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估介入放射在肝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2例原位肝移植病例资料。术前MRI和血管造影检出肝动脉变异2例,门静脉主干血栓2例,门腔静脉分流术后吻合闭锁1例,复杂的布一加氏综合征合并肝癌1例,原发性肝癌7例。术后经T管造影及MRCP诊断胆道并发症12例(55%),主要为肝内外各种类型胆管狭窄。术后经MRA和血管造影诊断血管并发症13例(59%),主要为肝动脉迂曲过长或肝脏静脉流出道梗阻。结果根据术前提供的血管信息选择实施了合理的动脉吻合方式及合理的肝移植术式。针对门静脉血栓于术中准确定位切开取出血栓。对肝癌患者实施了经肝动脉化疗。胆道并发症病例中11例接受了介入治疗,主要为经T管放置球囊导管扩张和支撑导管引流;经FTCD留置支撑导管引流,以及经CT引导穿刺治疗胆瘘及肝脓肿,其中9例完全康复。13例血管并发症患者中,7例流出道梗阻者接受了Z形血管支架置入和球囊导管扩张术。流出道梗阻完全解除,一周内总胆红素降至正常。结论介入放射在肝脏移植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应用可以对手术适应症、移植前治疗、血管吻合方式及静脉取栓定位提供指导性信息。术后应用可以早期诊断胆道并发症和血管并发症,同时进行有效的介入治疗,避免再次手术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在监测肝移植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时间分布的意义.方法 对792例肝移植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CDFI检查,并对CDFI诊断血管并发症的患者进行血管造影、螺旋CT检查或手术确诊.结果 在792例肝移植患者中,发生血管并发症共54例,发生时间在术后1~360d,其中在1~30d,31~60d、61~90d,91~180d和181~360 d发生血管并发症的构成比分别为46.3%(25/54)、22.2%(12/54)、14.8%(8/54)、9.3%(5/54)和7.4%(4/54).其中肝动脉并发症、门静脉并发症及流出道梗阻的构成比分别为61.1%(33/54)、35.2%(19/54)和3.7%(2/54).结论 大多数血管并发症发生在术后6个月,肝移植术后连续密切CDFI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时冠状动脉支架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5年9月,14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接受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治疗,其中早期治疗10例,延迟治疗4例。总结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的技术结果、肝动脉通畅及患者临床转归等情况。结果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成功率达100%。中位随诊146d(9~345 d),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6 d和45 d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肝动脉均保持通畅;10例早期介入治疗的患者中,2例分别于术后9 d和30 d死于败血症性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患者由于反复胆道感染于术后147 d接受再次肝移植,其余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正常且无症状生存。4例延迟治疗的患者中,1例生存至今已345 d,但肝功能反复出现异常,其余3例死于肝脓肿和胆道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肝动脉冠状动脉支架放置术可以成功治疗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早期介入治疗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移植血管在成人间活体右半肝移植(LDLT)中的应用。方法对26例成人间LDLT患者,用大隐静脉重建肝Ⅴ、Ⅷ段肝中静脉粗大属支,及右肝下静脉,用大隐静脉补片修补供体门静脉损伤.狭窄以及肝动脉搭桥。结果利用大隐静咏重建Ⅴ、Ⅷ段肝中静脉粗大属支和右肝下静脉流出道20例,其总的重建率76.9%(20/26),其中重建一支静脉15例,重建两支静脉5例。重建引流的模式和病例数如下:Ⅴ53例,Ⅴ82例,Ⅴ5和Ⅴ83例,V5和右肝下静脉1例,Ⅴ8和右肝下静脉1例,右肝下静脉10例。肝动脉搭桥率11.5%(3/26),肝动脉和腹主动脉间大隐静脉搭桥2例,肝动脉与肝动脉间夫隐静脉搭桥1例。供体门静脉补片1例。所有病例术中和术后随访2~48月,超声检查均未发现血栓,血流通畅。结论自体大隐静脉在LDLT术中重建Ⅴ5、Ⅴ8及右肝下静脉流出道和肝动脉搭桥,能有效预防小肝综合征和动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适应症、手术时机、操作要领、后续治疗等。方法 总结我院2例左半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通过股静脉进行肝静脉造影并测压,证实2例患者存在肝静脉-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经球囊血管扩张后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 2例患者经血管支架治疗后,肝静脉内压力迅速回降,腹水等症状逐渐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观察6个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最终解决了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的问题。结论 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严重影响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关键。介入下血管内支架植入是肝移植术后流出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脓肿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OLT)后肝脓肿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自1993年1月至2003年6月,本中心共行OLT274例,术后并发肝脓肿6例(2.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寒战、腹痛、身目黄染、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贫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或CT检查。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脓肿抽吸引流、清除胆泥.抗炎和支持治疗。结果6例中2例治愈,3例放弃再次肝移植术,2例死于严重全身感染,治愈率为33.3%。结论OLT后肝脓肿病因较复杂,可能与肝动脉血栓或狭窄、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胆管炎症和介入治疗等有关。