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NICU环境卫生监测及医院感染的现况,为NICU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7所综合性儿童医院NICU进行为期6个月的医院环境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及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结果各医院NICU常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为98.87%,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3.78‰和1.63‰,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常规环境卫生监测合格率没有相关性。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51.56%~67.19%。结论 NICU医院感染应更注重目标监测,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待加强,多中心调查可为全国范围内NICU医院感染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医护人员的最佳洗手技术,更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该院新生儿科、妇科、手术室、普外科四个护理单元的124名护士采用不同洗手和干手方法及不同消毒剂擦手后带菌状态进行微生物监测研究和带菌分析。结果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六种不同方式擦手后,以消毒毛巾擦手方式效果最好,自然干燥和热风干手器次之,一次性纸巾,白大衣腋下擦干,后背臀部擦干对手有污染;五种消毒剂擦手后,用0.25%碘伏、1%84消毒液、洗必泰甘油酒精等3种消毒剂擦手后效果好,全部为无菌,75%甘油酒精次之,新洁尔灭甘油酒精擦手后消毒效果差。结论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明显优于自来水清洗法;中高效消毒剂擦手效果优于低效消毒剂擦手及肥皂搓洗加自来水清洗法和自来水清洗法;消毒毛巾干手方式最好。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后应严格按照洗手标准进行洗手和擦手。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对正确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执行洗手和手卫生消毒的方法,以减少医源性感染.方法:采取六步洗手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培训.结果:未经培训的工作人员洗手知识缺乏,洗手意识淡薄,洗手规范性和依从性低,而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明显提高(培训前后比较,P<0.05);同时手卫生监测结果亦有改善.结论:正确洗手能有效地改善手部卫生,从而减少医院感染机会.正确的洗手有效提高了洗手的合格率,而便捷的设施以及高效、迅速、使用方便的手卫生产品是保持有效洗手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细菌监测对护士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全院每个科室培训1名兼职感染管理控制护士,由其每月随机抽取2名护士分别于操作后洗手前、洗手后进行手细菌监测;采用隐蔽性观察法于实施手细菌监测前后观察护士洗手及手消毒方法合格率。结果实施手细菌监测后,护士洗手及手消毒方法合格率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手细菌监测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手卫生执行力度和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干预对策。方法对NICU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儿开展目标性监测,分析其危险因素并及时给予干预。结果开展目标性监测及采取有效的干预,NICU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加强NICU的管理,合理分区,完善硬件设施;注意室内通风,严格限制探视,减少人员流动;规范医务人员着装,做好消毒隔离;拖布、抹布分区使用,悬挂晾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NICU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保洁人员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丙种球蛋白等增强患儿免疫力;对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开展目标性监测,及时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等措施,对降低N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认为口咽部分泌物误吸、胃十二指肠定植菌逆行与吸入、呼吸道与全身防御机制受损、呼吸治疗器械以及空气和手的污染等为造成VAP的主要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喂养采取适当卧位;切断外源性传播途径,勤洗手,严格消毒隔离和环境管理;充分湿化气道,加强吸痰管理和口腔护理;严格消毒呼吸治疗器械等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气管导管固定的安全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方法将186例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按照床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3例。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自带的固定夹或自行折叠的小单托起呼吸机回路,观察组使用自制的呼吸机管路固定架。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期间VAP、脱管、皮肤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自制的呼吸机管路固定架固定呼吸机回路,可有效降低VAP发生率,防止脱管,减少患儿局部皮肤损伤,且便于临床治疗护理操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ICU护士实施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集束化护理依从性,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时间段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过程中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包括成立集束化护理小组、对ICU护士培训、调整人力、视觉强化、质量监控等措施。结果护士洗手、抬高床头、呼吸机管路的更换、冷凝水的倾倒及口腔护理的依从性显著提高(均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呼吸机集束化护理专项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依从性,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ICU病房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护理体会,重视基础护理操作.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248例住院患者的年龄、病史、用药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体会.结果:248例患者中,发生VAP60例,感染率为25%,发生VAP的患者中,死亡15例,病死率27%.结论:除原发疾病外,机械通气、病房环境、患者体位、医务人员因素、侵入性操作、应用抗酸药物、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发生VAP.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管理、气道管理、口腔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应用抗生素、注意营养支持等基础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减少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26名工作人员,其中护士10名、工人16名。对戴手套操作与未戴手套操作的人员进行分组手卫生监测。了解CSSD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手卫生指征执行次数、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手卫生效果。