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
4.
5.
6.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5,(1):35-39
目的改进米罗那非的合成工艺。方法以2-羟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经醚化、氯磺化、N-酰化得到中间体2-丙氧基-5-[[4-(2-羟乙基)-1-哌嗪基]磺酰基]苯甲酸甲酯,水解后与4-丙基-1-苄基-3-氨基-1H-吡咯-2-甲酰胺发生酰化反应,再经O-乙酰化、N-脱苄基、N-乙基化、酯水解"一锅法"得到1-乙基-4-丙基-3-[5-[[4-(2-羟乙基)-1-哌嗪基]磺酰]-2-丙氧基苯甲酰胺基]-1H-吡咯-2-甲酰胺,最后经环合生成米罗那非。关键中间体4-丙基-1-苄基-3-氨基-1H-吡咯-2-甲酰胺的合成以甘氨酸为原料,经甲酯化、还原胺化、烯胺化、氨解、环合反应得到。结果与结论经5步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收率为25.9%(以2-羟基苯甲酸甲酯计)。关键中间体经6步反应合成,收率为36.5%,目标化合物和中间体的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 相似文献
19.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1):39-39
根据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顾问委员会(ADRAC)统计,自2002年1月开始使用西布曲明减肥药至今,已收到138份ADR报告(计404例),其中属于神经系统ADR66例(包括头痛20例,眩晕14例,5-HT综合征5例等);精神性ADR50例(包括抑郁症12例,焦虑症11例,有攻击行为者6例,失眠10例,激动症6例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磷酸二酯酶-5(PDE-5)抑制剂与黑色素瘤的关系。方法:检索2004年1月至2021年3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使用比值失衡测量法和贝叶斯法对PDE-5抑制剂使用后黑色素瘤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数据挖掘。对不同PDE-5抑制剂相关黑色素瘤发病时间及致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PDE-5抑制剂相关黑色素瘤不良反应个案总共2 161例。在6种PDE-5抑制剂中,根据最高的报告优势比(ROR=43.57,95%双侧可信区间=40.61~46.75)、比例报告优势比(PRR=41.92,χ2=32 138.14)和经验贝叶斯几何平均值(EBGM=39.24,95%单侧可信区间=37.00),他达那非与黑色素瘤的相关性最高。与西地那非相比较,服用他达那非出现黑色素瘤的时间更早[1 318(IQR 629~2 352)d vs 1 732(IQR 867~3 121)d,P<0.01]。但他达那非相关黑色素瘤病死率更低(7.31% vs 8.1%,P<0.01)。结论:PDE-5抑制剂会增加罹患黑色素瘤的风险;与西地那非相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