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叶琴  余云芳  周新华 《当代护士》2017,(11):169-170
正护理人文关怀,指护理工作中的情感表达,其核心表现为对患者精神价值的重视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通俗讲人文关怀就是注重人,关心人,重视人的个性,满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1]。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成为患者的需要,是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内容的核心之一,是优质护理的重要内涵[2]。从2015年开始,我们每月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查房,通过护理人文关怀查房模式使全院护理人员的心灵得到升华,关怀意识、责  相似文献   

2.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近年来,我院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日益增多,因此,起搏器安装术后的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护理与健康教育在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200名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根据临床路径对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病人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病人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在肾移植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运用人文关怀知识结合疾病医学知识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全面、准确、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评价其效果。结果:不仅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强心理应对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而且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赖及满意度。结论:开展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健康教育,充实了整体护理的内涵,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崔婷 《中国疗养医学》2011,20(11):1036-1037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影响。方法 2008-07—2011-06,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对两组患者焦虑程度、护理满意度评定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1、P<0.05。结论人文关怀式健康教育能减轻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初次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作用。方法将113例初次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护理,音乐组(57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音乐疗法,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及术前夜、手术后8h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测评患者焦虑情况;两组均采用McGill疼痛强度指数评估患者术后伤口、腰背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入睡困难及排尿困难情况;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手术前夜、手术日清晨、入手术室前测量心率、血压,并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夜、术后8hSAS评分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音乐组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8h腰背疼痛、入睡困难和排尿困难等不适感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音乐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音乐组干预后3次收缩压、心率测量值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结论音乐疗法可有效降低初次行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并有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小春 《全科护理》2011,9(13):1166-1167
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不仅可以挽救和延续病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恢复了病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  相似文献   

8.
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心脏起搏器是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够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收缩,不仅可以挽救和延续病人的生命,更主要的是恢复了病人的工作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随着起搏技术的迅猛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病人日益增多.为使起搏器安置成功,积极的心理疏导、科学的健康宣教、耐心细致的护理非常重要.2010年1月-2010年8月我院安置永久起搏器 162 例.现将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调查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调查植入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术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术前焦虑得分高于国内常模。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对起搏器知识的了解程度与焦虑的发生率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术前多数存在焦虑情绪,医护人员应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帮助患者面对现实,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脏有起搏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率极为缓慢,甚至停搏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并分析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后的健康教育需求,探讨健康教育参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2008年1-10月在陕西省安康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随访的108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所有患者都有起搏器健康教育知识需求(100%);1年内随访患者的需求排前5位的是:如何随访(100%)、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00%)、家用电器对起搏器有何影响(100%)、并发症如何观察和预防(100%)、出院后的活动及功能锻炼(100%);教育方式需求度最高的是医护人员当面指导和小册子等文字说明。1年后随访患者的需求排列前5位的是:如何进行自检(89.2%)、介意别人把自己看成"起搏器植入患者"(86.1%)、如何维护(83.1%)、担心故障(80.0%)、更换起搏器的指征和注意事项(75.3%);教育方式需求度最高的是同种患者互相交流、电话咨询。结论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随访中健康教育需求度很高,应根据患者术后的不同阶段选择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  相似文献   

12.
多部位起搏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部位起搏植入术护理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及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健康问题应用护理程序予护理、实施分期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及严防起搏电极脱位等。结果(1)所有的起搏电极均在理想的位置,无脱落移位、断裂、起搏感知、阈值正常;(2)患者心功能改善,心律失常消失或明显减轻;(3)切口无感染,愈合良好;(4)患者均能掌握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自我监测及其他注意事项。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正确的体位、密切的观察、有效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开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安置心脏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性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治疗因“窦房结病变”和“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的重症缓慢心律失常。2009年1—12月,我院心内科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14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原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2月54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和护理资料。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9例(11例次),发生率为20.4%(11/54),其中电极脱位5例次(45.4%),囊袋积血3例次(27.3%),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2例次(18.2%),起搏器综合征1例次(9.1%);所有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以电极脱位和囊袋积血为多见;熟悉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相关理论知识、术后密切观察和护理,对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随访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住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86例,患者出院后每3个月对其进行1次电话随访,为期2年;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在患者出院前和出院后1及2年对其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出院前、出院后1及2年,存在焦虑或抑郁症状的患者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术后长期、定期的随访,有利于减轻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的需求,为该特殊人群的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改进医院护理管理和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49名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内的患者家属为调查对象,采用家属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进行调查,包括病情保证、获取信息、接近患者、获得支持和自身舒适5个维度的需求。结果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家属最重要的需求是病情保证的需求(3.44±0.33)分,其次为接近患者的需求(3.08±0.34)分,获取信息的需求(3.00±0.37)分,自身舒适的需求(2.38±0.50)分和获得支持的需求(2.34±0.43)分。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法)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是患者家属的总体需求、接近患者需求及获得支持需求的影响因素(P<0.01);此外,患者有无起搏器植入的经历为家属自身舒适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心律失常中心护士应理解和重视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24 h患者家属的不同需求,针对每位家属实行个体化护理,使其更好配合患者的治疗护理,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育对安置永久起搏器患者疾病感知控制能力、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0年5月1日心律失常二科住院后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基于回馈教学的健康教...  相似文献   

18.
Long-Term Thrombosis after Transvenou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and antiaggregant drug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long-term transvenou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venograms were performed in 100 consecutive patients at the elective replacement of the pacemaker. Mean follow-up period after initial transvenou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as 6.0 years. The venograms demonstrated normal in 77 patients. The remaining 23 venograms showed venous stenosis in 11 patients and total obstruction in 12 patients. Twenty-one of these 23 patients had venous collateral circulation. No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abnormalities according to the route of entry, the lead insul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implanted leads, and anticoagulant and antiaggregant drugs. All these patients have remained asymptomatic. In conclusio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long-term transvenous pacing is 23% and the causes of venous thrombosis may be endothelial trauma and underlying venous stenosis. A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retrospective limited study, we cannot find the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and antiaggregant drugs to prevent venous thrombosis formation after transvenous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Further prospective study will be needed 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prophylactic administration of anticoagulant and antiaggregant drugs.  相似文献   

19.
A permanent pacemaker was implanted through the femoral vein in 23 patients using the percutaneous puncture technique. The pulse generator was placed in the lower abdominal wall.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reduces the time necessary to accomplish implantation. Catheter extrusion in one patient was easily corrected. Another patient had late thrombophlebitis, possibly unrelated to the procedure. Catheter dislodgement occurred in four (4) patients and penetration of the right atrial appendage and right ventricular apex each occurred once. We believe these problems can be circumvented with more experience and expect the femoral approach to be a simple and practical method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