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卢某某 ,42岁 ,男 ,已婚 ,农民 ,萍乡市安源区郊区乡流万村 ,2 0 0 0年 1 0月 1 5日初诊。主诉 :去年到海南培育水稻良种 ,2个月前感冒 ,久而不愈 ,感身重身酸 ,困乏无力 ,头昏眩晕 ,继之自汗出 ,尤以头及上半身为甚 ,近半月来每晚汗出如洗 ,需换几套衣服 ,心烦胸闷 ,睡眠不佳 ,口苦口干 ,不欲饮 ,纳呆 ,口不知味 ,小便赤黄短少 ,大便尚可 ,经多处用滋阴益气止汗及消炎、输液等中西药治疗 ,症状未见好转且日益加重 ,舌质偏红、苔黄腻 ,脉濡数。证属湿聚热郁 ,三焦失调 ,湿热并重 ,治宜清热化湿 ,方拟甘露消毒丹加减。处方 :藿香 1 0 g ,白蔻…  相似文献   

2.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有句名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验之临床,诚非虚言。利小便为治湿之要法。“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利小便通阳即利湿通阳,乃专为湿热而设也。盖湿为阴邪,粘滞重着,易阻遏气机,伤人阳气;湿与热合,胶结难解,令阳气闭郁不达,必见肢厥,即宜此法也。陈光淞说:“热处湿中,湿蕴热外,湿热胶结,遂成蒙蔽,斯时不开,则热无由达,开之以温则又助其热。然通阳之法不远于温,今温药既不可用,故曰通阳最难,唯有河间分消宣化之法,通利小便,使三焦弥漫之湿,得达膀胱以去,而阴籀湿浊之气既消,则热邪自透,  相似文献   

3.
温运通阳,为人所共知习用,利湿通阳,则鲜用寡谈。兹举一病例以议之。伍××,男,38岁,工人。1976年10月10日就诊。手足厥冷十余年,伴小便短黄,面目、四肢轻度浮肿,每逢阴雨加刷。经西医诊治无效,常服理中汤、四逆汤、附子汤、肾气丸等,  相似文献   

4.
利湿通阳验案2则张明亚,李钦刚山东冠县人民医院柳林分院(252516)1阳痿许某,男,50岁,1986年7月20日诊。病阳痿2年不愈,曾予金匮肾气丸、全鹿丸、三鞭酒、知柏地黄丸及多剂中药补肾壮阳,均未见明显疗效。刻诊:面色苍白,阴囊部时而汗出,身倦乏...  相似文献   

5.
自汗治验     
陈某,男,27岁。1991年8月13日初诊。自汗3个月,伴鼻塞、流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缓。处方:炙黄芪30g,防风10g、白术10g,桂枝9g,白芍18g,杏仁10g,蝉蜕10g,藿香10g,苍耳子10g,由芷10g,荷叶15g,薏苡仁30g,连翘24g,麻黄根10g,甘草6g。服7剂而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有许多难治顽疾,如复发性口腔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炎,冠心病等等出现四肢逆冷、畏寒、证似阳虚阴盛,但久用温阳剂不但无效,反致气火上逆,及用其它活血化瘀等法均不见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这类疾患很大一部分是湿邪阻滞,阳气不通所致,在湿温病"湿去热自孤"治法的启示下,采用利湿通阳,使"湿去寒自孤"阳气气自通,阴阳上下调和顽疾治愈.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汗治验     
刘××,男,37岁。1987年2月13日因不孕而就诊。患者体驱高大魁伟,面色白胖。自述三年来劳累后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腰膝酸软。平素失眠,易出汗,特别是冬天,饭后大汗淋漓,小便清利。遇情绪波动,汗自出或汗出加重,见风则头痛、鼻塞、流清  相似文献   

8.
9.
10.
老年自汗治验高平市中医医院(山西048400)张振海郭培恒关键词自汗益气固表温肾助阳王某,女,67岁,1995年5月5日初诊。汗出恶风8年多,伴体虚乏力。8年前无明显诱因罹患此病。中医诊断为自汗,口服补气类中药数年,效果不明显,而且出汗日益加重。刻诊...  相似文献   

