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U波倒置为早期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例 1,患者男 ,5 1岁 ,因胸闷胸痛并向左下颌、肩部放射 5小时来院就诊。查心电图 (图 1A)示 ;窦性节律 ,心率93次 /分 , 、 、a VF、V6 ST 段下移0 .1~ 0 .2 m V,V2 ~ V5 导联 U波倒置振幅达 0 .0 5~ 0 .15 m V,收入院治疗。次日复查心电图 (图 1B)示 :窦性节律 ,V1 ~ V3 导联 ST段上抬 0 .2~0 .35 m V; 、 、 a VFST段下移0 .0 5 m V,T波低平、倒置 ;V1 ~ V3T波正负双向 ;V4、V5 T波倒置 ;V6 T波平坦 ;V1 、V2 r波极小。心电图诊断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于发病后 48小时复查心电图 (图 1C)示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衍…  相似文献   

2.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下壁导联 ST段压低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 2例首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资料。结果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 ( 、 、a VF) ST段下移≥ 0 .0 5 m V组与 <0 .0 5 m V组的 、a VL导联 ST80 值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两组的左前降支 6段 ( LAD6 )或 LAD始部病变的发生率也有显著性差异 ( P <0 .0 5 ) ;下壁导联 ST段压低≥ 0 .0 5 m V对 L AD6 或 LAD始部病变预测价值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是 : 导联 5 9%、5 0 % ; 导联 83%、70 % ;a VF导联 83%、70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预示 LAD6 或 L AD始部病变是高前侧壁发生透壁性心肌缺血的“镜像”反应 ,表现为 、a VL导联 ST段抬高 ;它与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多支病变以及胸前导联 ST段抬高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3.
高梅  郭增丽  高巍 《山东医药》2003,43(4):69-69
病历摘要患者男 ,71岁 ,因发作性胸痛 2个月 ,加重 1小时 ,于2 0 0 2年 11月 15日二次入本院。 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 ,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半小时后被送至本院急诊室。心电图示结性逸搏心律 ,心率 43次 / min, 、 、a VF导联 ST段弓背上抬 0 .3~ 0 .5 m V,无病理性 Q波 ;V4R导联病理性 Q波 ,ST段抬高 0 .1m V。心肌酶学发病 12小时达高峰 ,CK42 9U/ L,CK- MB42 .12 U/ L。确诊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 ,立即给予吸氧、抗凝、补液 ,并予溶栓治疗 ,半小时后胸痛缓解 ,恢复窦性心律 ,相关导联 ST段恢复正常。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特点,试图发现其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快捷的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至2014-06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STEMI患者IRA为第一对角支(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心电图资料28例,分析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各导联ST段抬高、压低的情况及演变期q波或Q波的变化。结果:28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19例(67.9%),孤立性对角支病变为13(46.4%)。28例患者从发病至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图形的时间大约为240(252±71)min。28例患者均有aVL导联ST段抬高;27例(96.4%)有I导联ST段抬高,其中15例(55.6%)患者ST段抬高介于0.5~1.0 mm;胸前导联ST段抬高的导联依次为:V2导联21例(75.0%)、V3导联16例(57.1%)、V1导联12例(42.9%)。ST段压低最明显的Ⅲ导联28例(100%),其次为a VF导联27例(96.4%)、Ⅱ导联22例(78.6%)。演变期q波或Q波形成最多的是a VL导联22例(88.0%),其次为V2导联10例(40.0%)、V3导联9例(36.0%),Ⅰ导联7例(28.0%)。结论:IRA为第一对角支的心电图图形表现为a VL和Ⅰ导联ST段抬高,但ST段抬高幅度近一半不到1.0 mm是其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V1~3导联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 V1~ 3导联心电图对急性后壁心肌梗死 (P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8例 PAMI V1~ 3导联进行观察分析 ,并与 7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PAMI时 ,V1 导联 r/ s≥ 1、r波时限≥ 0 .0 4s的特异性分别达98.6 %与 95 .7% ,高于 V2 导联 ;V2 导联两项指标敏感性为 82 .1%、92 .9% ,高于 V1 导联。V1~ 3导联 ST段压低敏感性 (32 .1% )低 ,但特异性 (10 0 % )高。