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血管瘤、血管畸形的血管内皮细胞中Ang-1、Ang-2及Tie2的表达。结果Ang-2、Tie2的表达在增生期血管瘤最强;在退化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次之;而在血管畸形中表达较弱,与小儿正常皮肤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而Ang-1的表达,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以及血管瘤的自然消退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Ang-1、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可能与血管畸形的发病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血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瘤的血管生成与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RT-PCR检测增生期血管瘤17例、消退期血管瘤13例和小儿正常皮肤10例的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表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Ang2、Tie2在小儿正常皮肤表达较弱或阴性;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或阴性,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ng/Tie2体系在血管瘤的增生和消退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iopoietin family)及其受体(Tiel、Tie2)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血管生成因子,参与各种生理性及病理性血管生成。现已发现的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包括Ang-1、Ang-2、Ang-3及Ang-4。促血管生成素家族成员可以趋化内皮细胞,诱导血管出芽,并增强血管内皮细胞对生长因子(如VEGF等)的敏感性作用;并在VEGF等生长因子存在的条件下,导致内皮细胞大量增殖堆积等一系列过程,在血管瘤异常血管生成机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仅就Ang家族成员及其受体与血管瘤异常血管生成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管瘤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Tie-2受体的mRNA表达水平,探讨其在血管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30例血管瘤组织(增生期血管瘤17例,消退期血管瘤13例)以及10例小儿正常皮肤组织中Ang-1mRNA、Ang-2mRNA及Tie-2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管瘤组织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中Ang-2mRNA及Tie-2mRNA表达水平高于消退期血管瘤组织(P〈0.01)。血管瘤组织中Ang-1mRNA表达为阴性。结论Ang—Tie-2体系表达失衡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彪  鲁开化  赵亚南  庄福连  林文雄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27-1230,I0001
目的:探讨促血管生成素家族(Ang/Tie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退化期血管瘤10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促血管生成素1(Ang1)、促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VEGF及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增生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P<0.01);消退期血管瘤组织Ang2、Tie2、VEGF及bFGF表达明显高于小儿正常皮肤(P<0.01);Ang1在血管瘤和小儿正常皮肤表达均较弱,各组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瘤中Ang2、Tie2分别与VEGF、bFGF标记指数间具有强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Ang/Tie2体系与VEGF、bFGF在血管瘤增生退化过程中可能起协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Angiopietin)及其受体Tie2在启动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中的调控机制及在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新鲜HCC标本及癌旁肝组织38例,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Ang-1、Ang-2、Tie2和VEGF在各组织标本中的表达,以CD34标记新生血管内皮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上述因子在HCC组织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相互作用及其与MVD、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Ang-1、Tie2在HCC和非癌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94 7±0.086 2比0.232 6±0.109 8,1.601 6±0.900 7比1.340 0±0.703 7,P均>0.05),而VEGF和Ang-2在HCC组织的表达高于非癌肝组织(1.038 0±0.572 0比0.832 3±0.182 4,0.621 3±0.417 6比0.442 9±0.330 1,P均<0.05);VEGF、Ang-2、Ang-2/1都与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P<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Ang-2/1的失衡表达及其与VEGF和Tie2的共同作用是启动肝组织血管生成并诱发HCC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因素在HCC中的持续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肿瘤血管生成和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MMP-2、TIMP-2、VEGF和bFGF在血管瘤增生及消退过程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其抑制剂(TI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血管瘤增生、消退过程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亲和素-过氧化酶(SP)法,检测增生期血管瘤32例、消退期血管瘤10例、血管畸形17例及小儿正常皮肤10例标本中MMP-2、TIMP-2、VEGF及bFGF的表达。结果 MMP-2、VEGF及bFGF在增生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MP-2在消退期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MP-2、VEGF及bFGF可能促进血管瘤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血管瘤增生,而TIMP-2可能促进血管瘤消退。  相似文献   

8.
