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卫卫  李玉叶 《皮肤病与性病》2012,34(3):145-146,151
随着念珠菌易感人群和抗真菌药物使用的增加,念珠菌耐药形势越来越严峻。现从念珠菌属的菌种变迁、抗真菌药物应用、生物膜形成、药物作用靶酶基因过表达或突变等方面,对念珠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鉴定阴道念珠菌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断及菌种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外阴阴道念珠菌进行培养,根据菌落形态,进行了菌种鉴定。结果:白念珠菌仍然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对白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的检出有很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少数非白念珠菌的检出率有待商榷人: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在阴道分泌物病原快速诊断、菌种鉴定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 ,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综述都柏林念珠菌与白念珠菌的鉴别方法。表型比较的方法相对简便易行,可以从芽管、菌落形态及厚壁孢子、产色、荧光、温度、酶活性、碳源同化、红外光谱等多个方面进行鉴别;分子生物学方法可靠性强,包括DNA指纹图、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随机扩增多态DNA、核糖体DNA测序等。  相似文献   

6.
复发性阴道念珠菌病念珠菌的菌种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临床分离菌株及其对几种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分别采用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RVVC念珠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62株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白念珠菌47株(75.81%),热带念珠菌4株(6.45%),光滑念珠菌2株(3.23%),克柔念珠菌5株(8.06%),其他念珠菌4株(6.45%).62株念珠菌对4种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即两性霉素B、酮康唑、氟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62/62)、88.71%(55/62)、96.77%(60/62)、95.16%(59/62)。结论:R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念珠菌,但非白念珠菌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RVVC分离菌株对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仍有较高的敏感率。  相似文献   

7.
念珠菌迄今已发现150种以上,只有8种引起人或动物的感染,均为条件致病菌。它们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牛形念珠菌、高里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乳酒念珠菌。引起人类念珠菌病的主要是白色念珠菌,近年来由于不合理  相似文献   

8.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影响着大多数妇女的健康,最常见的病原菌为白念珠菌,多种因素与念珠菌病的发病及复发有关,反复发作的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治疗比较困难,本文就其微生物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快速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并应用于临床分离株的快速鉴定。方法 利用真菌保守区核糖体基因和可变区内转录间隔区基因为靶序列,应用生物素标记的通用引物进行念珠菌DNA的PCR扩增,并将该PCR产物分别与固定在微孔板上的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特异性探针杂交,经酶联显色反应测其A值。结果 能特异地鉴别白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标准菌株。对108株常规培养方法从临床标本分离的白念珠菌检测,结果显示106株菌株仅白念珠菌探针检测阳性,另2株菌株仅都柏林念珠菌探针阳性。结论 微孔板双探针杂交法能快速、特异地鉴别都柏林念珠菌和白念珠菌。  相似文献   

10.
念珠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念珠菌的感染率逐年升高,但念珠菌病在诊断、防治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对念珠菌的致病规律及念珠菌病的诊断防治进行了较多研究,简述如下.一、念珠菌的菌种与致病关系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主要寄居于人体、哺乳动物及鸟类,在土壤中少见且可能仅是粪便污染.念珠菌的其它菌种则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常可从人的皮肤、趾间、甲下等分离出来,也存在于许多动物、蔬菜及水果中.因此白念珠菌主要是通过内源的途径感染,其它菌种则感染途径广泛.  相似文献   

11.
晚近在麻醉药成瘾者、应用免疫抑制剂、长期抗菌素治疗、膀胱保留导管及静脉插管等情况下,念珠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然而在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念珠菌心内膜炎患者中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发病率远较脑膜感染为常见。作者报告7例念珠菌脑膜炎,并复习了英文文献中报道的21例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 7例中成人3例,婴儿4例,其中3例小于3个月。具有下列共同特点:①均为伴有严重疾患的重病患者,如肾功能衰竭、细菌性脑膜炎引致脑积水、吸入性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相似文献   

