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对某化工厂铬酸盐生产车间的198名工人进行了职业危害调查,现将鼻部损害情况报告如下。调查方法用冲击式吸收管双串联采样,二苯碳酰二肼比色法测定车间空气中铬浓度。体检重点是耳鼻喉科检查。  相似文献   

2.
某电镀厂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电镀厂镀铬车间职业危害情况,对该车间进行了现场卫生学调查,测定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并对车间9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镀铬车间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临床检查发现,铬作业工人鼻咽部自觉症状如鼻塞、流涕、鼻衄、鼻灼痛、嗅觉减退和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鼻中隔黏膜糜烂、鼻中隔黏膜溃疡、鼻中隔穿孔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工龄<10 a与≥10 a的2个工龄段,铬鼻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较明显,不容忽视,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某市电镀行业铬作业工人鼻部损害的状况.方法 对车间空气中六价铬浓度进行监测,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 车间六价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43 mg/m3,样品合格率为84.2%.铬作业工人鼻黏膜充血肿胀、鼻中隔糜烂、溃疡和穿孔的检出率分别为3.8%、15.0%、11.3%、15.0%,对照组的检出率均为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市电镀行业铬作业工人鼻部疾患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厂方应加强通风排毒设施,积极做好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4.
铬盐生产对工人健康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铬盐车间空气中铬浓度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危害 ,采用二磺胺基脲比色法检测车间空气中铬浓度 ;体检并询问自觉症状 ,肉眼观察呼吸道、皮肤损害 ;实验室检查工人尿铬及血清ALT。结果表明 ,铬盐车间空气铬浓度平均值为 0 1 0 3mg/m3 ,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1 0 6倍。红矾钠、铬酸、转窑工段铬浓度较高 ,超标达 5倍以上。工人有明显的鼻干、鼻痛症状。部分工人有肝功能改变 ,肝肿大者达1 3 2 % ,其中ALT升高者达 86 0 % ;工龄 1~ 3a者鼻粘膜红肿率达 95 6 % ;工龄 >5a者尿铬增高率为5 8 1 %。提示 ,铬盐车间空气铬浓度超标 ,对作业工人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为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建议改造生产工艺 ,降低车间空气中铬浓度  相似文献   

