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漏斗胸肋软骨基质的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漏斗胸肋软骨基质形态学与组织化学特征。方法:对19例漏 斗胸和14例同年龄儿童肋软骨基质的胶原进行电镜观察并对Ⅱ型胶原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基质中蛋白多糖进行PAS和Safranin-O染色。将所有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电镜下病变组肋软骨基质中胶原分布不均,排列紊乱;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肋软骨深层Ⅱ型胶原分布不均,但浅,深层Ⅱ型胶原的染色强度没有明显改变;PAS和Safranin-O染色发现基质中蛋白多糖的含量与分布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漏 斗胸肋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与分布及Ⅱ型胶原的含量无明显改变,而基质中的胶原分布与排列异常,后者可能与漏斗胸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胶原蛋白酶对手术患者体外椎间盘组织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胶原蛋白酶行脊椎介入治疗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但该技术缺乏椎间盘组织化学溶解的组织学依据,其有效性仍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评价胶原蛋白酶对手术患者体外椎间盘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犬涤纶人造血管移植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通过10条犬的涤纶血管移植实验研究,连续观察分析了中口径国产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于犬腹主动脉,术后12周以内不同时期移植血管的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表明2cm长国产中口径涤纶人造血管移植于腹主动脉后其新生内膜覆盖管腔内壁大约需要4周。新生内膜主要来自邻接动脉内膜的平滑肌增生爬行;内皮细胞覆盖人造血管内膜的时间较自体静脉晚得多,术后7周涤纶血管内膜尚无完整稳定的内皮细胞层;经高压蒸汽灭菌法消毒过的中口径国产涤纶人造血管不宜再次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西兰大白兔肋软骨膜对肋软骨自体异位移植后生物力学的影响,为临床上选取最佳肋软骨移植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周龄新西兰大白兔6只,取单侧6、7、8带软骨膜肋软骨,每个标本随机分为等长两段,一段保留软骨膜,一段去除软骨膜,分别埋植于兔的背部两侧对称部位。于12周后取出两组埋植软骨,剥去带肋软骨膜者的软骨膜,埋植前不带肋软骨膜者不作处理。据试验机要求制成相应大小标准试件。采用SHIMADZU(日本,AGS-X型)试验机行拉伸、压缩和弯曲试验。结果:带软骨膜组肋软骨极限抗拉强度及最大拉伸应变、最大压缩强度及最大压缩应变、最大弯曲强度及弯曲破坏时间均大于不带软骨膜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软骨膜肋软骨生物力学性能优于不带软骨膜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探讨颈椎后纵韧带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收集脊髓型颈椎病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5例做实验组,同年龄段正常下位颈椎后纵韧带10例做对照组,Weossner法测定2组总胶原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Ⅰ型和Ⅱ型胶原含量: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比观察后纵韧带的显微结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胶原、Ⅰ型胶原含量低于对照组;实验组Ⅱ型胶原含量较对照组高;实验组Ⅰ型/Ⅱ型胶原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显示实验组弹力纤维、胶原纤维肿胀,排列紊乱。结论颈椎后纵韧带总胶原、Ⅰ型和Ⅱ型胶原代谢发生紊乱,与颈椎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2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制作膝关节缺损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A组在缺损局部植入Ⅱ型胶原海绵,B组不植入以作对照.于术后2、4、6、8、10、12周分别作HE、Safranin O染色及S-100蛋白检测.结果:(1)HE染色显示A组2周后即出现新生软骨细胞,12周后新生软骨组织完全填满缺损区并与周围组织整合,而B组直至术后第12周仍由纤维组织所填充;(2)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正常兔软骨细胞的表型;(3)Safranin O染色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结论:Ⅱ型胶原具有较强的诱导软骨细胞生长的能力,其诱导生长的新生软骨具有正常透明软骨的表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2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制作膝关节缺损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A组在缺损局部植入Ⅱ型胶原海绵,B组不植入以作对照。手术后2、4、6、8、10、12周分别作HE、Safranin O染色及S-100蛋白检测。结果:(1)HE染色显示A组2周后即出现新生软骨细胞,12周后新生软骨组织完全填满缺损区并与周围组织整合,而B组直至术后第12周仍由纤维组织所填充;(2)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正常兔软骨细胞的表型;(3)Safranin O染色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结论:Ⅱ型胶原具有较强的诱导软骨细胞生长的能力,其诱导生长的新生软骨具有正常透明软骨的表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 CⅣ) 的变化及其与糖尿病肾损害可能的关系和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4 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及45 例正常人血清 CⅣ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糖尿病( D M) 患者血清 CⅣ水平[(105 .48 ±18 .09)μg/ L] 明显高于对照组[(89 .20 ±9 .70)μg/ L, P < 001] ;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期患者[(106 .46 ±18 .59)μg/ L,(120 .90 ±15 .54)μg/ L] 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 001 , P< 0001) ; D M 各组间血清 CⅣ水平差异显著,随着24 小时尿白蛋白 排泄量( U A E) 的增加及病程的延长,血清 CⅣ水平递增,病程超过5 年者 显著高于病程短于5 年者;血清 CⅣ与血尿素氮( B U N) 、肌酐( Cr) 、24 小 时 U A E 及尿 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 N A G) 均呈显著正相关,与病程、空腹血糖( F B G) 亦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D M 存在着胶原代谢的异常。