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254例(老年组,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年龄<60岁)258例进行比较。
结果:老年组,男∶女=1.00∶1.27。胆源性因素占发病原因的70.9%。其中轻症(MAP)218例,治愈216例,死亡2例(0.92%);重症(SAP)36例,治愈23例,死亡13例(36.11%)。病死率与年龄、轻重程度有关(P<0.01)。对照组,男∶女=1.00∶1.00。胆源性发病因素占46.1%。MAP 216例,均治愈,SAP 22例治愈19例,死亡3例(13.6%)。老年组血淀粉酶(1 054.97±775.60)U/L及总胆红素(40.97±37.11)μmol/L升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CT检查的阳性符合率(68.9%)明显高于B超(22.8%)(P<0.01)。老年组行手术治疗65例,ERCP 46例占70.8%,常规手术治疗26例,对照组手术治疗51例,其中ERCP 28例,常规手术治疗23例。老年组有35例发生不同种类并发症(13.8%)多于对照组的20例(78%)(P<0.05)。
结论:老年AP胆源性因素居多。血淀粉酶及总胆红素升高明显;并发症多;病死率高。CT是AP首选的辅助检查。治疗上以综合治疗为主。ERCP对于胆道梗阻、感染引起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较为适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死率高,且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肝移植的临床特点,总结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36例年龄≥60岁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老年组),术前其Child-Pugh评分为(7.86±2.06)分,其中34例采用非转流原位经典肝移植,2例为背驮式肝移植.术后采用他克莫司与糖皮质激素联用预防排斥反应,并辅以达利珠单抗诱导治疗.以同期施行肝移植、年龄小于60岁的214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老年组女性比例以及术前合并丙型肝炎、糖尿病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1),而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比例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在手术方式、供肝缺血时间以及术中情况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术后气管插管时间为(9.0±12.1)h,明显长于对照组的(5.8±6.8)h(P<0.05),36.1%的患者术后插管超过12 h,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7.8%(P<0.05).老年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和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13.9%和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P<0.01)和59.3%(P<0.05),而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6%(P<0.05).老年组患者术后1、2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77.8%、71.8 %和61.6 %,对照组分别为85.5 %、72.2 %和65.5 %,两组间各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中超出米兰标准者肝移植后的1、2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56.3%、56.3%和36.5%,对照组分别为78.0%、62.8%和62.8%,两组比较,各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死亡原因,肺部感染占第一位(4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4.9%(P<0.05).结论 老年患者肝移植术后易并发感染和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是老年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出米兰标准的老年肝癌患者行肝移植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内NF-кB活化在AP中的作用及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对NF-кB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择19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以16例门诊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凝胶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测定PMN内核蛋白NF-кB的活性,记录患者临床化验检查及胰腺CT结果.结果 AP患者PMN中NF-кB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重症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且在病程后期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仍维持较高水平.PDTC在体外可降低AP患者PMN内NF-кB活性(P<0.01),2.0 mmol/L PDTC抑制作用强于1.0 mmol/L PDTC(P<0.05);SAP患者血浆刺激组PMN NF-кB活性较对照组增强(P<0.05),用PDTC干预后SAP血浆刺激组NF-кB活化程度减弱 (P<0.05).结论 NF-кB异常活化参与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PMN内NF-кB活化可作为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指标;PTDC对NF-кB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在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将3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试验组患者进行有关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知识的强化健康教育,并从方法和时间上进行改进,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掌握鼻肠管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知识的程度和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实施的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现的不良问题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了解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保证鼻肠管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老年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 (AP)的临床特点与有效的治疗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 2 0 0例老年AP的临床资料。其中为轻症 1 2 6例 ,重症 74例。保守治疗 1 0 8例 ,轻症 89例均治愈 ,重症 1 9例死亡 9例 ;内窥镜下治疗 41例 ,轻症 4例、重症 37例均治愈 ;手术治疗 51例 ,轻症 33例均治愈 ;重症 1 8例死亡 8例。结果提示 :老年重症AP患者 ,更易出现多系统器官衰竭 ,病死率高 ;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行内镜治疗为安全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孙健  林峥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8,27(11):1491-149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诊断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6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27例]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证实非胰腺炎、胰腺正常的40例作为对照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比两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并根据AP患者病情进行分层分析;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的临床价值。