11.
患青王××,女,50岁。1977年11月1日初诊。据述胃溃疡已二十余年,现虽缓解,但未除根。十年前又患痢疾,迁延近一年之久,经用大量抗菌素和多次灌肠始克制止,此后大便即经常干燥如栗,以致须赖灌肠度日。平时便秘则感后重不舒,灌肠又觉混身乏力。近数年来,又增有日间阵发性出汗的症状,愈发愈频,现大约每隔一刻钟即发一次。先是一阵轰热,继即汗出如蒸,头面、胸背、四肢均被湿遍,一日之中,内衣须更换几次,夏令尤为严重,一身常如水洗。就诊之日,已属三秋,相对片刻,即感轰热难禁,虽然索扇频挥,仍是汗出如雨,时有心悸,经常失眠,嗜好烟茶,胃纳尚可,面色萎黄,形体浮胖,冬令下肢常肿。舌苔淡黄厚腻,脉来弦滑略数。除曾  相似文献   

12.
案一宋××,男46岁,干部。1979年10月15日初诊。稍动则大汗两年余。患者从1977年5月始,头部津津汗出,伴心烦及阵发性心悸,尔后症渐加重,进食、  相似文献   

13.
自汗因于心肾者,多由阳气亏虚,心失主汗,阳失固护所致。笔者应用益心温肾法治疗,收效满意,兹举病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自汗证治验     
自汗证治验四平市乡镇卫生学校李子范笔者常用计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以阳虚自汗为主的多汗证.兼阴虚有热者加黄柏、知母.兼表虚不固会力1麻约用.津小麦。也心间空心悸失眠者,加沙枣C、五味子.在辽良被。病发举冽展莫.j岁.男.o民.四一员子可乡。3于前年7后.供...  相似文献   

15.
黑疸多从黄疸转变而来,我们采用通阳化瘀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如治王某某,男,48岁.2003年11月18日初诊.  相似文献   

16.
玉屏风散源自《世医得效方》。药由黄芪180g、白术120g、防风60g组成。研粗末,开水泡服,每日6—9g。主治素来体虚,面色苍白,无故汗出而恶风,容易感冒,舌淡,脉浮缓等证。笔者运用本方十多年,治愈气虚自汗证数百例,颇有体会,现举例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自汗治验1则     
<正>自汗,是指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自汗可见于多种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临床上虚多实少,故治疗多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为法。笔者跟师应诊期间治疗自汗1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患者,女,33岁,2014年2月8日初诊。主诉:周身乏力、动辄汗出4年余,伴有消瘦、口干渴、睡眠障碍、便秘。多年来反复检查治疗,经查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肿瘤全项、风湿4项、免疫全项、甲状腺功能全项、结核皮试等,结  相似文献   

18.
任××,男,38岁,工人,四十天前罹患重证感冒,全身困楚,骨节酸痛,壮热无汗,服用中西药治疗三天,病势时退时起。后为院邻撺掇,顿服消炎痛两片(50毫克),药下半时许,全身汗泄如洗,病痛诸症遂减。但嗣后头身汗出不止,精神日渐不振。因病多处求医,治均不效。周日前转诊顾老,顾老初予桂枝汤,服之不应,二诊合  相似文献   

19.
自汗是指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局部或全身出汗,白天汗出,动则益甚。古有"阴虚盗汗,阳虚自汗"之说。然而,临床所见并不尽然。临床报道自汗一症有从阴虚治疗取效者,有从湿热治疗取效者,有从实热治疗取效者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0.
周某某,男,33岁。理发师。1978年4月15日就诊。诉近月来常自汗出,神疲乏力。尝服西药阿托品仅能止汗一时,停药复如故。近周汗出渐频,甚者自汗如洗,求诊于余。刻诊:面白无华,神疲气弱,纳食欠佳,偶有头痛。询知患者素体表虚,易感风寒。此次发病前曾患外感,经治疗诸症已瘟而见斯症。脉象濡缓,舌淡、苔薄白。证属表虚自汗,治宜益气固表止汗。方拟玉屏风散加味: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五味5克炙甘草3克,4剂。复诊:云药后自汗依然。重审药证,自认合拍,缘何罔效?我百思不解。遂请教黄老医师。他检视方药,冥思良久,云仍守原方,只需加桑叶10克便效。遵嘱,依法拟方4剂。诉服2剂后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