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记得在10余年前,癌症康复会成立之初,当时有位北京玉渊潭公园癌症病友自发互助组织的领军人物高文彬部长.他是一位我颇尊敬的老人,患肺癌多年,且病期较晚,未能手术切除,但他非常顽强地每天清晨去公园作锻炼,不论酷暑严寒、狂风大雨,天天晨练如故,因此在病友群体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相似文献   

2.
奥运来了     
《癌症康复》2008,(3):F0003-F0003
2001年7月,为了表达癌症患者对申奥成动的激动心情,北京癌症康复会地坛活动中心癌症病友聚集在地坛公园西南角,写下了一幅幅刚劲有力的书法作品,画出了绚丽多彩的图画。  相似文献   

3.
陆榴 《抗癌之窗》2012,(11):75-75
在癌症的治疗中,5年生存率是判断癌症治疗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因此在癌症患者中,凡是能活过5年的病友,才可以被评为"抗癌明星"。患了癌症后能活过5年的时间,不仅仅是每个癌症初患者的企盼,而且当你真正能成为一个"抗癌明星"时,心中那份百感交集、痛苦、激动和欢乐交融在一起,真是说不出来是一种什么滋味。"5年"是每  相似文献   

4.
1982年著名作家柯岩在<癌症≠死亡>一书中创造了"癌症明星"这个闪亮又确切的名称,从有了这个名称之后,30年来在癌症病人这个群体中涌现出了成百上千个"癌症明星",他们用自己的亲身感受鼓舞着患难病友,为社会创造着特殊的财富.接下来为您介绍的这位病友是北京癌症康复会2011年评选出来的铜星级康复之星,他叫刘宝成,是一名全喉切除的喉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1988年4月30日,是我的命运发生巨大转变的一天,从这天起我由一个每天忙忙碌碌的儿科专家,一下子变成了病情严重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在承受了大手术、化疗等治疗后,我成了一名癌症康复者.大半辈子做医生的我,突然转换了角色,来到了癌症病友中间.由于我的身份特殊--亦医亦患,所以无论我走到哪里,总是被病友们团团围住,提问一个接着一个.我这才知道,原来癌症病人接受完治疗走出医院后,仍然很需要有人关心、指导,由于恐惧、无知,癌症患者是一个非常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在癌症康复过程中,大多数病友只注意吃药、保养和锻炼,但却忽视了一项内容,就是自我调理,主要是因为没有认清自我调理在康复中的重要性.其实,在癌症康复中主要有两件事,一是坚持吃药,二是自我调理.吃药大多数人都能坚持,而自我调理就有人不注意了.我今年73岁,患癌症已有20多年了,在多年的康复中我体会到:癌症病人只有学会自我调理,才能加快康复速度、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职工。1965年10月至1976年3月的11年间先后患过肺癌及两次鼻咽癌,曾经历了两次手术及化疗、放疗。至今病情稳定,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自1981年1月21日《羊城晚报》以“同癌症斗争十五年”为题,报导了我与癌病斗争的消息后,许多病友来信要我详谈与癌病斗争的体会。现谈几点供病友参考与共勉:  相似文献   

8.
《癌症康复》2007,(4):22-23
一天和朋友聊天,提到“灿烂”这个词,忽然想起我曾在CCTV-10和癌症患者一起录制节目时说过”内心没有阳光,外表怎能灿烂”的话。我记得当时确实是有感而发的,看到和我一同录制节目的癌症患者抱着那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勇敢地面对疾病,能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能有与癌症这种疾病共存的乐观心态,能主动地回归社会,为刚发生癌症的病友们讲述自己的抗癌经验,  相似文献   

