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成招  王春  刘清平 《中国骨伤》2003,16(8):457-458
目的 总结改良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肘内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8例青少年肘内翻者行改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固定加“8”字钢丝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3年,肘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术后提携角均在0°~10°,无肘内翻复发。结论 对青少年肘内翻采用改良楔形截骨交叉克氏针加“8”字钢丝固定术有利于截骨角度的控制、增加截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截骨端固定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
肘内翻是肘部损伤的常见合并症,治疗主要采用肱骨髁上截骨。截骨方法主要有楔形截骨、“V”形截骨、“L”形截骨,但临床上最常用的是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至于截骨角度的设计,《骨科手术学》(以下简称《骨》)方法为:“摄患侧肘关节伸直位X线片,测量出肘内翻畸形的角度,其法为沿肱骨干纵轴画一直线,另沿尺桡骨干之间画一直线,此二线在肱骨髁上部相交处所形成的角度,即为肘内翻角。截骨矫正此角度时须加上正常肘提携角,它一般为10°。”《手术学全集·矫形外科卷》 (以下简称《矫》)方法为:“摄肘关节伸直位X线片,沿肱骨干与尺骨干纵轴各绘一直线,测量二线在肱骨髁上部相交处所形成的角度,此角度即为内翻角。正常肘提携角一般约为10°,楔形截骨矫正肘内翻角时,必须加上正常提携角。”肱骨髁上截骨角度的设计各家报道不一。笔者认为这两种测量方法根本区别在于前臂轴线的选择,《骨》认为前臂轴线系尺桡骨干之间连线,而《矫》认为尺骨纵轴线才是前臂轴线。根据是携角的定义,笔者认为《骨》的测量方法是错误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方法对肘内翻角度>15°的病例,行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应用单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本手术方法治疗20例,携带角恢复到12~15°,术后随诊无矫治角度丢失,截骨处6~10周愈合.结论早期手术矫治肘内翻畸形,可以阻止肘关节的继发改变,该内固定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不易发生矫治角度丢失,张力带作用使截骨端之间加压,有利截骨处愈合.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3年 10月~ 2 0 0 2年 8月采用截骨矫正 ,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 19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 19例 ,女 16例 ;最大年龄为 12岁 ,最小年龄为 5岁 ,平均 8岁。手术时间 :1年以内 4例 ,2年以内 12例 ,2~ 4年 3例。肘内翻最小角度 15°,最大 35°,平均角度 2 5 .8°。1.2 治疗方法1.2 .1 术前双侧肘关节完全伸直 ,前臂旋后包括腕关节正位X线片。分别测量健侧提携角和患侧肘内翻角度 ,患侧肘内翻角度 +健侧提携角即为截骨矫正角度 ,在X线片上标出截骨线位置 ,截骨角为顶角 ,顶角在内 ,…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及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无内固定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肘内翻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30例采用无内固定的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的肘内翻畸形,其中男27例、女3例,平均随访5年,最长达8年.结果术前患侧提携角平均-25°,术后提携角平均6.83°,术后较术前平均改变31°,无复发及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的出现.结论无内固定的单纯闭合楔形截骨术手术时间短、患者创伤小、避免二次手术,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肘内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儿童肘内翻矫形手术不同内固定的优缺点.[方法]临床25例肘内翻儿童,肘内翻截骨后应用"L"形解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骨愈合、肘部提携角改善、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术后随诊1~2年,术后骨折线消失、骨愈合的时间为5~8周,平均6.4周.未发生骨不连,肘部提携角未发生丢失,肘关节伸屈功能良好,无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后"L"形钢板内固定稳定,肘关节可早期活动、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比常规克氏针、普通钢板或钢丝固定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3管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肘外侧楔形截骨后采用1/3管形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全部骨性愈合,提携角平均为5.2°,与健侧提携角基本一致,无内翻畸形复发。结论1/3管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方法简单,固定牢靠,不需加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的优点以及联合成人桡骨远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01—2013-01采用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联合成人桡骨远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21例。截骨方式设计为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术前设计截骨图纸,依据截骨角度(截骨角度=健侧提携角+肘内翻角)计算等腰三角形截骨外侧底边的长度。结果本组手术时间20~35 min,平均24.5 min;术中失血量15~30 ml,平均25.3 ml。21例均获得随访28~60个月,平均36个月。疗效依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并综合屈伸功能评价:优18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5.2%。末次随访时提携角0°~13°(9.20±1.21)°,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0°~130°。结论采用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联合成人桡骨远端L形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大龄儿童肘内翻出血量少,肘关节外侧骨突畸形改善明显,内固定确切,可有效防止截骨角度丢失,并有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