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泽锋  谢扬  韩溟  赵卫东 《现代医院》2011,11(12):14-15
目的应用动态虚拟技术研究拇指各关节在对掌功能中的影响。方法采用10例男女志愿者右手为研究对象,依次分为正常组、固定拇指指间关节组、固定第一掌指间关节组,进行拇指对掌功能试验,应用精确运动采集系统,获得相应拇指对其余各指相应的6个自由度。应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第一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在线位移及角位移中对拇指对掌功能均有明确影响。结论第一掌指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在拇指对掌功能中均起重要作用,但第一掌指关节对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22例共27只麻风病后遗拇指爪形指及垂腕畸残手进行生物力学的定量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与上述畸残相关的拇指、腕掌关节背侧韧带、外侧韧带和掌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不同作用,为选择外科矫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X光机显示下通过生物学实验机对残肢的相应肌腱进行静态负荷测量,对所得到的各方向位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显示麻风病陈旧性爪形指及垂腕患者在屈拇、伸拇和外展运动中,背侧韧带及外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在对这些患者开展外科矫治时采用部分桡侧伸腕长肌腱修复拇指掌腕关节韧带取代以往的拇指掌腕关节固定术,对术后功能的恢复及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2例共27只麻风病后遗拇指爪形指及垂腕畸残手进行生物力学的定量实验研究方法,分析与上述畸残相关的拇指、腕掌关节背侧韧带、外侧韧带和掌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所起的不同作用,为选择外科矫治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X光机显示下通过生物学实验机对残肢的相应肌腱进行静态负荷测量,对所得到的各方向位移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显示麻风病陈旧性爪形指及垂腕患者在屈拇、伸拇和外展运动中,背侧韧带及外侧韧带对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在对这些患者开展外科矫治时采用部分桡侧伸腕长肌腱修复拇指掌腕关节韧带取代以往的拇指掌腕关节固定术,对术后功能的恢复及增强关节的稳定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掌指关节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总结因外伤而废弃的环、小指的掌指关节通过吻合血管游离移植重建另一指掌指关节缺损的6例病例。结果6例移植的掌指关节全部成活,随访6个月至2年,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部分手外伤病人,可能同时存在2个以上的手指受伤,有些手指已经不能修复,但掌指关节还完好;有些手指还可以修复,但关节已经损伤,应该首选用吻合血管的同体废弃指的关节游离移植来重建另一手指的关节,以求得最好的解剖生理和功能上的恢复。尤其是对手的功能特别重要的手指,如拇指、示指、中指,意义特别重大。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7,(7):1091-1092
目的观察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拇指掌指关节术后的系统化康复护理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拇指掌指关节术的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对10例患者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结果 10例患者术后3 d、7 d、10 d的V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6.92±1.14)分、(5.88±0.97)分、(3.47±0.62)分,后一时间点的VAS评分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10例患者的自体关节移植的拇指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8例为优,1例患者为良,1例患者为差。结论对第二跖趾关节移植修复拇指掌指关节术患者实施术后系统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患者再造拇指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拇指指尖部缺损的临床修复效果。方法根据拇指指尖部缺损情况,采用第二足趾末节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指尖指甲1/2以远伴骨缺损8例。采用同侧趾甲皮瓣再造拇指指尖部伴指腹或指甲缺损、骨外露6例。结果再造拇指指尖14例14指全部成活。随访3个月~2.5年,再造指指腹外观饱满,质地、颜色与手指掌侧皮肤相似,两点分辨觉在4~6mm,拇手指在对捏、持物时无疼痛及感觉过敏,外形、功能满意。足部供区愈合好,无痛、未见明显瘢痕及胼胝体形成,行走无影响。结论应用第二足趾末节或甲皮瓣再造拇指指尖,具有外形美观,功能恢复佳,手术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可满足患者心理需求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例1男,50岁,2001年5月11日右手严重电锯伤,至右手拇指掌侧皮肤大鱼际肌屈指肌腱及掌指关节以远缺损,仅有部分末节指骨及拇指伸腱和指背皮肤残存,食中指掌侧大部皮肤缺损,食中指近节中段以远缺如。为保拇指功能,在臂丛麻醉下,伤口彻底清创,将食指掌骨中段截断,带食指动、静脉代拇指指骨移位,交叉克氏针囿定。取食指伸腱行拇长屈腱移植,并利用食指背侧皮肤作拇指瓦合皮瓣修复,中指及食指残端包埋。皮肤缺损区,取前臂中厚皮片植入,术后大量抗生素及舒通扩张血管药物治疗,伤处烤灯保温,术后3d伤口轻度感染,经换药等处理逐渐好转。术后12d、14d间断拆除缝线,植皮区因伤口感染,仍有部分皮片坏死,经换药等处理36d,伤口愈合出院。现病人术后已23个月,随访患者功能较满意,掌指关节融合固定,末节运动功能运动自如,手指感觉发育均正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缺损的几种带蒂皮瓣修复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用邻指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26例。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指侧方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拇指桡掌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较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以掌骨桡侧或尺侧掌背动脉、神经及其筋膜为蒂,邻指掌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节掌或背、掌背及拇指近远节掌或背软组织缺损,有深部组织外露创面。修复拇手指38例,其中修复拇指末节30例,修复拇指近节4例,修复拇指近末节1例,修复中指近节背1例,修复中指掌指背缺损1例,修复示指近节背缺损1例。术后均结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皮瓣全部成活,且有良好感觉,术后供区活动无影响,受区活动功能按TAM评定优良率为97%,术后2~24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与受区相同,无挛缩及臃肿。结论筋膜血管神经蒂掌指背岛状皮瓣的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手术一次完成,易于掌握,术后皮瓣外形美观、质地良好;而且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损伤小,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0.
食指尺掌侧动脉转位在拇指旋转撕脱离断再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拇指旋转撕脱性离断,由于受伤机制复杂、损伤重,用常规方法难以再植成功.因而被有些学者列为再植禁忌。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再植技术的提高,再植适应症不断扩大,拇指旋转撕脱性断指再植主要是血管的修复问题,方法较多。我科自2002--2008年应用食指尺掌侧动脉转位修复拇指动脉16例,2例拇指坏死,成活的拇指外形满意,功能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