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的湿热体质、血瘀体质两种主要体质类型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判断同种治疗方法对酒精性肝硬化不同体质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通过计算136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中医体质量表》得分情况,统计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6例中医体质分布,分析其中主要的体质类型即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测定体重指数、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 fold, 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 MAMC)及上臂围( mid-arm circumference , MAC)、血液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其差异,均予以黄连解毒汤为主方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差异情况。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医体质为湿热体质、血瘀体质,经相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湿热体质与血瘀体质部分营养状况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管同为酒精性肝硬化,但患者因为体质状态的不同(湿热体质状态;血瘀体质状态),经相同的治疗后,其营养状况的改善也有所不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辨识体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异型增生结节(DN)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征,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23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DN患者1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再生结节(RN)患者10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小肝癌(sHCC)患者70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医体质类型、实验室指标等资料。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t法;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DN患者以气虚质(27例,23.89%)、血瘀质(26例,23.01%)、痰湿质(23例,20.35%)为主。3组患者在痰湿质、湿热质占比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22、6.383,P值均<0.05),从肝硬化RN患者、肝硬化DN患者到sHCC患者,痰湿质占比逐渐降低(30.48%vs 20.35%vs 14.29%),而湿热质占比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记录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并进行SGA和NRS2002营养评估。结果 在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hild A级7例,B级39例,C级4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则分别为7例、38例和45例(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72.34±41.46)g/L、(91.35±26.36)g/L、(30.32±5.02)g/L,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89.67±69.24)g/L、(104.24±25.67)g/L和(35.23±5.46)g/L,P<0.05】;酒精性肝硬化BMI水平为21.67±3.4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23.56±5.97(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SGA评分发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5.6%,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64.8%(P<0.05),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8.9%,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67.0%(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具有更高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临床上应注意甄别,并给予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体质规律。方法: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为标准,对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体质调查及中医体质判定。结果:103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湿热质占31.1%、气虚质占19.4%、气郁质占14.6%、痰湿质占12.6%、阴虚质占8.7%、阳虚质占4.9%、瘀血质占3.9%、平和质占2.9%、特禀质占1.9%。男性患者以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多见,分别占36.0%、16.0%、13.3%;女性患者以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多见,分别占32.1%、28.5%、17.9%;中医体质与性别具有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本组病例20~40岁年龄段患者占61.2%,以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多见;41~60岁年龄段占38.8%,以气虚质所占比例最高;中医体质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医体质类型与肝功能损害轻重程度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主要以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最为多见。男性患者多见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女性患者多见气郁质、气虚质、湿热质。湿热质、气郁质以青壮年为主要发病人群,而气虚质以年老体虚者居多。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体质类型与肝功能损害轻重程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探讨酒精性肝硬化及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不同及其意义,采用库尔特血细胞全自动分析仪STKS型及其配套试剂,检测40例正常人与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44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PLT、MPV,并比较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的PLT、MPV的变化,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MPV低于正常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高于正常组,出血组PLT、MPV比无出血组明显减少(P<0.01和P<0.05).血小板参数PLT、MPV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衡量出血倾向的指标之一,而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MPV变化不一致,能反映血小板减少原因,对肝硬化血细胞减少患者是否选择脾切除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9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参照《中医体质分类量表》对受试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结果高血压组正常体质的构成比低于非高血压组;病理体质中除气郁质外,高血压组均高于非高血压组,尤以气虚质和湿热质较明显。各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及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平和质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瘀血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特禀质。其中出现斑块检出率较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痰湿质、阳虚质。结论湿热质、痰湿质和阳虚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岭南地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特征、中医证候规律,为制定及优化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2年10月-2010年4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肝病科、消化科住院的5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资料从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及证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5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男性475例,女性118例,男女之比为4.03∶1;年龄最大92岁,最小18岁,平均(52.94士13.19)岁,30~69岁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病的高发年龄;病程从1天(既往未做相关检查,初次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到50年不等,平均(11.68士10.40)年;肝功能代偿期患者96例,占16.19%,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497例,占83.81%。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常见症候有20余种,最常见的症状有乏力、腹胀、双下肢浮肿、身目黄染、口干口苦、胁痛、纳差、眠差、小便黄、便溏等,其中疲倦乏力、腹胀出现频率最高。单纯证型共11个,复合证型15个,辨证属于单纯证型的患者共190例(32.04%),属复合证型的患者共403例(67.96%)。前10位的中医证型分别是(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型〉(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型〉热伤胃络型〉肝郁脾虚型〉(脾气亏虚,湿浊中阻)型〉湿热瘀结型〉(脾气亏虚,湿热蕴结)型〉(肝肾阴虚,湿瘀互结)型,其中6个(6/10)属复合证型。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男性发病率高、年龄偏大、病程较长、住院次数较多、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从临床证候来看,湿、热、瘀、虚是其主要的病变特点,其主要的中医证型多以复合证型为多见,(肝郁脾虚,湿瘀互结)型、(肝郁脾虚,湿热瘀结)型、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湿热蕴结)型等是最常见的中医证型,这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病变阶段、病机以及发病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为临床实践"辨体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王琦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对12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定。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理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湿热质、痰湿质为主,兼夹质分布由高到低依次是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痰湿质。男性组平和质、痰湿质、湿热质构成比高于女性组;女性组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男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CHB患者气虚质、平和质构成比高于≥40岁组患者;年龄≥40岁组患者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构成比高于40岁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质类型复杂,易出现兼夹质。性别、年龄影响体质分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依据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在北京郊区的某社区医院对125例慢性HBV携带者开展调研。结果:125例慢性HBV携带者体质类型按照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和特禀质从高到低分布。60%人出现复合体质,复合体质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平和质和特禀质。结论:该人群的体质类型相对复杂,阳虚、气郁和湿热质所占比重较大;多出现复合体质,体质易兼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接受超声检查,收集临床资料,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比较两种肝硬化患者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男性占比为86.2%,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70.8%,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乏力和纳差、蜘蛛痣、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发生率分别为79.3%、43.7%和28.7%,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56.3%、25.0%和3.1%,P<0.05】,而肝功能分级也显著好于乙型肝炎肝硬化(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6.2±1.6)×109/L,NLR为(3.5±2.8),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4.9±1.3)×109/L和(2.6±1.9),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ALT水平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而血清GGT和ALP水平分别为(296.5±22.7)U/L和(249.6±48.2)U/L,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24.4±25.8)U/L和(116.7±30.2)U/L,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增大和肝实质回声增强发生率分别为36.8%和86.2%,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分别为12.5%和52.1%,P<0.05),而锯齿状肝被膜和肝实质不均匀回声发生率分别为26.4%和19.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分别为75.0%和55.2%,P<0.05)。结论 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相比,酒精性肝硬化有独特的临床特征,这些有助于临床医生给予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12.
SHERLOCK S 《Lancet》1948,1(6509):817-822
  相似文献   

13.
14.
15.
《Lancet》1958,2(7048):681-682
  相似文献   

16.
17.
Summary The patient presented had a diaphragm-like stricture in the right hepatic duct, portal fibrosis of the right lobe, atresia of the left hepatic duct, and unilateral cirrhosis of the left hepatic lobe,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from varices. He was treated with the selective distal splenorenal (Warren) shunt and endoscopic transduodenal lysis of the right hepatic diaphragm.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