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配伍对实验性UC大鼠NF-κB和IL-1β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免疫法造模,采用Q-PCR技术检测实验大鼠结肠组织NF-κB和IL-1β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NF-κB mRNA表达(2.22±0.44)明显高于正常组(1.00±0.26),P<0.01;枳甘组(4.66±0.81)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其余各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与正常组(1.00±0.27)比较,模型组、柴枳甘组、芍甘组和枳甘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7.84±1.18)比较,各药物组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下调结肠黏膜NF-κBI、L-1βmRNA的基因表达干预UC,方中柴胡、芍药发挥了君药、臣药的重要作用,并体现为相须配伍;就四逆散下调UC大鼠结肠黏膜IL-1βmRNA的表达的作用而言,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芍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强度,揭示其干预实验性UC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法建立实验性UC动物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固肠止泻丸组及四逆散组4组,每组10只;各组均按10μL/g体质量的浓度配备灌胃药物,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按1.00 mg/(g.d)蒸馏水灌胃,固肠止泻丸组按1.4 mg/(g.d)、四逆散组按1.75 mg/(g.d)灌胃相应药液;观察大鼠一般情况、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结肠黏膜损伤程度、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四逆散组大鼠脾脏指数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四逆散组大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均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固肠止泻丸组对比,四逆散组脾脏及胸腺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四逆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以及病理组织学评分增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四逆散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以及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固肠止泻丸组对比,四逆散组两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逆散组结肠黏膜层、黏膜肌层清晰,黏膜小凹正常。结论:四逆散对实验性UC大鼠具有一定的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逆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年龄最高56岁,最低23岁,平均39.5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病程一年以内的5例,一年以上者19例.临床均有腹痛即泻,大便黏液性血便,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噫气不舒,急躁易怒,舌下脉络多呈淡紫或青紫粗长.经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及肠结核等疾病,并经乙状结肠镜检查有溃疡病灶而确诊.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本组24例,年龄最高56岁,最低23岁,平均39.5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病程一年以内的5例,一年以上者19例。临床均有腹痛即泻,大便黏液性血便,里急后重,食欲不振,胸脘痞满,噫气不舒,急躁易怒,舌下脉络多呈淡紫或青紫粗长。经大便常规检查及培养,排除菌痢,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及肠结核等疾病,并经乙状结肠镜检查有溃疡病灶而确诊。  相似文献   

5.
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UC大鼠IL-4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4水平。结果:模型组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4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灌服四逆散和柴芍后,实验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4明显增加,以四逆散组增加最为显著。灌服柴芍枳后,实验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4虽显著增加,但明显低于四逆散组;而实验大鼠血清IL-4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促进实验性UC大鼠IL-4的分泌上调IL-4水平来干预实验性UC,以全方作用最为显著;方中君、臣药物的配伍作用与全方作用一致,发挥了主要作用,但配伍枳实后,作用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四逆散合平胃散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散合平胃散治疗组(60例)和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51例),治疗30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肠镜下黏膜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2.35%(P〈O.05);结肠镜下黏膜水肿、充血修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对黏膜出血、颗粒增粗、糜烂及溃疡疗效显著,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O.05)。