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方法对肿瘤患者携带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诊治的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中抽取82例作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观察组采取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PICC置管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PICC导管留置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32%,平均置管时间是(1 93.52±2.41)d;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对平均置管时间是(155.72±2.05)d。上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PICC的肿瘤患者应用连续护理方法的效果明显,其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置管时间.并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4例肿瘤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1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及自我护理水平变化。结果置管1月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健康知识、自护责任、自我概念及自护能力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利于降低PICC导管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是较为可行的护理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肿瘤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改善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2例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在干预前、干预10 d、30 d后分别评估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总分、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10 d及干预后30 d,干预组自我护理能力(101.82±18.29,105.06±16.32)及健康相关行为得分(114.1±13.20,116.43±12.30)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相关行为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随着干预时间的推移而升高。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干预可以提高PICC置管肿瘤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且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水平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带管出院白血病化疗患儿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白血病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30 d患儿家属负性情绪[焦虑分量表(HAD-A)和抑郁分量表(HAD-D)]评分和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评分,置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儿家属HAD-A(7.02±1.34)分、HAD-D(5.21±1.29)分,分别低于对照组的(9.89±1.52)分、(7.24±1.38)分,有统计学差异(t=9.395、7.128,P<0.000)。干预后观察组ESCA(110.87±13.51)分,高于对照组的(98.76±13.24)分,有统计学差异(t=4.246,P<0.000)。观察组置管并发症总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的18.18%,有统计学差异(χ2=4.062,P=0.044)。结论 延续性护理能够缓解PICC带管出院白血病化疗患儿家属消极情绪,提升家属自我护理能力,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护理中个体化护理在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84例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VAS评分(1.08±0.72)分,抑郁SDS评分(42.74±5.30)分,焦虑SAS评分(41.70±4.09)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85.71%,观察组为95.24%,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针对性开展临床护理,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改善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术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护理配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60例PICC置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进入自我管理教育组(n=32)与常规护理组(n=28),分别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教育及常规的置管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体现自我管理能力的自我管理行为、健康状况、导管功能、卫生服务利用率方面及自我效能水平的差别.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自我管理教育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中除与护士交流评分(P=0.618)、健康状况总分(P=0.083)及疼痛评分(P=0.069)外,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38),自我效能水平明显提高(P=0.012).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可以提高PICC置管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是导管有效利用、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探讨两种PICC静脉置管方法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至10月在急诊科进行化疗的130名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B超引导下MST)和对照组(传统PICC置管),分别观察两组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良塞丁格技术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PICC置管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0例PICC置管首次带管出院的肿瘤患者,随机分组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除了常规出院护理,并通过电话回访给予患者PICC置管的护理和患者自我管理的监督教育。对比分析干预实施后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和对延续护理满意度的结果。结果干预实施1个月和3个月后,干预组患者PICC置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院外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电话回访的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PICC置管并发症,提高患者对延续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取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的52例PICC置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置管护理,然后观察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置管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9.23%,而留管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PICC术后进行针对性的置管护理,可有效地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的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能延长PICC置管的留置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就新生儿PICC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浅显的分析与研究.方法 :将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30例行PICC置管输液治疗的新生儿分为实施并发症防护干预的观察组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对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持续时间及新生儿家属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1.54%,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置管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 :新生儿接受PICC置管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实施并发症防护干预的效果显著,有效预防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韩笑  王熠 《中国健康教育》2023,(2):182-186+191
目的 探讨基于某宣教平台的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效能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为临床改进健康宣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ICC置管肿瘤患者28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的143例患者采取常规教育策略,于此基础上观察组的144例采取基于某宣教平台的健康教育,干预时间4个月。观察干预前后两组心理弹性(CD-RISC)、自我效能感、健康行为(HPLP)及导管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2个月、4个月后,观察组CD-RISC评分分别为(73.72±6.10)分和(92.38±7.24)分,高于对照组的(51.47±6.85)分和(75.20±4.98)分(P<0.05);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低水平、中等水平和高等水平比例分别为1.92%、55.77%和42.31%,优于对照组的低水平(15.38%)、中等水平(61.54%)和高等水平(23.08%)(P<0.05);干预2个月、4个月后,观察组HPLP量表健康责任评分分别为(13.47±2.00)分和(15.98±2.24)分、营养分别为(13.87...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医院》2018,(2):310-312
目的探讨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降低PICC置管上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4月肿瘤内科接受PICC置管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分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及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静脉血栓风险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栓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可控制PICC置管上肢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降低血栓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整合式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化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收入的乳腺癌术后化疗PICC置管患者120例,回顾分析这些患者的基础资料,按照患者入选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宣教方式)与观察组(KTH整合式健康教育),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看护满意度、置管效果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1.67%(P<0.05)。观察组并发率为8.33%,对照组为26.67%(P<0.05)。同时,观察组PICC置管时间(14.79±2.17)d,对照组(12.26±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理功能评分(82.26±2.73)分、精神状态(81.22±2.48)分、整体健康(83.17±3.09)分...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63-1264
目的对血液肿瘤患者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化疗的血液肿瘤患者200例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置管后并发症、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中发生导管阻塞1例,静脉炎1例,68%完全依从,32%部分依从,无完全不依从,护理满意度为99%,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肿瘤PICC置管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依从性、满意度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PICC置管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共100例,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5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依从性,干预前后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PICC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行PICC置管恶性肿瘤患者可有效提高置管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天津市人民医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95±28.3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7±29.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肿瘤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某三甲医院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依从率,比较两组肿瘤患者护理水平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研究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P<0.05)。研究组患者知识知晓率为96.00%,依从率为94.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84.00%、7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5.316,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水平评分为(94.23±2.12)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0.24±8.53)分,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9.63±4.23)分、(75.37±6.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75、10.021,P<0.01)。结论 将优质护理用于肿瘤PICC置管后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359例行PICC置管术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n=180)和对照组(常规护理,n=179)。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8.33%,与对照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21.23%比较,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剖析PICC带管患者延续护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效果.方法:收集PICC带管患者共112例,并将之随机等分成观察和对照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微信公众平台.观察两组护理干预4个月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为(109.14±8.94)分、PICC相关知识得分为(112.64±10.09)分,明显比观察组的(149.87±10.03)分、(142.47±11.93)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者(9例)明显比观察组(2例)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对PICC带管患者施以延续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并分析循证干预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期应用及效果,指导改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选择医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行PICC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医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50例患者为常规干预组,2012年3月-2013年3月50例患者为循证干预组,常规干预组给予PICC常规干预,循证干预组给予循证干预模式指导下的PICC循证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情绪和患者干预满意度。结果 PICC置管并发症循证干预组患者发生1例,发生率为2.00%,常规干预组患者发生7例,发生率为14.00%,循证干预组置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1个月后,循证干预组患者焦虑标准分降至(44.46±3.52)分,抑郁标准分为(44.26±3.16)分,显著低于常规干预组焦虑、抑郁标准分;循证干预组患者干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常规干预组92.00%。结论循证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PICC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使其焦虑状态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干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