率100%。彩色多普勒能大大提高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论:超声检查对腮腺良性胀瘤及囊肿诊断准确率较高;彩色多普勒对腮腺肿块性质判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翠  杨星  王丽君  陈敏 《华西医学》2007,22(4):859-859
腮腺区肿块在临床上较常见,我院1996年至2004年共收治腮腺区肿块64例,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8年间共收治腮腺区肿块64例,经手术切除或活检、有完整临床资科和病理资料,病理诊断明确。复查全部病例的临床资料,分类记录各型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2结果2.1一般情况患者基本情况见表1。64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37例,男∶女=1:1.4;其中年龄最小10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8天~40年.腮腺良性肿瘤46例,占72.0%,恶性肿瘤12例,占18.8%,炎性包块4例,占6.3%,瘤样病变4例,占3.1%。2.2腮腺良性肿瘤在46例腮腺良性肿瘤中,多形性腺瘤30例,占65.2%,居良性肿瘤第一位。其次为乳头状淋巴瘤和导管乳头状瘤。2.3腮腺恶性肿瘤在12例腮腺恶性肿瘤中,腺样囊性癌5例,占腮腺恶性肿瘤的41.7%,居恶性肿瘤第一位。其次为粘液表皮样癌和乳头状囊腺癌。2.4治疗方法入院后分别作涎腺造影、B超及CT扫描,以了解病变组织影像学特征。对2例化脓性腮腺炎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行脓肿切开引流术,并作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全身应用抗菌素,对患者每日换药冲洗脓腔。阻...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告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腮腺肿块,描述了腮腺肿块的各种病变的MRI表现。讨论了良恶性肿块的区别,进行了MRI和CT的比较。笔者认为肿块内均质性、边缘和邻近组织的关系,对鉴别良恶性肿块非常有帮助。同时肿瘤选MRI,炎症肿块应首选CT。最后提出了病变和面神经的平面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34岁,右侧腮腺咬肌区肿胀伴张口受限1月余。患者自述1月前右侧下磨牙间断性疼痛,自行服用药物"布洛芬",疼痛未缓解。专科查体:右侧面颊部明显肿胀,肿胀区上界至耳屏前、颧弓区,下界至下颌骨下缘,前至咬肌前缘,后至颌后区,质地较硬,未触及明显深部波动感,皮温较对侧稍升高,轻度压痛,张口重度受限,右侧下颌磨牙区黏膜稍肿胀,双侧腮腺导管口红肿,挤压右侧腮腺未见明显分泌物。右侧颌下可触及肿物一枚,约3.5 cm×3.0 cm大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腮腺肿块的MRI表现与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25例腮腺肿块的MRI表现。结果:混合瘤ll例,血管瘤2例,脂肪瘤1例,淋巴乳头状囊腺瘤2例,转移瘤2例,乳头状腺瘤2例,粘液表皮样瘤1例,慢性腮腺炎4例。所有病例在MRI上均清楚显示病灶,包括病灶大小、形态、边界、周边浸润及颈部淋巴结增大等。大多数病灶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20/25),1例为等T1中长T2信号,1例为等长T1短T2信号。其中血管瘤和脂肪瘤具有特征性信号,分别为等短T1长T2信号和短T1中长T2信号。术前或穿刺前影像诊断良恶性正确20例,误诊5例。结论:MRI对腮腺肿块显示率为100%,大多数能作出良恶性鉴别诊断,少数具有典型信号可推断其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8.
评价腮腺肿块手术中冷冻切片诊断的临床意义,回顾分析我科284例腮腺肿块术前临床诊断和术中冷冻切片诊断与术后石蜡切片诊断的符合情况,其中良性病变术前临床诊断正确率为55.9%,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94.5%,恶性病变术前诊断正确率为6.6%,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为73.3%。术中冷冻切片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术前临床诊断,有助于临床医师术中及时了解肿块的病理性质,本文分析讨论术中冷冻切片错误诊断、延迟诊断的原因。强调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CT对腮腺区肿块的诊断价值(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腮腺肿瘤的发生率仅为 0 8~ 1 6/ 10万 ,多发于女性。腮腺区肿块由于体积较小 ,且不同区域的解剖关系及组织病理学类型复杂多样 ,所以术前诊断比较困难。笔者对我院 1996年 6月~ 2 0 0 0年 8月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 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组共 15例 ,男性 10例、女性 5例 ,年龄 2 3~ 70岁 ,中位年龄 4 6岁。 15例均以肿块为首发症状求诊。病理证实良性肿瘤 4例 ,其中混合瘤、腺淋巴瘤、淋巴上皮瘤、基底细胞腺瘤各 1例。恶性肿瘤 11例 ,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 6例、复发癌 3例、转移癌 2例。 9例…  相似文献   

10.
