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误诊、误治的因素,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 对7例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患者术前及术后诊断、治疗和预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例门诊病理结果 :2例不典型增生,2例坏死性炎性反应,3例坏死性肉芽肿,均人院行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 :4例T淋巴细胞瘤,2例B淋巴细胞瘤,1例11B淋巴细胞瘤.术后2~4周肿瘤生长.行放疗加化疗.术后无瘤生存8个月至2年.结论 提高病理诊断准确率是减少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误诊、误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发生于经产妇,12例以单侧乳腺肿块就诊者,术前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示慢性乳腺炎或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以单侧乳腺肿块伴脓肿形成而就诊者,行切开引流治疗效果不佳.15例确诊后均手术切除治愈,术后随访3~67个月无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发病率低,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在内的腺叶、区段、象限切除术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断治疗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17例黄色内芽肿性胆囊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胆囊炎、胆石症10例,胆囊癌5例,胆囊息肉2例,其中伴发热5例、黄疸2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可见胆囊壁增厚伴广泛粘连。行胆囊切除手术7例,同时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5例、肝脏楔形切除4例、胆囊癌根治术1例。所有病例均术后病理确认,胆囊可见典型的泡沫细胞肉芽肿样改变,术后随访6个月~5年,均无远期并发症。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典型临床表现,术前确诊困难。胆囊壁壁内结节伴增厚的影像学特征有诊断有意义。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提高术前诊断率及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为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40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治疗。结果 40例患者均通过病理学诊断为肉芽肿性乳腺炎,5例患者经微创术后病理确诊,手术后使用甲硝唑+广谱抗菌药物治疗1周;22例患者经过术前空心针穿刺和术后病理确诊,13例患者经过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和常规病理检查确诊。共有32例患者采用甲硝唑+广谱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对30例患者进行随访4~28个月,平均随访(11.4±2.2)个月,30例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对侧乳房复发,其余患者术后恢复良好;4例脓肿患者患处切开排脓后,进行细菌培养检查,没有发生细菌生长等情况。结论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且治愈情况良好,随访预后不良情况少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分析12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某中心2011年12例HAML的临床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多样.10例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2例经肝穿活检确诊后未手术,随访4个月~6年2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 HAML临床较少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治疗首选手术切除,而肝穿活检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对指导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1例行CT扫描,均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14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小脑半球。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7例。肉芽肿型6例,脑炎型4例,梗塞型1例。CT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或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结论:CT特征性表现结合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胃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0年12月手术确诊的22例胃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胃镜检查、手术操作所见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男18例,女4例,年龄23 ~ 66岁,出现症状至前来就诊时间为3个月至22年。7例既往有过敏史。最常见的症状为腹痛,9例(40.9%)外周血嗜酸性细胞超过0.06。13例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全部误诊。胃镜及镜下活检确诊6例(27.3%)。术中行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的4例均确诊。结论胃嗜酸性肉芽肿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应进行胃镜下深挖活检,可结合过敏史、外周血嗜酸性细胞增多来辅助诊断,需重视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的急救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合并蛛网膜下隙出血或脑室出血患者的抢救经过及手术经验.23例行外科手术,4例发生脑疝患者急诊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7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考虑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12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出血,择机行开颅血肿清除、动脉瘤夹闭术.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造影(CTA)未发现异常,予以保守治疗,其中1例1个月后复查DSA提示动静脉畸形,予伽马刀治疗.结果 术后因严重脑梗死导致死亡2例,对25例患者随访6个月,按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分级:预后良好17例,预后不良7例,植物状态1例.结论 自发性额颞叶脑内血肿已形成脑疝的病例,应尽快解除脑疝和占位效应,尽早手术挽救生命;对未形成脑疝患者,行DSA或CTA明确诊断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的手术时机、良好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上消化道恶性淋巴瘤(PMUG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PMUGL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胃镜检查22例.2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证实为PMUGL.根治手术23例.其中12例行术后化疗,1例行术后放疗.结果 通过电话或门诊复诊随访,随访时间为7~53个月,删失7例,随访19例.本组患者1、2、3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4%、.58.9%、31.2%.结论 早期正确诊断有利于PMUGL的治疗.根治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早期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8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骶尾部反复红肿、破溃、流脓病史.48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回报为异物性肉芽肿.随访3个月~6年,均无复发.结论骶尾部藏毛窦易误诊,术前应行全面检查,手术需彻底切除窦道.  相似文献   

12.
