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梳理《吴鞠通医案》中前医诊疗温病的误治案例,如误用辛温、养阴、寒凉及攻下等法而导致变证的病机及吴鞠通相应的纠误思想,总结吴鞠通辨治温病特色。温病误治所导致的变证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热邪为温病之根本,阴伤为温病之标,病变由热邪导致。治疗温病误治变证当首先明晰温热邪气所在具体部位,以祛除热邪为治疗的首要目标,热除则正安阴复;阴液损伤为温热邪气所致,是温病的主要变证,阴伤重时应急救阴液,扶正祛邪;温病误治易导致气机不通,可采用宣通气机之法治疗气机不通之变证;温病误治易损伤脾胃阴液和阳气,要注意顾护脾胃阴液与脾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畅达 《山西中医》2006,22(6):1-4
《伤寒论》中与误治相关的107务原文既论厦误治变证的成因,又阐述了变证的救治和预防。误治变证的成因包括误汗、误下、误吐、误火和误利小便。变证的救治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预防误治,一是详列禁忌,免于方药误投;二是认真调护,汤方煎服变化有章;三是以知为度,不可过剂伤正;四是试探用药,避免盲目投药。认真总结《伤寒论》中与误治相关的内容,不但对继承和发展《伤寒论》具有一定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医医源性疾病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医案是记述历代医家重要医学经验和医学思想精华的文献资料,反应了医者诊疗疾病时辨病、辨证、辨治思维的整个过程.文章通过对古今文献病案的对比,分析古今误治频率及其分布、误治原因及后果,变证治疗及变证治疗结果等情况,从而揭示目前中医存在误治现象的主要原因,初步探讨减少误治,提高中医疗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疾病误治后引起的变证,张仲景在《伤寒论》16条中提出了“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本文对《伤寒论》中误治后治疗方法作些探讨。1 试探法 试探法是指误治后引起的病变,先作试探性用药以探测病势辨明病位,待疾病真象暴露后正式立方投剂的方法。如159条:“伤寒服汤药,不利不止,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伤寒论》中误治的有关论述。认为辨证不明及施治有乖为误治的主要原因,误治变证有病未传变,正伤未显;病未传变,正气已伤;病传他经及变生他证之转归,其治亦当细审脉证,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原文达130条之多,并对误治结果提出了补救措施与治疗方药,意在使人们能够很好地掌握中医临证常与变的内在规律,做到知常达变,处变不惊。本文试对《伤寒论》中的误治原因、误治变证及补救治疗等进行分析,并引用有关病案以证,从而以更好地运用《伤寒论》辨证观于中医临证之中。1太阳表证误下太阳表证误下是《伤寒论》中最常见的误治原因,表证本应当汗,禁用下法。《伤寒论》明确指出:“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44条);“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48条);“本发汗而复下之,此为逆也。若先发汗,治不为…  相似文献   

7.
湿温其病势缓慢,病程较长,症状不清,辨证不明,而导致误治产生诸多变证。为此吴鞠通《温病条辨》提出了"三禁"理论。诚然有其误,方才有其禁。观其原文吴氏非直言三禁,转而讲述湿温病误治后产生的诸多变证。由此,为我们提供了掌握湿温"三禁"的思路及方法,即从误治来认识治禁。本文通过对误治的成因、变证的预防以及对治禁灵活运用的探析,以期为现代临床医家诊察疾病时提供理论依据、降低误治率以及加深对湿温"三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7.试述太阳病误治后脾胃阳虚的变证及其辨证施治答:大阳病误治有胃阳受伤及脾胃两伤的变证,现举数例以说明之。原文120条是太阳  相似文献   

9.
刘虓岭 《国医论坛》2014,29(2):55-57
目的:探讨泄泻、痢疾及其兼、变证(即“坏病”)的成因,中医药治疗方法及临床应对措施。方法:根据历代文献对泄泻、痢疾的认识,兼、变证处理方法,结合自身实践及辅助检查所见,对临床中遇到的泄泻、痢疾疑难杂证进行再认识及总结。结果:临床中所见泄痢变证、坏证多因失治、误治、疗程不足及其他实质性病变等引起。结论:在辨病、辨证论治基本原则指导下使用中医药治疗有较好效果;中医辨证施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病程较长者辅助检查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误治变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秀华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0):435-437
仲景《伤寒论》首创辨证论治体系和理法方药规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医学巨著。书中用设防御变的方法,对外感热病中误治后的变证作了详细论述,这对临床辨证论治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有关误治变证条文进行粗略分析,以就正于同道。1 变证概况《伤寒论》中论述误治变证的条文共77条(条文序号据成无己注本),其中太阳病篇66条,阳明病篇4条,少阳病篇1条,太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1条,厥阴病篇4条。若按误治前病证分析则本属太阳病的62条,本属少阳、阳明和少阴病的各5条。太阳主表,为人身之藩篱。外感寒邪发病,太阳首当其冲。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古籍中风温病与冬温病辨治规律的异同。方法:运用数理统计及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方法,对温病古籍中两种疾病的病因、病位、方药、治法等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分析。结果:风温以风邪、温热、伏邪、误治等病因为主;病位多在肺;证候包括肺卫证、气分证、营血分证;其治法以清热解表宣肺为主,清法中孕有滋阴;川芎-羌活、石膏-葛根、薄荷-连翘等配伍具有风温治疗特色;葳蕤汤为治疗风温常用方。冬温发病以素体亏虚为基,又遇非时之气;病位多在里;证候包括肺热里证、营血分证、邪入肝肾证;治疗以清里热为主,阳旦汤及其加减方是治疗冬温的要方。结论:温病古籍中风温与冬温的辨治规律虽存在相同之处,但冬温病位较风温偏于里,偏于阴经;风温治疗以轻清宣解为主,冬温则以清里热为主。  相似文献   

