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马西平致药物超敏综合征并发Evans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历摘要男,42岁。因全身皮疹5d,于2006年1月12日入院。入院前50d因反复出现口唇不自主抽动于门诊予卡马西平300mg/d抗癫治疗。于入院前5d出现皮疹伴搔痒而停药。体检:T37.0℃,BP100/66mm Hg(1mm Hg=0.133kPa)。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全身皮肤弥漫性红斑伴有鳞屑,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查血常规:WBC13.5×109/L、Hb91g/L、BPC136×109/L。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60U/L、γ-GT1251U/L、总胆红素146μmol/L、直接胆红素99.4μmol/L、间接胆红素46.6μmol/L。心电图、X线胸片无异常。腹部B超示肝脏稍增…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drag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H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别嘌呤醇致DH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8例(85.71%),好转2例(9.52%),死亡1例(4.76%)。结论DHS应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崔大敏 《华西医学》2007,22(2):313-314
目的探讨抗惊厥药所致药物超敏综合征(DHS)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抗惊厥药所致DH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并发症及预后。结果抗惊厥药所致DHS潜伏期长,皮损形态多样,以发疹型为主,常伴有紫癫样斑疹、皮肤肿胀及反复脱屑,多有发热、黏膜损害、浅表淋巴结增大及血常规异常。脏器多受累以肝脏为主、肾脏次之。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DHS为具有特征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病程较长,早期、尽量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预后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共收治药物超敏综合征(DHS)患者22例,经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周晓明 《新医学》2003,34(11):662-662
患者,女,28岁。因发热,面部红肿,全身红斑2日于2000-11-23入院。患者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约38℃,面部红肿,躯体及四肢出现麻疹样红斑,感瘙痒,无鼻塞、流涕及咳嗽等症状。患者因慢性荨麻疹于5周前在外院用氨苯砜100mg/d,治疗3周,症状好转后停药。既往健康,无肝炎病史,无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体温38℃,脉搏10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6/10.0kPa。神志清晰,巩膜及皮肤轻度黄染,左下颌扪及一淋巴结,蚕豆大小、可移动、无压痛。心、肺、腹部检查正常。皮肤科情况:面部弥漫性水肿性红斑,表面无渗出及结痂,颈部、躯干、四肢可见散在麻…  相似文献   

6.
刘齐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2):3914-3914
患者男,18岁。患者就诊前16d因恶心、腹胀而口服“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4d后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粟粒大小鲜红斑,渐增多并融合成片,偶有微痒。曾在当地皮肤科就诊,查血常规:WBC7.89×10^9/L.N 0.55,L 0.25,M 0.13.E 0.1.异型淋巴细胞0.07,EOS1.2×10^9/L,尿常规Pro(+),BIL(+++),NIL(+),疑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过敏史不详。[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别嘌呤醇致药物超敏综合征(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3例别嘌呤醇致DRESS的临床资料。结果本文3例因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服用别嘌呤醇后1~2周左右出现全身弥漫性皮疹伴发热、肝肾功能损伤、血液学改变,2例出现少尿,1例出现胆汁淤积性黄疸。经相关医技检查及病因排查均诊断为别嘌呤醇过敏,DRESS。3例均予糖皮质激素和(或)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病情缓解,但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出现病情反复,1例死亡;另1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结论别嘌呤醇致DRESS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病情缓解后糖皮质激素减量应缓慢,并警惕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18岁。患者就诊前16d因恶心、腹胀而口服"多潘立酮"等胃动力药,4d后于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粟粒大小鲜红斑,渐增多并融合成片,偶有微痒。曾在当地皮肤科就诊,查血常规:WBC7.89×109/L,N0.55,L0.25,M0.13,E0.1,异型淋巴细胞0.07,EOS1.2×109/L,尿常规Pro( ),BIL( ),NIL( ),疑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药物过敏史不详,有接种乙肝疫苗史。查体:T36.8℃,巩膜轻度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肋下一横指,边缘钝,无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HELLP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12例HELLP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HELLP综合征均发生于产前,且均有重度子痫表现,同时伴恶心、呕吐或右上腹痛11例,牙龈或皮肤散在淤血点、静脉穿刺点出血4例,皮肤黄染2例.实验室检查均有中度溶血性贫血,血小板≤100×109/L,肝酶谱均升高,以乳酸脱氢酶升高为主.主要并发症为产后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胎盘早剥.7例剖宫产结束分娩,5例阴道分娩,产妇死亡2例(16.6%),围生儿死亡3例(25.0%).结论:HELLP综合征严重危害母儿生命安全,早期诊断,综合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降低母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病例 1 :患者女性 ,54岁 ,住院号 :736970。因烦渴、多饮、多尿 2月 ,发热、心悸、少汗 1月入院。 2月前出现口渴、多饮、多尿 ,达 5~ 6L/d ,无多食善饥。 1月前出现发热 (T37~ 38℃ ) ,呈持续性 ,颈部以下皮肤无汗。院外头颅MRI等检查诊断为垂体肿瘤 ,尿崩症 ,给予抗感染治疗仍有发热。入院时T37 6℃、P1 0 5次 /分、R2 0次 /分、BP1 2 0 /80mmHg。颈部以下皮肤无汗。心、肺、腹部均正常。查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均正常。甲状腺功能正常。性激素全套示绝经期表现。鼓励病人多饮水 ,连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别嘌醇过敏综合征(allopurinol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AHS)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应用别嘌醇致AHS的诊治过程。结果本文3例均因尿酸升高口服别嘌醇,服药后出现皮疹、发热、急性肝损害以及进行性肾衰竭等,停用该药,积极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症状好转,诊断为AHS。结论临床应用别嘌醇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发生AHS后,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的关键。慢性肾脏疾病伴高尿酸血症或痛风患者应用别嘌醇时,注意密切监测血尿酸和肌酐,发现异常需立即停药。  相似文献   

