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ryptophycin是从蓝藻的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能抑制微管生成的新型抗肿瘤活性物质,对多种肿瘤有活性。cryptophycin直接与微管蛋白作用,抑制微管生成,破坏微管动态装配,从而换制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进而影响细胞增殖。本文对cryptophycin的来源、结构、生物活性、作用机制以及构效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桔青霉No.68菌株的发酵产物对微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寻找作用于微管的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的过程中,发现从东北红豆杉内皮层中分离到的一株枯青霉菌No.68的发酵液能将细胞有丝分裂阻断在中期,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电镜观察。证明发酵液中含有作用于微管的活性物质,且其作用效果为抑制微管聚合。  相似文献   

3.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分裂、信号转导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新型化疗药物的靶标。秋水仙素结合位点抑制剂(CBSIs)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和抑制微管形成发挥生物效应。近年来,人们对作用于此靶点的抑制剂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微管蛋白活性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由微管蛋白聚集而成的微管是组成纺锤体的主要成分.微管蛋白聚集或微管解聚的抑制将导致细胞有丝分裂中止.很多天然产物通过结合在微管蛋白的CLC部位或VLB部位而抑制其聚集;少数化合物通过抑制微管的解聚而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止.本文对近年来微管活性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着重讨论了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关系以及新的抑制微管活性化合物.大多数微管活性抑制剂都是抗肿瘤活性化合物.以微管蛋白为靶点筛选抗肿瘤药物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设计合成一系列吲哚美辛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外抗肿瘤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方法以5-甲氧基-2-甲基-3-吲哚乙酸为起始原料经两步酰化反应合成12个化合物,MTT法检测目标化合物对HT29、A549、Hep-2、MCF-7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同时采用浊度法评价其体外微管蛋白的抑制作用。结果 12种目标化合物均呈现了优于吲哚美辛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和微管蛋白抑制活性,其中3位羧基侧链苯乙基取代的化合物12作用于人结肠癌细胞HT29的IC_(50)(2.2μmol)为吲哚美辛的400倍,并且可以干扰微管聚合,其作用于微管蛋白的IC_(50)为5.6μmol。结论改变吲哚美辛1位酰胺和3位羧酸侧链所得的系列衍生物是一类新型的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候选药物。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paclitaxel,taxol),又名泰素、紫素、特素,是紫杉类植物中分离出的天然产品,是一种新型抗微管药物,作用机制是唯一能促进微管聚合的药物,结合位点在聚合状态微管上,可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成团块和成束并使其稳定,从而抑制微管网的正常重组。紫彬醇属广谱抗肿瘤药物,并具显著放射增敏作用。经临床研究证实,对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突出,目前也广泛用于头颈癌、  相似文献   

7.
张琦  王甜甜  汪磊  柯细松  屈祎  张雪 《药学学报》2022,(8):2334-2341
华蟾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肿瘤中药,但其抗肿瘤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华蟾素活性成分华蟾毒精(cinobufagin, CBG)抑制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靶标及分子机制。应用碘化丙啶(PI) DNA染色法分析CBG对肿瘤细胞周期的作用;通过胸苷同步化细胞至有丝分裂时期,微管及中心粒染色法表征CBG对肿瘤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采用体外微管聚合实验、微管单体/聚体分离实验及微管α-tubulin荧光标记法从分子和细胞水平评价CBG对微管聚合的作用;通过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建立微管切割蛋白Katanin调节亚基B1 (KATNB1)敲除的肿瘤细胞, CCK-8法考察CBG对野生型和敲除细胞抑制作用的差异;利用化学生物学的技术方法研究CBG和KATNB1的结合;采用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检测CBG对KATNB1蛋白和mRNA的调控。结果发现, CBG阻滞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于G2/M期;诱导中心粒异常增生,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体内外的微管形成实验表明CBG显著抑制微管蛋白聚合; KATNB1敲除后缓解了CBG对HCT116细胞的抑制作用,表明KAT...  相似文献   

8.
以2-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经13步反应合成了26个那可丁衍生物。以HL-60细胞为靶细胞,采用MTT法进行了初步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化合物对HL-60细胞株显示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和对微管聚合的抑制作用。优选出的化合物31对HL-60细胞株以及微管聚合的抑制活性是那可丁的3倍并诱导HL-60细胞在G2/M期累积,这为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构效关系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来源的作用于微管的活性物质及其筛选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对紫杉醇(taxol)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作用于微管的药物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微管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许多细胞功能,包括染色体运动,细胞形状的变化,细胞内运动,稳定细胞膜表面受体及与纤毛、鞭毛有关的细胞运动.由于微管在细胞分裂中有着重要作用,一些干扰微管功能的化合物可使细胞停留在有丝分裂期,从而达到抗肿瘤的效果.因此,微管成为许多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靶点,筛选抗微管药在抗癌药物研究中尤为令人注目.  相似文献   

10.
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越中  胡玮  周璐 《药学学报》2001,36(2):155-160
微管和微管蛋白的相互作用是靶向性筛选抗肿瘤化合物的重要模型之一。化合物与微管蛋白的作用导致两种结果:抑制微管聚合(促解聚)和抑制微管解聚(促聚合)。有许多化合物能与微管蛋白发生作用,其中大多数是降低微管结构稳定性的,如生物碱类的长春碱(vinblastine)、秋水仙碱(colchicine)、喜树碱(camptothecin)、combretastatin,脂类的curacinA,大环多醚类的halichondrinB,肽类dolastatin10、dolastatin15、hemiasterlin等;而目前临床…  相似文献   