Ang-2和TM-1与糖尿病鼠肾新生血管生成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促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1,TM-1)表达变化及其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用雄性SD大鼠建立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模型,设正常对照和模型组,分别于2、4、8、12、16、20、24周清洁取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量分析肾脏Ang-2和血栓调节蛋白TM-1表达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检测肾脏Ang-2 mRNA的表达。结果:糖尿病组仅于16周和20周时探及肾组织Ang-2 mRNA表达;免疫组化显示糖尿病肾脏12周时皮质区肾小管周围出现Ang-2着染微血管,16周表达最强;整个实验期间对照组未探及Ang-2 mRNA和蛋白表达;TM-1突出表达于肾小球,糖尿病组2~20周肾小球TM-1着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峰期在4~16周,24周时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M-1表达变化与肾重/体重、肾小球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脏中后期皮质区肾小管管周围存在Ang-2着染的新生微血管,Ang-2和TM-1的异常表达与肾脏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生成素表达与血管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生成素-1(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及其与血管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脑组织和cAVM血管内皮细胞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畸形血管壁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仅表达较低水平的Ang-1和Ang-2,而cAVM及其周围小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显著增高(P<0.05)。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间隙变宽,胞浆内线粒体丰富,核糖体及粗面内质网增多;平滑肌细胞和弹力纤维减少或消失,代之以大量的胶原组织沉积。结论 血管生成素表达可能参与cAVM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畸形血管的超微结构改变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素.2(Ang-2)基因在人脑胶质瘤表达及其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及瘤周水肿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42例人脑胶质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中Ang-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正常脑组织中无或弱表达Ang-2。42例胶质瘤组织中均有Ang-2 mRNA表达,不同级别间Ang-2 mRNA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脑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增加,Ang-2 mRNA的表达增高(r=0.894,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胶质瘤细胞及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中均有Ang-2蛋白表达。Ang-2 mRNA表达与MVD、脑水肿指数(EI)显著相关(分别为r=0.853,P<0.01;r=0.784,P<0.01)。结论 Ang-2可能参与胶质瘤血管生成,对胶质瘤瘤周脑水肿及恶性进展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人结肠癌鸡胚移植模型,研究促血管生成素-2(Ang-2)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接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CAM)上,通过解剖显微镜、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观察移植瘤的血管生成特性及Ang-2抗体对其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T-29细胞系接种到CAM第3-7天,瘤体迅速生长,大量血管呈放射状向瘤体集中,长入或跨越接种区,部分大血管向瘤体弯曲并相应扩张,形成血管辐辏现象。给予Ang-2抗体后第5天在解剖显微镜下进行血管计数,Ang-2抗体组的血管数(37.2±4.6)明显低于癌细胞对照组(56.8±7.4),但高于空白对照组(29.5±3.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检查Ang-2抗体组的微血管密度(9.6±2.4)明显低于癌细胞对照组(20.2±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ng-2抗体能抑制人结肠腺癌细胞系HT-29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为结肠癌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及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大肠癌组织、45例癌旁组织及15例正常大肠组织中Cox-2和Ang2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的Cox-2和Ang-2的表达阳性率(80.0%,66.7%)均分别高于癌旁组织(35.6%,11.1%)及正常大肠组织(0,0),P均〈0.01。在大肠癌组织中Cox-2和Ang-2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有关(P〈0.05),且二者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Cox-2和Ang-2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表达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Glut-1和VEGF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萄萄糖转运蛋白-1(Glut-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探讨他们在血管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0例增殖期血管瘤,30例消退期血管瘤,22例血管畸形(10例蔓状血管瘤和12例海绵状血管瘤)及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Glut-1和VEGF的表达。结果:增殖期血管瘤中Glut-1、VEGF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消退期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消退期血管瘤中Glut-1的表达也明显高于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P〈0.01),而消退期血管瘤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畸形,正常皮肤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Glut-1和VEGF在血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Glut-1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情况能够比较准确的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Glut-1或许可以作为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一种较特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Ki-67抗原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Ki-67抗原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测定各类血管瘤组织石蜡标本76例和正常皮肤11例中Ki-67抗原的表达.