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提高对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松花江流域4所医院收治的21例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BUS、CT或动脉造影等辅助检查,21例均显示为腹膜后占位性肿块,其中2例经MRI及动脉造影确诊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19例误诊,误诊率为90.5%(19/21).21例病理诊断为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其中8例为低度恶性.21例均行手术治疗,16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占76.2%(16/21);5例术中未能切除.其中4例于手术后11个月内死亡,1例术中死亡.16例切除者中有11例存活12年后失访,3例低度恶性者存活8年,有2例随访3年仍存活.结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治疗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的惟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40岁,因"右上腹痛两天"来我院就诊。疼痛呈持续性,伴背部放射痛,恶心,并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畏寒、发热,无胸痛、心悸,无腹泻。T:37℃,P:98次/min,R:18次/min,BP:107/75 mm Hg。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8.0×109L-1,中性粒细胞15.2×109L-1。心肌损伤标志物示肌酸激酶278.0 U/L,肌酸激酶同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并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术前B超、CTU、MRI均能准确发现肿瘤,肿瘤最大径12cm,最小5cm.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患者6例,低度恶性1例.7例手术均获成功,联合脏器切除1例,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应被视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手段,应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联合脏器切除可提高切除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腹膜后化学感受器瘤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副神经节瘤是起源于副神经节组织的肿瘤,临床上较少见,但同时也是神经内分泌肿瘤中最能够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的一类肿瘤。文中就发生于腹膜后的副神经节瘤,复习近年来相关文献及最新研究资料,对其诊断、治疗尤其是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膜后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的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检索相关文献进行讨论总结。结果患者经B超、CT及MRI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物并行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病理结果证实为副神经节瘤。结论Zuckerkandl器区域内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49岁。 4年前因右上腹胀痛 ,无黄染 ,无发热 ,曾到其他医院未明确诊断 ,未系统治疗。近一年腹胀渐进性加重 ,同时感到胸闷 ,平卧后加重。近一个月食后加重 ,排气、排便困难。查体 :右上腹可触及 12cm× 15cm压痛包块 ,质硬 ,边界清。表面光滑 ,活动度差 ,腹部B超 :右上腹 17.2cm× 14.2cm囊实性包块 ,上邻第一肝门 ,后邻右肾 ,腰大肌 ,下腔静脉 ,并与腹主动脉前壁分界不清 ,有包膜 ;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术前诊断 :腹膜后纤维瘤。木中见肿瘤位于腹膜后 ,2 6cm× 2 6cm× 2 0cm ,上至肝脏 ,下至骼前上棘 ,后方与腹主…  相似文献   

8.
患者 女性, 5 0岁。以发现腹部肿块 3个月余入院。体查:右中、下腹膨隆,无胃肠型及胃肠蠕动波,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右中、下腹可触及一 2 0cm×1 5cm×1 0cm球型肿块,质硬、活动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正常。CT示:右侧中腹部见一巨大团块影,边缘清楚,大小约1 2. 0cm×1 5. 0cm,涉及 1 2个层面 (层厚 1 0mm),其密度不甚均匀,CT值 3 6~ 4 4Hu,内见絮状略高密度影;肠管被推移向前向左移位。扫描野未见肿大淋巴结。诊断为腹膜后肿瘤。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膜后肿瘤位于盲肠、升结肠后方,肿瘤包膜完整,大小 1 8…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0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9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等资料。结果 39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中男19例, 女20例, 功能型11例(28%), 无功能型28例(72%)。19例行CT血管造影提示肿瘤多分布于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周围。39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 腹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上优于开放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35±66)min比(194±67)min, t=-2.529, P=0.016;(6.6±2.2)d比(9.6±4.8)d, t=-2.096, P=0.043]。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151)ml比(361±608)ml, t=-1.169, P=0.250]。腹腔镜组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开放组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 1例发生肠梗阻。36例获有效随访, 失访3例, 随访时间为2~115个月, 腹腔镜组1例患者术后1年因肿瘤原位复发合并肝脏转移而死亡, 开放组1例术后2年肿瘤原位复发, 经二...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 2岁。发现左上腹包块 6个月 ,于1 997年 1月 6日入院。患者无恶心、呕吐 ,大便正常 ,无尿频、尿急及肉眼血尿。体检 :左上腹肋下可扪及一包块下极 ,不能推动 ,质韧 ,表面光滑。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未触及包块。血常规、尿常规、AFP、CEA未见异常。B超检查 :腹主动脉左前方有一 8.7cm× 5 .5cm× 8.0cm大小肿物 ,其内回声不均。CT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 ,边缘清楚 ,CT值1 6 .8~ 2 5 .6Hu ,左肾受挤压移位。IVU示左侧腹膜后肿物性质待定 ,左肾下极及左输尿管受压移位 ,双肾功能良好。腹主动脉造影未见肿…  相似文献   

12.