用药期间治疗组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四逆散合平胃散治疗uc具有较好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5组,采用免疫法造模,以大鼠结肠组织大体情况、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IL-1β水平作为观测指标,用ELISA法检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和血清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层可见溃疡形成,且有明显的炎症存在,认为本实验造模成功;模型组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的IL-1β分别为(841.93±95.64)ng·L-1和(75.06±2.15)ng·L-1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灌服柴芍枳(1.31 g·kg-1)和柴芍(0.88 g·kg-1)后大鼠血清和结肠黏膜组织IL-1β显著降低(P<0.05),而灌服四逆散(1.75 g·kg-1)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IL-1β(72.62±2.67)ng·L-1明显减少(P<0.01),但血清IL-1β(1015.52±176.47)ng·L-1却显著升高。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调节IL-1β来干预实验性UC,其全方发挥作用环节可能为抑制IL-1β由外周血单核细胞向炎症肠黏膜的移行;而方中君、臣药物配伍的作用环节为抑制IL-1β的分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细胞因子(CK)网络的调节作用,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法及束缚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检测加昧四逆散各剂量组与模型组血清IL-1β、IL-6、IL-4、IL-10的水平,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IL-1β、IL-6水平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IL-4、IL-10的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途径之一,可能是抑制了UC肝郁时IL-1β、IL-6等炎性CK,上调了IL-4和IL-10等抑炎性CK,从而调节CK网络,纠正异常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细胞对炎症的反应性,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消除及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中药地榆、黄柏、白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肠组织中核因子NF-кB和血清中白介素1β(IL-1B)、白介素10(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榆组、黄柏组、白及组、巴柳氮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均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作大鼠结肠炎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组予相应处理,检测大鼠血清中IL-1β、IL-10含量,鼠结肠组织中NF-кBp65蛋白水平.结果 地榆组、黄柏组、巴柳氮组大鼠血清中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其中地榆组下调最明显.地榆组、黄柏组、巴柳氮组血清中IL-10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明显升高,其中巴柳氮组升高最明显,地榆组、巴柳氮组效果更显著,而地榆组与巴柳氮组之间疗效相当.与模型组相比,各中药治疗组、巴柳氮组结肠组织中NF-кBp65蛋白水平均明显下调.治疗后,地榆组、巴柳氮组结肠组织中NF-кBp65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调,与巴柳氮组相比,地榆组下调肠组织NF-кBp65蛋白活性更显著.结论 地榆、黄柏、巴柳氮均可显著降低IL-1β,升高IL-10水平,地榆、巴柳氮能明显下调NF-кBp65蛋白活性;黄柏对主要致炎因子和抑炎因子、NF-кBp65活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UC治疗可起辅助抗炎作用;白及对TNBS大鼠UC模型结肠组织中NF-кBp65蛋白表达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对IL-1β、IL-10水平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肝郁大鼠模型结肠组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揭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采用束缚法及免疫法的复合因素制作UC肝郁大鼠模型。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后的一般情况,检测结肠组织MDA和SOD含量,统计学进行结果分析。结果:模型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含量明显降低;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表明UC肝郁大鼠模型过氟化作用增强,清除OFR能力下降。加味四逆散对UC肝郁大鼠模型结肠粘膜炎症和溃疡的治疗作用机制之一。加味四逆散各剂量组较模型组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中大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肝郁证UC的途径之一,可能是清除了UC肝郁时增多的氧自由基(OFR),间接使肠组织中SOD活性升高,抗免化能力大大增强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逆散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白介素(IL)-6和IL-13的影响,以及君臣配伍在组方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50只,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逆散组、柴芍枳组和柴芍组;采用免疫法造模,用家兔新鲜结肠黏膜制备抗原乳化液,分别于造模第1,10,17,24天注射于大鼠的双侧足跖、腹股沟及背部,造模第2天分组ig,正常组与模型组按照10 mL·kg-1蒸馏水ig;四逆散组按照1.75 g·kg-1四逆散溶液ig;柴芍枳组按照1.31 g·kg-1ig;柴芍组按照0.88 g·kg-1ig;第29天ig后,取材,处死大鼠;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IL-13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163.64±22.17)μg·L-1明显高于正常组(59.80±11.72)μg·L-1,(P<0.05),IL-13(78.64±12.66)μg·L-1显著低于正常组(616.00±133.80)μg·L-1,(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逆散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IL-6含量(73.00±9.92)μg·L-1,明显增加IL-13含量(264.89±128.05)μg·L-1(P<0.05);去掉甘草的柴芍枳配伍只降低大鼠血清IL-6含量(131.75±31.93)μg·L-1(P<0.05),对IL-13含量无明显影响;而柴芍配伍对IL-6,IL-13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四逆散干预实验性UC的机制与调控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有关,对实验性UC大鼠血清IL-6,IL-13的影响以四逆散全方作用最佳,而方中柴芍的君臣配伍并未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四逆散及其不同拆方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14组,采用免疫法造模,以大鼠一般状况、结肠组织大体情况、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和实验大鼠IL-4活性作为观察与检测指标。