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对乳腺非肿块样强化(NMLE)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7月该院收治的71例NMLE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将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动态增强MR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并比较NMLE良恶性分布特征、强化方式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结果经手术病理及穿刺活检得知,71例患者中有48例为恶性病变,23例为良性病变。依据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金标准",动态增强MRI诊断灵敏度为95.83%(46/48),特异度为86.96%(20/23),准确度为92.96%(66/71),阳性预测值为93.88%(46/49),阴性预测值为90.91%(20/22);动态增强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37)。良性NMLE区域样、弥漫样、多区域样、局灶样分布与恶性NM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导管样及节段样分布占比低于恶性NM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网状、斑点样强化占比高于恶性NMLE,不均匀、簇状强化占比低于恶性NML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NMLE TIC类型与恶性NML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E-MRI诊断乳腺NMLE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当乳腺NMLE出现导管样、节段样分布,不均匀、簇状强化则提示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穿刺活检明确为前列腺病变患者88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52例。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MRI)检查、DCE-MRI检查。以穿刺活检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MRI、DCE-MR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比较MRI、DCE-MRI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与穿刺活检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MRI检查中共检出前列腺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54例;DCE-MRI检查中共检出前列腺良性病变38例,恶性病变50例。相比于MRI检查,DCE-MRI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准确度、灵敏度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种方法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MR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尚可(kappa=0.668,P=0.000);DCE-MRI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07,P=0.000)。结论 DCE-MRI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常规MRI联合DCE-MRI在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患者65例作为观察对象,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35例,恶性30例,予以常规MRI、DCE-MRI检查,以常规MRI结果定为单一组,以常规MRI联合DCE-MRI为联合组,评价联合诊断价值。结果:联合组诊断恶性率高于单一组(47.69%>30.77%)(χ2=3.904,P=0.048);两组特异度、恶性预测值对比(P>0.05);联合组准确度、敏感度、良性预测值高于单一组(P<0.05)。结论:常规MRI联合DCE-MRI在卵巢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中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多序列扫描鉴别乳腺小肿块性质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85例乳腺小肿块患者为对象,均进行乳腺MRI检查,分析MRI平扫序列以及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序列在乳腺小肿块病变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结果 85例患者共90个乳腺小肿块病灶,病理检查显示恶性病灶56个,良性病灶34例。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病变的MRI平扫序列信号特点无显著差异(P>0.05)。DCE-MRI序列扫描显示,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边缘、内部强化、TIC类型与良性病变比较,差异显著(P <0.05)。DCE-MRI诊断乳腺小肿块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92.73%,阴性预测值为79.31%,准确度为92.22%。结论 DCE-MRI序列可提高乳腺小肿块病变的检出率,在鉴别肿块性质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曲线(DCE-MRI)、波谱成像(1H-MRS)及其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32例乳腺疾病患者,全部行动态增强扫描及1H-MRS成像,分别判断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波谱曲线有无异常增高胆碱峰(Cho);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DCE-MRI及1H-MRS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结果:病理结果证实乳腺癌20例,良性肿瘤12例。20例乳腺癌患者中,1例呈缓慢上升型(Ⅰ型),5例呈上升平台型(Ⅱ型),14例呈上升下降型(Ⅲ型);16例MRS检出胆碱峰。12例良性肿瘤中,7例呈Ⅰ型,4例呈Ⅱ型,1例呈Ⅲ型,MRS检查2例出现胆碱峰且TIC曲线均为Ⅰ型。TIC曲线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58.30%,诊断符合率81.25%;胆碱峰诊断的敏感性80.00%、特异性83.30%、诊断符合率71.87%;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性95.00%、特异性100.00%、诊断符合率96.90%。结论:DCE-MR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1H-MRS可以弥补DCE-MRI特异性低的不足,因此,二者联合应用可以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疑似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CE-MRI、DW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单一诊断和联合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结果82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51例、良性肿瘤31例;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8%、90.32%、93.90%、93.33%、94.23%,均高于DWI、DCE-MRI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DCE-MRI联合诊断乳腺癌可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占位性病变70例(78乳)患者的MRI资料,其中乳腺癌46乳,良性占位32乳,观察良恶性乳腺病变的MRI征象及强化参数,比较MRI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诊断乳腺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结果①良性病变患者平均年龄显著低于恶性病变患者(t=8.225,P<0.05),乳腺恶性病变不均匀性分布较良性病变显著升高(χ2=11.287,P<0.05),乳腺良恶性病变MRI平扫显示率、T1WI与T2WI信号强度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26、3.855、5.362,均P>0.05);②乳腺恶性病变峰值增强率(Emax)显著高于良性肿块,峰值时间(Tmax)、最大强化速率(Slopemax)显著低于良性病变(t值分别为10.286、11.445、7.236,均P<0.05);③乳腺恶性病变SI-Time曲线廓清型、平台型、渐进型分别为38例、6例、2例,良性病变分别为0例、5例、27例,两组比较SI-Time曲线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1,P<0.05);④MRI动态增强扫描检查乳腺恶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分别为100%、96.88%、98.72%,均高于 MRI 平扫的78.26%、78.13%、78.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382、8.164、8.237,均P<0.05)。