米军  李怡  王家吉  肖楠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2):1094-1097,1108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切除副神经节瘤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7月,对8例腹主动脉、腔静脉前或后方、肾血管下方的副神经节瘤定性定位确诊,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后腹腔镜下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结果 7例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4.3±17.7)min,术中出血量(40.7±5.4)ml,引流时间(3.9±4.6)d,术后住院时间(5.0±4.0)d.副肾动脉损伤1例(中转开放手术),左肾静脉损伤1例,乳糜漏1例,余无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副神经节瘤.8例随访(18.0±8.7)月(2-27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2例术后1个月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5例服用药物血压控制良好,1例欠佳.结论副神经节瘤术前充分准备,严密麻醉监护,精准术中操作是成功的关键;腹腔镜下经后腹腔途径切除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 ,5 5岁 ,农民。 2 0年前无意中发现在中上腹有一肿物 ,无疼痛和其它不适。曾两次在其它医院检查 ,未明确诊断 ,无症状 ,未治疗。 2 0年来肿物逐渐增大 ,自觉腹胀 ,尤其进食后明显 ,伴左侧腰疼。无恶心及呕吐 ,无头晕、心悸 ,大小便正常。Bp16 9.3kPa。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自动体位 ,神清合作 ,皮肤巩膜无黄染 ,浅表淋巴结不大 ,心肺正常。左中腹部膨隆 ,无肠型及蠕动波 ,无腹壁静脉曲张。左中上腹可触及 2 6cm× 2 6cm× 16cm肿物 ,表面光滑 ,边界清楚 ,稍可推动 ,无触疼 ,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神经鞘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1例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及术后病理、随访的回顾,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分析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状况。结果本例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检查,理想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外科手术完整切除肿瘤,其预后良好,早期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后腹腔镜切除副神经节瘤术式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7月,对8例腹主动脉、腔静脉前或后方、肾血管下方的副神经节瘤定性定位确诊,充分术前准备后,行后腹腔镜下副神经节瘤切除术.结果 7例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04.3±17.7)min,术中出血量(40.7±5.4)ml,引流时间(3.9±4.6)d,术后住院时间(5.0±4.0)d.副肾动脉损伤1例(中转开放手术),左肾静脉损伤1例,乳糜漏1例,余无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副神经节瘤.8例随访(18.0±8.7)月(2-27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2例术后1个月血压逐渐下降至正常,5例服用药物血压控制良好,1例欠佳.结论副神经节瘤术前充分准备,严密麻醉监护,精准术中操作是成功的关键;腹腔镜下经后腹腔途径切除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微创、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腹膜后血管外皮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9岁。体检发现右腹膜后肿物1年半,1年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时好时坏,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无发热,开始诊疗腹膜后肿物,曾多次就诊外院,难以确定肿物来源及性质,于2005年2月28日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未触及明显包块,右腰部较左侧饱满,轻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术前对所有患者行CT平扫,对其中10例行增强扫描。结果12例肿瘤均为单发;3例为功能性,9例为非功能性;11例良性,1例恶性。8例肿瘤呈椭圆形或长椭圆形,4例为类圆形;7例肿瘤边界清楚,5例边界不清。平扫肿瘤呈稍低于肌肉的中等软组织密度,11例密度不均匀,瘤内见囊变、坏死或钙化;1例较小肿瘤密度均匀。增强扫描9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强化较均匀。动态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延迟强化,实性部分动脉期呈轻一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实质期强化更加显著。结论腹膜后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能为术前诊断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乔祖俊  郭喜林 《腹部外科》1997,10(5):206-206
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上极少见。我院自1975年至1996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者11例。该病男性多于女性,以中、上腹部多发。患者常以“腹部肿块”而就诊。术前确诊困难,手术是最理想治疗方法。本组均一期根治性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8月至20(18年3月收治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成人腹膜后淋巴管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完整切除6例,行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淋巴管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难确诊,CT等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定性、定位具有一定的提示性。手术切除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副肿瘤性天疱疮(paraneoplastic pemphigus,PNP)是副肿瘤综合征之一,以黏膜损害,尤其是口腔黏膜广泛糜烂、多形性皮肤损伤以及并发肿瘤为特征,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