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术后康复处理对上位颈椎疾患手术效果的作用,以了解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术后的康复处理方法。方法 应用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病患20例,其中陈旧性齿突骨折11例,新鲜齿突骨折5例,寰枢椎脱位伴颅底凹陷4例。手术方法经后路17例:Apofix寰枢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12例,寰椎后弓切除、枕骨大孔减压、枕颈CD或CCD内固定及枕颈植骨融合术5例。经前路3例,行齿突螺钉内固定术。术后依照作所的制定原则进行综合的康复处理,康复过程中强调头颈部中立位的牢靠外固定,以及循序渐进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术前JOA颈髓症评分5-17,平均13.2。结果 1例陈旧性齿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患因术后2d不配合,擅自放松颈围、垫高枕,至再发寰椎旋转移位,出现脊髓压迫症状而再次手术,其余均未出现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3.7个月。JOA颈髓症评分10.5-17.0,平均16.3。影像学显示植骨区均已骨性融合。结论 规范程序化的术后康复处理是内固定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取得良好疗效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颈椎骨折病人在骨科较多见,常由于外伤出血、骨片移位等因素影响脊髓和脊神经的功能而产生高位截瘫或不完全性截瘫。由于及时采取内固定和减压术治疗,可使多数病人恢复其正常功能。一般来说,病人的康复有赖于原始损伤的程度和及时恰当的手术治疗,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后的康复护理。本人在骨科病房工作经常遇到此类患者,现结合30例颈椎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谈谈体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方法对股骨干骨折术后功能恢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术后心理、疼痛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本组86例中82例功能完全恢复,优良率达95.3%。结论术后早期有计划地进行功能训练明显有利于促进肢体康复,减少肢体残疾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包红梅  朱俊红  杨剑  朱辉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81-2382
[目的]探讨颈椎前入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技巧及相关护理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2月46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的护理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于静吸复合全麻下行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苏醒完全,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建立全面有效的护理模式、完善充分的的手术配合,有利于消除患...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经后正中入路应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单侧双向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对16例患者通过后路应用经关节螺钉(尾向)联合侧块螺钉(头向)在颈椎后路单侧双向内固定治疗,其中创伤性骨折脱位12例,颈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4例.结果共置入经关节螺钉32枚,其中C4-5 8枚,C5-612枚,C6-7 12枚;共置入侧块螺钉36枚,C213枚,C314枚,C49枚.术中所有螺钉均成功置入,未出现椎动脉、神经根和脊髓损伤等并发症.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个月,平均21个月,植骨融合时间2.0~4.5个月,平均3.1个月.结论 通过后路固定颈椎时,采用经关节螺钉联合侧块螺钉单侧双向固定,操作简单、可靠,减少手术切口长度和内固定材料置入,缩短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植骨床面积,植骨融合率高,降低了血管、神经根损伤风险,减少轴性症状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 20年,颈椎疾患的治疗手段大大增加,但其治疗基本原理仍是矫正畸形、固定、减压.各类颈椎内固定系统不断出现,是提高疗效的基础.颈椎内固定系统主要分为前路和后路,前路内固定系统适用于前方椎间盘或骨与韧带破坏导致的背伸不稳,瞬间旋转轴心后移.近年的发展主要是前路钢板螺钉系统及齿状突螺钉系统.而后路颈椎内固定系统适应后方韧带或是骨的破坏、缺损造成瞬时旋转轴心的前移,伴有屈曲稳定的丧失.近年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发展从钢丝的一维固定到椎弓根钉的三维固定,种类繁多.  相似文献   

8.
9.