结果 CSSD护士对手卫生概念、手卫生指征、六步洗手法、戴手套擦免洗消毒液指征等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进工作区前、处理污染物品后、清洁物品包装前、接触消毒物品前、接触无菌物品前、脱手套后、出工作区前、下班前等手卫生执行次数均显著高于工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手套操作与未戴手套操作的工作人员手部清洁后立即检测手卫生合格率均为100%,随着工作时间越长,手卫生合格率越来越低;工作繁忙没有时间洗手、戴手套不用洗手、担心清洗不彻底和烫手、手卫生产品刺激皮肤均为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论 CSSD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监测考核、健全规范洗手制度,从而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意识与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管理,提高落实卫生执行力度.方法:对医务人员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洗手状况进行监测,改进管理措施,提高洗手依从性结果:部分医务人员规范洗手行为差,实际洗手执行率低,习惯用手套代替洗手,存在手的再污染现象.结论: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制定并落实手卫生管理措施,改善洗手条件,优化手卫生方法,可提高洗手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门诊手术室消毒灭菌质量监测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加强门诊手术室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2003~2007 年每月定期对门诊手术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及无菌包进行抽样检测,采用检测-反馈-教育-整改-检测的管理方法对消毒灭菌工作进行系统管理.结果 物体表面、使用中的消毒液和灭菌物品5年监测均达100%,空气与工作人员手2005~2007年合格率均达100%.结论 门诊手术室消毒灭茵质量整体情况较好,且有逐年改善趋势.科学合理的监控操作和管理手段,是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的关键,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综合ICU病区中VAP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时进行有效护理干预,从而降低其发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入住综合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的病历资料共103例,结合VAP诊断标准,对发生VAP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本组103例病人,发生VAP15例,发生率14.56%.结论:通过加强对ICU环境的管理、呼吸机管路的管理、体位护理、营养及饮食护理等一系列的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切断VAP主要传播途径,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叶雪萍 《护理学杂志》2011,26(11):82-83
目的了解临床科室电话机细菌污染情况并提出消毒监控策略。方法随机抽取20个临床科室医生办公室及护士站电话机40部进行取样和细菌培养,并对上述科室40名医护人员及40例患者进行电话机卫生认知调查。结果电话机带菌率100%,40部电话机均检测出葡萄球菌、肠科菌,以上2种细菌菌落数无法计数;17部电话机检测出真菌,菌落数10~20 cfu/cm2;1部电话机检出鲍曼不动杆菌,菌落数17 cfu/cm2。接电话后洗手的医护人员及患者比例分别为40.0%、15.0%。结论临床科室电话机污染问题较严重,应加强医护人员及患者手卫生知识教育和监测,定期消毒电话机,以切断电话机所致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实习医生手卫生依从率,强化实习医生手卫生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对我院168名实习医生进行手卫生知识、洗手依从性的调查.结果:实习医生对各种操作后洗手知识的掌握较好,基本的洗手知识掌握不理想;影响手卫生的因素有很多.结论:提高实习医生手卫生依从性,除提供足量洗手设施、加强基础知识培训外,个人责任心的培养及带教老师的楷模作用也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消毒灭菌的质量,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我院重点科室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器械、使用中的消毒剂、压力蒸汽灭菌器进行抽样监测.结果:共采样624份,合格597份,合格率为95.7%.结论:我院消毒效果总体质量较好,但有个别科室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的手合格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出洁净手术室前和回洁净手术室后外出衣上带菌情况,以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到穿外出衣的重要性及需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医护人员在出洁净手术室前和回手术室后进行卫生学检测,菌量培养.结果:医护人员回洁净手术室后外出衣上菌落数显著高于出洁净手术室前.结论:医护人员对穿外出衣意识薄弱,通过制定并落实相应措施,加强人员管理,规范操作,可保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卫生保洁员的洗手习惯和洗手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130名保洁员进行手卫生相关知识的调查,随机选定其中34名现场考核其培训前后正确洗手方法掌握情况,并在洗手前、后对其手进行采样,做细菌培养计数.结果:培训前34名保洁员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人数不多(5.88%),手部细菌培养计数无1人合格,菌落计数最高1240cfu/cm2,最低14cfu/cm2;培训后大多数(88.24%)能掌握正确洗手方法,菌落计数合格率达到82.35%,培训后合格率明显提高.结论虽然本院每年都组织保洁员培训,但他们的手卫生现状还是不够理想,因此,加强保洁员洗手方法的培训及洗手效果的监测非常必要,尤其对于实行了后勤社会化的单位,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呼吸机管道更换频次对VAP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呼吸机管道更换频次对VAP的影响,从单一角度(呼吸管道污染情况或VAP的发生率)分析呼吸机管道更换频次的利弊。指出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管道污染情况和VAP的发生率综合分析,以寻求最佳的呼吸机管道更换频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的临床依从性及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VAP提供参考.方法 对104例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统计患者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预后及呼吸机集束化策略临床依从性.结果 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后,22例(21.15%)发生VAP.患者ICU住院日为2~44(12.22±6.04)d,好转69例,恶化11例,死亡24例.80例完全落实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者VAP发生率15.00%,24例不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41.67%,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完全依从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不完全依从者(P<0.01);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两项措施的临床依从性对VAP发生无影响(均P>0.05).结论 呼吸机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VAP并改善患者预后,但临床依从性是影响其预防效果的显著因素,预防消化性溃疡及预防深静脉血栓这两项措施的有效性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