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静脉输液血管保护的方法,减轻其痛苦,尽可能避免输液对老年病人血管造成的伤害,提高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统计40例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静脉输液情况,病人平均年龄65~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人,观察组通过3个方面对老年病人的输液过程加以保护:1.输液针头和血管的选择;2.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3.输液完成拔针之后对血管的按压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方法。输液例次每组均为245例次。结果本次统计结果为,观察组20例(245例次)老年输液病人中,237例次(96.73%)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231例次(94.28%)无血管痛感;242例次(98.77%)穿刺部位未出现皮下淤血情况。对照组20例(245例次)老年输液病人中,167例次(68.16%)穿刺针眼愈合时间≤2h;159例次(64.89%)无血管痛感;182例次(74.29%)未出现皮下淤血情况。2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病人输液过程中从注意针头和血管的选择、静脉穿刺的方法和技巧、拔针后血管按压方法 3个方面进行保护,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袁雪梅 《护理与康复》2011,10(12):1071-1073
目的 探讨不同型号头皮针在慢性肝病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对400例慢性肝病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用7号头皮针、6号头皮针及51/2号头皮针穿刺,观察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疼痛程度及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结果 用51/2号头皮针时一次穿刺成功率最高,输液完毕拔针后局部压迫时间最短.结论 慢性肝病患者长期浅静脉穿刺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和评价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不同按压方法的效果,以进一步探求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点局部不良反应的正确按压方法。方法 100例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2组。试验组(50例)采用改良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先拔针,采用手掌部大鱼际肌按压穿刺部位输液贴,并抬高手臂,按压时间为3~5 min,本次试验取4 min。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式按压法:静脉输液完毕以输液贴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在局部按压穿刺点,时间同试验组。结果两组的局部疼痛、回血、淤血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试验组的局部疼痛、回血及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改良式按压法对保护静脉、提高护士再次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技巧及护理。穿刺技巧主要分为选择血管、合理使用针头、进针角度、拔针后按压时间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在老年人输液过程中病情观察及心理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拔出头皮针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静脉输液结束 ,传统的拔针程序是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用消毒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上方 ,迅速拔针 ,嘱患者按压穿刺点片刻至无出血。现我们对拔出头皮针的技术作了改进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6 0 4例输液患者中 ,运用新技术拔头皮针 34 6例 ,无疼痛34 2例 ,占 98.8% ;用传统技术拔头皮针2 5 8例 ,有疼痛 2 5 2例 ,占 97.7%。1.2 方法 输液完毕 ,拧紧调节器 ,除去胶布 ,快速拔针。在针头即将离开皮肤的瞬间 ,迅速准确地将备好的消毒干棉球按压在穿刺部位的上方 ,按压至无出血 ,或将消毒干棉球预先轻置于穿刺点 ,用同法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背静脉穿刺输液后两种拔针及按压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回血、出血及皮下淤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手背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在输液结束后拔针和按压时,对照组采取手持针柄拔针及按压棉签杆法,观察组采取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及指压棉签头法。比较两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结束后拔针时疼痛、静脉回血及拔针后出血、皮下淤血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折叠头皮针软管拔针法及指压棉签头按压法是静脉输液后理想的拔针及按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在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需静脉输液治疗的手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按压方法,拔针后用棉签按压针眼止血;观察组采用保留穿刺点上方的输液贴,拔针后使用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按压针眼止血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情况。结果:两组按压止血时间、瘀斑、皮下血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静脉穿刺拔针按压带应用于手外伤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止血,按压时间较短,止血效果好,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浅静脉输液完毕按压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浅静脉输液完毕拔针后,按压静脉穿刺点时,常常是沿着穿刺血管横轴方向按压,结果有些患者穿刺处皮下出血形成淤斑,引起患者心理紧张。如果拔针后沿着穿刺血管纵轴按压,按压时间为3~5分钟,会避免这种现象发生。由于患者的浅静脉血管存在个体差异,对于经常输液者及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输液后拔针按压血管时间长短。方法对120例静脉输液住院患者,按压不同时间计入相应组别,分析比较针眼按压最佳时间。结果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最佳时间6~7min,可避免皮下淤血的发生。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静脉输液拔针后适当的按压时间有助于避免皮下淤血和保护静脉血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两种静脉输液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普通头皮针,对照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结果:观察组血管穿刺、固定、拔针用时及血管弹性恢复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输液并发症、疼痛程度及每天输液费、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静脉输液时使用普通头皮针可缩短血管穿刺、固定、拔针用时和静脉弹性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和疼痛,降低输液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静脉输液全过程中的一些护理细节及操作技巧。