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3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3例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颈椎前路术后食管瘘的发病特点,探讨其诊断、治疗、护理、预防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CSLP)内固定术后患者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121例病人随机分为非卧床组和对照组,在相同护理方法和情况下,以两组尿潴留、压疮、肌萎缩等并发症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并发症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SLP内固定术后卧床时间为6h者并发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EversinceRoy-Camilleinventedcervicalspineposteriorpathwaylat-eralmassscrewtechniqueinnineteenseventies,lateralmasssteelplatescrewfixationhasbecomethemaintechniqueforlowercervicalverte-braeposteriorpathwayfixation.Domesticacademiccirclesapplyitininjuryreconstruction,unstabilityofcervicalvertebraecausedbytumororotherdisesaseinrecentyears.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29patientswithfractureofcervicalvertebraetreatedwithAXIScer-vicalvertebraelateralmassscrew-plateinternalfi…  相似文献   

12.
唐晓冬  张海燕 《家庭护士》2008,6(4):283-285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179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结果]住院期间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压疮、肺炎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其中77例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62例未再出现下腰痛症状,15例出现下腰痛症状,但较术前明显减轻。[结论]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病人加强术后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28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前路减压,植骨并kanada,TSRH,Z—plate内固定系统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6--20月。平均植骨愈合时间4.5月。神经功能根据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4例,D级6例,E级10例;术后均有1~2级提高。结论 胸腰段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治疗安全可靠,能对脊髓充分减压,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恢复脊柱生理曲线。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没有关于按颈椎损伤机制分类治疗的报道,尤其是针对伸直型损伤合并后部结构复合体损伤病例,是否单纯前路就可以满足治疗需要没有详尽的阐述。文章从颈椎损伤机制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目的:观察颈前路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3月在咸宁市中心医院骨科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植骨融合加锁定钛板内固定的伸直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例,其中损伤与治疗节段均为单节段10例,多节段5例。对比治疗前后JOA评分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根据内固定前、内固定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标准侧位X射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结果与结论:随访8-37个月,1例Cage轻度下沉、移位,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11例患者出现内固定后一过性咽部不适。与内固定前相比,内固定后1周、末次随访时JOA评分、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融合节段颈椎屈曲度及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但内固定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融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伸直型颈椎骨折的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09年9月本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DHS内固定术的49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8例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行DHS内固定术后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有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促进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我院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相关指标(卧床时间、开始下床锻炼时间、总住院时间)、足部功能、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卧床时间、开始下床锻炼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Maryland、GQOLI-74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康复中,能促进患者康复,改善其足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Axis内固定系统治疗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29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行后路融合、Axis内固定术。随访7~4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骨性融合,无脊髓损伤加重等并发症,脊髓功能按JOA17分法评定,改善率78.6%。结论 Axis内固定系统可提供及时、强有效的节段性固定,提高融合率,预防单纯减压融合术后早期失稳导致的高位脊髓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急性胸腰段单个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行后路椎管减压、骨折复位AF系统内固定手术。测定手术前椎体高度、cobb角及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术后损伤椎体高度恢复均达90%以上,cobb角均小于10度,随访3个月至4年(平均2年2个月),椎体高度和cobb角无丢失,按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评定标准,1例A级无恢复,余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急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固定可靠、复位确切、临床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患者发生窒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136例资料完整的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患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136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X线检查示术后3个月植骨区部分骨性融合;4~5月完全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高度未发生丢失现象,生理曲度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脊髓、血管损伤,无钢板螺钉松动移位、植骨块脱出和颈椎假关节形成。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是目前治疗颈椎病和颈椎骨折脱位的最有效方法,窒息是手术后发生的危急并发症,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作出有效处理,否则可出现严重后果,做好预防及护理是减少其发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减压术中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患者犤Orion30例,Zephir11例,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融合器系统(PCB)6例犦术后进行7~2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结果26例患者术前有椎间隙狭窄,18例有颈椎生理前突改变,手术后均获得满意的椎间隙高度重建,随访中未见明显椎间隙高度丢失,手术矫正的生理曲度保持良好。43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其余4例无明显神经功能恢复者均为创伤后完全截瘫患者。结论PCB适用于急性椎间盘突出或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Zephir与Orion钢板适用于颈椎多节段病变及致压物广泛的单节段病变,利于颈椎生理曲度和椎间隙高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