血清 CⅣ水平随 D N 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高。血清 CⅣ可作为 D N 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于栋  吕美娃  李光厚  王洪坤 《中国骨伤》2010,23(11):849-852
目的:观察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失衡状态下,颈肌及颈间盘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成年大耳白兔30只,体重(2.75±0.25) kg,雌雄各半。单纯随机法分成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5只。采用手术方法制备动物模型,模型组将双侧胸锁乳突肌肌束中部,用医用硅胶硬管垫起致其短缩,建立颈椎动力失衡模型;假手术组仅切开暴露双侧胸锁乳突肌。于术后2个月同一时间,观察两组颈肌及颈间盘的大体及组织形态学变化,同时对两组肌纤维的数量及横截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术后2个月,模型组颈肌及颈间盘发生明显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假手术组未见明显形态学改变。模型组颈前肌与颈后肌肌纤维数量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减少(P<0.05);同样,模型组颈前肌与颈后肌肌纤维横截面积亦变小(P<0.05),颈前肌变化较颈后肌明显。结论:颈前肌短缩痉挛所致颈椎动力失衡可导致颈肌及颈间盘组织发生病理改变,为研究颈前肌异常动力失衡引发的早期颈椎病发病提供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初步分析不同人群腹直肌后鞘Ⅰ、Ⅲ型胶原蛋白含量、胶原总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变化。方法 切取104例开腹手术患者腹直肌后鞘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进行染色,比较胶原含量在不同性别、体力劳动组和非体力劳动组、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胶原含量与年龄、体重指数及身高的相关性。结果 ①男性和女性间胶原比较: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男性均低于女性(P〈0.01);Ⅲ型胶原含量及胶原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体力劳动组与非体力劳动组间胶原含量及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吸烟组和不吸烟组间胶原比较:胶原总量及Ⅲ型胶原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在吸烟组较低(P〈0.01,P〈0.05)。④胶原含量随年龄增加变化趋势:胶原总量、Ⅰ型胶原含量及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r=0.341、0.392、0.212,P〈0.001,P〈0.05);III型胶原含量无明显变化(r=0.089,P〉0.05)。⑤胶原含量及比例与体重指数及身高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吸烟、性别和年龄均影响组织胶原含量及比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 24只8周龄雌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创面组(A组)和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接种组(B组).分别在术后第1、3、7、10天观察创面上皮化率、收缩率及中性粒细胞情况;并采用ELISA方法测定创面第1、3、7、10天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上皮化率在第7天高于B组,收缩率低于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中性粒细胞在第3天增加到最多,随后逐渐减少,而B组中性粒细胞第1天达到最多.2组TGF-β1表达在术后呈上升趋势,B组TGF-β1在第3天降低,随着时间延长回升,第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Ⅰ、Ⅲ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B组胶原Ⅲ蛋白表达在第7、10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1、3天胶原Ⅰ、Ⅲ蛋白表达高于B组,在第7、10天则低于B组,且胶原Ⅲ蛋白在第3天显示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溃疡创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后延迟了TGF-β1和胶原Ⅰ、Ⅲ蛋白的表达,可能影响创面的正常愈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collagen during the healing process of wound infected by 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Methods 24 female Wiste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pure wound group(group A)and wound+PAO1 group(group B).The reepithelial rate,shrinkage rate and neutrophils number on the wounds were observed on the 1st,3rd,7th and 10th day after operation.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collage Ⅰ,Ⅲ was also detected.Results On the 7th day,the re-epithelial rate i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B,while the shrinkage rate in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The neutrophils number increased to peak on the 1 st day in group B,but on the 3rd day in group A.The TGF-β1 expression increased after operation in both groups,but it decreased in group B on the 3rd day and re-increased after that.The TGF-β1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n the 7th day(P<0.05).