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与CT、MPI表现进行分析,探讨其高危因素、发病机制及临床转归,提高临床及影像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5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分析其临床表现与CT、MRI表现.结果:15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10例首次CT检查时发现颅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二次CT或MRI检查均显示大面积脑梗死伴出血.病变部位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多(10例),按影像学改变可分为血肿型(4例)及非血肿型(11例),非血肿型发病率较高.结论:脑梗死为临床多发病,出血性脑梗塞的高危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进行出血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及严格掌握脑梗死后的溶栓治疗适应症与禁忌症可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特征及诊治 方法 我院近年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55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主要病因为心房纤颤、脑组织大面积梗死、脑栓塞、高血糖、溶栓降纤抗凝治疗等;脑CT及MRI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本组患者约85.5%为非血肿型,14.8%为血肿型.结论 对心房纤颤、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抗凝治疗患者应高度警惕发生脑梗死出血转换的可能性;出血性脑梗死中,非血肿型占大多数.  相似文献   

3.
12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多发生于起病4d到2周,与大面积梗死、合并冠心病、心房纤颤、糖尿病、高血压等有关。本组120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证实,经治疗后104例预后良好,13例预后较差,3例因同时并发心衰、肾衰等死亡。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观察血压、血糖、CT/MRI,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因、影像、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对40例出血性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的7.1%,其病因脑栓塞占65%,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占35%。头颅CT检查结果表明.血肿型多见于脑栓塞,非血肿型多见于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结论:脑栓塞和大面积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加重或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者,应在1—2周内进行影像复查,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时我院2009年9月~20l眸9月间收治的3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发生的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血耱升高、溶辁及抗凝治疗可能与出血性脑梗塞有关.本组脑梗死经综合治疗后好转34例,死亡2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及时诊断及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对27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HI患者临床诊断全部经头颅CT检查确诊,基本痊愈6例,好转19例,死亡2例。结论: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当病情变化、加重时,及时检查CT是必要的,有利于HI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梗死区内血液再灌注而发生的继发性出血,以往多由尸检病理诊断.自CT、MRI问世以来,出血性脑梗死的确诊患者日益增多.我院2005-2008年收治经脑CT证实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4例,笔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自 1994年 3月~ 1999年 12月收治脑梗死患者 174例 ,均经 CT或 MRI确诊。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4例脑梗死患者中男 93例 ,女 81例 ;<4 0岁者 1例 ,4 0~ 4 9岁者 11例 ,50~ 59岁者 4 7例 ,6 0~ 6 9岁者 58例 ,70~ 79岁者 4 8例 ,>80岁者 9例 ;年龄最小者 2 9岁 ,最大者 91岁。1.2 病史 :有高血压史者 90例 ,有冠心病史者 39例 ,糖尿病史者 2 2例 ,颈椎病史者 18例 ,其它病史者 34例。有短暂脑缺血发作 (TIA)史者 2 6例 ,其中发作 1次者 9例 ,发作 2次或 2次以上者 17例 ,有复发或再发者32例。从…  相似文献   

9.
石小软 《河南中医》2010,30(6):575-576
对80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是梗死区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特点是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并出现新的症状体征;CT及MRI检查证实在梗死区出现的出血性改变即可确诊;对于大面积脑梗死疑为脑栓塞、皮质梗死、溶栓治疗、高血糖、持续高血压患者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郭春生  崔颖  郑华 《中医药研究》2010,(10):1266-1268
脑卒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的特点。在我国,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73.7~75.1/10万,病死率约40.5~98.5/10万,占我国居民死因第二位。其中部分脑梗死病人发生出血性转化(HT),对临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组(ECASS)提出根据CT表现可将HT分为四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分析39 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发生于60 岁以上,大面积脑梗死25 例,脑梗死后第2 天至第14 天内发生出血者31 例.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经内科综合治疗预后良好30 例,出血量大经手术治疗者预后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脑梗死治疗过程中严重并发症,治疗期间动态CT观察,可及时发现出血,更改治疗方案,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指脑梗死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累及皮层的大面积脑梗死之后,以往多为病理诊断,随着CT、MRI的普及,其临床诊断已有很大提高,现将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78例HI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脑梗夕匕是指脑梗死期间,由于梗死区的血流再通,而在梗死区内引起的出血。近年来由于抗凝剂与溶栓药的广泛应用,出血性脑梗死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由于同时存在着梗死与出血,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们采用丹参粉针治疗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右侧肢体瘫痪12d入我院治疗。该患者于2008年5月5日饮酒后突发意识障碍,右侧肢体瘫痪被家人发现后送入医院治疗,曾应用降纤、抗凝、抑制血栓形成药物及活血化瘀中成药静滴治疗12d,入院时右侧肢体瘫  相似文献   

15.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溶栓和抗凝治疗的应用,人们对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 HI)的认识逐步提高。本文从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本院自1996年以来共诊治经CT证实的外伤后脑梗死患者7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infarction,HI)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早期以脱水为主,适当运用止血药,并控制血压,待病情稳定予以改善脑循环等进行中性治疗,另出血部位行血肿穿刺微创治疗减轻颅内压1例。结果:通过以上治疗10例好转出院,但伴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2例失读及失写,3例局灶性癫痫,5例四肢肌张力减弱。结论:脑梗塞治疗过程中不易过早使用扩张血管,应积极控制血压,CT动态观察,如梗塞后出血,应以脱水为主,适量止血药,也主张早期手术恢复脑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早期使用黄芪注射液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基础疗法相同,治疗组早期加用黄芪注射液;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复查颅脑CT显示,血肿吸收完全,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早期使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小脑的血液供应来源于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由于它们之间有广泛的吻合,故小脑梗塞发生率不高,有报道为1.1~15%[1],加之小脑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往往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容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CT及MRI的临床广泛应用,小脑梗塞的检出率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对小脑梗死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将2005年1月~2011年02月我科收治58例小脑梗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CT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应用,由小灶性脑出血所致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临床诊断率明显提高,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5年8月经脑CT确诊的65例分析报道如下,以提高基层医院对该病的认识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5例均在发病后72 h内经CT扫描证实。男43例,女22例;年龄37~78岁,平均56.6岁。有高血压病史51例(78%),糖尿病史12例(18%),冠心病史21例(32%),病程2~16 a。1·2临床表现急性起病52例(80%),渐进性起病13例(20%);活动中起病41例(63%),安静状态下起病24例(37%);发病时血压升高47例(72%)。全部病例无明显意识障碍、智能改变、失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