方法将6311例次输液的老年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实施传统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及改良后的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及细节护理对比。结果改善输液环境、重视人员搭配、改良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及提高输液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使老年患者减轻病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结论通过改进老年静脉输液全过程中的护理细节及操作技巧,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创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 对98例老年患者分组行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干预组)的静脉输液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输液质量.结果 对照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642例次,占89.04%,组织局部肿胀166例次,占23.02%,拔针部位瘀斑74例次,占10.26%;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699例次,占95.10%,组织局部肿胀75例次,占10.20%,拔针部位瘀斑33例次,占4.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穿刺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周智娟  陈长金 《现代护理》2007,13(30):2935-2936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质量.方法 对98例老年患者分组行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干预组)的静脉输液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输液质量.结果 对照组静脉输液一次穿刺成功642例次,占89.04%,组织局部肿胀166例次,占23.02%,拔针部位瘀斑74例次,占10.26%;干预组一次穿刺成功699例次,占95.10%,组织局部肿胀75例次,占10.20%,拔针部位瘀斑33例次,占4.4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干预组穿刺疼痛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一种静脉压迫止血器用于静脉输液患者拔针后的止血,探讨拔针后按压静脉血管最适时间,寻找一种有效、实用且患者舒适的按压方法。方法:对70例凝血功能正常的静脉输液患者行穿刺点局部人工按压和穿刺点局部静脉压迫器止血按压,并对按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自制静脉压迫器按压止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人工按压(P0.05)。结论:静脉输液患者使用静脉压迫器止血,可缩短按压时间,减少针口出血、皮下瘀血、血肿、疼痛及静脉损伤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拔除后不同穿刺部位相对应的最佳按压时间。方法:将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372例,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头皮部、手背和(或)足背部、近关节处3组,各组分别经4、5、6、7、8、9、10 min共7个不同按压时间段,记录不同穿刺部位在不同按压时间段针眼出血、皮下淤血发生率,绘制按压时间-按压效果曲线,确定不同穿刺部位最佳按压时间。结果:不同部位最佳按压时间各异,头皮部按压时间6~7 min,手背和(或)足背部7~8 min为宜,而穿刺部位靠近关节处在8~9 min为宜。结论:小儿浅静脉留置针拔出后,应根据不同穿刺部位作适时按压,有助于避免穿刺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有利于保护静脉,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拔针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按输液时间、活血药物、年龄三个影响因素对117例老年患者穿刺部位出血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三个因素对穿刺部位出血的影响。结果:输液时间<1 h和≥1 h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出血率显著高于未用药;年龄60~69岁出血率显著低于70~90岁。结论:使用活血药物及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拔针时应适当延长按压时间,以保护血管、减轻疼痛和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心内科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效果。方法选择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法由同一操作者根据单双日选择5.5、7号头皮针对患者进行输液。对两种型号的头皮针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进行比较。结果5.5号头皮针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疼痛程度、多次穿刺部位周围瘀血情况、患者愿意接受程度均显著好于7号针头(均P〈0.01)。结论5.5号头皮针针径小、针梗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患者疼痛反应小,可延长患者静脉血管的使用寿命。心内科老年患者使用5.5号头皮针进行输液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两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和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静脉输液和采血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按压拔针法。观察两组拔针效果。结果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所需的时间为30-90s,平均(56.3±1.2)s,棉签按压拔针法为180-300s,平均(203.0±26.0)s;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7例,出血率为14.0%,棉签按压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21例,出血率为42.0%;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无1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0.0%,棉签按压拔针法有6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12.0%,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按压拔针法。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缩短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皮下血肿、淤点、淤斑的形成,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拔针后并发症。方法:将40例60~85岁老年患者根据年龄及男女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依照《基础护理学》要求按常规方法进行操作,探讨组采用有针对性的穿刺及拔针技巧。结果:探讨组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拔针后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结论:为老年患者输液时,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针对性的应用穿刺及拔针技巧。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全面概述国内静脉输液后拔针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论述拔针的角度﹑按压血管的时间﹑拔针方法的改进﹑拔针后按压方式的改进(输液贴三指横压法﹑创可贴拇指按压法),对传统的拔针法进行补充和修改,选择最佳方法,从而减少皮下淤血的出现,保护静脉血管,减轻病人痛苦,同时有利于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