V1~ 3不仅表现 T波高耸 ,且 Tv2 >Tv1 ,3更为多见。结论 :V1~ 2 导联 r/ s≥ 1、r波时限≥ 0 .0 4s、V1~ 3导联 ST段压低、Tv2 >Tv1 ,3对 PAMI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为常规导联 ,具有特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 (ARV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 (AMI) 5 0例 ,进行心电图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AMI中合并ARVI 18例 ,发生率为 3 6%。下壁、正后壁AMI 2 3例中合并ARVI 12例 ,发生率 5 2 2 %。V3R~V5R导联QRS波呈QS型 ,其后ST T有动态改变。部分病例有Ⅰ、aVL、V5、V6 导联Q波消失 ,STⅢ /Ⅱ 抬高 >1,STⅡ 抬高≥ 1mm ,V1 ~V5导联ST段抬高呈递减性 ,STV2 ↓ /STaVF↑≤ 5 0 %等表现。结论 AVRI多合并下壁、正后壁AMI。右胸导联异常Q波 ,动态ST T改变是ARVI诊断依据 ,常规 12导联心电图上述改变可作为ARVI诊断线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 ,73岁 ,持续性心前区痛 1h入院。发病 1~ 3h内心电图 :窦性心律时示下壁及右室Q波性急性心肌梗死 (AMI) ,伴V2~V6 导联ST段下斜型明显下移 ;室性逸搏心律时V2 ~V6 导联QRS波呈R或Rs型伴ST段弓背或斜直型抬高 0 .2~ 0 .8mV ,T波直立或高耸。心肌酶结果及心电图动态演变符合下壁、右室Q波性AMI及前壁非Q波性AMI。提示梗死性室性逸搏心律可揭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 ,31岁。因持续性心前区闷痛并向左肩部放射 ,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7h来院 ,急查心电图提示 : 导联呈 q R( q<1 /4R、时限 <0 .0 4 s) , 、a VF导联呈 r S、ST 、 、a VF呈弓背向上抬高 0 .1~0 .1 5m V,ST 、a VL 压低 0 .0 5~ 0 .1 m V,T 、 平坦、a VF倒置。急查心肌酶提示 :肌酸激酶 ( CK) 550IU/L(正常 2 4~ 1 95IU/L)、谷草转氨酶 ( SGOT)2 33IU/L (正常 <40 IU/L)。拟“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收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 ,脉搏 70次 /min,呼吸 1 6次 /min,血压 1 2 0 /70 mm Hg( 1 mm Hg=0 .1 33k Pa) ,…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 1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  (1)入院时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 8例 ,右束支阻滞 3例 ,V1 导联T波、V1 ~V2 导联T波、V1 ~V3导联T波、V1 ~V4 导联T波、V1 ~V5导联T波、V1 ~V6 导联T波倒置为 10、 6、 4、 3、 2和 1例 ,SⅠ >0 1mV、TⅢ 、QⅢ 、SⅠQⅢTⅢ 分别为 7、 7、 9和 7例 ;(2 )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7例 ,右束支阻滞消失 1例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 4例 ,SⅠ 变浅 ,Q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3~ 4例 :(3)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 ,ST段回基线 ,QⅢ 进一步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是多变的 ,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0.
急性前壁并右室心肌梗死较少见。现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右胸导联(V3R、V4R)心电图ST抬高分析讨论如下。患者男,52岁。因"突发胸痛伴大汗2h"入院。查体:血压:105/75mmHg,心率:64bpm,大汗淋漓,颈静脉无怒张,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电图(图1):窦性心律(58bpm)。QRS波形态:V1导联呈qrs、V2呈qr型。ST段:V1~V4、V3R、V4R、aVR、aVL导联抬高0.1~0.6mV,抬高幅度V2导联最明显(0.6mV),V2>V1>V3R>V4R;Ⅱ、Ⅲ、aVF、V7~V9导联ST段压低0.1~0.2mV。提示急性前壁、右室心肌梗死。急查心肌酶:CK1945U/L(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资料与方法 :本文收集符合 WHO诊断标准的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患者 86例 ,年龄 60 .1 5± 1 1 .6(37~ 78)岁 ,男 61例 ,女 2 5例。未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8例为 A组 ,无V1~ 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0例为 B组 ;溶栓伴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2 1例为 C组 ,无 V1~V3导联 ST段压低者 1 7例为 D组。四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排除了有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以及人工心室起搏的患者。以下壁 ( 、 、a VF)导联 ST段抬高最明显的一份标准 1 2导联心电图为准 ,PR段作为基线 ,胸…  相似文献   

12.