11.
微管抑制剂那可丁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少荫  李敏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1238-1243
过去几十年中,那可丁一直被用作镇咳药。近年来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可作用于微管,抑制其动态不稳定性,从而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起到抗肿瘤作用。体内实验研究发现,那可丁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高、广谱、毒副作用不明显,有望被开发为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酚酸C(salvianolic acid C,SalC)的体外抗肿瘤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al C对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Giemsa染色进行细胞有丝分裂的形态学观察,微管蛋白聚合实验检测Sal C对微管蛋白聚合活性的影响,比色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结果丹酚酸C能抑制多种人肿瘤细胞增殖,其中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明显。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Sal C使HepG2细胞阻滞于G2/M期并随作用时间延长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细胞中Caspase-3和Caspase-6的活性升高。Gi-emsa染色提示HepG2细胞发生有丝分裂阻滞。Sal C能明显抑制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 Sal C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活性,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聚合诱导细胞有丝分裂阻滞从而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3.
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海洋天然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管稳定剂在抗肿瘤药物的发现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海洋中发现的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这一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土贝母皂苷(皂苷)对人低分化上皮样鼻咽癌细胞株(CNE-2Z)微管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微管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皂苷处理的CNE-2Z细胞中聚合和未聚合微管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图像结果表明,皂苷作用的CNE-2Z细胞丧失正常的微管网络,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证实皂苷使CNE-2Z细胞未聚合的微管蛋白比例增加,而且这一作用与剂量和时间呈正相关。结论:皂苷能抑制CNE-2Z细胞内微管的聚合,提示皂苷是一种有效的抗微管剂、  相似文献   

15.
周浩  周峰  周有骏 《药学实践杂志》2015,33(2):131-133,142
目的设计合成对微管蛋白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作用的3-取代吲哚-2-酮类化合物,考察其体外抑瘤活性。方法以取代的苯胺为起始原料,经缩合、环合、还原、取代等反应制得系列目标化合物,并考察该系列化合物对微管蛋白和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共合成了11个新的目标化合物。实验结果显示,化合物j9对微管蛋白和VEGFR-2激酶具有双重抑制活性。所有目标化合物对3种肿瘤细胞株均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结论该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靶点作用的抗肿瘤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引入氨基磺酰胺基或氨基磺酸酯基,以发现活性更强的抗肿瘤衍生物。方法 通过将2、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OSK进行叠合及分子对接,设计目标化合物4a和4b,经亲核取代、甲基化、还原和酰化4步反应合成,总合成收率分别为37%、44%,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确证了结构;评价了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抑制活性。结果 得到了2个新型的1结构衍生物4a和4b,MCF-7增殖抑制活性(GI50值分别为12.9±1.31、17.6±1.41 nmol·L-1)较1下降了2~3倍;微管聚集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4.16±0.14、25.7±2.19μmol·L-1)较1下降了4倍以上。结论 尽管设计化合物4a和4b抑制微管聚集活性较弱,但仍表现出较强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可能得益于其类药性的改善。相关研究可为1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修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素(NCTD)对微管蛋白聚合-解聚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凝胶电泳鉴定从猪脑中提取的微管蛋白,并用Bradford法测定微管蛋白含量。在经过秋水仙碱和紫杉醇验证稳定的37℃和4℃平衡体系内加入NCTD 10,20和30μmol.L-1观察微管蛋白聚合-解聚活性。人卵巢癌SK-OV-3细胞加入NCTD 60μmol.L-1作用8 h,取上清和沉淀,Western印迹法检测微管蛋白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37℃聚合反应中,NCTD 10,20和30μmol.L-1组对微管蛋白聚合的抑制率分别为(5.5±2.7)%,(7.1±1.2)%和(27.5±0.4)%,在此浓度范围内NCTD随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P<0.05),但对微管蛋白在4℃的解聚影响不显著。NCTD 60μmol.L-1作用人卵巢癌细胞后,细胞中游离微管蛋白增加了(91.5±8.5)%,聚合微管蛋白量减少了(51.8±3.8)%,说明NCTD抑制了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微管蛋白的聚合。结论 NCTD对体外微管蛋白的聚合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多西他赛(Docetaxel,泰索帝)是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属于紫杉类化合物,为白色或近似白色粉状物,其作用机制是加强微管蛋白聚合作用和抑制微管解聚作用,导致形成稳定的非功能性微管束,从而破坏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近年来多西他赛在各种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翎  刘宗英  李卓荣 《中国新药杂志》2012,(16):1892-1899,1949
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微管蛋白成为抗癌药物的重要靶点之一,作用于微管系统的微管蛋白抑制剂现已成为一类有效的抗肿瘤药物。由于微管蛋白上秋水仙碱位点的空腔体积较小且相应抑制剂的结构较为简单,因而近年来关于其抑制剂的研究也备受关注。本文总结了多种不同结构类型的作用于秋水仙碱位点的抑制剂及其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李玲珺  李霞 《中国药师》2017,(1):139-143
摘 要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构成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成分,其能与其他的蛋白组装成纺锤体、中心粒和神经管等结构。微管在细胞生长、维持形态、细胞信号传导,尤其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微管是新药发现的重要靶点。作用于微管的抗肿瘤药物是一类最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的药物,该类药物抑制微管聚合、破坏微管动态不平衡性、破坏纺锤体、阻滞细胞周期,引起肿瘤细胞死亡。本文综述了以微管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并对以微管为靶点的肿瘤治疗药物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