脑梗死的早期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从CT平扫、CT灌注扫描及CT增强扫描3方面简要介绍CT在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进展.  相似文献   

11.
腮腺腺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12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12例腮腺腺淋巴瘤中,单侧发病11例,双侧发病1例,共13侧发病;男10例(83.3%),女2例(16.7%);单发9例(75%,9/12),多发3例(25%,3/12),共16个病灶,9个(56.3%,9/16)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方。CT表现病灶呈圆形、椭圆形及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10个,坏死囊变致密度不均匀6个;增强扫描除囊变区外,病灶呈早期均匀强化,以中度强化为主,囊变区不强化。结论:根据腮腺腺淋巴瘤的发病性别、年龄、部位及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腮腺混合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均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肿块,圆形、卵圆形16例,分叶7例,密度高于腮腺,较均匀14例,不均匀9例。结论:边缘清楚,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是腮腺混合瘤的CT表现特点,CT检查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常见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对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及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30例患者中,多形性腺瘤16例,腺淋巴瘤10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基底细胞腺瘤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有较显著强化。3者增强方式不同,其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腮腺良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多层螺旋CT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获得鉴别腮腺良恶性病变及良性亚组分型的杨氏模量值,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以腮腺占位性病变住院的74例患者(76个结节),对所有患者的腮腺病变在术前或穿刺活检之前进行SWE技术检查,获得相应的杨氏模量值,并与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76个结节中,良性病变69例,恶性病变7例。良性病变中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占37.6%(26例),单形性腺瘤(monomorphic adenoma,MA)占30.0%(23例),淋巴结占21.7%(15例)。所有腮腺肿瘤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均高于腮腺内淋巴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与MA比较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比较,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各亚组之间比较,除淋巴结组之外,杨氏模量最大值及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E技术虽然在鉴别腮腺良恶性肿瘤之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但在良性亚组(PA与MA、淋巴结与其他腮腺肿瘤)之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瘤的CT扫描资料。结果甲状腺腺瘤36例,CT诊断符合率88.9%;甲状腺癌23例,CT诊断符合率82.6%。除1例甲状腺隐匿性癌外,其余肿瘤均经CT检出,检出率达98.3%。结论螺旋CT在甲状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大价值,能判断有无侵犯周围器官,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腮腺肿瘤是涎腺肿瘤的最常见类型,大多为良性,但恶性仍占一定比例。手术是治疗腮腺肿瘤的主要方法.术前评估良恶性腮腺肿瘤,对术前准备、选择手术方式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超声新技术对于鉴别良恶性腮腺肿瘤及区分良性肿瘤类型具有较好价值。本文对超声新技术术前诊断腮腺肿瘤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18.
CT早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卵巢肿瘤血供状况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早期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卵巢肿瘤血供状况,提高卵巢肿瘤定性诊断。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120例,其中良、恶性肿瘤各50例,交界性肿瘤20例。术前全部经CT动态增强扫描。重点分析早期瘤灶血供状况与肿瘤性质相关性。结果:良性组强化率为9/50例,占18%;分别见于肿瘤的囊性部分1例、囊实性部分6例、实性部分2例;恶性组强化率为31/50例,占62%;分别见于囊性部分4例,囊实性部分17例,实性部分10例;交界性组强化13例分别见于囊性部分1例,囊实性部分7例,实性部分5例,强化率为65%。统计学显示了不同性质瘤灶血供的差异性:良性组分别对比恶性组及交界性组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01)。而恶性组与交界性组之间对比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性质的卵巢肿瘤可能存在着血供差异。良性肿瘤缺乏血供或血供甚微,恶性肿瘤和交界性肿瘤都存在程度不等的血供现象。CT动态增强扫描能为瘤灶的血供状况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腮腺Warthin瘤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与腮腺混合瘤的鉴别要点,以提高影像定性诊断与病理符合率.方法 收集有完整手术或穿刺病理记录的17例患者的资料,其中14例为腮腺Warthin瘤,3例影像报告Warthin瘤但病理证实为混合瘤病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平扫加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特征、密度、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CT表现,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5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中,2个病灶密度相对均匀,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4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中,43个病灶密度较均匀,18个病灶密度不均匀。31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中,16个病灶密度均匀,15个病灶密度欠均匀,CT增强扫描6例明显强化,余25例轻度强化。1例鳃裂囊肿表现为类圆形的低密度结节,CT值19 HU,边缘清楚光滑,密度均匀,增强检查囊内容物不强化,囊壁可轻度增强。增强扫描动脉期,CT值增加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基底细胞腺瘤、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鳃裂囊肿。基底细胞腺瘤双期CT增强幅度大于其他种类疾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能对腮腺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双期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良性肿瘤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