5.
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纺织机械厂特种工艺分厂电镀车间89名作业工人为接触组,以该分厂不接触铬的抛光工、热处理工58名为对照组,分析作业环境空气中三氧化铬浓度和职业性健康体检资料.接触组鼻部异常症状如鼻塞、鼻衄、鼻干燥、鼻灼痛、嗅觉减退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鼻部异常体征如鼻黏膜充血、肿胀、干燥、萎缩以及鼻黏膜糜烂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鼻黏膜充血、干燥以及鼻黏膜糜烂以鼻中隔黏膜多见.长期接触低浓度铬对作业工人鼻部损害也较明显.为保护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应加强作业环境治理,减低生产环境铬的浓度,另外,要加强个人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职工自我健康保护意识,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作业工人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雾对皮肤粘膜及鼻粘膜的损害。方法 以接触铬的作业工人 12 1名为接触组和该厂行政、后勤无毒接触史的健康人员 2 17人为对照组 ,分别对车间环境空气中铬浓度、鼻粘膜改变、铬鼻病情况进行检查、测定 ,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铬酸盐车间铬鼻病的患病率及工人操作位的铬浓度与煅烧、铬酐车间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工人休息室中铬浓度无明显差异 (P >0 .0 5) ;作业工人鼻粘膜充血、糜烂、萎缩的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P <0 .0 1) ,由于作业工人鼻粘膜穿孔与溃疡患病人数少所以接触组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未见显著性 (P >0 .0 5)。结论 车间作业环境中的铬浓度越高工人所引起的职业性鼻病越严重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某铬酸盐厂职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海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13-1714
铬广泛应用在工业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的铬酸雾会造成作业工人皮肤、粘膜的损害,甚至引起铬鼻病。由于改进工艺和增强个人防护,铬作业造成皮肤损害的报道已不多见,本次调查主要是测定空气中铬浓度,职业体检(以鼻部检查为重点)和尿铬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深圳市某化工厂的铬作业工人的尿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4年10月,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某化工厂车间空气中铬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浓度,对铬酸盐车间182名生产工人进行职业卫生知识、自觉症状的问卷调查,并进行内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等项目检查及尿铬测定。由该地不接触铬作业的某加工厂91名生产工人(车工、钳工、电工)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没有明显差别;工龄越长的工人对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越高;铬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损害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刺激症状,鼻黏膜红肿、鼻中隔糜烂、鼻中隔穿孔、鼻甲肥大、咽部充血及皮肤损伤等体征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接触组工人鼻中隔穿孔、溃疡及咽部充血在工种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组肝肿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男性高于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触组尿铬浓度和异常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工作场所空气中铬浓度的升高和工龄的增加,铬作业工人的尿铬浓度和异常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工人工龄越长,对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越高;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铬浓度越高,铬接触对健康的损害越严重;铬作业工人肝脏增大与接触铬有关;而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铬浓度超标是导致尿铬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铬鼻病为六价铬化合物引起的鼻部损害,电镀作业因铬酸雾逸自电解槽,所致的职业危害国内曾作过动态观察。本文着重调查铬对鼻部损害的发病情况,以评价现行的“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以下简称诊断标准)与空气中铬酸盐的卫生标准,阐明两个标准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并提出实际的防治对策。资料来源与方法选择本地区生产历史长、现场铬酸盐测定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电镀厂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提出预防对策,为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电镀厂进行职业卫生调查,测定车间空气铬酸雾浓度并对该厂23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该厂厂区总体布局欠科学,生产设备简陋、陈旧,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无落实;测定铬作业点14个,采集样本84个,浓度范围0~2.332mg/m^3,合格点数5个,测定点合格率35.7%;职业健康检查发现铬鼻病患者10人,发病率为43.5%,铬作业工人呼吸系统、鼻咽部自觉症状的出现率和鼻部阳性体征的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该电镀厂铬作业危害较严重,应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开展铬职业暴露现状调查与铬职业暴露人群呼吸系统健康损害检查,有助于详细掌握辖区内铬职业暴露人群的铬暴露量、健康状况和职业危害现状,为开展铬职业暴露人群的健康效应评估、健康监护和基本职业卫生服务提供翔实的基础数据.方法 调查辖区全部五金电镀厂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作业工人血进行采样和检测,同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作业场所空气铬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为0.012 mg/m3(浓度范围:0.01 ~0.24 mg/m3),低于国家容许卫生标准(0.15 mg/m3),未发现铬酸盐超标.对372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发现鼻中隔黏膜糜烂2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2例,总检出率为1.08%.工人工龄与血铬浓度两者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r=-0.04,P=0.445).作业场所空气铬浓度组间铬鼻部位征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2.18,P=0.140).结论 地方政府部门需要高度关注辖区五金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12.
呼兰亚麻厂劳动卫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尘是一种有机粉尘。长期接触麻尘的工人,都有程度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如表皮上呼吸道的刺激症状、肺的炎性改变等。为此我们对呼兰亚麻纺织厂从事亚麻作业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其结果如下。1 一般情况 该厂现有职工1 670人,生产工人1 580人,接尘工厂1 500人。我们按生产车间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点,测定工作呼吸带高度空气中的粉尘浓度和分散度。同时用焦磷酸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见表1。  相似文献   

