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感染发生率和患者病死率,由于耐药菌株增多,使抗感染治疗面临诸多新困难。2006—08,我们从1例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检出1株多重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 ,5 1岁 ,农民 ,因左耳间断流脓 3 0a ,头痛、呕吐、发热 6月加重 15d入院。患者 18岁始左耳疼痛、间断流脓 ,被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未经正规治疗致左耳流脓迁延不愈。 1999年 8月始 ,出现头痛、呕吐、偶有畏寒、发热 ,最高体温 3 8 5℃ ,当地医院诊断为“上感”予对症处理有好转。今年 3月初在当地作头颅CT提示“左颞叶脑脓肿”予脓肿切开引流 ,抗炎及对症处理 ,症状一度缓解。近 15天来头痛、呕吐加重伴发热、全身乏力 ,拟“脑脓肿术后”收入院。患者无昏迷、抽搐、无偏瘫、失语及尿便失禁。入院体检 :生…  相似文献   

3.
脑瘤型脑脓肿误诊1例的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5岁。自 1999年 10月份起 ,出现头部持续性胀痛 ,进行性加重 ,伴恶心 ,无呕吐 ,时有肢体抽搐 ,每次持续 3~ 5min。至 1999年 12月份 ,开始出现右侧肢体进行性瘫痪 ,伴语言障碍 ,语句欠流利 ,连贯性差 ,头痛、恶心症状加重 ,频繁呕吐。经某医院头颅CT扫描 ,提示脑胶质瘤 ,于 2 0 0 0年 2月接受伽玛刀治疗 ,术后症状体征无改善。于 2 0 0 0年 3月 2日到本院求治。查体 :体温 36 .8℃ ,中枢神经系统未发现阳性体征 ,深、浅感觉正常存在 ,左侧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上肢肌力 0 ,右下肢肌力 3级 ,肌张力减低 ,牵张反射减弱。轻度颈…  相似文献   

4.
利屈氏棒状杆菌属于类白喉杆菌。据文献记载,利屈氏棒状杆菌为鼠的特殊寄生菌,是人类极为罕见的机会致病菌,笔者于1999年2月从1例成人血、尿中检出1株利屈氏棒状杆菌及假热带念珠菌,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男,70岁。199405患者右上腹出现持续性剧痛,曾反复发作,有糖尿病史、排尿不畅病史。199901因腹痛来院就诊。肝、胆B超初诊为结石性胆囊炎。WBC:20.2×109/L N:0.87,余项无特殊。住院1周后,出现排尿困难,会诊确诊为前列腺增生症、右肾肿瘤、转移性肺癌…  相似文献   

5.
曲霉菌性脑脓肿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14岁,因持续低热、乏力2个月余,加重1周,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就诊.既往有肾病综合征病史1年余,曾口服激素治疗10个月,4个月前停药.1个月前静点抗生素后出现颜面水肿,以后尿检蛋白经常( ~ ).体检: 体温36.8℃,嗜睡、无欲状.问话点头或摇头回答.眼睑、颜面及下肢浮肿,颈强( ),胸腹部体检无特殊发现.右侧肢体肌力稍弱,双下肢巴彬斯基氏征( ).CT扫描示左额顶叶低密度病变区内混杂有稍高密度灶,形状不规则,周围水肿明显.  相似文献   

6.
7.
患者,男性,37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2d就诊:体检:右侧上肢肌力0~1级,下肢肌力2级。巴氏征(+)。临床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未见异常,红细胞沉降率正常。 CT扫描:芽侧额叶内见一大小约2.3cm×1.7cm椭圆形囊状影,平扫囊壁呈等密度(见图1),增强扫捕呈环形强化,CT值为65HU,中心CT值为27HL,未见壁结节,周围呈“指状”低密度水肿带影,相邻脑沟回及大脑镰前部受压移位(见图2)。颅骨未见异常。CT诊断:左侧额顶叶占位,胶质瘤或转移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
1 病历简介患者 ,男 ,5 0岁。既往体健。进展性剧烈头痛 7天 ,低热 1天。于 2 0 0 2年 11月 2 6日住院。查体 :体温 3 7.2℃ ,痛苦面容 ,全身体检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阳性体征发现。化验血白细胞计数 8.8×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淋巴细胞 0 .2。空腹血糖 15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8%。X线胸片未见异常。头颅CT示右顶叶一环形占位病变 ,占位效应明显。MRI检查 :右侧顶叶及部分额、颞、枕叶见大片状异常长T2信号 ,边界较清 ,其内一不规则环状等信号影 ,右侧侧脑室及病灶周围脑组织受压、移位 ,中线轻度向对侧移位。注射钆喷酸葡胺 (Gd …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和周围神经系统(PNS)两大部分。神经病学专门研究神经系统及骨骼肌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作为神经科学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与现代检测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许多先进的检测仪器的问世和检测方法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和极大的便利,不断发展的色谱技术用于脑脊液中神经递质的测定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春驰  王苏 《人民军医》2007,50(10):635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入院前1个月开始反复发热、寒战,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糖尿病",静脉滴注头孢类抗生素,体温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11.
病例 男,30岁,急性发病,主因头晕、吞咽困难及呕吐5 d入院.患者5d前主要以头晕、头昏为首发症状,出现吞咽困难,饮水无呛咳;次日头晕加重,视物旋转伴有双影,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在当地县医院按照脑供血不足治疗无效后来我院住院治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基本平稳,意识清楚,双侧瞳孔正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有水平震颤,面纹对称,伸舌居中,四肢活动灵活,无共济失调.  相似文献   