12.
烯醇化酶是生物体内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文中就白念珠菌烯醇化酶的生物学活性、酶蛋白的一级和二级结构特征、基因组成、与白念珠菌过敏患者IgE结合的特点和位点以及其作为白念珠菌感染宿主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深部念珠菌病中的价值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阴道念珠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道念珠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粘膜念珠菌病,育龄妇女高发。其病原菌主要为白念珠菌,少数也由其他念珠菌所致。妊娠、口服避孕药、糖尿病及营养因素、机体免疫力下降等皆为本病诱因。除机体因素,菌的粘附性、酸性蛋白酶的分泌在该菌的致病性上起重要作用。本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与体征及真菌学检查结果。另外,近年有人研究阴道洗液活菌计数法及甘露糖水平测定作为实验室诊断方法之一,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甘露聚糖和甘露糖蛋白、葡聚糖、烯醇化酶、磷脂酶和蛋白酶等是白念珠菌胞壁或细胞内的成分。文中就其生物学特性及其作为在感染宿主过程中的特征性标志物在诊断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中的方法、价值和意义等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都柏林念珠菌是近年来主要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口腔中分离出的一种新的念珠菌,因为其表型和基因型与白念珠菌等其它念珠菌存在着一种程度的差异而成为一个独立菌种。现就其生物学性状,而药性和流行状况等几方面加以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分离自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患者阴道的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的鉴定。方法首先采用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法国科玛嘉(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及API20CAUX酵母菌鉴定系统将分离自VVC患者阴道内的念珠菌菌株鉴定到种,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将4种常见非白念珠菌(包括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进行PCR扩增,并选用MspⅠ和HaeⅢ两种内切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在4种非白念珠菌中光滑念珠菌15株(7.50%),近平滑念珠菌7株(3.50%),克柔念珠菌5株(2.50%),热带念珠菌2株(1.00%);PCR扩增后均产生稳定、清晰的条带,扩增产物经MspⅠ,HaeⅢ酶切后分别产生4种和2种特异性带型。结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为主;PCR-RFLP方法在鉴定常见致病性非白念珠菌中比较可靠、稳定、特异,但仍有方法繁琐等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一种快速鉴定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快速检测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的方法。方法:试验菌株经API 20、科玛嘉色原法、玉米吐温琼脂鉴定后,并以传统发酵法检测光滑念珠菌、白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发酵海藻糖情况。采用4%海藻糖液孵育各试验株3小时后用尿糖试纸检测。E-test法测试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的敏感性。结果:光滑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皆可发酵海藻糖,尿糖试纸呈阳性反应,但后者菌落在科玛嘉色原培基为蓝色,在米粉吐温琼脂有假菌丝。结论:采用海藻糖法配合米粉吐温琼脂或科玛嘉色原培养基可以快速简便鉴定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  相似文献   

18.
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念珠菌是免疫功能低下宿主的条件致病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目前已肯定磷脂酶在其致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将近年来对白念珠菌磷脂酶的研究从分子特性、编码基因及其表达以及在白 念珠菌致病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从而为系统性白念珠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都柏林念珠菌是一种新近分离鉴定的条件致病念珠菌,以往曾被误认为是白念珠菌,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菌种,由于该菌常引起免疫缺陷者的感染,所以近年来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对该菌在致病性方面的研究及与白念珠菌致病性的比较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念珠菌是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中以白念珠菌感染最为多见,多发生于免疫缺陷、器官移植、介入治疗、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广泛应用的患者中.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密切相关,其毒力因子主要包括表型转换、黏附素、侵袭性酶以及溶血因子等.表型转换可以帮助白念珠菌适应宿主的组织环境;黏附素可以辅助其识别组织和定植;侵袭性酶破坏黏膜组织的完整性,增强其毒力;溶血因子帮助其获得营养物质供其生存繁殖.进一步阐明白念珠菌毒力因子和致病性的关系有望为白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