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糖化血红蛋白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起病24h内测定空腹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7例,然后根据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二组,分别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 47例患者中,有糖尿病史20例,糖化血红蛋白增高18例;无糖尿病史27例,糖化血红蛋白增高6例。统计学上采用校正卡方检验,二组比较(P<0.01)有显著统计意义。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有助于判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糖增高是应激性的血糖增高,还是糖尿病所致的血糖升高,从而能更好地指导治疗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糖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 对1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糖尿病史、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 颈动脉IMT增厚组的年龄(P<0.01)、糖尿病比例(P<0.01)、入院时的空腹血糖(P=0.035)及HbAlc(P=0.051)明显增高,其中,年龄(P=0.023)及糖尿病史(P<0.01)和颈动脉IMT的增厚存在独立相关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空腹血糖及HbA1c的增高和颈动脉IMT的增厚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年龄及糖尿病史为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时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A1 c(HbA1 c)和乳酸脱氢酶(LDH)联合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欧洲脑卒中(ESS)评分,测定FBS、HbA1 c、LDH及中性粒细胞(NEUT)比例,按疾病类型及FBS与HbA1 c联合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脑出血组的ESS评分低于脑梗死组,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脑梗死组(P<0.05),非糖尿病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NEUT高比例的发生率及LDH水平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和糖尿病性高血糖组(P<0.05)。结论高FBS伴HbA1 c正常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LDH水平高,病情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GA/HbA1c比值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12-2019-11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681例。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不伴周围神经病变(NDPN)组366例,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315例。结果 NDPN组与DPN组年龄、病程、BMI、HbA1c、GA、GA/HbA1c、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N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ND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GA/HbA1c、合并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DPN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HbA1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1,Cut-off值为8.05%(敏感性65.2%,特异性51.8%);GA曲线下面积(AUC)为0.706,Cut-off值为24%(敏感性70.6%,特异性62%);GA/HbA1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3,Cut-off值为2.82(敏感性81.6%,特异性65.1%)。结论 GA/HbA1c可能是预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血糖及糖化蛋白与急性脑梗塞临床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21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空腹血糖及部分糖化蛋白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显示:血糖升高组较血糖正常组临床病损重、疗效差、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高(P<0.01或P<0.05)。其中伴糖化蛋白升高组又较单纯血糖升高组病损重、死亡率高(P<0.05),并发现血糖升高的程度与病死率呈正相关。认为测定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空腹血糖及糖化蛋白可鉴别血糖升高的原因,对指导治疗、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的差异,脑梗死患者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影像学中脑梗死病灶数与HbA1c含量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86例发病1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人院24 h内空腹查FibAlc,发病或病情稳定48 h后查颅脑MRI,脑梗死恢复期行葡萄糖耐量检查.同时对160名健康体检者抽空腹血查HbA1c、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观察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体检者HbA1c水平的差异.脑梗死患者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及HbA1c含量与脑梗死病灶个数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bA1c水平(6.982%±1.803%)较对照组(5.128%±0.592%)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血中HbA1c含量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760,P<0.05);2个脑梗死病灶组HbA1c含量(6.635%±0.427%)与1个病灶组(5.803%±0_30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及3个以上病灶组HbA1c含量(8.571%±0.519%)分别与1个病灶组、2个病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较高水平的HbA1c引起的一系列脑血管病理改变是脑梗死事件发生的重要冈素.HbA1c水平也是早期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积极控制高血糖、降低HbA1c水平有助于减少脑梗死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指标与神经传导速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68例糖尿病患者测定了空腹血糖(FBG)、果糖胺、HbAlc 3个糖代谢指标,进行了肌电图电生理检查,其中神经传导速度(NCV)正常者62例,NCV异常者86例,单纯H反射异常者20例,分析了FBG、果糖胺、HbAlc三者之间以及与NCV的相关性,提出高血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急性脑梗死(ACI)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ACI患者298例,根据HbAlc水平分为三组,HbA1c正常组(A组,HbA1c≤6.5%)、HbA1c升高组(B组,HbAlc6.5%-10.0%)、HbA1c明显升高组(C组HbAlc>10.0%),观察ACI预后。结果 HbA1c升高组明显升高组NIHSS评分及第30d改良的Rankin's评分与HbAlc正常组比较,P<0.05。结论高HbAlc水平与ACI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收集我院100例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检测并对比2组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2组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均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而高剂量(40mg/d)阿托伐他汀可能导致血糖异常,低剂量(20mg/d)阿托伐他汀对患者血糖升高无影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应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FD-20 C型臂血管造影系统,对2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患者与3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57,P<0.05);糖尿病组中,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的患者明显多于对照组(χ2=30.34,P<0.05)。