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旨在观察临床治疗过程中胰岛素敏感性和其它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胰岛素敏感性和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对象和方法 20名(男13,女7)无糖尿病病史的抑郁症患者,平均年龄(44±14)岁,体重指数(23.2±2.8)kg/m2.13名年龄、性别和体重相匹配的个体作为正常对照.每位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胰岛素(20 min点经静脉注入)校正的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FSIGT)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对照组仅行一次FSIGT.选用对体重和胰岛素敏感性无影响的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治疗后采用HRSD对抑郁症进行评分.检测快速胰岛素反应(AIR)、总葡萄糖反应、葡萄糖消失常数(Kg)、内源性和外源性胰岛素作用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I)等.结果与治疗前OGTT的结果比较,0点葡萄糖值(G0)无明显改变,但G30、G60和G90均明显降低;0点和120 min点的胰岛素值(I0和I120)亦明显降低;胰岛素和葡萄糖的曲线下面积(AUC)显著减少(P<0.01).治疗前后FSIGT结果的比较显示,G0和I0无明显差异;G40~60和I40~60、I120、I160~180等出现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患者的SI在治疗前明显偏低[(6.0±2.5)v(13.8±8.6)×10-5min-1*mol-1*L-1,P<0.01],治疗后明显升高[(10.7±7.5)×10-5min-1*mol-1*L-1,P<0.01].其它代谢指标如Kg 10~19、基础胰岛素效能、零点胰岛素葡萄糖效能等无明显变化;但1期胰岛素分泌、AUCglucose和Kg19~30显著提高.观察SI和HRSD得分之间的关系,发现治疗前患者SI偏低与HRSD评分无关.本研究证实抑郁症患者SI下降,但和疾病严重程度无关,在病情好转后SI可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曲世平程洁摘董砚虎校)  相似文献   

3.
蒋中平  宋和风 《山东医药》2004,44(22):51-51
为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IR)情况,2000年7月至2003年7月,我们做了相关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肥胖和NIDDM患者EIRs变化特点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阎德文1张建华2金之欣2肥胖和NIDDM皆存在胰岛素抵抗[1,2],细胞胰岛素受体异常可导致胰岛素抵抗[2],这两种状态下胰岛素受体变化的特点和意义尚未完全确定。因此,我们对肥胖和NIDDM...  相似文献   

5.
探讨2型糖尿病在应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类药物治疗前后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4周及12周血浆胃促生长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抵抗不仅是 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机制 ,而且还存在于许多疾病当中 ,是许多疾病发病的共同基础 ,1988年Reaven提出X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 ) ,主要表现为 :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疾病等等。以后还把痛风包括在X综合征之中[1 3 ] 。其中心环节均为胰岛素抵抗。因此 ,我们对72例研究对象测定空腹血糖 (FBG)、胰岛素 (FINS)及餐后 2h血糖、胰岛素 ,并测血脂、血尿酸 (Ua)及检测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和亲和力常数 ,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AI) ,旨在…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抵抗及其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概念,论述了胰岛素抵抗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关联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代谢综合征还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 自Reaven于1988年提出‘X综合征'的概念以来,这个因多种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而危害公众健康的著名的综合征,受到了内分泌及心血管学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人们对该综合征的各个组分进行深入地分析之后,对该综合征的命名产生了分歧:是称之为‘代谢综合征',还是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这不是简单的命名争议,其背后有丰富的内涵.争论的实质是病因问题.称之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者,实际上认为该综合征中的多个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产生于一个共同的土壤--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观察了68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_3、T_4,rT_3、TSH及T_3/rT_3比值的变化,并探讨甲状腺激素变化与血糖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脂联素(Adiponectin,APN)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特异性分泌的激素蛋白,具有维持机体代谢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1].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并胰岛素抵抗患者单核细胞粘附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观察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对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的影响 ,采用改良的胰岛素抑制试验和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粘附试验检测 33例高血压病患者和 32例正常对照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和单核细胞—血管内皮粘附功能。结果发现 ,高血压病患者单核细胞对内皮的粘附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 (P <0 .0 1) ,且高血压患者稳态血糖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显著正相关 (r=0 .6 1,P <0 .0 0 1) ,正常对照者稳态血糖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也显著正相关 (r=0 .71,P <0 .0 0 1) ,而平均动脉压只有在两组合并分析时与单核细胞粘附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r=0 .4 3,P <0 .0 0 1)。经多元回归分析发现 ,稳态血糖浓度及胰岛素浓度与单核细胞粘附数有独立的相关关系。结果提示 ,高血压、胰岛素抵抗使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的粘附性增强 ,这可能是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有关增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体内胰岛素作用的切实可行治疗作了文献复习和总结。饮食大多数不需药物治疗的NIDDM病人是超重的,通过限制热卡使体重减轻,可以增强体内胰岛索的作用。糖耐量正常或受损的肥胖者,体重下降20磅可导致胰岛素作用增强近一倍。还有资料证实,患NIDDM的肥胖病人长期减轻体重,可使糖耐量恢复至接近正常。这种改善与血浆胰岛索对葡萄糖的反应增强有关。不同的饮食组成成份对体内胰岛素作用的影响仍不明确。适当改变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组成,虽不如限制热卡的治疗价值大,但也不容忽视。锻炼已知短时间的剧烈运动有降血糖的作用,而且有规律的锻炼常被视为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在用链脲霉素所致的胰岛素中等缺乏的大鼠中,运动  相似文献   

