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庆颖  马笑影 《海峡药学》2014,(11):147-147
目的通过对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的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结果比较,为临床诊断婴幼儿病毒性心肌炎提供重要方法和依据,通过指导心律失常的用药,改善了婴幼儿VMC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我院70例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DCG与ECG结果。结果 D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84.29%,ECG心律失常检出率为31.43%,使用DCG后患儿VMC明确诊断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有明显缩短。结论婴幼儿使用动态心电图对婴幼儿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和发现心律失常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价值,对指导心律失常用药,改善VMC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价值,为临床诊断提供指导意见.方法 选取冠心痛患者85例,均行DCG及ECG检查,分析DCG与ECG心肌缺血阳性检出情况、不同心律失常检出结果、DCG检查正常窦性R-R期间总体标准差(SDNN)评估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舒适度.结果 DCG检查心肌缺血阳性检出率77.65%高于ECG检查48.24%(P<0.05);DCG检查短阵室上速、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高于ECG检查(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DNN水平低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0.05);DCG检查舒适度评分低于ECG检查(P<0.05).结论 与ECG检查相比,DCG检查在冠心病患者中有较高诊断价值,对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检出率更高,且对心绞痛发作类型有更好辨别能力,具有更高诊断价值,可指导临床治疗,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降低患者不适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 DCG)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或住院主诉心悸的患者120例,分别行常规心电图( ECG)和DCG检查,并对其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DCG对心悸患者的心律失常检出率较ECG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活动状态下心悸与心律失常发生率比安静状态下发生率高( P<0.05)。结论 DCG在心悸患者中有其特点并对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窦性心律不齐是常规心电图(ECG)检查中一种常见的窦性心律失常,生理与病理的原因均可发生,动态心电图(DCG)发现人群的发生率几近100%~([1-4])。因此这类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常易被忽略。本文对近期内DCG检测的47例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的连续病例分析讨论,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ST段缺血样改变的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DCG)与常规心电图(ECG)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ECG与DCG监测,对ST段缺血样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DCG与ECG对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样ST段改变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6.9%、15.5%;高血压病分级后的DCG检出ST段改变阳性率分别为30.0%、52.9%、78.6%,ECG检出ST段改变阳性率分别为0、5.9%、42.9%。结论 DCG对有、无症状的心肌缺血都有特殊的诊断价值,是判断原发性高血压早期ST段缺血样改变的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常规心电图(ECG)在临床上应用已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由于其只能记录受检者静息状态、较为短暂的心电变化,有其局限性。而动态心电图(DCG)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对住院老年患者的ECG与DCG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心肌梗死(MI)是严重危害健康的一种疾病且预后较差。心律失常是MI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动态心电图(DCG)是临床监测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之一,对MI患者进行DCG监测,分析心律失常特点并对照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检出恶性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对108例MI患者心律失常的DCG监测结果分析并结合CAG结果进行讨论,旨在探讨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预防处理,避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2例冠心病患者均予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再予常规心电图检查(ECG),最后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CG和ECG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诊断率及漏诊率。结果DCG对SMI检测阳性率高于ECG,漏诊率低于EC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予DCG检查,可提高SMI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情况的发生,对改善SMI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陈新标  谢碧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3):1240-1240
我们对36例无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并与常规心电图(ECG)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 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0~74岁,平均49 8岁。高血压病程1~30年,常规心电图除外左心室肥厚者。1 2DCG采用美国产新世纪动态心电图机主机及携带式内光卡三导联记录仪做连续24小时动态监测记录,电极位置为胸前导联描记CH1,相当(V5)、CH2(V1)、CH3(avF)左胸肋缘下,记录完毕放入主机回放分析。ECG采用日本103型心电图机行12导联心电图检…  相似文献   

10.