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Ⅰ and Ⅲ decreased during healing.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 Ⅲ in group A was higher on the 3rd day and was lower on the 7th and 10th day than that in group B,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 PAO1 infection could delay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 and collagen Ⅰ,Ⅲon wound,which may interfere the healing process of wound.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Ⅱ型胶原海绵修复兔膝关节软骨缺损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将28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制作膝关节缺损模型并随机分成2组,A组在缺损局部植入Ⅱ型胶原海绵,B组不植入以作对照。于术后2、4、6、8、10、12周分别作HE、Safranin O染色及S-100蛋白检测。结果:(1)HE染色显示AXEG 2周后即出现新生软骨细胞,12周后新生软骨组织完全填满缺损区并与周围组织整合,而B组直至术后第12周仍由纤维组织所填充;(2)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正常兔软骨细胞的表型;(3)Safranin O染色结果显示A组新生软骨细胞具有分泌软骨基质的功能。结论:Ⅱ型胶原具有较强的诱导软骨细胞生长的能力,其诱导生长的新生软骨具有正常透明软骨的表型和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人肋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中生长代谢及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肋软骨细胞老化过程中Ⅰ、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aggrecan)的表达变化 ,为组织工程软骨构建的种子细胞选择适宜的回植时机。方法 取体外培养的P1 ~P5人肋软骨细胞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 ,细胞增殖率 ,Alcianblue法定量检测每代Aggrecan中GAG含量 ,免疫组化蛋白水平观察Ⅰ、Ⅱ型胶原表达及RT PCR从mRNA水平分析Ⅰ、Ⅱ型胶原及Aggrecan基因表达量。结果 人肋软骨细胞从第 3代起逐渐向成纤维样细胞形态转换 ;每代软骨细胞Aggrecan中GAG含量随传代次数逐渐降低 ,第 3代后处于较低水平 ;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基本一致 ,第 2代以前Ⅱ型胶原表达较强 ,Ⅰ型胶原表达较弱 ,之后随传代Ⅱ型胶原表达减弱 ,Ⅰ型胶原表达逐渐增强 ;而Aggrecan在第 3代以前表达较高 ,从第 4代后明显下降。结论 人软骨细胞体外培养老化过程中综合细胞扩增及细胞功能因素 ,第 2代的软骨细胞 (体外扩增约 18 32 6倍 )可作为构建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TGF)对急性胰腺炎发生后胰腺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96只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 48只 ,腹腔一次性注射L 精氨酸制成胰腺炎模型 ,分别于术后 4、12、2 4、48、72、96h各处死 8只取标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血淀粉酶的测定及胰腺组织TGFβ1mRNA及Ⅰ型胶原mRNA的检测 (Northern分子杂交方法 )。结果 :腹腔注射L 精氨酸后经病理学及血淀粉酶检测证实产生了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病理损害 ,但同时胰腺组织内TGFβ1mRNA水平升高 ,于 12h时达到较高水平 ,持续至 72h时开始下降 ;这一时段内Ⅰ型胶原mRNA水平也显著升高 ,并与TGFβ1mRNA的变化呈密切相关性 (r=0 72 8,P <0 0 5 )。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的同时存在着胰腺自身修复的机制 ,TGF和Ⅰ型胶原在这一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骨骼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中医防治骨质疏 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雌雄各半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补肾中药组、 健脾中药组、活血化瘀中药组和骨疏康中药组6个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骨骼、骨骼肌 I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①各组大鼠骨组织均可检测到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各 组大鼠骨组织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组织I型 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其中补肾组、骨疏康组升高趋势最显著(P<0. 01 )。②各组大鼠骨骼肌 均可检测到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各组大鼠骨骼肌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 (P<0.01);与模空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骨骼肌I型胶原的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0.01),其中补 肾组升高趋势最明显。结论①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可能与骨骼、骨骼肌I型胶原表达的异常变化有 关。②补肾、健脾方法通过调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骨骼、骨骼肌I型胶原蛋白表达,对骨质疏松症具 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大鼠睾丸年龄性变化的定量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7.