12.
脑创伤患者脑脊液中钙、镁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 《创伤外科杂志》2002,4(5):289-289
通过测定56例脑创伤脑脊液中钙、镁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发现脑创伤患者脑脊液中钙、镁浓度均下降,且其下降程度与创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右位心伴成人法洛四联症并发脑脓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20岁。因进行性发绀、反复胸闷、心悸、气短18年,加重伴头痛,发热15d,于2005年7月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身体发育不良,发绀,杵状指(趾),胸前部稍隆起,胸骨右缘下端收缩期吹风样喷射型杂音和震颤,患者压眶疼痛刺激四肢有收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颈项强直,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1989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例自发性脑脊液耳漏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3例,成人3例,儿童6例。结果 9例患者中6例为前庭窗漏,1例为圆窗漏,1例为圆窗前庭窗同时漏,1例为窦脑膜角漏,9例患者均一次手术修补成功,随访半年以上无脑脊液漏或脑膜炎复发。结论经鼓室进路手术修补为有效方法,颞骨薄层CT扫描可明确诊断,且鼓室探查脑脊液漏修补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法,瘘口周围黏膜的处理及哑铃状封堵瘘口等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磊  李欣  王春祥  赵滨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11):1558-1559
患儿 男,2岁10个月.主因间断发热20天,嗜睡10天入院治疗.体检:呼吸43次/min,心率133次/min,体温39.6℃.血常规:血红蛋白 95 g/l,白细胞 13.8×109 /L,淋巴细胞0.12.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脑瘤患者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其中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10例,正常5例,所测定的12种游离氨基酸在良、恶性肿瘤间均无差异。而脑肿瘤患者脑脊液中天门冬氨酸,色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的含量明显比正常组降低。对脑脊液中游离氨基酸浓度变化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8岁.因头痛2周,恶心、呕吐,左侧肢体无力并进行性加重5天入院.患者有糖尿病史3年余,慢性支气管炎病史40年,平素体弱.半年前曾患大叶性肺炎,在当地住院治疗2个月余.体检:体温36.4℃,反应迟钝,定向力差,左侧肢体偏瘫,肌张力3级,脑膜刺激征阴性.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6.3×109/L,淋巴细胞比例下降(12.4%),血糖7.49mmol/L(参考值3.6~6.1mmol/L).  相似文献   

18.
贺先奇  王冰 《人民军医》2008,51(5):302-30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43岁。因左足跖趾关节内侧红肿、疼痛、出现脓疱1周,流脓2天入院。查体:体温36℃,一般情况好,心肺无特殊;左侧腹股沟可触及1.5cm×1.0cm×1.0cm肿大淋巴结1个,压痛(+);左足跖趾关节内侧见一“黄豆”大小脓疱并间断流脓。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呋辛等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9.
不动杆菌的分离及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pp)在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onfermentatice gramnegative bacilli,NFGNB)中的临床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居第二位,其感染多见于免疫抑制和严重丧失的宿主,有时可引起ICU内的暴发流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分离率逐年升高,而且耐药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鼻腔和额窦行鼻源性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为鼻源性额叶脑脓肿患者行鼻窦CT和颅脑MR检查,了解鼻腔、鼻窦及颅内病变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鼻内镜下行患侧筛窦、上颌窦及额窦开放引流术。扩大额窦口,清除额窦脓液,于额窦后壁骨质破坏缺损处行脑穿刺,抽出额叶脑脓肿腔内脓液;切开该处额窦后壁黏膜和硬脑膜直达脓肿腔;经切口置入引流管,抽净脓液后固定引流管,填塞鼻腔。术后抗感染治疗。结果术后早期引流出多量脓液,复查颅脑CT,脓腔基本消失。术后第3天,引流物明显减少,拔除引流管。鼻内镜检查,额窦腔清洁,引流口无脑脊液漏。观察2周,未发生脑脊液鼻漏等。脓液培养出草绿色链球菌。结论鼻内镜下经额窦额叶脑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是治疗鼻源性脑脓肿的良好方法,拥有多项优点;但对鼻内镜外科技术要求较高,手术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