柳琼 《安徽医药》2015,36(8):938-940
目的 对比常规12导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DCG)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3月到2014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后患者共50例,患者均同时采用常规12导心电图和24 h DCG监测和诊断,比较其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差异。结果 24 h DCG检出心律失常患者50例,其检出率为100.0%,常规12导心电图检出心律失常患者22例,检出率为44.0%,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4 h DCG在心房早搏、室性早搏等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12导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4 h DCG诊断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血管事件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常规12导心电图,能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临床随访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并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DCG)用于冠心病(CHD)心律失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当中选取80例,分别对其使用常规心电图与DCG对其进行监测与诊断,并将两种测量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种监测方式中,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式共诊断出阴性病症38例,阳性病症结果 42例,阳性诊断率为52.5%;而DCG检测共检测出阳性病例50例,阴性病例30例,其阳性诊断率为62.5%,两种诊断方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但DCG在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成对以及室性早搏与房性早搏的二三联率等方面的阳性诊断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P<0.05),而DCG在室性、房性早搏早发以及房室传导阻滞等方面的阳性诊断结果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CG在检测CHD心律失常方面相比常规心电图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DCG)在心源性晕厥中的诊断意义。提高对心源性晕厥的认识,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方法将28例患者行12导联DCG检查24小时。结果 28例患者中DCG发现各种心律失常的10例,且与晕厥发作时间上有一致性。结论 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患者103例,随访分析动态心电图(DCG)对起搏器功能异常及心律失常的检测意义。结果 103例患者共发生起搏器感知功能异常17例,起搏功能异常7例,心律失常67例。除2例感知功能异常和1例心律失常是在常规心电图中发现以外,其余均在DCG中发现。根据DCG结果对起搏器进行相应调整和结合临床处理后,88例异常情况中有76例(86.36%)起搏及感知功能异常状况、心律失常情况有所改善或消失。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进行DCG监测,可了解起搏器工作状态,及时发现起搏器功能障碍,明确患者症状与起搏器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的关系,为排除起搏器故障、调整优化起搏器参数等提供重要依据,且较常规心电图检出率高,是患者随访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态心电图(DCG)24h连续检测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疑为一过性心源性症状患者232例自愿接受本次调查,均作普通心电图和12通道动态心电图,对比两种监测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24h动态心电图对多种异位心率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经χ2检验P<0.05;各系统疾病患者心律失常是常见的现象,各类心律失常中以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最高。结论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采用24h DCG无创检测心律失常,能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24h 动态心电图( DCG )和常规心电图对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0月_2013年10月收治的心脏病、高血压等患者120例,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 ECG)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对患者的不同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24h 动态心电图监测出室性早搏48例,房性早搏59例,室早二联律18例,房早二联律20例,阵发房性心动过速8例,窦性停搏3例,心肌缺血51例。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出室性早搏26例,房性早搏30例,室早二联律6例,房早二联律7例,阵发房性心动过速0例,窦性停搏0例,心肌缺血32例,明显低于24h 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4h 动态心电图能够发现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不易发现的问题,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317例器质性心脏病组与346例健康组进行动态心电图(DCG)和体表心电图(ECG)检查,并对其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肌炎与拟诊心肌炎等器质性心脏病者不仅需常规ECG检查,还需要进一步进行DCG检查。器质性心脏器病组DCG检查较ECG检查对ST段改变的检出率差别显著(P<0.05),对T波改变及早搏的检出率差别则极为显著(P<0.001);健康组DCG检查较ECG检查对ST段改变、T波改变及早搏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别(P>0.05)。健康人只需常规ECG检查,不需要DCG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分析心律失常资料以便更好预防和明确指导治疗。方法:对266例DCG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室上性早搏检出率为89.3%,室性早搏检出率为54%,心律失常男性和女性之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检者分成两组,49岁前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不大,50岁以上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出现明显的增加。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DCG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极高且中老年是心血管发病的高峰阶段及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医院进行诊断、治疗的8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儿进行辅助检查,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采用DCG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结果实验中,仅有2例患儿出现1种心律失常,其余患儿出现2种以上心律失常(P<0.05);80例患儿中,24h Holter和常规ECG等指标的阳性率差异比较显着(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分析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效果较好,为早期诊断病毒性心肌炎提供可靠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分析老年冠心病 184例 ,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 (SMI)组 116例 ,有症状组 68例。SMI组与有症状组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DCG)比较 ,室性心律失常 (47 4 8%∶2 6 3 2 % ) ,Lown’s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 (3 3 0 9%∶2 1 5 0 % ) ,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SMI组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发生率均高于有症状组。普通心电图检出缺血型ST—T改变明显高于DCG ,SMI组 93 1%∶3 1 0 3 % ,有症状组 94 12 %∶3 6 76%。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心电图方法对于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的诊断意义和效果,旨在为临床上冠心病的低价、无创、快速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97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全部患者均行两种心电图检测,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dECG)检测的结果归为dECG组,常规心电图(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r ECG)检测的结果归为rECG组,比较两组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诊断效果的异同。结果心肌缺血检测,dECG组阳性检出率(80.41%)显著高于rECG组(55.67%)(P <0.05);dECG组心律失常阳性检出率(78.35%)显著高于r ECG组(58.76%)(P <0.05)。结论 dECG在CHD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诊断中,与rECG相比具有更高的阳性表达率,dECG对心脏疾病有更为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