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腹施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式。方法 对1997—2002年经腹部采用GF-1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35例,食管空肠吻合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胃底贲门癌时,在切除肿瘤及其上方6~7cm食管的同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亦无食管切缘癌残留,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 经腹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操作简便,术野暴露良好,创伤及生理扰乱较小,且便于扩大腹部淋巴结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腹施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式。方法 对 1997— 2 0 0 2年经腹部采用GF -I型吻合器进行食管胃吻合 3 5例 ,食管空肠吻合 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根治性切除胃底贲门癌时 ,在切除肿瘤及其上方 6~ 7cm食管的同时 ,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 ,无吻合口瘘 ,亦无食管切缘癌残留 ,1例出现吻合口狭窄。并发症低于开胸手术。结论 经腹行胃底贲门癌根治术食管胃 (空肠 )机械吻合术 ,操作简便 ,术野暴露良好 ,创伤及生理扰乱较小 ,且便于扩大腹部淋巴结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3.
贲门癌经腹纵隔内根治性切除术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腹纵隔内贲门癌根治方式。[方法]对1992年-1999年间经腹切开膈肌脚入路,用管状吻合器在纵隔内行食管胃(空肠)吻合5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根治性切除贲门癌及其上方6cm-7cm食管时,清除纵隔下部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率为19.2%(103/536)。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食管切缘癌残留,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结论]经腹切开膈肌脚,扩大后下纵隔视野,有利于实施贲门癌根治术、纵隔内食管胃(空肠)机械吻合术,并发症少,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cm贲门癌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
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外科术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的外科术式选择及处理要点。方法 1991-2003年间18例残胃贲门癌和食管癌患者,其中食管中段癌3例,食管下段癌2例,贲门癌13例。行残胃代食管2例,结肠代食管3例,空肠代食管胃13例。结果 全部治疗病例中术后吻合口瘘1例,17天死亡,上切缘阳性1例。1年生存率72.2%(14/18)。3年生存率50%(9/18)。结论 结肠代食管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代部分食管及胃。  相似文献   

5.
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床单层吻合术临床体会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刘献武,陈景禹,王俊生,李晓峰,潘亚林自1986年卫月至1989年12月对357例贲门癌、食管瘤进行了根治术,食管与胃或空肠食管床内单层吻合,手术安全可靠,预防吻合口瘘及狭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腹贲门癌切除术的适应证和优点。方法:自1998年8月-2004年12月共施行经腹贲门癌切除术96例,就其手术适应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心肺并发症发生率低,出现吻合口瘘4.1%(3/96)、食管切缘癌残留5.2%(5/96)。结论:经腹行贲门癌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浸润食管长度小于2 cm的老年或心肺功能不全的贲门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处理要点和预后。方法:1989 年1 月~1997 年12 月24 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实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癌15 例,贲门癌9例。残胃代食管3 例,空肠代食管胃7 例,回结肠代食管胃5 例,结肠代食管胃经胸骨后颈部吻合9 例。结果:胸腔内吻合15 例,1 例发生吻合漏(6 .7 % ) ,第19 天死亡,颈部吻合9 例,2 例发生吻合口漏(22 .2 % ) ,无死亡。1 年生存率为86 .7 % ,3 年生存率为53 .3 % 。结论:结肠经胸骨后代食管胃是颈部吻合较理想的选择,胸腔内吻合可视具体情况选择残胃、空肠、回结肠代食管胃。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口出血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器械吻合口出血的处理体会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连云港市222002)李国仁,戴建华,刘锦屏,李爱光我院自1987年1月~1994年12月使用管状消化道吻合器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食管胃(或空肠)吻合重建术453例,发生吻合口出血9...  相似文献   

9.
1资料我院于1993年至1996年4月进行了9例经腹贲门癌、食管下段癌切除,食管胃弓下吻合术。男6例,女3例,年龄56~73岁,贲门癌7例(其中侵犯食管下段2例),食管下段癌2例。术中发生左侧气胸3例,病理切线均阴性。手术方法①均行全麻插管,肌松好,显露满意,如术中出现纵隔胸  相似文献   

10.
贲门癌手术切口径路较多,临床选择不一。本文回顾了我们经腹手术切除48例,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选择的病例均为发生在贲门部位或胃上部侵及贲门口附近的癌。48例中男34例,女14例。年龄36~73岁。病理分型:腺癌37例,粘液腺癌或低分化癌11例。其中早期癌4例,进展期44例。食管受累5例。切除后食管切端病理检查癌残留1例。48例中行近侧胃大部切除41例,全胃切除7例。切除后作食管残胃吻合41例,食管空肠RouX-Y吻合6例,食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手工吻合5例,器械吻合43例。手术取上腹…  相似文献   

