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原位肝移植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2 2例原位肝移植手术患者 ,男 13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11~ 5 7(4 2 4± 14 5 )岁 ,平均体重 2 1~ 74 (5 7 3±15 )kg ,术前ASAⅢ~Ⅳ级。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 静脉转流。术中监测桡动脉压、CVP、ECG、血气、电解质、血红蛋白、白蛋白、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手术切皮开始启动全自动血液回收系统 (美国Medtron ic产cellsaversequestraTM 10 0 0bloodrecoversystem)开始回收手术野的出血。开始回收前用含肝素生理盐水 (2 5U/ml)10 0ml预充回收系统。尔后用肝素盐水抗凝 ,其滴速与回收血液量保…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肝移植手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变化,从而判断移植肝脏损伤及恢复状况。方法: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液生化项目较手术前后变化。结果:血清酶学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 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术后早期均呈不同程度升高,术后1周恢复;碱性磷酸酶(AL 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1周~2周开始上升,恢复程度也不一致。尿素氮(BUN)、肌酐(Cr)术后亦呈不同程度升高,1个月左右恢复术前水平。而3例患者胆红素多项指标术后均升高且一直维持较高水平。结论:由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肝脏病变关系密切的血液生化指标均随损伤而升高,恢复时间亦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变化及处理.方法 43例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患者均未采用静脉-静脉转流,术中插入Swan-Ganz导管和左侧桡动脉置管,监测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及术毕各时段血液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应用标准公式计算氧输送、氧耗量和氧摄取率,持续监测心输出量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结果 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无明显变化(P>0.05),门静脉、下腔静脉阻断和再灌注时血液动力学变化明显(p<0.01),无肝期心排血量明显下降(p<0.01),氧耗量在无肝期明显降低(p<0.01),在新肝期开始进行性增加(p<0.05~0.01),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无肝期明显降低(p<0.01),在新肝期开始进行性升高(p<0.05~0.01).结论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波动明显,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采用非体外静脉-静脉转流时需维持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平稳,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监测十分重要,对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围手术期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博士》2013,(6):42-42
2013年10月11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对外宣布,该院成功完成了湖南首例墨争血型肝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猪异位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同窝猪建立右肝下异位部分肝移植模型,从右颈浅静脉切开插管,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排出量(CO)、平均肺动脉压(MPAP)等血液动力学指标,观察异位部分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门静脉开放后HR明显升高、MAP下降(P<0.01),CO轻度增加,幅度不大(P>0.05);开放腹主动脉后WAP下降(P<0.01); CVP、PAWP及MPAP等于术中各期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猪异位部分肝移植术中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主要是在门静脉开放再灌注后HR明显升高、MAP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的效果。方法 :应用血液回收机对 1 999年 1 2月~ 2 0 0 2年 2月的 3例肝移植患者进行自体血液回输 ,并对患者术后恢复进行观察。结果 :3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红细胞悬液 3 0 4 0ml。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结论 :在肝移植手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及时回收失血 ,维持有效循环 ,能减少异体输血合并症 ,提高肝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改变.方法 20例门脉高压症终末期患者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并记录手术开始后30 min、无肝期5 min、无肝期30 min及新肝期3 min、新肝期10 min、新肝期30 min的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血液动力学指标.结果无肝期MPAP、PCWP、CVP均低于手术开始后30 min(P〈0.05),但SVI、CI减少不明显,无肝期血液动力学基本平稳;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MPAP、PCWP、CVP升高(P〈0.01),CI降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增高(P〈0.05).结论背驮式肝移植术门脉高压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明显,应加强此术式血液动力学的监测和管理,特别是在新肝开放后,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肝移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的的肝移植患者20例,观察术中出血量和经血液回收机处理后的浓缩红细胞量,以及自体血回输前后患者的血红蛋白量(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有无输血反应等.结果20例患者共回收血22952ml,平均每例1148ml.采用自体血回输后,HB、HCT、RBC均明显回升; PT、APTT、Fib、Plt等凝血指标均异常且无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无输血反应.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技术能有效减少术中血液丢失,血液回输后效果良好,无输血不良反应.它能缓解血源不足,避免输异体血带来的危害,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鸽  李红 《中外医疗》2010,29(27):35-36
Rh血型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1939年Livine与stetson确证了Rh血型系统的临床重要性,在输血工作中,保证Rh(D)阴性患者输注Rh(D)阴性血液(尤其对女性输血)是十分重要的,由于Rh(D)阴性在汉族人群中仅占0.34%左右,因而常出现供需矛盾。为保证输血安全,同型输血,以避免由于Rh抗体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本文就Rh(D)阴性血的储备作一些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治疗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宝燕  张建耕  宋昕梅  张文利 《医学争鸣》2006,27(21):1993-1995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手术期成分输血及血液保护的经验. 方法:所有肝移植患者依据基础疾病分为五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组之间血常规及凝血指标的变化差异,评估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血液成分输注的影响. 结果:不同基础疾病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和凝血指标,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乙肝合并肝硬化组患者的红细胞输注量及血浆用量明显增多,与其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基础疾病对血小板和全血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 应用血液保护措施,可减少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输血总量. 