13.
对盐城市某医用仪表厂10年间(1987~1996年)车间空气汞浓度检测和历年职业性健康检查的监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索其接触与反应的关系,为修订车间空气汞的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车间空气中汞蒸气浓度的测定 自1987年起,按工人作业情况定点,用个体采样器(GC—Ⅰ型)置操作工人呼吸带高度定点采样(流量1L/min,采样60分钟).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汞.1.2 汞作业工人健康监护 按1980年全国5种毒物普查方案中汞作业工人健康检查的要求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江苏省张家港市镀铬企业生产环境状况和铬接触作业工人鼻黏膜损伤情况,提出监督管理措施。[方法]通过抽样调查和对调查对象的工作场所空气中铬浓度检测、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比较、分析接触条件下的损害有无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在车间环境铬检测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甚至低于检测限(0.01 mg/m3)的情况下,仍然有部分镀铬操作工人发生鼻部病变,鼻检查异常率为13.11%。[结论]现有铬及其化合物的采样、检测、评价标准已经不能完全匹配当前保护操作工人的健康需求,有必要对现有标准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价铬对作业工人的危害 ,以便采取相应防治对策 ,1998年对某化成箔厂腐蚀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调查 ,为接触铬酸盐的职工进行健康查体 ,并分析 1996年以来车间空气中铬酸盐浓度检测资料。1 资料与方法从 1996年开始 ,每年对化成箔厂腐蚀车间的高压、低压、废液回收等工序的作业点进行铬酸盐浓度测定 ,以滤膜采样 ,二苯氨基脲比色法测定。 1998年由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作业工人进行体检 ,包括耳、鼻、咽、喉、皮肤、内科及X线胸透等内容。铬鼻病诊断依据GB 7798— 87《职业性铬鼻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2 …  相似文献   

16.
彭文彬  陈丹  李全 《职业与健康》2010,26(14):1572-1573
目的掌握乡镇工业电镀行业铬作业人员鼻部损害的职业病危害现状,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7家电镀行业基本情况,对作业场所空气中铬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对铬作业工人的鼻部进行检查。结果镀铬岗位85.61%有槽边吸风装置,但使用率不高。F-53泡沫吸附剂用量不足,机械自动化镀铬线占36.0%,作业场所空气中铬浓度超标12.93%,最高为0.56mg/m3,超标10倍。对248名工人鼻部进行检查,鼻中隔黏膜糜烂6例,鼻中隔软骨部穿孔6例,检出率4.84%。结论乡镇电镀行业铬作业职业病危害较严重,已直接损害工人健康,应引起地方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控制铬职业病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查清该厂铬作业危害情况,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于1983年3月对铬作业车间进行空气中铬浓度的测定,并对199名触铬工人作了体检。 该厂是电镀自行车配件的专业厂,共四个车间,以镀铬为主。一车间吊镀、滚镀系手工操作;二、三车间环、直流水线,除手工挂具  相似文献   

18.
电镀行业在我省分布较广,从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鼻部损害为主,且主要与接触铬酸盐电镀液有关[1,2]。铬鼻病已被国家列为职业病[3]。为了进一步了解正常人尿铬含量与镀铝工人尿铬含量的区别,以及职业性接触与患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正常人尿铬、镀铬工人尿铬及车间空气中铬含量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现报告如下。1测定对象1.1接触组镀铬工人124名,其中男91名,女33名。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0岁。作业工龄1~28年,平均工龄7年。对照组选择未接触铬的健康人员,包括干部和工人共41名。其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  相似文献   

19.
常州市武进区乡镇企业电镀业铬职业危害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乡镇企业电镀业铬对作业工人皮肤、鼻咽部职业危害的现状 ,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测定常州市武进区乡镇企业电镀业车间空气中铬浓度 ,并对铬作业工人进行皮肤、鼻咽部等方面的健康检查。结果 电镀业从事6价铬的作业工人 3 5 7名 ,职业性铬鼻病的患病率为 3 7 82 % ,铬作业皮肤损害发生率为 2 1 0 1%。结论 乡镇电镀业铬职业危害严重 ,厂方应加强铬缸内槽边吸风装置的管理 ,合理使用F -5 3泡沫吸附剂 ,并督促工人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及时治疗职业疾患  相似文献   

20.
聚氯乙烯作业职业危害调查李涛李玉龙为了解氯乙烯对接触者的危害情况,对我市化工二厂聚氯乙烯生产车间进行了调查及工人健康体检。1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岗位基本情况;作业场所空气中氯乙烯浓度测定;工人健康体检。另选某机械厂104名工人作为对照组。2结果2.1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