结果:AP组BV、BF、MTT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P组的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的BV、BF测定值均显著低于MAP组患者(P0.05);SAP组和MAP组的PS值、M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临床最终确诊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鉴别诊断AP患者的灵敏度为91.11%,特异度为92.50%、漏诊率为8.89%,误诊率为7.50%。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BV、BF参数较正常胰腺组织降低,并且与胰腺炎病情有关,对AP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凝血功能障碍及凝血纤溶功能检测对AP严重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取六盘水安居医院住院治疗的AP患者65例,包括轻症急性胰腺炎(MAP)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35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6例(均为体检合格者)。用全自动血凝仪于入院24 h内检测PT,APTT,Fib,D-dimer。结果 SAP组的APACHⅡ评分远高于MAP组和正常组(P0.05);MAP组APACHⅡ评分与对照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SAP组Fib和D-dimer显著高于MAP和正常对照组(P0.05),该2指标MAP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急性胰腺炎APACHE评分与PT,APTT,FIB,D-dimer多元回归示:回归系数Fib为0.942(P=0.030);D-dimer为0.014,(P=0.038),Fib,D-dimer与AP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Fib,D-dimer可早期预测评估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6例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手术组21例,死亡2例,病死率为9.52%,非手术组15例,死亡5例,病死率为33.33%,非手术组病死率高于手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必须手术治疗的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及时手术就能够明显提高创伤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收治的56例非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比较。结果:胆源性和特发性胰腺炎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病因;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长,APACHEⅡ评分以及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器官衰竭。结论: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合并症比较多,病情复杂,宜早期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介素22(Interleukin-22,IL-22)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为AP患者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及EICU收治的AP患者共70例,按照最新的AP诊疗指南进行分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18例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MSAP)及37例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受试者血清IL-22的水平。结果所有AP患者血清IL-2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22与AP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分级程度越高,患者血清IL-22水平越高;SAP组、MSAP组、MAP组及对照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22可能与AP发病发展有关;可能对AP诊治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按照临床病情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 MAP),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pancreatitis, MS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SAP的特点即为持续性(48 h)的器官功能衰竭(单个或多个器官)。在SAP早期,难以控制的全身性瀑布式炎症反应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器官功能障碍治疗效果的因素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收集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连续收治的16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现早期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病情演变趋势和治疗结果.分析正规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167例患者中,68例(40.72%)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早期器官功能障碍,其中单一器官功能障碍39例(57.4%),2个及2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29例(42.6%).最常累及器官包括:心血管系统32例(47.1%)、肺脏24例(35.3%)和肾脏20例(29.4%).高龄(P<0.05)、APACHE Ⅱ评分高(P<0.05)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器官功能障碍预后不良的指标,早期手术干预有助于降低病死率.结论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早期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的年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相关.治疗方案应采用正规非手术治疗包括合理液体复苏、去除病因治疗,同时结合手术治疗.急性反应期的手术治疗应根据病情演变趋势、器官功能障碍程度加以判断,手术应在坏死感染发生之前进行.SOFA评分可作为手术指征判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117例AP患者,依据病情分为急性轻症胰腺炎(轻症组)6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重症组)57例;同时选取体检中心收集的健康自愿者60例作为健康组,分别检测三组研究对象的NGAL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入院后第1、3、7天重症组患者的外周血抵抗素、hs-CRP、NGAL、血淀粉酶、PCT测定值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和健康组(P0.05);轻症组患者入院后第1、3天的外周血抵抗素、hs-CRP、NGAL、血淀粉酶、PCT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轻症组患者入院后第7天的血淀粉酶、PCT测定值显著的高于健康组(P0.05)。重症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在入院后第1、3、7天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重症组患者的Balthazar CT评分在入院后第1、7天均显著的高于轻症组患者(P0.05)。AP患者外周血NGAL水平与其外周血抵抗素、hs-CRP、PCT、PACHE II评分、Balthazar CT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NGAL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显著关系,可作为临床治疗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脂质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ASA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5 8例AP患者和3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浆GMP-140、血脂及脂蛋白水平.