OLT后肝脓肿的预后较差.应加强预防措施防止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术后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 ,评价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介入治疗术后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假性动脉瘤主要表现为动脉穿刺部位搏动性肿块并伴有血管杂音。介入治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9例 ,合并高血压病 5例 ,糖尿病 4例。在GE SYSFEM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引导下 ,压迫修复。结果  9例经超声引导全部压迫修复成功 ,1例压迫局部出现皮肤坏死。所有患者均于修复后 72h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波证实假性动脉瘤已闭合。术后随诊半年 ,未见假性动脉瘤复发。结论 假性动脉瘤为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确诊。超声引导下压迫修复是一种简单、安全、无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头颈部CT血管造影图像、治疗方式以及门诊随访资料,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常见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结果 共纳入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24例,男性17例(70.8%),女性7例(29.2%),平均年龄(52.0±9.4)岁.22例(91.7%)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闭塞载瘤动脉19例(79.2%)、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3例(12.5%),均获得技术成功,术后合并脑梗死1例.另2例(8.3%)采用保守治疗,均在住院期间发生再出血并死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15个月(范围5~50个月),转归良好18例(75.0%),无出血复发病例.结论 血管内闭塞载瘤动脉或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入院的34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病人(试验组),以及2002年1月—2014年9月的12例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病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创伤性假动脉瘤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以及试验组覆膜支架植入术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比较。结果两组创伤性假动脉瘤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前活动性出血和血管杂音与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对于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愈合恢复快、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 :分析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 348例患者中 5 7例 (2 .4 % )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 ,其中穿刺部位单纯血肿 4 4例 (1.9% ) ,严重出血 5例 (0 .2 % ) ,假性动脉瘤 5例 (0 .2 % ) ,股动脉夹层 1例(0 .0 4 % )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例 (0 .0 8% )。 2例患者需要外科处理 ,无一例死亡。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脉造影术 (6 .2 %∶1.0 % ,P <0 .0 1)。经验不足的术者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 ,主要与穿刺方法不当和抗凝治疗有关。但只要及时处理 ,绝大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两种血管闭合器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并比较Angioseal和Perclose两种血管闭合器在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及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020例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男672例,女348例,年龄57.8±2.4岁)经髂动脉造影证实无血管闭合器使用禁忌,术后随机分为Angioseal组(CAG380例,PCI120例)和Perclose组(CAG392例,PCI128例),比较两组患者使用血管闭合器的成功率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Angioseal和Perclose两组成功率均较高(94%比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ngioseal组发生局部血肿5例,无假性动脉瘤发生;Perclose组发生局部血肿4例,假性动脉瘤3例,两组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AG及PCI术后,Angioseal和Perclose血管闭合器均能有效止血,并发症较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乙型肝炎(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成人间行活体肝移植中,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脏流出道重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乙肝相关性肝癌成人患者中3例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移植活体肝移植资料,分析手术中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中静脉分支血管重建的方法及效果。结果供者和受者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8个月,重建静脉流出道血流正常,元血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冷冻同种异体静脉行肝脏流出道重建是安全可靠的,它既可保证供者的安全,又可避免小肝综合征的发生,从而使活体右半肝移植成为安全的手术。  相似文献   

13.
