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紫杉醇自微乳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其体外累积释药量。方法以自微乳与基质的比例、滴距、滴制温度、滴速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丸重差异、硬度、圆整度为指标,优选紫杉醇自微乳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累积释药的测定。结果优选的紫杉醇自微乳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自微乳与基质配比为1∶3,滴距15cm,滴制温度80℃,滴速30滴/min。结论优选的工艺稳定、可行,制备的紫杉醇自微乳滴丸溶出度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化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度。方法以聚乙二醇6000(PEG6000).共聚雏酮(PVPS630)为基质制备黄芩苷滴丸,以圆整度和重量差异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条件为:黄芩苷、PEG6000、PVPS630质量比为1:9:1,滴制时药料温度80~90℃,滴距6cm,滴速3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为10~15℃。制备的滴丸在40min的平均溶出度为86.54%。结论优选的黄芩苷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能增加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复方川芎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液的温度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的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为考察因素,优选最佳滴制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中间体与基质配比12,滴制温度80℃,冷却剂温度15~20℃,滴距5cm,滴速40gtt/min。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简便,易于控制,适用于本制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盐酸青藤碱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并控制其质量。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硬度、成型情况作为综合评定指标,对药液温度、基质配比(PEG4000∶PEG6000)、药物与基质的比例、及滴制过程中滴速进行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滴丸最佳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青藤碱滴丸中盐酸青藤碱的含量。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温度为75℃,PEG4000∶PEG6000为1∶4,药物基质比为1∶3,滴速为60滴.min 1,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盐酸青藤碱在0.2~1.0μg.mL 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1.2%。结论本试验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外观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盐酸青藤碱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选芍甘复方滴丸成型工艺.方法 以滴丸的成型情况、硬度、滴制难易对基质进行选择,并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提取物与基质的配比、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滴制距离四个因素,以外观质量和溶散时限做综合评分为指标,优选芍甘复方滴丸制备工艺.结果 最佳的制备工艺为提取物与基质比(1:4)、滴制温度(90℃)、冷却剂温度(0~5℃)、...  相似文献   

6.
吴人杰  俞忠明  胡英  寿旦  章建民 《中国药房》2011,(19):1767-1768
目的:优选松针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以药物与基质配比、基质种类、滴制温度、冷却剂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溶散时限、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滴丸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药物与基质的配比1∶4,基质为PEG4000与PEG6000(1∶1),滴制温度为80℃,冷却剂温度为10℃。结论:该工艺制得的滴丸丸重差异小、溶散时间短、综合质量好。  相似文献   

7.
板蓝根滴丸制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板蓝根滴丸制备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板蓝根滴丸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 PEG6000(1∶9)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料温90℃,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5℃,滴制口径3mm,滴速为45滴/min,滴距6cm为最佳条件。结论工艺简便可行,评分指标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优选复方三草滴丸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并测定滴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拖尾度、黏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优选滴丸制备工艺;采用HPLC测定滴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 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PEG 4000与PEG 6000的配比为2∶1,适宜料温为80℃,滴速为每分钟40滴;HPLC测得滴丸中熊果酸的含量为0.992 5 mg·g-1结论 复方三草滴丸制备工艺简便、可行,得到的滴丸圆整度较高、色泽较亮、成形良好、质量可控。熊果酸含量测定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滴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陈中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418-420
目的优选田丹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从滴丸的溶散时间、丸重变异系数及外观质量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田丹滴丸最佳成型工艺。结果以药物∶基质=1∶3,PEG6000∶F188=1∶2,滴速为40滴/min,药液温度为85℃,冷凝液温度5℃时制得的滴丸成型性较好。结论制得的滴丸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均符合质量要求,该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三宝  周兰姜 《齐鲁药事》2008,27(2):113-115
目的研究影响盐酸小檗碱滴丸成型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的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1000+PEG4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以1∶4配比,料温9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5℃,滴制口径3mm,滴速为50滴.min-1,滴距6cm为最佳条件。结论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盐酸小檗碱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影响复方车前子滴丸制备工艺的各种因素,确立最佳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滴丸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聚乙二醇6000(PEG6000)配比为1:2.5,药液温度为90℃,滴速为每分钟55滴,滴距为6cm;毛蕊花糖苷质量浓度在17.4~139.2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8%,RSD为1.25%(n=9)。结论优选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12.
辛伐他汀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以滴丸圆整度和丸重差异为指标,对影响辛伐他汀缓释滴丸制备工艺的因素进行了考察,并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所得滴丸的圆整度好,丸重差异小,脆碎度符合标准。结论所得优化制备工艺简单实用,可投入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杜仲叶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丸重差异变异系数、溶散时限为指标,以提取物与基质比例、冷凝液温度、滴速和滴头口径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提取物与基质比例为1:2,冷凝液温度为14℃,滴速为30d.min-1,滴头口径为2.50mm/3.62mm。结论:优选的工艺合理、可行,所制得的滴丸形状圆滑,大小均匀,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优选断血流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雪梅  薛继雄 《中国药房》2009,(18):1397-1399
目的:优选断血流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基质种类、浸膏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滴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差异RSD值、溶散时限和滴丸成型率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优选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和滴头内外口径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优选滴制条件。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以PEG6000为基质,浸膏与基质的比例为1∶3,药液滴制温度为75℃;优选的滴制条件为滴距10cm,滴速50~60滴.min-1,滴头内外口径5.0mm、3.0mm。结论:该工艺为断血流滴丸的制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优选砂仁油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冰水浴中)。结论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滴丸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五味子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圆整度及丸重差异等作为综合评定指标,优选出滴丸成型工艺。结果五味子滴丸制备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PEG4000-PEG6000(1:1)为基质,药物-基质1:4配比,料温85℃,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10℃为最佳条件。结论该成型工艺成品率高,符合滴丸的质量要求,可用于五味子滴丸制备。  相似文献   

17.
抗平喘滴丸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平喘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以正交设计试验研究抗平喘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药物组合物与基质比例为1∶2.5,药液温度为85℃,滴速为40滴/m in,冷却剂温度为(15±5)℃。结论由最佳工艺制备所得的滴丸硬度、圆整度和重量差异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维甲酸滴丸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甲酸滴丸的制备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滴丸中维甲酸的含量,转篮法考察其体外溶出度。结果:维甲酸平均回收率为99.32%,RSD为0.98%(n=6),溶出参数T50=12.30min,Td=19.20min,m=0.90。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行,质控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9.
优选砂仁油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砂仁油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滴丸制备过程中基质配比、滴管内径、挥发油与基质的比例、冷却温度等因素进行考察。通过测定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对滴丸进行外观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砂仁油滴丸中主要有效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综合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结果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选择PEG6000/PEG4000(1∶1)为基质,滴管内径为2.0mm,挥发油与基质配比为(1∶2),冷却温度为0~5℃(冰水浴中)。结论此工艺制备的砂仁油滴丸,每丸中乙酸龙脑酯含量高、滴丸重量差异、溶散时限以及外观评价各指标均达到或优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