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提高对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9例枕骨大孔区脑膜瘤,采用枕下正中入路,枕下远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能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脑神经保护率,枕下远外侧入路是切除枕骨大孔区脑膜瘤的有效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JugularForamen,JF)位于斜坡中线的两侧,内听道的下方,枕骨大孔的外上方,是后颅窝内重要的颅底通道。其位置深在,形状和大小变异较大,内有重要的神经血管穿行,包括颈内静脉、岩下窦、枕动脉脑膜支、咽升动脉脑膜支、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等,毗邻重要复杂,故被认为是颅底诸骨孔中结构最复杂,手术难度最大的区域。另有学者认为,由于颈静脉孔实际上为一自颅内开口通向前、外、下方的骨性管道,称其为颈静脉管(JugularCanal)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3.
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枕下极外侧入路切除颅颈交界区腹侧病变的效果,并对一些手术技巧加以改进和讨论。方法 采用枕下极外侧入路对8例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本病8例病 ,6例痊愈,2例好转。7例肿瘤病人,5例肿瘤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面瘫1例,后组脑神经轻度麻痹1例,脑脊液漏1例。结论 枕下极外侧入路可以满足颅颈交界区腹侧及腹外侧病变手术野的显露,是切除该部位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海绵窦区肿瘤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的36例海绵窦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36例均为良性肿瘤,其中神经鞘瘤15例,脑膜瘤10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神经纤维瘤2例,黑色素瘤1例。手术治疗33例,其中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脑神经功能好转6例,出现新的脑神经功能障碍或功能障碍加重者15例。随访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海绵窦区肿瘤多为良性肿瘤,好发于中年女性。海绵窦区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海绵窦的显微外科解剖及其外科手术入路牛朝诗1综述罗其中1审校海绵窦(CavernousSinus)是颅底的重要区域,也常受到颅底病变累及和侵犯的部位。原发于海绵窦内的肿瘤较少,主要是脑膜瘤、神经纤维瘤和动脉瘤,而从海绵窦邻区生长的肿瘤侵及海绵窦并不...  相似文献   

6.
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延髓腹外侧区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旨在探索合理的手术入路,进一步提高延髓腹外侧区病变的手术疗效。方法:取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显微手术治疗7例延髓腹外侧区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延髓腹外侧区结构重要,解剖复杂,常规手术入路难以到达,枕下极外侧经髁入路,其切口和骨窗更靠外侧,不必牵拉脑干和小脑,术中可经颅神经间隙,脊髓与颅底和椎管的前壁,从而扩大视野和操作空间,更适用于延髓腹外侧区肿瘤的显微手  相似文献   