12.
漫谈治感冒     
治疗感冒必须解表,不解表则鼻塞、流涕及全身不适等症状难除,过用双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等所谓的“抗毒抗菌”药则易出现恶心、腹泻等症状。治疗感冒也必须清里,单独解表,则里热重者易出现伤津、高热、逆传心包等。而里寒重者则易出现阳虚误汗的桂枝加附子汤证和桂枝加甘草汤证等变证,故不可不慎,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13.
《金匮要略》全书误治原文共31条,仲景巧妙地运用医生对疾病误治的手法,阐述了误治后的变证、病机和治疗原则。究其误治的原因,可归纳为8个方面,即不察表里、不分寒热、不辨虚实、不明缓急、不判病位、不别单纯复杂、不知适度、不识病机等。  相似文献   

14.
太阳病已发汗,医家辨证不明,误行吐下温针等法而成变证。医家常由变证症状不变、病机不同致误;不明变证传变,汗下失序致误;此外,药物的煮服法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中医的辨证思维,临证中却常被医家忽略而致误。太阳病变证是中医临床误诊误治的一个缩影,笔者通过分析太阳病误后下利症同证异致误、变证传变误断、药物煮服方法避误3个方面,探讨太阳病变证相关条文的辨治对中医避误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黄琴 《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35-436
治法与病机不合而导致变证谓之逆,救逆即挽救误治之变证。清代名医吴鞠通,少习儒学,以家人病温,终于不治而悔恨难名,遂发愤攻医,终于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重要贡献而闻名于世。在{吴鞠通医案)(以下简称《医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5年7月)中汇集了吴氏行医几十年的医案精华,也记载了各种疾病误治后的表现及其救治方法,笔者在学习《医案})时,尤其留心温病误治变证及救逆之法,兹就其救边经验进行归纳探讨。l救误治之失温病是感受温邪所致的急性外感热病,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日:"温邪则热变最速"。温病大多传变较快,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张喜奎教授辨治汗证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学习,梳理张师辨治汗证的思路与方法。结果:张师认为,汗证发生的病因病机不外三条,即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卫表不固;或饮食起居失节,情志不调,劳逸无度等,致脏腑功能失调;或因于误治,猛投辛散、攻伐、耗气之剂,而致阴阳两伤。治疗汗证采用清热解表、和营止汗,消食健脾、清热化滞,清热除湿、和营通阳,三阳同调、清热止汗,滋阴潜阳、疏肝柔肝,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益气温阳、实卫止汗,益阴敛汗、养心安神等八法治之。结论:张师依证立法,用药灵活,治疗汗证每获良效,其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成书之时,多种火法已经流行,如“温针”“烧针”“熨”“炙”“熏”等方法,火逆证即为误用火法而引起的变证。本文结合《伤寒论》关于火逆证论述的条文,总结火法类型及禁忌症,分析其产生变证的原因、引起变证的种类,从中探索出临床火法的应用及火逆证的治疗方法,以期减少中医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黄疸,是以目黄、肤黄、尿黄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名首见于《内经》。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才创立了黄疸证治的体系。笔者在学习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后,对张仲景治疗黄疸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归纳起来,共有四法:凡能治疗湿热,寒湿发黄的方法,叫正治法;黄疸有兼证的治法叫权变法;其它原因引起发黄的治法,则属于类病法;黄疸、酒疸误治变证的治法叫救逆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伤寒论》六经病误治与"胃气津液"的关系。方法:查阅文献法。结果:在《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变证的内容散布于各篇,并以"汗、吐、下"误治居多,这三法都从不同程度耗伤津液、亏损胃气,而津液和胃气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两者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传变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研究《伤寒论》中有关误治后耗伤津液、亏损胃气的条文,有利于对疾病的深度认识,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从而避免误治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湿温初起,症状不明,辨证不易,误治者常引起变证.如将湿温之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误当伤寒而汗,将中满不饥误为停滞而下,将午后身热误当阴虚而润后引起变证.笔者对湿温变证的治疗有所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