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PPM)所致心脏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1月至2010年5月10例安装PPM所致心脏并发症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62.9岁。术前植入单腔心房同步型(AAI)起搏器1例,双腔房室全能型(DDD)起搏器9例。心脏并发症包括:感染性心内膜炎(IE)5例,三尖瓣关闭不全(TI)4例,肺动脉血栓1例。依据患者病情不同分别行三尖瓣成形术(TVP)、三尖瓣置换术和/或电极去除、赘生物清除等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1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5例术中保留起搏导线与电极者术后均无起搏器功能障碍,3例去除电极的起搏器依赖患者行再次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随访9例,平均随访时间5.5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1例行TVP患者术后遗留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TI)。结论PPM所致IE患者如感染难以控制应尽早行手术治疗;PPM所致TI术前较难明确诊断,应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或手术探查;保留起搏导线者术中应采取措施保护起搏器;去除导线再次植入起搏器者要选择合适的植入时机。  相似文献   

3.
人工心脏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植入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 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 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85例心脏病病人置入永久起搏器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为起搏器电池能源耗竭、因病情需要改变起搏模式、起搏电极破损断裂、起搏器囊袋破溃感染。经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起搏电极,变换起搏模式及改换起搏器置入部位后,起搏器均正常工作。认为优质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伤口护理方法。方法将20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组采用X型加压包扎方法进行伤口处理。结果两组均未发生电极脱位,观察组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及肩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X型加压包扎不影响电极位置,可降低伤口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脏永久起搏治疗发生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的监护和护理方法。方法对11例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后再次手术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心电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细致周全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监护、并发症观察、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11例患者均成功更换起搏电极,无心律失常、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4年,均未发现起搏电极再次断裂。结论密切的心电监护、个体化的心理干预等围术期护理可提高心脏永久起搏电极断裂再次手术患者的依从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15例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接受开胸心脏直视手术移除起搏装置及赘生物,2例同期放置起搏器,1例同期放置心脏电复律除颤器,10例术后应用心外膜临时起搏器,术后20~45d再次放置起搏器,2例单纯行心内电极导线取出。结果15例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后随访2周至1年,未有复发。提出对心脏起搏装置相关感染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做好起搏器治疗的护理、营养支持、用药护理、呼吸道护理等有效措施,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健康指导时应加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避免起搏装置感染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降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伤口护理方法.方法 将20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沙袋压迫法进行伤口处理,观察组采用X型加压包扎方法进行伤口处理.结果 两组均未发生电极脱位,观察组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及肩背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采用X型加压包扎不影响电极位置,可降低伤口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行永久心脏起搏植入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手术均1次成功,无一例发生血肿、感染、气胸、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6~87(42±16)个月,起搏器工作正常。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的EDV、ESV、SV、EF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静脉植入心脏起搏器疗效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1992年8月-2007年12月安装永久起搏器3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并发症。结果:男性134例,女性118例,单腔起搏器218例,双腔起搏器122例,三腔起搏器2例。术后常见并发症共17例次,其中感染3例,囊袋积血2例,脂肪液化1例,囊袋破溃2例,电极脱位及微脱位5例,术后心律失常1例,三尖瓣穿孔1例,局部肌肉跳动1例,急性期大面积脑梗塞1例。结论:重视术前预防、规范术中操作、加强术后随访,早期发现、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最大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69例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平均年龄(50.2±11.5)岁。予术前及术后干预措施、出院指导和随访,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2.6)d,6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57例患者顺利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1例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留置临时起搏器电极,11例患者残留临时起搏导线出院,出院后两周随访发现2例患者的临时起搏导线体内残端露出体表。结论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风险防范手段之一,掌握临时起搏器导线的管理及临时起搏器应用的相关知识,合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做好患者宣教,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的康复经验。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4月69例体外循环术后留置心外膜临时起搏导线患者,其中男26例、女43例,平均年龄(50.2±11.5)岁。予术前及术后干预措施、出院指导和随访,评价康复效果。结果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2.6)d,69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其中57例患者顺利拔除心外膜临时起搏器导线,1例患者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留置临时起搏器电极,11例患者残留临时起搏导线出院,出院后两周随访发现2例患者的临时起搏导线体内残端露出体表。结论心外膜临时起搏电极是心脏外科术后常见的风险防范手段之一,掌握临时起搏器导线的管理及临时起搏器应用的相关知识,合理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做好患者宣教,避免因沟通不畅导致的医患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嚣植入术护理措施.方法:时我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30侧缓慢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安装固定,其中3例在术后出现电极脱位.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对人工心脏起搏嚣植入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卧床时间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行心脏起搏嚣植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卧床72 h,观察组术后卧床12 h,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拆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起搏器起搏功能感知障碍发生率为5.5%,对照组为8.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拆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缩短卧床时间对患者术后起搏器功能无影响,可提高患者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伤口愈合、降低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供客观参考。方法对31例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给予术后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及规范实施健康教育等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周内发生囊袋血肿2例,术后3个月发生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对症处理和抗心衰等综合治疗及护理后康复。未发生切口及囊袋感染、电极导线脱位、起搏阈值升高、心外肌肉收缩等其他并发症。复查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干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和自觉规避起搏器的不规范使用习惯,以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出院后延续护理对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102例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2例)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评分,以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6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开展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 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永久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起搏器植入术后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也越来越多.我院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有2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占同期行心脏手术患者的0.54%,现将此类患者行心脏手术的特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56例床边安置右心室心尖部和流出道临时起搏器的患者予以术后监护,包括识别临时起搏的心电图特点,密切观察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表现。结果发现术后电极移位3例、出血2例、感染2例、尿潴留4例、便秘14例,经调整电极位置及对症处理患者电极复位、症状消失.提示术后严密监测心电图及病情变化.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常心脏,起搏细胞是唯一具有发生和维持心脏搏动的细胞群。通常窦房结统率起搏抑制了所有的异位逸搏。低位起搏点是作为窦房结或部分传导系统(象房室结)功能低下时的预备性应急起搏细胞。一、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器反复释放很低的电能至心脏以触发和维持心脏的节律。 (一)起搏器可分 1.临时(体外):脉冲发生器在体外。 2.永久(体内):脉冲发生器植入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