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ROM)及HSS评分等。结果 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ROM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HSS评分及ROM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小,安全,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6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结果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第3天和1周的VAS评分,以及住院期间DVT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8~12个月。康复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的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后的患者开展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缓解疼痛程度、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促进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七化”特色疼痛干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采用常规干预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7年4月—2018年7月收治的采用“七化”特色疼痛干预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膝关节疼痛度、功能评分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天膝关节疼痛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及膝关节僵硬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化”特色疼痛干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可有效改善其膝关节功能,促进术后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的、系统的骨科康复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系统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手术后效果满意,切口Ⅰ期愈合.关节活动度(ROM)75°~105°(平均92.5°),膝关节HSS评分83~94分(平均89.6分).结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冷敷对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人工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78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清水冰袋冷敷患膝关节,观察组用30%酒精冰袋冷敷。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3天、7天评估膝关节肿胀、疼痛度及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结果术后第1、3、7 d肿胀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肿胀明显减轻(P0.05);疼痛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疼痛明显缓解(P0.05);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第3天、第7天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提高(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制酒精冰袋持续冷敷有利于减轻伤口疼痛、关节肿胀度、改善关节的活动度,从而利于关节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将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骨科88例拟定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纳入研究。纳入符合膝关节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初次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排除不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者。经随机余数法分组,其中44例采用ERAS围手术期方案(实验组),44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方案(对照组)。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术后24 h血红蛋白及输血比例、住院时间(LOS)、术后并发症、术后24 h、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OM)。两组LOS、血红蛋白比较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组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比较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实验组术后24 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输血比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LOS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VAS评分、HSS评分、膝关节ROM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VAS评分F=9.87,P<0.001;HSS评分F=10.98,P<0.001;ROM F=9.94,P<0.001),均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分组上,术后24 h、1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392、3.9855,均为P<0.05),术后24 h、1个月及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6.6350、5.7948、3.5763,均为P<0.05;ROM t=7.8032、3.9390、4.7654,均为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0.5688、0.5180,均为P>0.05),术后12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HSS评分和膝关节ROM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SS评分t=0.7687,P>0.05;ROM t=0.9523,P>0.05)。时间上,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VAS评分呈降低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从手术前到术后12个月HSS评分和膝关节ROM呈升高趋势。 结论ERAS理念干预下,患者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少、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短期疼痛轻,康复快,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7.
江敞  张维康  蒋垚  陈黎虬 《中国骨伤》2012,25(5):377-379
目的:探讨多个变量因素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的相关性,实现对患者进行综合有效的预后判断。方法:回顾2008年3月至2010年8月应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72例HoldenⅣ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组,男30例,女42例;年龄60~86岁,平均(71.9±6.2)岁。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的22例HoldenⅣ级膝关节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男10例,女12例;平均年龄(70.5±5.9)岁。观测术前及术后1、2周关节活动度和HSS评分,分析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肌力等影响因素。评估方法主要采用HSS评分方法。结果:研究组HSS评分、ROM均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周HSS评分与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术前HSS评分、术前膝关节疼痛、术后早期CPM应用呈正相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2周HSS评分与患者年龄、身高、体重、BMI、肌力等因素无显著相关。结论: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HSS评分、术前疼痛、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CPM应用初始角度均可影响膝关节置换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固定平台和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OA)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10—2018-10间在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76例膝OA患者的资料。按不同假体分为2组,各88例。固定组采用固定平台假体,旋转组采用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比较2组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旋转组HSS评分、ROM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高屈曲旋转平台假体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OA,中期效果显著,有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活动度提升,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塔戈运动计划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前功能锻炼的干预效果。方法将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干预组(3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骨科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奥塔戈运动计划干预。结果术后不同时间,两组膝关节屈曲度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干预组术后2周HSS膝关节评分及术后1个月的跌倒效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入组时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术前采用奥塔戈运动计划训练能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功能,有助于预防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出院后常规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评估并比较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两组家属对TKA疾病的认知水平。