结论乳腺良恶性疾病动态增强MRI扫描具有特异性表现,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评估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乳腺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137例女性乳腺疾病患者,依据诊断结果将其分为乳腺良性病变组(65例)和乳腺癌组(72例),根据随访情况再将乳腺癌组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54例)和预后不良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DCE-MRI检查,获得DCE-MRI定量参数(Ktrans、Kep和Ve);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er-2和Ki-67的表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对乳腺癌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观察分析DCE-MRI定量参数与Her-2和Ki-67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DCE-MRI定量参数Ktrans和Kep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1,t=14.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癌实施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乳腺癌患者,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GE 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弥散加权成像,观察诊断结果,比较良、恶性肿瘤的TIC类型.结果:以病理诊断为准,MRI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灵敏度为91.7%,特异性为94.4%,符合率为92.8%.恶性肿瘤TIC以III型为主,良性肿瘤TIC以I型、II型为主,差异显著(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乳腺癌效果确切,能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提供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乳腺钼靶(MG)联合磁共振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患者按照病变性质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两组均接受MG、 DCE-MRI扫描检查,分析MG、 DCE-MRI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MG检查显示,良性组的病灶直径小于恶性组,病灶个数少于恶性组(P <0.05)。DCE-MRI扫描显示,良性组的形状、边缘类型、强化方式和信号强度曲线评分均低于恶性组(P <0.05)。MG联合DCE-MRI扫描诊断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病变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高于MG、 DCE-MRI扫描检查(P <0.05)。结论 MG联合DCE-MRI扫描对含钙化灶的致密型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灰阶中位数分析(gray-scale median,GSM)用于乳腺癌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基于计算机辅助程序获得二维超声良性和恶性乳腺结节灰阶中位数,以乳腺结节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统计灰阶中位数分析用于筛查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AUC曲线下面积。结果:乳腺良性结节GSM值(30.33±6.50),乳腺恶性结节GSM值(20.11±4.70),乳腺良恶性结节GSM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最佳临界值25.01相应的筛查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和AU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8.5%、88.7%、73.6%、92.3%、0.675和0.899。结论:乳腺结节GSM值是一个客观的参数,可作为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结节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乳腺评估容积成像( VIBRANT)动态增强M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98例乳腺肿块患者,均接受双侧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VIBRANT动态增强MR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度.结果 共113枚病灶,经病理诊断为恶性57例65枚病灶,良性41例48枚病灶.其中,钼靶X线摄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7.69%( 44/65)、68.75%(33/48)、74.58%(44/59)和61.11%(33/54),VIBRANT动态增强MR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 55/65)、89.58%( 43/48)、91.67%(55/60)和81.13%(43/53).两种方法诊断符合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BRANT动态增强MR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高于钼靶X线摄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DCE-MRI)增强扫描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6年12月诊治怀疑乳腺病变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乳腺癌患者DCE-MRI对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分析DCE-MRI诊断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相关性。结果 45例乳腺癌患者中,ER、PR、Cerb B-2、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11%、55.56%、46.67%、62.22%。其中ER癌细胞阳性表达与乳腺癌毛刺状边缘呈正相关性(r=0.410,P0.05);乳腺癌不均匀强化与Cerb B-2、p53癌细胞表达呈现正相关性(r=0.473,0.212,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峰值时间与Cerb B-2阳性表达呈现负相关性(r=-0.381,P0.05),ADC值与p53表达呈负相关性(r=-0.346,P0.05)。结论 DCE-MRI乳腺癌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表观扩散系数与分子生物学标记物具有一定相关性,可根据DCE-MRI图像对乳腺癌患者预后进行有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DCE-TIC)联合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DWIADC)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收治的84例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DCE-TIC和DWI-ADC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CE-TIC、DWI-ADC单一及联合诊断乳腺癌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DCE-TIC、DWI-ADC及病理诊断,病理诊断结果显示71例(84.52%)确诊为乳腺癌,DCE-TIC诊断结果显示64例(76.19%)确诊为乳腺癌,DWI-ADC诊断结果显示63例(75.00%)确诊为乳腺癌。DCE-TIC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4.51%,特异度为69.23%,准确率为82.14%,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45.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4 (P0.05)。DWI-ADC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83.10%,特异度为69.23%,准确率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93.65%,阴性预测值为42.86%,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42 (P0.05)。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为94.37%,特异度为84.62%,准确率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7.10%,阴性预测值为73.33%,与病理诊断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74 (P0.05)。结论 DCE-TIC联合DWI-ADC诊断乳腺癌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多模态影像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价值及与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根据病理类型分为浸润组(浸润性乳腺癌,n=89)和非浸润组(非浸润性乳腺癌,n=31).