13.
2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1 0月 ,我们对 46例生长激素缺乏症 ( GHD)儿童进行生长激素类激素 ( r-h GH)替代治疗 ,观察其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 IGFBP- 3)变化 ,从而为 GHD疗效观察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文 GHD患儿 46例 ,男 30例 ,女1 2例 ,年龄 4~ 1 2岁。患儿均有典型 GHD症状与生长发育特征 ,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儿童第三百分位数 ,年身高生长速度 <2 .5 cm,骨龄落后于同类正常儿童至少两年 ;两项生长激素 ( GH)药物激发试验(可乐宁、精氨酸 ) GH峰值 <1 0 μg…  相似文献   

14.
探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内脂素与内皮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比较治疗前后内皮素、内脂素等指标.治疗后内脂素水平降低,内皮素与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内脂素正相关,内脂素与内皮素、HbA1c、空腹胰岛素、HOMA-IR正相关,HOMA-IR是血浆内脂素的独立相关因素.内脂素与内皮素、胰岛索抵抗有关,可能与2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许多研究表明,糖尿病(DM)患者抑郁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的2~3倍,抑郁可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增加DM患者的升糖激素分泌,诱发胰岛素抵抗[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和性激素的变化。方法选择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50例作为抑郁症组、体检中心70岁以上男性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及泌乳素(PRL)水平。采用数字广度-倒背(DSB)、数字广度-顺背(DSF)、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老年男性抑郁症组患者血清E2和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LH、FSH、P、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男性抑郁症组DSB评分、DSF评分和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抑郁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2和T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血清LH、FSH、P和PRL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抑郁症患者治疗后DSB评分、DSF评分和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DSF评分与血清T和LH呈正相关(P0.05),MMSE评分与血清T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男性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和血清E2、T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7.
18.
鞠秀清  王绪玲 《山东医药》2010,50(27):75-76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PCOS患者(观察组),ELISA法测定ADMA及胰岛素(FINS),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FPG),酶比色法测定血脂,化学发光法测定睾酮(T),并与30例同期就诊不孕原因为输卵管因素或男方因素者(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再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测定1、2 h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对血清ADMA水平与各变量间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ADM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肥胖者明显高于非肥胖者(P均〈0.05)。相关分析示ADMA与HOMA-IR、FINS、T、TG、BMI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0.43、0.44、0.35、0.37,P均〈0.05)。结论 PCOS患者血清ADMA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明显相关,可增加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糖尿病性心肌病(DCM)患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方法: 30例DCM患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治疗达标前后进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患者血浆中的SOD、GSH-PX水平明显上升(P<0.01)、MDA水平明显下降(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游离脂肪酸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明显上升(P<0.05)。结论: DCM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氧化应激水平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