11.
《国际肿瘤学杂志》2012,39(1):54-56
Cyberknife, a newly developed stereotactic operation platform in radiosurgery system,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accurate positioning, image-guided and hypofractionated radiotherapy. It has made very good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local advanced pancreatic carcinoma.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pre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on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carcinoma, and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pancreatic carcinoma. So it can be a very good option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基因变化的规律。方法 选择46例伴有高级别不典型增生的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采用显微切割、聚合酶链反应、聚丙烯酰胺高压电泳、放射自显影等技术,对照分析正常组织、CIN(Ⅱ、Ⅲ级)、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中,9号染色体上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的变化。结果 CIN(Ⅱ、Ⅲ级)总LOH率为16 %,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总LOH率为25 %。7个微卫星位点的LOH在前者依次为D9S171(30 %)D9S162(23 %)、D9S43(20 %)、D9S303 (17 %)、D9S753(12 %)、D9S242(11 %),而在D9S1748上未发现有LOH的发生;后者依次为D9S171(41 %)、D9S43(33 %)、D9S162(31 %)、D9S242(24 %)、D9S303(17 %)、D9S753(17 %)、D9S1748(13 %)。有CIN(Ⅱ、Ⅲ级)三例患者(第16例在D9S303、第42例在D9S171、第34例在D9S162位点)在出现LOH,而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未有发生。结论 ① 从正常鳞状上皮至CIN再到浸润性宫颈鳞状细胞癌,有基因异常累积的发生;②P15基因的失活与宫颈癌的发生高度相关;③在D9S43、D9S162及D9S242上或其附近可能也存在与宫颈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④有的高级别不典型增生与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源自不同克隆,从基因水平为宫颈癌的"多灶性"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机械吻合术在贲门癌外科治疗中两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贲门癌近端胃切除、食管残胃机械吻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2 16例贲门癌近端胃切除的下切缘癌残留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 16例贲门癌近端 1/ 3胃切除 6 9例 ,1/ 2胃切除 10 6例 ,2 / 3胃切除 4 1例。下切缘癌残留依次为 0、2 .8% (3/ 10 6 )、9.8% (4/ 4 1)。全部病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返流性食管炎 ,严重者呕吐、进食困难。结论 贲门癌一旦侵及胃小弯上部 ,近端 1/ 2胃切除 ,仍不能确保下切缘无癌残留 ,应手法行食管胃端端高套吻合术 ,或全胃切除后行食管空肠Roux en Y吻合术。  相似文献   

14.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增长趋势。虽然大多数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一部分患者因为复发或者发生转移而导致预后差。分子标志物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就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的主要分子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两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 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设计常规三野、三野适形、五野适形3种设野。结果(1)三野适形与常规三野比较:三野适形中GTV均在90 %剂量线以内,而在常规三野计划中有50 %(5/10)部分GTV在90 %等剂量线以外;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五野适形与三野适形比较:PTV最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野适形中20、3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变小,1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1)三野适形计划的肿瘤和脊髓剂量分布优于常规三野放疗计划,尤其在病变较长时更有优势;(2)五野适形较三野适形肿瘤剂量分布更趋均匀,双肺和脊髓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Rab25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方法 成功构建Rab25基因的siRNA,稳定转染靶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生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生长周期和细胞凋亡率;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DNA ladder)确定凋亡。结果 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增生能力下降;阻断细胞生长于G1期(转染pSUPER/Rab25 siRNA组细胞G1期达到88.6 %);细胞凋亡增加,转染pSUPER/Rab25 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为12.3 %,与A2780组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组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NA凝胶电泳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特异的DNA梯形带。结论 Rab25基因的siRNA可抑制对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凋亡,可为卵巢癌基因治疗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161例肺癌临床病理分析,在组织学分类中,鳞状细胞癌占主要,其次是腺癌和腺棘细胞癌。组织类型与5年生存密切相关(P<0.05)。其中鳞状细胞癌各个生存年限内的生存率都高于其它类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未分化癌的术后生存期都不足3年。  相似文献   

18.
11例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Yao Z  Li L  Yang H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83-386
目的探讨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1993年在我院治疗及病理复核证实的11例正常大小卵巢癌综合征,其中7例为性腺外苗勒氏管肿瘤,也称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EPSPC),2例卵巢浆液性腺癌,1例恶性间皮瘤,1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性腺癌。上述无论何种类型,均宜最大限度切除肿瘤,术后残存肿瘤<2cm,并辅以有效多程综合化疗。结果1例恶性间皮瘤存活90个月,随访至1997年6月仍健在。1例EPSPC已存活87个月,随访至1997年11月仍健在。9例已死亡患者平均生存17.8个月,比文献报道存活时间长。结论对此综合征患者必须高度重视鉴别诊断,首选手术治疗,尽量切除癌灶(残存肿瘤<2cm),术后辅以有效化疗或放疗,以获得最佳生存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放射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食管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癌在放疗中联合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疗效及减少放疗的毒副作用。方法 对126例初次入院食管癌放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一组行单纯超分割放疗(单放组),总剂量DT 66 ~ 74 Gy/6 ~ 7周,2.2~2.4 Gy/日。另一组在超分割放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综合组)2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用20 d。结果 放疗结束时食管片分级,综合治疗组Ⅰ级片占60.4 %明显高于单放组41 %(χ2=4.57;P<0.05);综合组1年生存率73.6 %明显高于单放组54.8 %(χ2 = 4.63;P<0.05);单放组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气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综合组(P<0.05;P<0.01)。结论 食管癌放疗的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增敏和降低放疗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improvement in surgical management for ovarian carcinoma, it remains the most aggressive gynaecologic cancer with the ability to kill patients. Finding new treatments that can improve survival rate is an urgent need for these patients. Antiangiogenics with bevacizumab in association with chemotherapy has demonstrated their capability to decrease the risk of relapse and death for high-risk patients. Parp inhibitors seem to confirm their capabilities in efficiently treating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notably for patients with BRCA mutations. Finally, other pathways are on clinical trials to confirm their importance in the treatment of ovarian carcinoma (folates inhibitors, PI3K inhibitors, c-MET inhibi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