12.
<正>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NMS)是一种由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引起的罕见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病率为0.01%~0.02%[1],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肌肉强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波动等)、精神状态改变(谵妄、木僵等)及肌酸激酶升高等。病情发展凶险,如果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病死率达20%~30%[2]。该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目前无明确的诊断标准,患者病情往往比较复杂,造成诊治困难。本文通过分享临床中2例恶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重叠综合征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叠综合征(OLS)是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肌炎(DM)、结节性多动脉炎(PN)、干燥综合征(SS)等传统结缔组织病并存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一种少见疾病。现将我院近年所遇12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1岁,既往有癫痫病史10余年,平时有大发作,曾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治疗,发病前1个月换用复方苯巴比妥溴化钠片、镇痫片、香草醛片治疗。发病3~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不愿活动,伴有厌食、尿少、尿黄,似浓茶水色。在当地卫生院检查肝功能异常,给予头孢曲松抗感染、对症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佳。半天前到外院就诊,因发热、尿少,怀疑出血热,转来我院,门诊以发热、肝功能异常原因待查于2012年4月12日收入院。  相似文献   

15.
药物不良反应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对攀枝花市2004年248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以抗感染药最多,其次是中成药、抗精神病药及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全身性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使用氯丙嗪、奋乃静、甲氧氯普胺 (胃复安 )等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致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 ,常规剂量下较为少见 ,而某些基层医院及个别医生超剂量不规范用药等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则应引起临床注意。我院 1 991年 7月~ 2 0 0 1年 1 2月共收治超剂量用药而出现锥体外系不良反应 1 2例 ,均在院外误诊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例患者均为诊治的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7例 ,女 5例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1 2岁。均因秋季腹泻 ,食物中毒出现呕吐而在短时间内重复或超剂量使用氯丙嗪、奋乃静、甲氧氯普胺止吐治疗 ,其中 1例…  相似文献   

17.
药物热是因使用药物直接或问接引起的发热,是药物不良反应之一。本文对我科从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资料完整的46例药物热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和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药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药物热是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之一,临床上较常见,而且与其他发热性疾病难以鉴别,1995年1月-2001年12月收住我科以及在我科发生的药物热共5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对药物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石奕武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3):2119-2121
卡马西平(CBZ)、苯妥英钠(PHT)、拉莫三嗪(LTG)、奥卡西平(OXC)和苯巴比妥(PB)是常见的芳香族抗癫痫药物(aromatic antiepileptic drugs,AEDs)。这些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且能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与神经痛,而皮肤型药物不良反应(cutaneous adverse drug reactions,cADRs)是其常见的  相似文献   

20.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最多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009年,抗感染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数量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