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综合回顾分析了微生态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联系与相通的原理,着重分析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微生态学结合的情况,并结合笔者的研究,探讨了尚可进一步开拓二者结合研究的领域,即运用微生态学原理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  相似文献   

2.
微生态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回顾分析微生态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有关联系与相通的原理,着重分析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与微生态学结合的情况,结合笔者的研究,探讨尚可进一步开拓二者结合研究的领域,即运用微生态学原理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  相似文献   

3.
微生态学知识系列讲座(四)——感染性疾病的生态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出现了许多新兴的边缘科学,微生态学就是众多边缘学科中的一种。由于微生态学的的诞生,使人们对感染性疾病的产生、诊断和防治有了新的认识。1 微生态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微生态学:微生态学(Miclsecolog)一词是德国学者VolkerRush博士于1977年首先提出,其定义为:微生态学是研究正常微生物群与人类、动植物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分支,是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生态学。(2)、正常微生物群:正常微生物群是寄居在人的体表或体内的对人体有益无害的微生物群。(3)、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是指…  相似文献   

4.
一般系统论和系统工程是20世纪40~50年代出现的重要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微生态学创始之一,著名的微生态学专家康白教授在他主编的《微生态学》一书中指出:现代系统理论、系统分析及系统工程已介入这个领域(即微生态学领域)并提出了微生态系统和微生态(系统)工程的概念,本文就其加以粗略论述。以丰富生物工程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建立中医微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兴的微生态学在医学的应用正成为医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人体微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失调的规律为揭开生理、病理、治疗的一些难解之谜,为克服抗生素的局限和开发新的治法和药剂开辟了道路。中医学的许多原理,特别是天人相应、正邪交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及脏腑的许多病证,都包含着微生态内容和机制,中药、针灸的取效过程都介入和利用了微生态系统的功能,应当移植和运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开辟中医在微生态领域的研究,认识并揭示其规律,建立和发展中医微生态学。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着大量的共生菌群,其中大部分寄居在人体肠道中。定植于宿主肠道内的菌群与宿主、环境3者之间构成了呈动态平衡的统一体。对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健康人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以及菌群结构紊乱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用微生态干预手段引导宿主向健康方向发展。而中医学之体质是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由于肠道微生物参与人体诸多方面的生命活动,菌群的变化可以反映宿主的生理病理状态,采用肠道微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体质,将对个体化诊疗产生重要意义。中医体质理论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科学问题与肠道微生态学基本理论互相存在着很多关联性和阐释性。根据现代肠道微生态的研究成果,将中医体质理论与现代肠道微生态理念结合起来,对中医体质的4个基本原理和3个关键科学问题进行微观阐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生态学和宏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及有关问题。方法:理论研究。结果:提出和阐释了微生态体和宏生态体的概念。对微生态学和宏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及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提出微生态体是微生态学的逻辑起点、宏生态体是宏生态学的逻辑起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学是以整体观和阴阳学说为理论特点,认为"人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并认为机体阴阳平衡是健康的标志,故具有生态医学的重要特征。现代微生态学是研究机体内正常微生物群及其与宿主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宿主与微生态之间的统一和协调,是人体健康的重要保障。今浅谈中医学与微生态学的联系及应用体会,仅作抛砖引玉。1中医整体观与微生态学中医学强调人体机体整体性以及与自然界的统一。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内属于脏腑,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微生态与中医基础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肠道细菌按一定的数量、比例分布在不同节段,发挥对宿主的营养、免疫等作用,构成人体最大和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机体之间时刻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中国传统中医学的本质是生态医学,胃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学研究应注重与中医基础理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生命科学分支,中医学妇科理论包今了大量的微生态问题。本文从微生态角度研究中医妇科湿热证本质并提出几点思路。微生态学与中医妇科学在对生殖道的生理认识上有相似之处,微生态失衡与湿热证病机有共同的规律性,设想可通过测定妇科湿热证患者微生态指标(阴道菌群及神经内分泌免疫指标),并与其他证型对照,来探讨湿热 部分实质。  相似文献   

