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疮性肾炎从热瘀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瘀证是温病常见的一种证型,其主要病理生理特点是热毒血瘀。在临床实践中,热瘀证不仅见于外感热病,也见于多种内伤杂病,因此,热瘀证对出现热瘀病理变化的内、外、妇科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内科杂病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与方法。狼疮性肾炎属于内伤杂病范畴,笔者主要讨论热瘀在狼疮性肾炎中所起的作用,提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基础主要是热毒血瘀。  相似文献   

2.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时的一种常见证候类型.热邪深入营血分,化火成毒,灼伤阴液,炼熬血液,脏腑脉络受损均可导致热瘀胶结的病理状态,阴液耗伤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主要病机.治疗上必须抓住阴伤这个关键因素,养阴生津是其必用的重要治法.  相似文献   

3.
温病热毒血瘀证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热毒血瘀证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而出现的热毒炽盛与瘀血交结的病理状态,是温病营血分证中常见的一个证候类型,并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从邪实角度看,有因热毒壅滞,血阻成瘀者;有热毒煎熬,炼血为瘀者;有热毒炽盛,熏灼脉络,络损血溢者;也有素有瘀血,复感温邪以致热瘀交结者。从虚损角度看,有因阴血耗伤、血稠成瘀者;  相似文献   

4.
论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病热瘀证是温病临床常见的一种证型,阴伤是温病热瘀证的主要病机。热毒炽盛,伤津耗液。炼熬血液,脉络及脏腑受损均易致热瘀证;阴液不足可对不同类型的热瘀病理产生影响;热瘀证存在着阴液不足与瘀血内阻两方面的虚实病理变化;邪传营血,伤阴耗液,脏器受损之际是形成热瘀证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5.
热毒血瘀证是温病营(血)分证中常见的一个证候类型,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DIC的前期、败血症,是温病发展到营(血)分阶段而出现的火热毒邪与瘀血相搏的病理状态。临床报道指出,许多温热病发生“热瘀”病  相似文献   

6.
车卫东 《陕西中医》1989,10(7):305-306
<正> 温病血分证血瘀主要是指热入血分后,血液运行不畅,甚至停滞不行;也包括热邪迫血妄行,血液瘀积于脉外的病理过程。血瘀作为温病血分证的重要病理基础,不仅与血分证主症密切相关,而且对血分证的病情轻重和预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就温病血分证中血瘀形成的机理,血分证主症与血瘀的关系及活血化瘀药在血分证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做一论述,以冀对血瘀在血分证中的地位有个更为深入的认识。一、血分证病机与血脉瘀滞直接相关血为运行于脉管中的有形物质。热邪深入血分,势必引起血液和脉络的各种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7.
所谓温病热淤交结证,是指在温病病理演变过程中,热毒、血淤两种病理因素并存,两者相互搏结,彼此倚依,导致临床患者出现既有热毒炽盛之症,又见血行淤滞之候的一种病理状态。大量的温病学临床观测及相应的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方法的运用从而提高疗效的事实证明:温病热淤交结证广泛、普遍地存在于一批温热类病种中,热淤交结证有它独持的病因、病机、证型系列、施治规范。兹就其临床研究近况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温病营热证病理实质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翟玉祥  王灿晖 《中医杂志》1997,38(6):328-331
营分证是温病病程发展的重要阶段,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动物实验证实,营热炽盛是营分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它不仅能劫夺营阴,窜络致瘀,还能扰乱心神。由此可见,热炽、阴伤、血瘀及神扰是营分证形成过程中重要的病理改变,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而引起营分证复杂的病理变化。1 热毒是营热炽盛的首要致病因素温邪是导致温病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具有温热性质的“六淫”之邪和疠气、温毒等。不同温邪侵犯人体,在温病的卫分和气分阶段,往往可以表现出各不相同的证候。但是,当病程发展到营分阶段时,则不论初期感受何种病邪,均必化  相似文献   

9.
温病热瘀证治若干问题浅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进  孟澍江 《中医杂志》1994,35(7):392-394
温病过程中由热毒与瘀血互相搏结而形成的热瘀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能否正确认识热瘀的实质并对其进行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目前对热瘀的认识尚存在某些不同的看法,以下就热瘀证治的几个问题谈谈我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列举流行性出血热重证治案五则:一、气营两燔,热毒内陷证;二、营血同病,瘀热里结证;三、热毒壅盛,血瘀水停证;四、热毒瘀闭,津伤水停证;五、瘀毒内闹,血热阴伤证。  相似文献   

