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不同体位剖宫产产妇中的实施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我院行剖宫产产妇13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采取不同体位分为A组(平卧位,40例)、B组(手术床脚端抬高20°,50例)、C组(手术床左侧倾斜20°,48例),比较三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前(T0)、麻醉1 min(T1)、麻醉2 min(T2)、麻醉5 min(T3)、麻醉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短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三组患者MAP水平无明显差异,麻醉后三组患者MAP均有下降,B组下降程度显著于A、C两组,A组下降程度显著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显著高于A、C两组,胎心异常、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后将手术床左侧倾斜可有效预防麻醉后低血压发生风险,维持患者血液动力学稳定,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该院住院部收治的剖宫产产妇1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成功后实施剖宫产手术.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麻醉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剖宫产不同体位穿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效果及对新生儿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择期剖宫产足月产妇90例,根据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体位不同随机均分为坐位组(45例)和卧位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不良反应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坐位组术中麻黄碱总用量(8.5±1.5mg)低于卧位组(10.3±1.8mg),且到达T5时间(9.4±2.7min)以及达到最终阻滞平面时间(12.7±2.9min)均短于卧位组(13.8±2.7min、16.5±3.1min),镇痛效果优于卧位组,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卧位组,术后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和产后出血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5.6%)低于卧位组(35.6%)(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 5minApgar评分及窒息情况无差异(P>0.05),但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坐位组(7.32±0.05)高于卧位组(7.27±0.09)(P<0.05)。结论: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穿刺体位采用坐位的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卧位穿刺,术后不良反应减少,对新生儿无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中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104年1月—2104年8月收治的86例行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麻醉效果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辅助用药比例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情况各指标对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手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作用强等优势,麻醉效果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6年10收治的70例剖宫产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给予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法,给予对照组硬膜外麻醉法,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的优良率为85.7%,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使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的麻醉时间快、肌松较好,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围术期产妇,随机分为Ⅰ组硬膜外麻醉和Ⅱ组腰-硬联合麻醉,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10、30 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P)、麻醉平面及效果.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满意,都能满足手术要求.Ⅱ组麻醉后5分钟MAP与麻醉前相比有意义(p<0.05),10分钟平均动脉压也有较大差异(p<0.01),心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麻醉都可用于剖宫产术,但Ⅰ组对于产妇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而Ⅱ组由于阻滞平面难以控制,且仰卧综合征发生率较高,对循环扰乱较大,应特别小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给予不同体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对其手术期间麻醉质量、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产妇90例为观察对象,以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组45例与乙组45例,甲组产妇术中以坐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乙组产妇在术中以左侧卧位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手术中麻醉质量、血流动力学及妊娠结局。结果甲组产妇术中麻黄碱用量、麻醉至切皮、T5及最高平面耗时均更少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麻醉后不同阶段,乙组产妇组间MAP、HR及SpO2指标水平存在较大幅度波动,与甲组比较MAP、H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p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构成比为6.67%更低于乙组不良妊娠结局的1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在基于左侧卧位下行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可保证麻醉质量,减少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改善母婴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黄译锋 《现代养生》2014,(24):257-257
对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2例。采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麻醉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行剖宫产术麻醉孕妇200例,病例ASAⅠ~Ⅱ级,术前没有胎儿宫内窘迫,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和B组(硬膜外麻醉)各100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MAP、HR、SpO2均较硬膜外麻醉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腰硬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缓慢、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作用迅速、阻滞满意、镇痛肌松效果确切的优点,用于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姜海千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77-2978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实施剖宫产手术中86例产妇的麻醉资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麻硬膜外麻醉联合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及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但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意义(P<0.05).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满意,而且安全、可行,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穿刺点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剖宫产孕妇36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0例。观察组采取L2-3间隙为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L3-4间隙为穿刺点,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低血压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起效时间、硬膜外利多卡因用量分别为96.67%、(3.43±1.02)min、(3.40±0.32)mL,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67%、(8.96±2.67)min、(7.56±1.18)mL(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33%、60.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56%、32.78%(P〈0.05)。结论应结合患者个体差异及病情等因素合理选择行剖宫产的腰硬联合麻醉穿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单胎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组(LB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各60例。LB组和B组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和0.5%布比卡因各1.8ml。记录两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恢复时间、腹肌松弛程度、术中产妇血压和心率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以及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不同时点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B组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术中低血压发生情况更少(P〈0.05)。结论与0.5%布比卡因比较,0.5%左旋布比卡因更适用于剖宫产术的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产妇孕期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对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成两组:A组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床左倾25度),B组根据产妇孕期习惯在麻醉后选择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床右倾25度).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术中情况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B组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例数少于A组(P <0.05),B组新生儿一分钟Apgar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根据产妇习惯选择麻醉后体位是一个简单、可靠的预防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不同穿刺间隙进行腰-硬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11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I组在L3~4进行穿刺麻醉,II组在L2~3进行穿刺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结果 II组患者的麻醉药物首次剂量、起效时间优于I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在L2~3间隙进行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充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足月妊娠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晶体组(Ⅰ组)和胶体组(Ⅱ组),各50例。麻醉前分别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万汶)溶液500mL,记录T1(麻醉前)、T2(麻醉后5min)、T3(胎儿娩出)、T4(胎儿娩出后5min)、T5(手术结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统计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和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T2时的SBP、DBP较T1时明显(下降P<0.05),T2时的HR显著高于T1时(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和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前快速输注不同液体对术中孕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二次剖宫产术480例,随机分为改良腰硬联合组、传统腰硬联合组两组。改良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1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立即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5m1,5min没有全脊麻等不良反应后,根据麻醉平面注入0.75%盐酸罗哌卡因7-12ml;传统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人腰麻针见脑脊液,根据患者体重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1.5-2ml,向头侧置人硬膜外导管。记录两组产妇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范围及效果、术中疼痛强度、辅助用药情况、手术医生满意程度、生命体征变化及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结果:改良腰硬联合组比传统组最高阻滞平面固定时间更长,各项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升压药使用次数更少,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更高(P〈0.05);麻醉阻滞范围、麻醉效果、术中疼痛、辅助用药、手术医生满意度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式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和传统式腰硬联合麻醉效果一样好,但却更安全,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05-1206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326例产妇分为两组,各163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分娩镇痛,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技术,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程度、产程、分娩方式、产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阴道顺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器械助产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第一产程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产后24 h出血量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镇痛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的一种分娩镇痛技术。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181-1183
目的分析采用FloTrac/Vigileo~(TM)监测剖宫产中预注血管活性药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产妇血流动力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在CSEA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0例,随机分成三组各30例,分别为麻黄碱组(M组)、间羟胺组(J组)和对照组(S组)。M组给予泵注麻黄碱10 mg/min,J组给予泵注间羟胺0.3 mg/min,S组给予泵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对三组产妇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MAP、HR、CO、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状况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组、J组产妇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P<0.05),且MAP在麻醉后比较稳定。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p H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麻黄碱、间羟胺用于CSEA下剖宫产使产妇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可以有效预防低血压和恶心呕吐,对新生儿无明显影响。Flo Trac/Vigileo系统可用于产妇剖宫产术中持续有效地监测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丹丹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569-1570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腰麻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456例剖宫产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研究组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T4时刻,研究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达到最高麻醉时间、T12麻醉平面维持时间、达到Bromage 3级时间以及Bromage分级恢复至0级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10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采用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显著,起效迅速,对新生儿影响较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