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造影(CEU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征、CEUS及DCE-MRI定量参数,评估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影像学定量参数与癌胚抗原(CEA)、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 PS)和糖类抗原153(CA153)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χ2=10.561)、淋巴结转移(Fisher确切概率检验,P=0.000)和灌注情况(χ2=10.094)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浸润组患者的峰值强度(PI)、强化率和信号增强比率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峰值时间明显低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6.210、4.247、2.218、9.651,P<0.05);浸润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 IC)类型以Ⅱ型为主,与非浸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03,P=0.013).CEUS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76.67%,灵敏度为81.11%,特异度为63.33%;DCE-MRI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84.17%,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70.83%;其联合检测诊断浸润性乳腺癌的准确率为94.17%,灵敏度为96.63%,特异度为87.10%.CEUS联合DCE-MRI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高于CEUS、DCE-MRI单独诊断(Kappa值分别为0.846、0.417、0.541),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独诊断(χ2=10.674,P<0.05).浸润组患者的血清CEA、TPS和CA153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浸润组(t值分别为4.864、3.348、7.673,P<0.05);PI、强化率、信号增强比率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均呈正相关(PI:r分别为0.708、0.726、0.681,P<0.001;强化率:r分别为0.576、0.583、0.607,P<0.001;信号增强比率:r分别为0.496、0.527、0.573,P<0.001);峰值时间与血清CEA、TPS、CA153水平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93、-0.651、-0.647,P<0.001).结论 多模态影像对浸润性乳腺癌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提高浸润性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且CEUS、DCE-MRI定量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浸润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MRI在腮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105例腮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MSCT和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分析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影像表现。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105例患者中良性66例,恶性39例。MSCT联合MRI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种检查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单一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腮腺肿瘤的影像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可有分叶,边缘多清楚,可有囊变,点状、条状或小斑片状钙化影;恶性腮腺肿瘤则表现为边缘不规则或分叶,可有出血、坏死、液化和囊变,与邻近结构模糊或消失,可有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转移征象。结论MSCT联合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高于两种检查单一诊断,且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影像表现不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乳腺癌在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及其动态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的特征,评价MR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小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9例钼靶不能明确诊断的女性患者纳入研究(病理证实病灶≤2 cm)并行双侧乳腺动态高分辨对比增强MRI。利用MRI工作站功能软件描绘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结果:39例患者中19例为乳腺癌,20例为良性乳腺肿瘤。19例小乳腺癌SI-Time曲线中15例呈I型,3例呈II型,1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11例≥60%。20例良性肿瘤TIC曲线中2例呈I型,2例呈II型,16例呈III型,早期增强率5例≥60%。将恶性病变形态特征、早期增强率≥60%、I型TIC曲线作为联合诊断标准,其中符合两项为确诊,诊断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90%、准确率为95%。结论:乳腺肿块的MRI形态学特征结合TIC曲线及早期强化率联合诊断提高了乳腺小肿块的定性诊断特异性及敏感性,可为小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旨在探究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78例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在术前均给予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查,结合病理诊断的最终标准,综合分析两种检查手段的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的情况.结果: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与常规超声比较,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均由于常规超声,(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成效,通过从不同角度提供诊断信息,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精准率,值得临床的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超声造影与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甲状腺结节患者120例(150个结节)分别采用超声影像及超声弹性成像实施诊断,统计超声造影、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超声造影64个恶性结节中,诊断为恶性者59个,占92.2%;良恶性结节造影剂分布及增强时相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声弹性成像86个良性结节中,Ⅰ或Ⅱ级表现者80个(93.0%),Ⅲ~Ⅳ级表现者6个(7.0%);64个恶性结节中,Ⅲ~Ⅳ级表现者58个(90.6%),Ⅰ或Ⅱ级表现者6个(9.4%);良性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分级比较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显著优于单项检查(P<0.05).结论 应用超声造影、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及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方面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袁明  徐月阳 《现代保健》2014,(17):33-3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在512例患有可疑甲状腺癌结节的患者中,按完全随机设计的原则抽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术。计算kappa值、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经术后病理证实84例为甲状腺癌,活检针穿刺正确79例,漏诊5例,不能确定5例。kappa值0.844、一致率0.933、灵敏度0.94、特异度0.917、漏诊率0.06、误诊率0.083、阳性预测值0.963、阴性预测值0.868、阳性似然比11.286、阴性似然比0.065、约登指数0.857。结论:超声引导下活检针穿刺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结节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