9.
平安是福     
《癌症康复》2009,(2):127-128
最早的癌症患者康复组织已经成立了20多年,现在全国各地的这类组织越来越多。癌症病人在一起锻炼身体,畅谈康复体会,介绍看病经验……癌症康复组织给了病友们一片交流的天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起到了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是肿瘤医院的一名内科医师,整天接触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各样的癌症患者。先说说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几件令人痛惜的事情:一位患早期(1期)乳腺癌的年轻许女士,在当地医院做了改良根治术,外科医师告诉这位病友病变十分有限,做了改良根治术,也无淋巴结转移,癌症已经治愈,不需再治疗了。该病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论坛     
《癌症康复》2009,(1):127-128
在以冬日阳光版主为首的几位热心病友帮助下,《癌症康复》杂志网站的论坛活跃了起来。欢迎会上网的癌友们积极参与,把我们的论坛变成病友聚会的场所。大家可以在这里认识新朋友,再见老朋友,可以在这里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可以倾诉烦恼和困惑。让论坛成为我们互相连接的纽带,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让我们互相加油、喝彩,并互相帮助,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2.
从医学模式的转变谈癌症疼痛的护理(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模式正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一切不良精神刺激和不良的社会环境都可破坏人体身心平衡导致疾病发生。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公布的调查资料表明,每年有70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患,每天有350万人蒙受癌痛,70%的患具有中度至剧烈程度疼痛,其中有30%的患有剧烈至难以忍受的疼痛,致使癌症患被癌痛的折磨对延长寿命或延迟死亡感到失去意义和价值,因而如何控制癌症患的疼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抗癌》2004,(3):i005-i008
8年前,她突串恶性淋马瘤,几乎被“宣判死亡”;8年后,她奇迹般康复,自愿做起了癌症患者的辅导员,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病友鼓起生活勇气……  相似文献   

14.
《癌症康复》2009,(2):F0003-F0003
我刊的老读者都知道柳红和子尤的故事(见《癌症康复》2006年1-6期)。子尤走后,与儿子相依为命的柳红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在好心朋友的“强迫”下,柳红开始学习瑜伽,没想到,瑜伽给她的身与心都带来了巨大变化(见《癌症康复》2009春季刊)。今天,她走进了令她既感亲切(很多地方有儿子子尤的影子)又感悲伤的北京肿瘤医院,在三八妇女健康大讲堂上,向癌症病友们介绍了令她新生的瑜伽,并现场演示了瑜伽的体式。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后,几经周折,我们与四川癌症康复会的负责人联系上了。经寻问,得知成都的癌症病友们都还好,但江油片区受灾严重,余震不断,那里的癌症病人一直住在外面,生活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努力     
《癌症康复》2008,(3):127-127
《癌症康复》杂志是本不赢利的期刊,办刊经费十分紧张,但为了支持地震灾区的癌症病友,我刊决定今年下半年免费赠送两期杂志给四川癌症康复会的读者。日前我刊已将下半年的杂志订阅款退还四川癌症康复会,希望借此表达我们关注灾区读者的心意。  相似文献   

17.
马烨 《抗癌之窗》2014,(4):28-30
癌症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常常听到周围的人们在叹息,刚刚又有一位亲属或是朋友因为患癌症去世。而在场的人们除了惋惜外,却很少慎重地考虑其中的原因所在,认为癌症和自己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春华 《癌症康复》2010,(3):101-103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癌症已经不再那么神秘和恐惧,然而根据现在的医疗水平,人类还没有完全控制和治愈癌症的方法,有些人面对癌症,多少还有点谈“癌“色变。前不久,我认识了位癌症老人,他们的抗癌经历让我肃然起敬,我把他们抗癌的事迹整理成文,也许会对一些癌症病友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中年晚期癌症患者心理反应及临终关怀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46例中年晚期癌症患进行SCL-90问卷及其对护理需求的自制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年晚期癌症患的心理状态和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提出有关护理对策。目的是使中年晚期癌症患能够改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文珊 《癌症康复》2010,(2):101-105
芳走了,是我见过的癌症病友中走得最潇洒的。头天晚上我还给她打电话,她说虚弱至极,不说了。我问是否有人照顾,她回有。我嘱她好点给我来个短信,她答应了。我赶紧挂了电话让她好好休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