预激综合征改变心室除极全过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性 ,2 1岁。因鼻中隔偏曲手术入院。入院前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史。查体 :体温、血压正常。心脏听诊无杂音。超声心动图示 :左房、左室大 ,各瓣膜活动正常。心室舒缩功能正常。心电图 (图 1)示 :P波规律出现 ,P , 波直立 ,Pa VR波倒置 ,P- P间隔10 4 0 ms,心率 58次 /分 ,PR间期 110 ms,QRS波初始粗钝、模糊 ,QRS间期 12 0 ms, 、a VF导联有宽深 Q波 ,V1~ V3导联预激波向上 ,与主波方向相反 ,V4 ~ V6导联预激波向上 ,与主波方向相同。 RV5=2 .8m V,RV5 SV1=5.6m V,V5的 VAT≥ 50 ms, 、 、 a VF导联 ST段…  相似文献   

13.
王锦乾  阮爱兵 《山东医药》2005,45(32):57-58
2001年1月~2004年7月,我们对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分析,旨在观察V1导联ST段改变在评价此类患者危险度方面的作用。 资料与方法:本组118例急性Q波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男78例,女40例;年龄35~84岁,伴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20例,有吸烟史60例,均符合:①胸痛开始至入院时间〈12h;②既往无心肌梗死及慢性肺病史;③入院时为窦性心律且无室内传导异常。根据入院时V1导联ST段改变,将患者分为三组。ST段抬高组(A组25例):V1导联J点后80ms处ST段高于TP段至少1mm。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AIMI)时 ,V7~ 9导联 ST段抬高对判断梗死相关动脉 (IRA)、梗死范围及近期愈后的作用。方法 :对 146例 AIMI患者的心电图及有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与单纯 AIMI患者相比较 ,AIMI伴 V7~ 9导联 ST段抬高的患者中回旋支为 IRA的比例较高 (40 .9% ,P <0 .0 2 5 )、CK峰值高 (P <0 .0 0 1) ,左心室功能差 (均 P <0 .0 0 1)、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及总的心脏事件发生率高 (P <0 .0 2 5~ 0 .0 0 5 )。结论 :V7~ 9导联 ST段抬高对判断 AIMI患者的 IRA、梗死范围及近期愈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右心室心肌梗死 (右室梗死 )一般是由于右冠状动脉主干闭塞所致 ,往往在临床上同时合并有下壁或后壁心肌梗死。大量研究证实右胸导联 (V3R~ V5R)对右室梗死有诊断价值 ,但需在急性下、后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加做右胸导联。头胸 (HC)导联在右室梗死时 ,在右作者单位 :5 10 2 2 0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心电图室室相应体表上可见典型的 Q波、ST段弓背抬高和T波倒置 ,但需相应设备加做头胸导联心电图。一些研究者试图探讨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改变对右室梗死的诊断价值。国内外已有研究指出右侧胸前导联和左侧过渡导联 (V1~ V3) ST段抬高是右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方法对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心电图分析,并对比观察。结果1例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出现V1~V5导联ST段抬高。结论急性右室、下壁、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可伴V1~V5导联ST段抬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T段抬高V6、V7>V5对急性早期心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急性早期下、后壁心肌梗死(n=18)与急性早期下壁心肌梗死(n=20)的心电图ST段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早期下、后壁心肌梗死的ST段抬高V6、V7>V5占83.33%,V6、V7=V5占16.67%,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39.47%、100%和92.1%;而单纯急性早期下壁心梗均无ST段抬高V6、V7>V5导联的改变(P<0.01).结论ST段抬高V6、V7>V5导联与V8、V9同样对急性早期后壁心肌梗死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正常成人左后胸导联(V7-V9)的正常范围。方法 对200例正常成人常规及V7-V9导联的P波、QRS波、Q波及ST-T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V7-V9导联Q波时间均<40ms;ST段抬高绝大多数<0.5mm,占99%,仅2例抬高>1mm(占1%)。结论 V7-V9导联Q波时间≥40ms、ST段抬高>1.0mm,可诊断心电图异常。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常规12导联V2ST段改变,对急性下壁梗死并发右室及正后壁梗死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为首次发病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中符合以下条件者:1常规12导联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2排除束支阻滞、左、右室大、预激综合征、局灶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共36例,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56±10岁。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本组病例在梗死早期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另加做V3R~V5R,V7~V9导联,在发病后第1天每6h做1次心电图,以后12h做1次,均在各导联同一位置记录心电图的资料以…  相似文献   

20.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 5 9例 ,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 , 组 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 , 组 2 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  组 36例占 6 1.0 1% , 组 2 3例占 38.98%。 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 ST段下移≥ 1mm ,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81% ,92 % ,79%。 组多数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 m,在 、 、a VF导联分别为 6 0 % ,6 1% ,5 3%。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 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 ,而 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 ST段下移 <1mm预示病变部位位于前降支远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