结果出院3个月,干预组HSS总评分及各方面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家属疾病认知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属同步教育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关节功能,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对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医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则应用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优良率达到83.33%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HSS评分较出院时均明显升高,且实验组升高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屈曲挛缩度、膝关节股胫角以及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总满意度达90.00%高于对照组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腓总神经麻痹、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结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单侧膝内翻合并屈曲畸形临床疗效和修复效果均显著,患者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屈曲挛缩度、膝关节股胫角、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改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kinesiology taping, KT)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患肢肿痛及关节功能影响。[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27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术后康复结合使用肌内效贴,64例仅行常规术后康复作为对照组。比较疼痛程度、肢体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膝关节ROM及HSS评分。[结果]术后3 d两组患者在VAS评分、肢体肿胀程度、股四头肌肌力、ROM及HSS评分均无差异(P0.05)。术后14 d效贴组在VAS评分、肿胀程度、ROM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效贴组在肿胀程度、股四头肌力、ROM和HS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KA术后早期使用肌内效贴能够显著缓解肢体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周围注射混合镇痛药物(鸡尾酒)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初次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镇痛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关节外科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单侧表面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注射鸡尾酒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1周、1月、3月、6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切口并发症。结果干预组术后48 h、1周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ROM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K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术后48 h、1周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切口并发症。以上指标在术后1月、3月、6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鸡尾酒注射在TKA术后早期镇痛疗效确切,可改善早期功能,改善住院体验,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和治疗优良率。结果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HS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3例切口感染,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轻度贫血,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未发生肺栓塞、急性肾损害等并发症及假体松动、髌骨脱位等并发症。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依据HSS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4例、中2例,治疗优良率为94.44%。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能有效减轻膝关节疼痛感,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方法 将6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盐熨法,连续干预8周后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中文版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及1周C-反应蛋白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期间观察组未发生水疱、皮肤破损等烫伤情况。结论 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增加盐熨法,有利于患肢减痛消肿,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对全膝置换术后患者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113例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对照法分为实验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实验组在医护全程诊疗模式的基础上成立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小组,制定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系统性、规范化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护理路径表并按路径表实施一对一互动功能锻炼指导。对照组则采用传统健康宣教方法。应用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3、7、14 d的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 结果通过健康互动模式制定早期功能锻炼路径计划表在人工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使用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表对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 d、术后7 d及术后14 d的患肢功能锻炼效果进行评价,实验组患者的HSS评分在术后优于对照组(术后3 d t=0.67,术后7 d t=4.78,术后14 d t=3.63,均为P<0.05)。 结论健康教育互动模式在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应用,提高了患者进行术后锻炼的依从性,促进了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1例43膝骨关节炎终末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前、术后半年的膝关节功能进行HSS评分,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重线性回归对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与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活动度(ROM)、内翻畸形程度、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分析手术前后股骨前髁偏距(ACO)变化情况,术后胫骨平台后倾角(PSA)与术后膝关节ROM之间的关系.[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手术前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内翻畸形程度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经筛选后纳入方程的变量只有术后胫骨平台PSA (P<0.01)、术前疼痛功能评分(P<0.01)、体重指数(P<0.05),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对应变量的作用排序为术后胫骨平台PSA (0.555)>术前疼痛评分(0.357)>体重指数(0.187).ACO术前大于术后组的患者术后膝关节ROM明显好于ACO术前小于术后组(P<0.05).术后胫骨平台PSA 7°~9°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最好.[结论](1)术前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ROM、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术后股骨ACO变化与术后膝关节HSS评分呈正相关,体重指数、膝关节内翻畸形与术后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呈负相关;(2)术后胫骨平台PSA、术前疼痛评分、体重指数对术后半年膝关节HSS评分影响显著;(3)股骨ACO变化对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有影响,术后胫骨平台PSA7°~9°膝关节活动度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僵硬膝关节的临床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0例(25膝)僵硬膝关节患者,其中男2例(3膝),女18例(22膝);年龄55~78岁,平均(64.5±4.9)岁;病程5~21年,平均8.3年。观察并比较手术前后HS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关节活动范围(ROM)。结果:2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69个月,平均35.3个月。术后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HSS评分由术前的32.36±12.31提高至术后的80.70±18.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优7膝,良15膝,可3膝。膝关节ROM由术前的(39.4±5.3)°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5±11.2)°。结论:僵硬膝关节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可行的,术后可获得满意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及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86例UKA患者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干预后膝关节功能性恢复和疼痛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UKA患者实施综合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和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严重膝关节畸形36例(48膝)。使用HSS评分标准评估分析术前、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术后疼痛、膝关节活动度的改善情况。43膝采用后稳定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5膝采用CCK型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结果术后早期均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下肢力线良好。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8个月。HSS评分术前为(41±5.3)分,术后6个月为(87.7±6.5)分。手术优良率为83.3%。患者疼痛、功能方面及活动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对严重膝关节畸形的治疗效果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