7.
蝶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初步总结蝶岩斜区肿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蝶岩斜区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手术结果。结果:脑膜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2例。术后死于下丘脑功能衰竭1例;术后面瘫3例,尿崩3例,脑脊液漏并颅内感染1例。随访4例,随访时间6个月~4年;其中脑膜瘤3例,复发性三叉神经鞘瘤1例,影像学上未见肿瘤复发,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只要熟悉手术入路,掌握手术技巧,应用显微技术,蝶岩斜区肿瘤的手术治疗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颞骨是耳的骨架。位听感觉器官位于颞骨岩部;面神经从内耳门进入颞骨,经内耳道和面神经骨管出茎乳孔;颈内动脉和颈内静脉分别穿越其同名骨管或孔窝,后组颅神经随颈内静脉下出侧颅底。这些组织在颞骨这一不大的骨结构内外密集相伴,其病理现象复杂多变,构成了多单元而又相对独立。且具备从基础科学到临床实践的系统性学科。所以,诊断和治疗任何一种颞骨病变应有上述的基本概念。这样,诊断时才不会有顾此失彼的缺憾。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各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的显露范围,为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切除不同范围的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成人头颈标本6具随机将标本分为A、B、C三组,每组2具尸头。其中A组应用颈侧入路、B组依次采取鼓室底入路和改良鼓室底入路、C组依次选择Ⅰ型颞下窝入路及改良Ⅰ型颞下窝入路进行颈静脉孔区解剖,比较各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及其周围解剖区域的显露程度。结果颈侧入路对颈静脉孔的颅外部分及咽旁间隙显露良好;鼓室底入路在颈侧入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显露乳突、乙状窦垂直段、颈静脉球、颈静脉孔神经部;Ⅰ型颞下窝入路又在鼓室底入路的基础上扩大显露外耳道深部、中耳腔及岩骨内颈内动脉垂直段;改良鼓室底入路和改良Ⅰ型颞下窝入路很好地弥补了鼓室底入路和Ⅰ型颞下窝入路对乙状窦水平段和颈静脉孔血管部显露不足的缺陷。结论不同颈静脉孔区手术入路对颈静脉孔区的显露程度各不相同。以此为依据,根据颈静脉孔区病变的范围选择手术入路对有效显露和切除病变,减少结构和功能破坏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枕下远外侧入路解剖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的相关解剖研究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用 2 0例成人头颅湿标本进行显微解剖测量。应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大孔区和前外侧肿瘤 10例。结果 枕骨髁为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 ,枕下三角为显露椎动脉的重要标志 ,枕下三角由三条肌肉形成 ,即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枕下三角内有椎动脉及肌支 ,椎静脉丛和颈 1神经。测量寰椎横突孔外缘至椎动脉入颅处距离 ,左侧 (16 .87± 2 .0 8)mm、右侧 (16 .79± 1.90 )mm。枕大孔区肿瘤 10例手术中 ,肿瘤全切 6例 ,次全切 3例 ,大部分切除 1例 ,无手术死亡。结论 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应了解枕大孔区的相关解剖参数和局部解剖结构 ,该入路优点能增加术野空间 ,最大程度上显露肿瘤组织 ,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牵拉。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microsurgical technique of ventral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for improving therapeutic efficacy.MethodsClinical data of 35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surgically treated from July 2004 to July 2014 in our department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operation was performed via classic far lateral approach and far lateral transcondylar approach in 31 and 4 cases respectively. Their pathologic feature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surgical technique and postoperative cautions were summarized.ResultsComplete tumor resection was achieved in 32 cases and subtotal resection in 3. Transient cranial nerve dysfunction occurred in 15 patients and permanent dysfunction in 2. 6 patients had limb movement disorders. Tracheotomy was performed in 5 patients. No deaths occurred.ConclusionsPosterior cranial nerve, vertebral artery and brainstem are key protected aims during surgical treatment of foramen magnum meningiomas. The far lateral approach is preferred, and proper removal of occipital condyle will benefit tumor expos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5例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的手术入路及治疗经验进行总结。方法:骑跨中后颅窝底脑肿瘤15例,包括颅咽管瘤6例,脑膜瘤5例,神经鞘瘤3例,垂体瘤1例,均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其中11例采用硬脑膜内入路,4例采用硬脑膜外入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翼点入路是切除骑跨中后颅窝底肿瘤的理想入路之一。结合各类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邻近结构、生长方向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并与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有机地结合是取得最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听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A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经CT或MRI证实,位于小脑脑桥角区的425例AN,采用显微手术切除,术后评估治疗效果,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结果:肿瘤全切率88.71%(377例);次全切除率8.24%(35例),部分切除率3.09(13例);术后死亡率1.41%(6例),对382例平均随访4.3年,其中293例恢复良好,64例恢复较好,25例恢复较差,后者中有12例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小脑脑桥角区听神经鞘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跨中后颅窝底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跨中后颅窝底巨大表皮样囊肿显微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16例跨中后颅窝的巨大表皮样囊肿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囊肿全切除9例,囊内容物全切而包膜次全切除7例。11例痊愈,4例明显好转,1例死亡。术后随访1~11年,无1例复发。结论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对跨中后颅的巨大表皮样囊肿的手术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底部肿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导航对颅底部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采用Vector Vision和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显微手术切除58例颅底部肿瘤,总结神经导航定位的准确性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58例颅底部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册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54例(93.1%)获全切除,4例(6.9%)达次全次除。术后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无病情恶化与死亡。结论: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颅底部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并准确定位,有助于切除肿瘤和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手术的显微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颞下经岩骨入路手术处理斜坡及脑干腹侧病灶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模拟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20侧(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年带颈头颅标本进行解剖,并观测各主要解剖结构的相互关系。结果 颞下硬脑膜外经前内侧的三叉神经压迹、外侧的岩浅大神经沟及岩上窦所形成的三角区磨削岩骨尖。其周围结构的测量结果为:上半规管垂直于岩骨嵴,位于弓状隆起下方,耳蜗位于内听道前方、岩骨颈内动脉膝后方,内听道位于上半规管与岩浅大神经夹角中央。20侧中有2侧面神经膝裸露,耳蜗至膝状神经节的距离约为3.30 mm±0.79 mm,耳蜗距颈内动脉膝约2.48 mm±1.14 mm,内听道距岩斜缝约16.03 mm±1.94 mm,颈内动脉水平段距岩上窦约10.73 mm±2.00 mm。结论 颞下经岩尖—小脑幕入路能增加岩斜坡及脑干腹侧的显露,但显露范围有限,且需一定程度的颞叶牵拉。同时可能因为不熟悉解剖而误伤耳蜗、颈内动脉及第Ⅶ脑神经、第Ⅷ脑神经,选择应用时应审慎考虑。  相似文献   

17.
改良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合理的手术径路,进一步提高前颅底肿瘤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经颅径路行10例前颅底肿瘤切除。结果:10例病人术后已随访1-9年,6例恶性肿瘤中3例死亡,其它病人健在。结论:改良经颅径路手术的优点是免去面部切口,不影响面容,由于骨窗更接受前颅底,鼻窦暴露满意,并减轻了对额叶的牵拉作用。术野清晰,不易损伤周围正常组织,便于进行硬脑膜修复及颅底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术方法。结果23例海绵窦区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8例,部分切除15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