结果AP患者血浆GMP-140、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GMP-140,TC及LDL-C水平明显高于轻型急性胰腺炎(M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P患者血浆GMP-140升高与TC,LDL-C呈正相关(γ=0.71 89和0.6121,P<0.01).结论SAP患者血小板高度活化;SAP和MAP患者均有TC,LDL-C水平的升高.血小板激活与TC,LDL-C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常规治疗与常规治疗加参麦注射静滴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慢性支管炎82例,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42例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参麦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5.23%和85%(P<0.05),且FEV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缓解慢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急性发作、改善FEV1有可靠疗效.P<01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外膜氧合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美国百特公司BM-25床边血液净化仪,宁波亚泰公司FDMO-08中空纤维膜式氧合器,对1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SAP)合并ARDS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结果:10例患者中,6例好转,4例死亡.治疗前后患者的低氧血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体外膜氧合(ECMO)能迅速、有效提高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患者的血氧浓度,提高SAP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血脂肪酶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显色法对6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28例慢性胰腺炎及1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脂肪酶检测.结果:检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1 036.23±948.85) U/L,慢性胰腺炎患者血脂肪酶(276.54±543.18) U/L,正常对照组血脂肪酶(103.85±60.97) U/L,3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 001).急性重症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和正常对照组血脂肪酶测量值不同,且重症胰腺炎患者测量值比慢性胰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值高.结论:血脂肪酶可以作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入院时血糖在评估急性胰腺炎(AP)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APACHEⅡ评分标准、Balthazar CT分级系统对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199例AP患者(排除糖尿病患者)入院时的病情严重程度作回顾性分析,若同时符合APACHEⅡ评分标准≥8分,Balthazar CT分级达到D级或E级者拟诊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同时详细记录患者的入院时血糖、年龄、性别、病因及并发症情况,通过分析入院时血糖与以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了解其与胰腺炎预后的关系.结果 199例患者中SAP 19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180例.SAP患者的平均血糖为(13.07±3.23)mmol/L,显著高于MAP患者的平均血糖(8.37±3.84)mmol/L.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ACHEⅡ评分、住院费用、Balthazar CT分级、CTSI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关(r=0.610,0.356,0.271,0.324,0.334,P<0.05).结论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AP的病变程度成正相关,反映了AP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早期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对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协和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01年1月至2010年9月确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405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发病早期未行腹腔穿刺引流减压组,共137例,发病早期行腹腔穿刺引流减压组,共268例.结果 穿刺组患者与未穿刺组患者膀胱压,APACHEⅡ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未穿刺组患者(分别为14%比27%、21%比32%、9%比14%,均P<0.05),两组患者早期开腹减压手术率和早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比12%,3%比6%,均P<0.05),但两组患者负平衡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2.9)d比(5.9±2.4)d,P>0.05].结论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并腹腔高压患者的腹腔内压力,同时可以减少脏器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开腹减压手术率与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APACHE-O评分系统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APACHE-O评分系统(APACHE-Ⅱ 肥胖指标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4年1月1日至2006年1月1日间急性胰腺炎患者142例,根据体重指数(bodv mass index,BMI)分组,把BMI≥26 kg/m归为肥胖组,BMI<26 kg/m归为非肥胖组.比较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等发生情况.分别计算入院24 h内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在不同临界点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绘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operating curves,ROC).通过比较RO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比较两评分系统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肥胖组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比例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肥胖组中胰腺坏死、胰腺假性囊肿及肺功能衰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P<0.05).取临界点为8时,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为78.9%,85.4%,45.5%,96.3%,84.5%和78.9%,82.1%,40.5%,96.2%,81.7%.APACHE-Ⅱ和APACHE-O评分的ROC的AUC分别为0.864和0.870,提示APACHE-O评分对重症胰腺炎预测价值稍高于APACHE-Ⅱ评分.结论 肥胖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更差.与入院时A-PACHE-Ⅱ评分比较,APACHE-O评分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略高于APACHE-Ⅱ,为理想的急性重症胰腺炎预测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