11.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存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主要有根据血瘀证病因病机制作如外伤致瘀、热毒因瘀、气滞血瘀、离经之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阳虚血瘀、血虚(脾虚)血瘀、自然衰老血瘀证的动物模型和根据血瘀证研究中发现的病理生理异常制做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2.
温病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实验研究极为活跃,兹综述如下: 1 创建动物模型创建温病热瘀交结证的动物模型,是展开热瘀交结证实验研究的基础条件。杨氏根据家兔实验性DIC病理模型动物所出现的高热、血液流变性异常、血液的高凝状态及病理形态学,认为家免实验性DIC病理模型与温病热瘀交结证极其相似。据此,他运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建立了家兔实验性热瘀交结证模型,并进而观察了滋养阴液方药对模型动物的防治效应。指出滋养阴液方药增高血液粘度是其滋腻重浊的本质之一。预示着  相似文献   

13.
论温病肺热证与清肺活血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热证是温病气分阶段的常见证型。本文从肺热证存在“血瘀”现象入手,对清肺活血法的立法依据、临床指片和运用要点作了深入、系统地论述。文章认为,热壅肺气,血络瘀滞是确立清肺活血法的病理基础、肺热血瘀的独特表现是运用清肺活血法的客观依据,辨析热壅,气闭,瘀阻的因果关系及其主次是灵活运用清肺活血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从病因、证候、胃镜下表现对胃溃疡及十二指肠溃疡进行分析比较,二者既有相同点又存在差异,通过临床及研究发现,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均为热毒血瘀致病,但中医病机又具有本质的区别。胃溃疡病机为热毒血瘀,脾失健运,证候表现上以毒热致瘀为主。十二指肠溃疡病机为脾虚血瘀,寒郁生火,证候表现上以虚寒致瘀为本。故治疗上应分别施治加以区别对待,故引发了中医辨病论治的思考,根据两种疾病病机本质的区别分别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热毒血瘀是温病和许多内科杂病病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治疗方法除叶天士强调的"凉血散血"外,其他如清热解毒法、养阴生津法、益气固脱法、调畅气机法等,均是温病热毒血瘀证的重要治法.对其治法的研究有助于揭示温热病和一些内科杂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证候的病变本质,深入理解络病理论,探求其演变规律,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学理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认为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理有内外两方面因素,内之根于脏腑阴阳失调,以肾阴亏损为主,外之因于热毒和湿热,而瘀血贯穿于狼疮性肾炎的始终。文章从热毒血瘀与炎症细胞因子探讨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认为热毒血瘀与狼疮性肾炎的炎症细胞因子存在相关性,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临床上应注重对热毒血瘀的防治。而狼疮性肾炎的热毒血瘀证与伏气温病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提出可以用温病的清养透为治疗原则辨治狼疮性肾炎,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热毒炽盛、阴伤络损是热毒血瘀证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的阐明热毒血瘀是温病和许多内科杂病病变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表明:热毒炽盛、阴伤络损是热毒血瘀证的基本病理变化,其实质主要在于5方面:邪热炽盛,毒损络脉;邪热灼津,络脉失充;阴伤液耗,阴亏血滞;热阻阴伤,气机郁闭;脏虚血瘀,变证蜂起。对于本证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温热病和一些内科杂病过程中某些证候的病变本质,深入理解络病理论,探求其演变规律,提示多种疑难病症的共同发病环节和病理基础。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理解中医理论,进一步探求有效的治疗方法与方剂,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黄丽娟教授认为瘀热指火、热、毒邪或夹痰湿壅于血分,搏血为瘀,以致血热、血瘀两种病理因素相互搏结,致脏腑功能受损,病位在营血、脉络。瘀热所致病症多端,普遍存在于多种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病变过程中,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病机。多种致病因素均可导致血脉运行不畅,瘀血阻滞于心脉,瘀郁化热,致心经瘀热。血热与血瘀二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无形之热毒以有形之瘀血为依附,并相互搏结,使邪热稽留不退,瘀血久踞不散,从而加重血瘀;血瘀日久又可化热,致邪热更加炽盛,促使病势不断恶化。这种因果关系的相互转化,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瘀热的病机演变过程,可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复杂、多变、难治。黄教授主张治热不仅在于清与解,而且在于顺与降;消瘀不仅要散血分之瘀,而且要兼清血分之热,此为治疗心系疾病瘀热阻络证的重要原则;此外还要根据瘀热的轻重、因果关系,在治疗上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9.
血瘀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候类型,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兼夹其他证型。随着对血瘀证临床与实验研究的不断开展和深入,血瘀证动物模型已经成为中医药研究的重要工具。根据血瘀证的不同形成原因,分别从外伤致瘀、情志致瘀、寒凝致瘀、热毒致瘀、痰浊致瘀、气虚致瘀、血虚致瘀、阴虚致瘀和阳虚致瘀等9个方面来综述血瘀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分析血瘀证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中医血瘀证模型制备及证候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瘀热相搏证形成及病理机制、病变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本证之瘀热相搏是由火热毒邪,内蕴血分,搏血为瘀或瘀郁酿热所致,既可由于外感,亦可因于内伤;主要病理变化为瘀热相搏、络伤血溢、脏腑受损。本证可分为外感瘀热相搏证和内伤瘀热相搏证两大类别,其病变特点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