结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在不同时期选择适当的血液制剂输注,合理应用相应的血液保护措施,并对凝血功能动态检测,恰当纠正,可有效降低输血总量,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中用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中成分输血的规律与经验,以保障供应临床所需各种血液成分.方法 将77例行肝移植术患者分别依据基础疾病和血型分为4组,分析对比各种血液成分在各组中的用量. 结果不同基础疾病对术中红细胞悬液、全血、冷沉淀及血小板用量有明显影响,对血浆输注量无明显影响;肝硬化组患者红细胞悬液、冷沉淀及血小板用量明显多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对各种血液成分的输注量无明显影响. 结论肝移植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基础疾病和病情,适当合理准备各种血液成分,既可保证肝移植术顺利进行,又避免术前血液储备过剩而造成血液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原位肝移植的术中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位肝移植术中输血的经验 。方法:分析28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及输血情况。结果:28例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总量平均为(9 517±7 680) ml,其中1例婴儿肝移植受者输血总量为920 ml,2例原位肝移植受者实施超大剂量输血,分别达28 740 ml,38 580 ml;术前贫血或/和血小板减少的肝移植受者术中输血并未增多。结论:肝移植术前备血总量可控制在5 000~10 000 ml,应有应对超大剂量输血的措施;血常规结果不能作为肝移植受者术前备血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6年临床用血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我院1996-2001年临床用血和成分输血情况。方法查阅1996年以来发血记录和查阅病历及临床科室输血反应回报单,统计分析用血量和各种血液成分用量。结果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NHFTR)发生率随着红细胞使用数量的增加而下降。全血用量逐年减少。全血输注导致的NHFTR发生率为0.17%,血小板为0.016%.新鲜冰冻血浆为0.12%,红细胞制品为0.044%。总的输血反应率为0.11%。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少,临床医师按病人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用,做到了科学、合理、节约用血。成分输血比例逐年增多,2001年达9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成人良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受体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子.方法 回顾性总结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移植中心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268例成人终末期良性肝病(ESLD)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对术中输血量≥12 U(MBT组)和12 U(NBT组)两组受体的术前各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术中大量输血发生的预测因素;分析5组麻醉医生对术中输血量的影响.结果 268例受体术中5例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其余98.13%的受体术中输注红细胞,全组平均(13±8)U.手术由同一外科团队完成,不同麻醉医生分组对输血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两组受体的血红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大量输血的术前预测因素为胆红素、肌酐、INR、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蛋白、MELD评分、是否重症肝炎以及术前腹水;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独立预测因素为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预测评分=0.593-0.049×术前血红蛋白+0.137×术前MELD评分,其ROC曲线下而积为0.832.截断点为-0.67分(计算结果大于-0.67提示术中大量输血),其预测灵敏度为84.1%,特异度为71.2%.结论 以乙型肝炎为主要原发疾病的ESLD患者,术中发生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MELD评分和血红蛋白值,其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6.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 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 000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 329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72%,血浆25%,其他3%.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 本院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注血液成分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  相似文献   

17.
腾方  陈方祥  何静 《重庆医学》2007,36(24):2491-2492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本院“军字一号”网络信息中心,查阅2001年10月-2006年4月妇产科输血病例652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血液成分使用情况。结果652例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红细胞制品占89%,血浆占7%,其他占4%。经输血等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成分输血在妇产科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成分输血比例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杜垚强  王震  陈秉宇  季敬璋  吕建 《浙江医学》2015,37(24):2010-2012
目的观察肝癌患者输注血浆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的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输血和疗效评价方案。方法收集原发性肝癌住院患者病历资料,筛选出输注血浆治疗的140例患者,按照输血前凝血指标是否异常分为高凝血指标组44例和低凝血指标组96例,每例输血次数为1~2次,每次200~300ml,输血时间为上午9:00,检测时间为输血第2天上午8:00,检测凝血和肝生化指标。结果高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功能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同时患者血浆输注后肝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水平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低凝血指标组患者血浆输注前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输注后凝血和肝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综合判断和评价血浆输注疗效需同时考虑凝血和肝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输血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临床表现,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2月的输血反应回报单,排除手术期间患者在多种血液制品输注过程中发生输血反应的相关数据,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半时间,输血反应总发生率为0.42%(153/36 391),不同血液成分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P=0.000),血小板和悬浮红细胞输血反应发生率均大于血浆(χ2=19.098、10.07,P=0.000、0.002)。悬浮红细胞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ebrile non-haemolytic transfusion reactions,FNHTR)占总发热反应的71.26%,3例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均在悬浮红细胞输注后发生(100%),过敏反应主要由血浆(58.73%)和血小板(25.40%)输注导致。血小板输血反应发生率最高(0.52%),红细胞成分多引起FNHTR和其他非特异临床症状(胸痛/气紧/呕吐...  相似文献   

20.
失血及成分输血对ICG和半乳糖负荷试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文贤  李开宗 《医学争鸣》1997,18(2):123-126
目的:靛氰绿(ICG),半乳糖负荷试验结果除与肝细胞功能有关外,还受肝循环血量、肾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拟观察全身及肝循环紊乱状态下,上述二试验结果的变化。方法:以失血(循环血量的15%,30%,40%,n=7)和成分输血(全血、血浆、血球,n=6)家兔为对象,施行ICG(1.5mg/kg)和半乳糖(350mg/kg)负荷试验。观察指标为血中ICG15min潴留率(ICGR15),ICG清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