背景肝动脉栓塞是肝移植术后的一种严重血管并发症,若发现处理不及时可将导致肝实质灌注不足,胆管系统缺血,移植肝失功,甚至死亡.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能有效显示微小血管的血流灌注状态,从而准确评估微小血管是否通畅.目的探讨CEUS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肝移植术后早期临床疑诊肝动脉栓塞的2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CEUS检查,观察移植肝的肝动脉是否存在栓塞以及肝脏整体血流灌注状态,以同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结果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SA确诊16例患者发生肝动脉栓塞,CEUS表现为肝动脉于动脉期未见显示,5例患者肝动脉血流通畅,CEUS表现为肝动脉于动脉期清晰显示.CEUS评估肝移植术后早期肝动脉栓塞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100%.结论 CEUS能有效监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流通畅情况以及肝脏血流灌注状态,可为临床早期发现肝动脉栓塞提供一种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主动脉缩窄(CoA)合并症及CoA外科术后并发症介入治疗的可行性。方法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6例Co A合并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或Co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男5例,女1例;年龄44~56(50.3±5.01)岁。患者术前均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CTA)确诊。根据患者主动脉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制定介入治疗方案,4例患者(2例主动脉缩窄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穿通性溃疡,1例外科术后缩窄复发合并假性动脉瘤),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1例患者Co A外科术后吻合处假性动脉瘤形成采用TEVAR,并对外科姑息的缩窄进行栓塞;1例Co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外科先行升主动脉至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再对缩窄处进行封堵。结果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0~60个月,无主动脉相关死亡和再次介入或外科手术干预治疗。结论解剖条件合适的Co A合并症或Co A外科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可首先尝试TEVAR治疗。解剖条件不合适的Co A合并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行复合手术。此类患者应根据解剖及病理生理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及介入器材。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和超声检测评估肝移植术患者术前肝脏血管解剖变异和管腔通畅性。方法 2014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肝移植手术患者138例,术前均行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CTA后处理[包括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和超声检查。分析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及其侧支循环情况。结果 138例患者中,CTA显示107例(77.5%)肝动脉解剖起源和走行正常(Michels aⅠ型),31例(22.5%)存在肝动脉解剖变异,肝动脉管腔未出现狭窄和异常扩张情况,1例(0.7%)合并脾动脉瘤;136例患者术中肝动脉解剖与术前CTA评估一致;CTA诊断血栓和瘤栓的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3%和68.6%,而超声检查诊断为58.3%(P<0.05)和60.0%;超声和CTA诊断肝静脉和下腔静脉通畅性的准确率均为99.3%。结论 相对于超声检查,CTA检查可准确评估肝移植术前肝动脉解剖变异情况,对门静脉栓子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且可清晰显示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16.
心导管术的外周血管并发症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 745例次经股动脉/股静脉的心导管术患者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2例(5.9%)患者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穿刺部位单纯血肿77例(4.4%),假性动脉瘤4例(0.23%),动静脉瘘2例(0.11%),下肢动脉血栓形成2例(0.11%),下肢静脉血栓形成3例(0.17%),肺动脉栓塞2例(0.11%),穿刺部位外出血13例(0.74%),死亡率0.06%,需要外科处理的占0.11%.结论心导管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并不少见,大多数经内科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再次肝移植的临床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施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523例接受原位肝移植患者中,共有22例患者接受了23次(4.4%)再次肝移植,再次肝移植的原因主要为胆道并发症13例(59.1%),肝动脉血栓形成3例(13.6%),肝细胞性肝癌复发5例(22.7%),移植肝原发无功能1例(4.5%)。结论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是再次肝移植的最主要原因,肝内广泛胆汁淤积、小胆管增生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是其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开展计划性肝穿刺,对各种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并借助于影像学检查有利于指导临床合理治疗,避免对患者施行再次肝移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10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Perclose血管缝合器组(Perclose组)与人工按压组。观察Perclose血管缝合器的成功率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Perclose组止血成功率为96%,无并发症发生。人工按压组有2例血肿,1例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Perclose血管缝合器在老年患者介入治疗中使用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 10例心导管术后出现假性动脉瘤的原因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 1998年至 2 0 0 1年心导管术后出现的假性动脉瘤患者 10例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记录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和大小。治疗方法包括超声引导下压迫法 (ultrasound gui dedcompressionrepair,UGCR)、超声引导下经皮注射凝血酶 (ultrasound guidedthrombininjection ,UGTI)和外科修补术。结果 :穿刺部位经超声或手术证实 6例在股浅动脉。 2例直接行动脉修补术治愈 ,3例经UGCR后治愈 ,3例UGCR失败后行动脉修补术 ,2例UGCR失败后采用UGTI 5 0 0~ 10 0 0U的治疗方法。随访无复发 ,未见血栓、感染、神经压迫等并发症。结论 :UGTI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但仍需要更多的样本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介入心脏病学的发展,介入手术的数量不断增加,加上高效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假性动脉瘤成为较常见的并发症。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存在一个或多个腔隙,内部有血液流动,并经通道(瘤颈部)与动脉相连,收缩期动脉血液经过瘤颈部流入瘤腔内,舒张期血液回流到动脉内,由于瘤壁内没有动脉组织(如中膜或外膜),故称为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经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为少见的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