徐新胜  朱笑年 《现代保健》2011,(11):116-117
目的 探讨肝脏肉芽肿的早期和晚期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分析,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肉芽肿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行上腹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肉芽肿早期病灶,平扫为边缘模糊的低密度灶,形态可为圆形、花瓣型、索条形,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或明显强化,持续至门脉期、延迟期有逐渐增加的趋势.31例肝脏肉芽肿共35个病灶,其中9个为早期肉芽肿.纤维化期平扫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灶,形态为圆形、卵原形等,增强无明显强化或边缘环状强化,31例肝脏肉芽肿共35个病灶,26个为纤维化期病灶.结论 肝脏肉芽肿的多期CT表现可以反映其所处的病理时期,可以与肝脏的其它肿物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家族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2004年10月至2005年1月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家族性PTMC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9~13个月,平均10.8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未发现远处转移.8例患者中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其中可触及肿大淋巴结且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但病理证实为癌转移1例,均转移至同侧,均发生在颈深上组淋巴结.腺叶多发结节2例均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单发结节6例未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结论 PTMC多数在良性结节术中或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家族性发病罕见.术前触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中探查及冰冻切片对提高PTMC的诊断非常重要.对甲状腺肿瘤高发区患者的亲属进行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患侧腺叶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以避免二次手术.应根据PTMC的临床特征,选择不同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临床病理学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22例手术切除或穿刺诊断的EHE临床和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对免疫组化标志物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 22例EHE患者,年龄4~73岁,平均年龄44.2±1.3岁,发病以中年男性为主.肿瘤分别位于软组织、骨、肺、肝、脑,除肝脏外均为单个结节.17例行手术切除,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1例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1例激光PDT治疗,1例对症治疗,1例放弃治疗.随访1个月~15年,16例患者健在,5例患者死亡,1例失访.其中5例术后40 d~7年复发,4例发生局部侵犯,5例广泛转移.EHE组织学特征为具有血管分化的树突状细胞和有胞质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细胞,间质致密纤维化及黏液样变.免疫组化分析表明, EHE至少表达CD31、CD34、FⅧRAg中的1项.结论 EHE是一种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其病因学尚不清楚.熟悉其临床及病理特征对避免漏诊及误诊具有重要意义.早期发现、局部手术扩大切除和结合术后放化疗或肝移植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例病理或临床证实的颅脑血吸虫肉芽肿的影像学改变,60例进行了CT检查,12例进行了MRI检查。结果 病例共有病灶75个,大多数位于皮层或皮层下,此外还可见于小脑半球、胼胝体。根据病灶大小,脑血吸虫肉芽肿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病变。其中,结节性病灶45个,呈等密度或等信号结节伴周围不同程度指状水肿,42个病灶均匀强化。3个病灶环形强化;肿块状病灶30个,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MRI呈稍长T1、稍长T2或等T1、等T2信号,其中29个病灶呈成簇堆积的结节状强化,病灶周围水肿和占位效应明显。结论 脑血吸虫肉芽肿有其自身的影像特征,可单发或多发,可列入颅脑单发或多发病变的鉴别诊断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82例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四种,囊肿切除术19例,囊肿切除加脑池开放术23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8例,囊肿-腹腔引流术16例.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整体症状改善率为89.0%,CT或MRI证实囊肿消失明显缩小72例.四种术式比较,囊肿切除术在症状改善和囊肿缩小方面均不优于其他三种术式.结论 手术治疗明显改善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症状,并可使囊肿缩小.手术方法以囊肿切除加脑池开放术、囊肿-腹腔分流或引流术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子宫颈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宫颈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及病理资料.结果 2例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免疫组化均提示HMB45及S-100阳性.术后分别给予Avastin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1次及3次,并分别随访9个月及10个月均无复发症状.结论 HMB45及S-100对诊断恶性黑色素瘤有意义,手术治疗联合辅助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李新  赵坤  李祖彬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1):3243-3245
目的: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手段,降低复发率。方法:将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不同地区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乳腺彩超、乳腺X线、外科体检检查,对各项检查结果及治疗结果进行归纳。结果: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术后应用激素及抗生素治疗,无局部复发;未应用激素治疗的4例患者中,2例术后出现局部复发,1例复发后应用激素治疗,病情得到缓解,1例再次手术治疗,术后至今未复发。结论:抗生素联合激素在术后使用,可降低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脑血吸虫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告 11例小脑血吸虫病患者。所有病人通过CT或MRI检查及手术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11例均行手术切除病灶和颅后窝减压术。结果  11例全部治愈。并发症 5例 (45 .4 5 % ) ,其中继发性脑积水 4例 (36 .36 % ) ,分别经侧脑室 -延髓池分流术 (2例 )和脑室 -腹腔分流术 (2例 )治愈 ;头皮切口感染 1例 (9.0 9% )经抗感染 1周后痊愈。随访 1~ 2年 ,全部恢复体力劳动。结论 小脑血吸虫病并有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及幕下占位体征者 ,手术切除病灶和颅后窝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主要并发症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或脑室 -延髓池分流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8例巨大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临床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腹胀、腹痛和腹部包块.均经胃镜、CT检查发现.手术治疗7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例,空肠憩室切除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病变肠段切除术3例.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2例.结果 7例术后病理检查CD117全部阳性,5例CD34阳性,1例切缘阳性;1例未手术者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1个月后复查CT,肿块直径减小30%;1例死于复发、盆腔广泛转移;其余病例随访1~32个月,未发现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 巨大胃肠道问质瘤的诊断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及病理检查结果.完整的局部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对无法切除或转移的患者可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