结果Ki-67抗原在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消退期草莓状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区分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以及血管瘤的分期,对于进一步进行病因学的研究和正确的选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骨肉瘤中血管生成素-2与受体Tie-2 mRNA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2)及其受体Tie-2在骨肉瘤血管生成中作用及其对骨肉瘤恶性演进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6例骨肉瘤、15例骨软骨瘤、5例正常骨组织中Ang-2、Tie-2mRNA表达及骨肉瘤中VEGF、CD34蛋白表达,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与骨肉瘤主要病理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Ang-2、Tie-2mRNA在正常骨组织无表达,少量表达于骨软骨瘤及骨肉瘤瘤旁组织,明显表达于骨肉瘤中(69.6%、73.9%);Ang-2、Tie-2表达水平与骨肉瘤组织学分级分型无关,转移组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高MVD组高于低MVD组(P〈0.01),Ang-2与VEGF表达相关,Ang-2与Tie-2表达正相关(r=0.445,P〈0.01)。结论 Ang-2及其受体Tie-2参与了骨肉瘤血管生成调控,与骨肉瘤浸润性生长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及Bcl-2、Bax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及Bcl-2、Bax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用SP法测定草莓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68例及正常皮肤11例中Ki-67、Bcl-2、Bax的表达;用TUNEL法测定内皮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Ki-67在增生期草莓状血管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00%,而在其他组中未见阳性表达;Bax在草莓状血管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cl-2均未见阳性表达;草莓状血管瘤的AI明显高于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草莓状血管瘤中,伴随Bax的表达强度增加,AI逐渐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细胞凋亡可能与草莓状血管瘤自然消退有关,Bcl-2和Bax在细胞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素-2基因及其受体Tie2在人肝癌组织的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基因及受体Tie2在肝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Angiopoietin-2基因、CD34、Tie2受体在22例人肝细胞性肝癌(HCC)、8例门静脉性肝硬化(CL)和8例正常肝(L)的表达,并分析Angiopoietin-2、Tie2表达水平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结果(1)CD34在正常肝脏无表达,在CL偶见表达,而在HCC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2)Tie2受体在CL偶见表达(11.3±8.7)/HP,而在HCC微血管内皮大量表达(52.4±16.7)/HP(P<0.01);Tie2表达水平和肝癌直径、血管生成、门静脉侵犯等相关。(3)Angiopoietin-2基因在对照肝无表达,在CL少量表达(11.2±9.7)/HP,在HCC强阳性表达(36.4±17.5)/HP,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侵犯、组织学分级相关。结论人肝细胞性肝癌血管生成增加,Angiopoietin-2/Tie2和肝癌血管生成相关,可能参与肝癌血管生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查促血管生成素- 2(Ang- 2)蛋白在小鼠着床期子宫内膜的分布及mRNA的表达,以探究Ang- 2基因表达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和生物学意义(OD)。 方法 取妊娠2、4、6和8 d的小鼠子宫内膜(蜕膜),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着床期子宫内膜中Ang- 2蛋白的表达及mRNA的转录水平。结合图像分析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Ang -2表达的平均光密度(OD)。 结果 结果显示,Ang 2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物在基质细胞及腔上皮细胞胞浆中表达,随着妊娠天数的增加,表达逐渐增强(P<0.01)。原位杂交显示,Ang- 2 mRNA自妊娠第2天起即表达于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第4天血管壁胞浆中也出现阳性表达,且其表达强度在妊娠第 6、8 天时逐渐增加。平均 OD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 在小鼠妊娠过程中Ang- 2和Ang 2 mRNA在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中即开始表达,并随妊娠进程而表达增强,提示Ang 2基因在“胎 母”对话的信号传导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生成素-2(Ang-2)与酪氨酸激酶受体-2(Tie-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70例EMs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70例非EMs患者为对照组,分别取材两组的内膜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Ang-2、Tie-2的表达状况。结果 (1)Ang-2主要定位在细胞质中,主要表达于腺上皮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质细胞中可见少量表达。Tie-2主要定位在腺上皮细胞胞浆中,少数定位在间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中。(2)研究组患者中Ang-2、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7%和72.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和38.6%)(P0.05)。Ang-2在EMs患者增殖期的阳性表达率(67.5%)显著低于分泌期(86.7%)(P0.05);Tie-2在EMs患者增殖期的阳性表达率(87.5%)显著高于分泌期(53.3%)(P0.05)。结论 Ang-2、Tie-2在EMs患者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表达,提示其参与EM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letin-2,Ang-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5例食管鳞癌及22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Ang-2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肿瘤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例食管鳞癌组织中,57例Ang-2表达呈阳性,阳性率为67.06%,显著高于Ang-2在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P〈0.05)。Ang-2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Ang-2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提示Ang-2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反映食管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