张力性神经伤的形态学及神经电图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张力性神经伤后神经电图与组织学的病理变化。方法以0.2N张力持续牵拉大耳兔在体的非游离坐骨神经,并检测在牵拉15、30、60分钟各时间组的神经电图,标本送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当坐骨神经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Lan)减慢10%、诱发电位波幅(mV)基本不变时,髓鞘轻度改变,轴突正常。当潜伏期减慢15%、波幅降低15%时,髓鞘呈局灶性溃变,轴突轻度改变。当潜伏期减慢20%、波幅降低30%时,髓鞘呈节段性溃变,轴突变形,轴膜与髓鞘部分分离,线粒体肿胀,雪旺细胞结构模糊,边界不清。神经受张力影响最早的结构是髓鞘,损伤最严重的部位是神经干的中轴区。结论运动神经诱发电位潜伏期减慢15%、波幅降低15%时,可作为大耳兔张力性神经伤的临界神经电图值,为实验研究提供一个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年龄组人正常皮肤Ⅰ型和Ⅲ型胶原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精确测定各年龄段人正常皮肤Ⅰ、Ⅲ型胶原含量及比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集流产胎儿及婴幼儿、学龄前小儿、青少年、中青年、老年烧伤患者的正常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Ⅰ、Ⅲ型胶原阳性比值,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总量,计算Ⅰ、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 胶原总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其中胎儿的胶原总量为(543±13)μg/g,Ⅰ、Ⅲ型胶原之比呈上升趋势.胎儿的Ⅲ型胶原含量为(278±7)μg/g,之后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胎儿的Ⅰ型胶原含量为(265±7)μg/g,婴幼儿和学龄前小儿该含量略有上升,其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 结论胎儿出生后,Ⅲ型胶原的分解量大于合成量,导致了Ⅲ型胶原不断流失;Ⅰ型胶原在8岁之前合成量大于分解量,进入青少年阶段则呈相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化规律,为组织工程生长板的研究提供种子细胞.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的方法获取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测定细胞生长曲线;借助特殊染色、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了解糖胺聚糖、碱性磷酸酶、Ⅱ型胶原酶的合成情况.结果:贴壁后细胞呈多角形,从第6代开始绝大多数细胞转变为成纤维细胞状,细胞培养至第2代开始分泌大量Ⅱ型胶原.结论:体外单层培养的人胚肋软骨静止区细胞具有正常的生长增殖与分化能力,可分化至成熟期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0.
痔核上方直肠壁组织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痔核上方直肠黏膜下组织中是否存在病理改变及其形态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Elivision两步法),对比研究21例Ⅲ~Ⅳ度内痔患者的痔上黏膜环切术标本(包括痔上远和近端)直肠黏膜下组织中平滑肌和Ⅲ型胶原纤维,并以7例(非痔)直肠上段癌患者肛垫上方组织作为对照,观察其形态改变特征.结果 肛垫(痔核)上方直肠黏膜肌层和血管壁平滑肌纤维断裂、松散、走行紊乱,其近端直肠壁平滑肌改变与更远端直肠壁组织以及非痔患者相对正常肛垫上方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痔核上方直肠黏膜下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增生,并取代平滑肌纤维.结论 痔的病理改变范围超过了肛垫自身,痔核上方的直肠黏膜下组织中平滑肌松散、断裂及被增生的Ⅲ型胶原纤维增生所取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