结果:四逆散及其拆方能够降低实验大鼠IL-4的含量,其中四逆散全方作用最佳,明显高于其各拆方组;各拆方组组间比较,柴芍枳配伍与柴芍配伍作用最强,去除柴胡或白芍后的芍枳甘配伍与柴枳甘配伍降低血清IL-4含量的作用降低,所不同的是柴枳甘配伍增加UC实验大鼠结肠黏膜IL-4的作用与柴芍枳配伍、柴芍配伍的作用并无显著差异,而芍枳甘组降低结肠黏膜IL-4含量的作用同样低于柴芍枳配伍、柴芍配伍。结论:四逆散及其拆方能够通过调节实验性UC大鼠血清及结肠黏膜IL-4活性来干预UC,方中柴胡、芍药调节实验性UC大鼠IL-4活性的作用在四逆散全方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香丹四逆散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香丹四逆散治疗,水煎服,配合中药水煎保留灌肠。对照组30例单纯使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0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香丹四逆散配合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四逆散调控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IL-4/STAT6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6组,采用免疫法造模,以大鼠IL-4、SOCS1、STAT6的基因表达作为观察与检测指标。结果:四逆散组实验大鼠IL-4、SOCS1表达显著增加(P0.05),而STAT6显著降低(P0.05);三个拆方组中,柴芍配伍对IL-4、SOCS1 mRNA表达的影响与四逆散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STAT6 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柴枳甘组、芍枳甘组比较,柴芍组IL-4、SOCS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STAT6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能够通过刺激IL-4、SOCS1 mRNA的表达,抑制STAT6mRNA的表达来调节IL-4/STAT6通路,干预实验性UC。方中柴芍配伍作用明显,主要体现在对IL-4、SOCS1mRNA表达的影响上;柴、芍分别配伍柴枳后,对TL-4/STAT6通路的调节作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药泄福音灌肠剂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加结肠损伤方法制作动物模型,通过大体解剖和病理切片观察泄福音灌肠剂对结肠黏膜组织学的影响。结果中药治疗组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显著较模型组减轻或消失,结肠黏膜病变呈缓解趋势。结论泄福音灌肠剂能有效地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促进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肠露灌肠荆对小鼠免疫性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肠露高荆量组(高剂组)、肠露低剂量组(低剂组)、柳氮磺吡啶(SASP)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用兔结肠黏膜蛋白免疫法制作实验UC模型。给药治疗21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然后处死小鼠,取全段结肠,称结肠湿重,测肠重指数,比较各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体重变化、结肠炎症反应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肠露高、低剂量组,SASP组疾痛活动指数明显减少,体重改善,结肠炎症反应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病理检查示:模型组小鼠结肠黏膜糜烂覆溃疡形成、炎细胞浸润明显,肠壁充血伴出血,水肿明显;SASP组小鼠结肠黏膜未见明显糜烂及溃疡形成,但炎细胞浸润较明显,肠壁轻度充血,轻度水肿;肠露高剂组小鼠结肠黏膜无糜烂及溃疡形成,部分炎细胞浸润,肠壁轻度充血、无水肿。结论 中药复方肠露灌肠剂对小鼠免疫性UC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造模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复制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客观指标评价体系.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造成湿热体质,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乙醇混合液灌肠诱发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观察大鼠证候、结肠病理学改变及血清白介素-6(IL-6).结果:模型大鼠出现粘液便、懒动、食欲减退等湿热证候,病理切片可见结肠粘膜出现明显溃疡、病理学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IL-6明显升高(P《0.01).结论:采用饮食加化学刺激法首次成功复制出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大鼠模型,并拟定证候、病理及免疫三大指标体系,可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痛泻宁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痛泻宁贴膏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及安全性。方法:分别选用小鼠、大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对痛泻宁贴膏剂进行抗炎实验、镇痛实验、经口急毒实验、皮肤刺激实验等研究。结果:痛泻宁贴膏剂有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疼痛的作用,经口急性毒性的LD50>5 000mg/kg,贴膏剂对正常及损伤皮肤均无刺激。结论:痛泻宁贴膏剂有明显的抗炎及抑制疼痛的作用,安全无毒,对皮肤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