两组均以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但糖尿病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05%vs53.56%),且以弥漫性血管病变(64.63%)和无侧支血管代偿(71.18%)为主,而对照组以非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无侧支血管代偿为主。在糖尿病组中,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增加,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多支病变及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逐渐明显增加,有侧支代偿的比例逐渐减少,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全脑血管狭窄程度更重,常表现为多支血管病变、弥漫性血管病变并且侧支代偿少,血糖控制不佳加重上述损害。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性(空腹血糖变异系数)与初发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为实验组,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55例为对照组,记录住院期间前2周空腹末梢血糖值,据此计算空腹血糖变异系数(CV),将急性脑梗死组分为血糖平稳组(CV0.29)及波动性高血糖组(CV≥0.29),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组空腹血糖变异系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脑梗死组中,波动性高血糖组以大梗死为多,血糖平稳组以腔隙性梗死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急性脑梗死组中,血糖平稳亚组与波动性高血糖亚组入院时及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平稳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波动性高血糖组入院时与治疗2周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结论空腹血糖变异系数升高是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减少血糖波动,可延缓病程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5例DACVD、59例ACVD及65名正常人同时检测血清糖化蛋白及血糖,发现ACVD组与正常组比较,其血糖P值<0.001,糖化蛋白P值>0.05;DACVD组与ACVD组比较,其糖化蛋白P值<0.05,血糖P值>0.05。说明ACVD组的血糖升高为应激性高血糖。血清糖化蛋白测定,为临床正确区分糖尿病神经病变和应激性高血糖带来便利。  相似文献   

15.
果糖胺测定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原因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34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行果糖胺测定。其中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13例,果糖胺水平4.72±1.36mmol/L,与正常对照组(果糖胺1.67±0.43mmol/L)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无糖尿病脑血管病21例,果糖胺水平2.03±0.47mmol/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无糖尿病组的果糖胺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果糖胺测定可对急性脑血管病血糖增高的原因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抗精神病药治疗中对血糖变化的监测作用.方法:对198例单用氯丙嗪或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于治疗前、治疗1、2、3、6、12个月测定HbA1C及血糖浓度并与常规血糖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HbA1C浓度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高,与血糖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血葡萄糖调节受损(IGR)的发生呈平行发展,治疗1年后异常率为11.6%.结论:HbA1C检测稳定性好,结合空腹血糖等常规指标,是抗精神病药治疗中观察血糖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同期57例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患者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化血红蛋白(OR1.865,95%CI 1.243~2.797,P=0.003)及性别(OR6.330,95%CI 1.540~26.020,P=0.011)是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女性应该合理控制血糖,以减少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210例合并有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利用糖化血红蛋白(HBAIC),早期鉴别应激性高血糖还是合并有糖尿病。结果表明:脑梗塞组126例,应激性高血糖31例,占24.6%,合并糖尿病95例,占75.4%;脑出血组84例,应激性高血糖62例,占73.8%,合并有糖尿病22例,占26.2%。脑梗塞急性期血糖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脑出血组以应激性高血糖多见。HBAIC是脑卒中早期鉴别糖尿病和应激性高血糖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脑血管病变、血糖、糖尿病肾病病变关系。方法测定65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据此将患者分为自主神经病变组20例和无自主神经病变组45例,2组患者均接受经颅多谱勒检查,并检验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RP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自主神经病变组脑血管顺应性下降,脑血流减慢,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及高敏CRP升高。结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与血糖控制有关,与炎症和糖尿病肾病相关,可能是促进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等因素对2型糖尿病(DM)患者脑白质疏松(LA)严重程度的影响. 方法 选取参加2010年我国华南地区脑卒中并发偏瘫的综合防治的多中心研究的106例2型DM并皮质下血管性痴呆(SVD)患者,静脉抽血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行头颅MRI检查,对皮质下白质高信号影(DWMH)和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影(PVH)严重程度进行分级(1级、2级、3级).并应用半定量方法计算LA分数.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A分数的影响因素;比较不同HbA1c水平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DWMH程度和PVH程度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并比较不同DWMH和PVH程度组患者的临床特征. 结果 患者LA分数与HbAIc、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457,P=0.000; r=0.400,P=0.00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LA分数会随HbA1c、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不同HbA1c水平患者LA分数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DWMH程度和PVH程度分别与HbA1c、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385,P=0.000,r=0.361,P=0.000;r=0.458,P=0.000,r=0.364,P=0.000),不同DWMH和PVH程度组间比较脑卒中史患者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的影响后,DWMH程度和PVH程度均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253,P=0.009;r=0.318,P=0.001). 结论 血清HbA1c水平是反映2型DM患者大量LA(包括DWMH、PVH)的重要生化指标.年龄、卒中史与2型DM患者LA严重程度有关.未发现血脂水平与2型DM患者大量LA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