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中洁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9):1352-1353
经食管心房调搏(TEAP)是无创性的电生理检查。主要评价赛房结和房室结功能,诊断和终止各型室上性心动过速。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但在操作中电极导管插入食管和起搏电压的大小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做好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护理配合能顺利完成食管电极插入,判断最佳起搏位置,把患者的痛苦程度降到最小。我院自2000年开展该项检查技术以来.对385例特殊心律失常的患者施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食道心房调搏是一种非创性的临床电生理检查、诊断及治疗技术,利用食道心房调搏仪将食道电极导管安置于心房后部的食道内,通过发出调整或程序间接刺激心房,并记录心电活动,按照记录的电生理参数来检查、诊断及治疗某些心脏病.因其在操作过程中电极导管插入食管和起搏电压的大小均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或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所以做好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护理配合有助于顺利完成食管电极插入,判断最佳起搏位置,把患者的痛苦程度降到最小,并明显减少术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我院近几年来开展该项检查技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食管心房调搏术在基层医疗机构亦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开展,食管电生理检查在术前初步诊断与筛选病例、术后了解疗效、明确心律失常电生理机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我院近年来食管心房调搏术中诱发的7例室性心律失常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食管心房调搏术诊断水平的同时,亦应吸取教训,确保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安全性,并有针对性的开展这项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4.
刘万合 《河北医药》2002,24(6):470-471
目的:提高食管心房调搏术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方法:对主为一过性心悸的病人,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当记录到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的病征(室上性心动过速、间发预激综合征、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时,根据诱发室上速的易难程度,分别给予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例因心悸做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检出适于食管心房调搏术的心律失常36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术,其中短阵室上速29例,间发预激综合征4例,长短P-R间期交替出现3例。常规食管心房调搏术诱发室上速25例;另11例应用异丙肾上腺素,有7例室上速诱发成功,余4例给予心内电生理检查室上速诱发成功。结论:(1)采取症状(心悸)→动态心电图→食管心房调搏术的方法,能提高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此法优于我们以往采取的症状→食管心房调搏术的简单步骤。(2)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内电生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室上速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现将我科近期50例经食管心房调搏的护理配合体会表述如下 :1临床资料50例均系近三个月所检查和治疗的病人 ,其中男23例 ,女27例。检查明确诊断者40例 ,治疗者10例 ,其中5例合并高血压。2用物准备食管电极 (2极、4极 )导管一根或多根 ,心脏刺激仪 ,心电记录仪、除颤仪 ,复律药品  相似文献   

6.
食管心房调搏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芳  陈芳  杨剑雪 《安徽医药》2010,14(11):1366-1367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术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的急救及护理对策。方法对32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干预。结果 1例经同步电击复律,8例经心房调搏,23例心房调搏加静脉注射胺碘酮后均转为窦性心律。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发生室速时及时准确作做出判断,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食管心房调搏进行无创性的心脏电生理检查。方法 采用国产心脏电生理诊疗仪行食管心房调搏术。结果  3 1例中检出窦房结功能低下 3例 ,检出房室结双径路 8例、房道 7例 ,终止药物治疗无效的室上性心动过速 4例。结论 食管 15房调搏术具有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特别适宜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王芳  徐秀君 《淮海医药》2007,25(6):559-559
食道心房调搏术是一种诊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中广泛应用[1].1992年以来,我院对28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了食道心房调搏术治疗,均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田效忠  陈先叶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95-1995
经食管心脏调搏术(PET)在内科领域中已被广泛应用及认可。但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报道却很少见。我院于2004年9月~2006年9月将此技术应用于15例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或非急诊手术患者,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讨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经食道心房调搏术(TEAP)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共139例进行诊断。结果 78例患者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7例室性心动过速、32例心房扑动、22例心房颤动。PSVT患者中,46例AVRT,17例AVNRT,15例PAT。采用TEAP对PSVT发作进行诱发及终止,72例成功,6例失败,终止成功率为92.3%。采用TEAP对心房扑动进行终止,28例成功,4例失败,终止成功率为87.5%。采用药物终止心律失常,能够对患者心脏生理相关参数造成影响,而电刺激治疗不会对心脏造成影响。结论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采用经食道心房调搏术进行诊断,操作简便、准确性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食管心房调搏 (TEAP)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SVT)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12 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食管与心内电生理检查 (EPS)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①检出室上性心动过速 12 6例 (诊断阳性率 10 0 % )。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5 2例 (阳性率 92 4 % )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72例 ;单旁路 70例 (阳性率 10 0 % ) ;双旁路 2例 (准确率 5 0 % )。 结论 食管心房调搏能够确诊大部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性质及发生部位 ,与心内电生理检查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为射频导管消融术根治PSVT提供可靠的分型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基层医院开展心内电生理检查术尚有困难,我们采用了经食道心房调搏术估价房室传导功能情况,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通常应用药物治疗.当药物不能终止发作而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时.可应用电击复律,但不易被病人接受.我们自1992年10月起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方法终止PsVT36倒,收到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急诊科常见的心律失常,简称室上速,指室上性期前收缩连续发生2次以上。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1]。PSVT在妊娠期间对母儿有潜在的不利影响,如不及时治疗可因孕妇心动过速持续过久导致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危及母儿生  相似文献   

19.
快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较常见,患者若不及时纠正,可引起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导致严重的后果,虽有许多抗心律失常的新药和电复律,但有不少病例用药无效,又不宜电复律,此时采用食道心房调搏术就成为治疗此类心律失常的一种有效方法,而且有某种意义上比前者更安全、更迅速、更有效,是一项无创性技术,可以反复进行。加之密切的护理配合可使某些并发症防范于未然,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宽QRS波与隐性心室预激的相关性。方法将77例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TEAP)的患者根据心电图结果不同分为两组,Ⅰ组45例患者心电图正常,经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排除存在隐性心室预激;Ⅱ组32例患者心电图显性心室预激,并经EPS证实。Ⅰ组患者TEAP显示电脉冲波( S波)后间断或连续呈宽 QRS 波群图形,并测量 SR 间期,同时与Ⅱ组患者的 TEAP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Ⅰ组患者中20例(ⅠA组)为心室起搏,TEAP究其图形显示S波后紧随宽大QRS波群呈右束支阻滞图形,SR为0 s;25例(ⅠB组)SR间期不固定,SR为(0.07±0.01)s,S波与QRS波无关,为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群形态据期前收缩起源点不同而不同。(2)Ⅱ组患者TEAP检查过程中S波后有紧密相关的心房除极P波,经过较正常缩短的房室传导时间后出现起始有预激波的宽大 QRS波群,SR间期固定,SR为(0.08±0.03)s,同时不同部位旁道QRS波群有不同形态特征。(3)ⅠA组与ⅠB组、Ⅱ组S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3.02,均P<0.05);而ⅠB组与Ⅱ组SR间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66,P>0.05)。结论当食管心房调搏检查起搏宽QRS波群时,应综合分析,不应盲目认为是隐性预激旁道,避免给患者带来误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