11.
肠道微生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参与人体代谢,促进胃肠道免疫、抗肿瘤、延缓衰老等。近年来针对肠道微生态临床医疗、药物与病证性质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作者就近5年来中医药在肠道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从中医理论、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理论研究方面的新观念、新认识,分析实验研究中中药单体和复方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探讨临床研究中中医、中药治疗各种疾病时与肠道微生态的相互关系,从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展现了肠道微生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与肠道微生态的关系提供参考,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以慢性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全身心身疾病,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中医的整体观和恒动观与肠道微生态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相契合;"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肠-脑-皮轴"学说,及已有有关中医药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研究,为从肠道微生态角度探索银屑病的中医诊治机制提供了依据。将传统中医证候与客观的微生态学相结合,明确不同中医证型肠道微生态的特征性变化,探究可调节此类肠道微生态失调的中药复方制剂或单味药物,通过肠道菌群与中医"方"和"证"结合研究以寻找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认识肠道微生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生态学中,人需要在物质、能量、及信息转运中才能生存繁衍,这三要素不仅存在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这样的外环境中,在人体内环境中同样需要三者的相互统一。肠道微生态作为人体内环境重要组成之一,关系着人体生理、病理甚至心理多方面,并在这三要素相互作用下与机体形成了相互依存、相互协调以及相互制约的平衡体系。如果失去这种平衡,机体则呈现出微生态失调,产生多种疾病。随着中医学研究的引入,中医的整体观、阴阳平衡学说、藏象学说、体质学说、正邪致病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肠道微生态和宿主之间的关系,并且可以通过中医药改善肠道微生态来治疗部分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肠道菌群及其衍生代谢物在慢性肾脏疾病(CKD)中的研究不断深入,以此为干预靶标的中医药治疗策略对延缓CKD进展具有较大应用前景。文章首先介绍了CKD的肠道微生态现状,然后基于肾肠轴深入探讨CKD肠道菌群-代谢网络致病原理,最后立足经典中医理论指导下的治疗理念及现代药理研究总结中医药干预CKD肠道菌群-代谢网络的具体治法用药,旨在进一步明确以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为作用靶点的中医药干预在CKD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脾固表法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的肠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12岁肺脾气虚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运脾固表的中药复感宁方,对照组口服培菲康散(双歧三联活菌),疗程1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双歧杆菌和肠杆菌菌群变化及B/E值,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B/E值也高于对照组(P〈0.05),而肠杆菌含量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含量及B/E值都仍然低于正常组(P〈0.05),治疗组肠杆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对照组则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运脾固表法能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儿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及B/E值,降低肠杆菌含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正气"应包括微生态与免疫平衡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从文献、临床与实验研究入手 ,选取中医学“邪正相争”较为激烈典型的肺系疾病常见病证作为临床与实验研究对象 ,研究中医邪正发病学说与免疫及微生态平衡相关性。获得经计算机统计学处理的数据图表 5 0张 ,结果表明 :微生态平衡 ,以及在病原微生物的刺激下免疫系统正常的应答反应能力及其所表达的功能是构成“正气”的重要因素。其具体表现为 :菌群密集度均衡、菌群多样性明显、优势菌以有益菌为主 ;抗体IgG、IgM、IgA均正常。CD4/CD8比值正常 ,血清补体C3 滴度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与阴道微生态变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宁波市中医院妇科就诊的HR-HPV感染阳性者60例为感染组,HR-HPV感染阴性者6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查,分析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与HR-HPV感染的关系。对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性阴道炎(AV)、滴虫性阴道炎(T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混合性感染这9个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组患者清洁度、pH值、过氧化氢浓度、白细胞酯酶、B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洁度、pH值、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8.389、3.736、4.222)。结论:阴道微生态的失衡与HR-HPV感染密切相关,清洁度III°~IV°、pH值>4.5、BV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型与口咽部微生态平衡相关性。方法 :选择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 6 7例 ,其中风寒型 31例 ,风热型 36例 ,并与 30例健康者对照。对咽部菌群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口咽部菌群密集度增高 ,菌群多样性降低 ,优势菌发生变化。风寒型患者需氧菌中腐生葡萄球菌密集度增高。结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咽部微生态失衡是其发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是中医正气不足 ,卫外不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严韶  苏洁  江雯  黄丽光  候春雷  张玲华 《海南医学》2011,22(24):123-125
目的了解深圳市放置IUD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与年龄、居住类型、孕产史和个人生活习惯的关系。方法对前来中心就诊要求放置IUD609名已婚育龄妇女采用问卷调查、病史询问、妇科检查及阴道微生态检查,将被检者进行分类比较。结果①阴道微生态失调较高占26.1%(159/609),经常规检查进行上环术的受术者,尚有22.2%(124/558)阴道微生态失调;②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微生态失调率随之增高,P〈0.05;③与受教育程度相比,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妇女诊断出微生态失调的可能性更高(42.8%);④微生态失调与阴道分娩次数也成呈正相关关系;⑤与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和阴道冲洗(间隔大于一周)等个人生活习惯,P=0.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婚育龄妇女阴道微生态变化受年龄、教育程度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