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左侧旁道 (LAP)并房室结加速传导 (EAVNC)心动过速 (TA)经食管诱发方式的影响 ,对 5 9例突发突止TA患者作食管心房调搏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有 18例具有房室结加速传导 ,SR间期轻度延长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的方法与无EAVNC患者具有不同的刺激模式。结论 :当心房起搏频率≥ 2 0 0次 /分 ,房室传导是 1∶1,需更强的S1S2 S3 或Burst法才能诱发SVT ,这样可避免遗漏左侧隐匿性旁道的诊断 ,前向 1∶1传导的AH间期是决定LAP并EAVNC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频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男性,6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图1窦性p-P间距0.85s,频率71次/分。呈长P-R间期型文氏阻滞(即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则延长),呈4:3下传,为交接区双层传导阻滞的一种类型。应用阿托品后(图1下行)文氏现象消失,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仍存在。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长P-R间期文氏型房室交接区双层阻滞(A型)。  相似文献   

3.
傅海燕 《心电学杂志》2007,26(4):220-221
例l患者男性,27岁,因心悸l周人院。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体检及各项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频率88次/min,房室传导呈不典型文氏现象,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固定为0.24~0.25s,第2个P-R间期突然跳跃延长至0.42~0.52s,并持续延长,直至文氏周期结束,房室传导比例呈4:3~6:5,文氏周期第2个P-R间期跳跃式延长考虑是房室结快径路转为慢径路传导的结果,并以快、慢径路同时受阻而结束文氏周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房室结双径路传导致不典型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17岁。即往健康,因肛瘘住院。术前查常规心电图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图1)示图A:P-R间期0.20s,心率53次/min。图B:P-R间期0.26s,心率53次/min。在心率相同的情况下,P-R间期增减量超过0.06s,考虑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图C:第2个P-R间期0.22s,随后2个P-R间期突然跳跃或延长为0.50s和0.58s,再后P-R间期脱漏,为典型文氏型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5.
例1患者男性,5岁。因心悸胸闷4天就诊。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体检:心界不大、心率12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夜间睡眠显示:P-R间期有短(0.12s)和长(0.24s)两种,互差〉0.06s(图1)。P-R间期呈不典型文氏周期: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P-R间期固定为0.12s,第2个P-R间期呈跳跃式延长,增量为0.12s。延长的P—R间期连续发生,至QRS脱落。长P-R间期较固定,不符合典型文氏周期P-R间期逐渐延长,R-R间距逐渐变短的规律。提示存在房室结双径路传导。不典型文氏周期与房室结双径路隐匿性折返及蝉联现象有关。动态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房室结双径路伴不典型文氏现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21岁,因体检发现心律不齐而就诊。平素体健,无阵发性心动过速史。体检:心肺正常,心脏 X 线片、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查均无异常发现。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示P 波直立,频率97—103次/min,QRS 波室上性,ST-T 无改变。但 P-R 间期呈长短2种类型。P_1-R 至 P_7-R 及 P_(20)-R 和 P_(21)-R 为短 P-R 间期;P_8-R 至 P_(18)-R 为长 P-R 间期。从短 P-R 间期突然转变为长 P-R 间期,尔后长 P-R 间期又突然缩短为短 P-R 间期,两者 P-R 间期相差显著,且为突然转换故可诊断为房室结双径路。短 P-R 间期为快径路;而长 P-R 间期为慢径路下传。  相似文献   

7.
例1 患儿男性,11岁。因咽痛、乏力、颜面水肿一周就诊。体查:BP105/68mmHg,心界不大,律不齐,心率68次/分,心音低钝,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临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心电图为人院时描记(图1):心律为窦性,心率约70次/分,p-p间距相等。QRS波成对出现且形态不同,基础P-R间期0.32s,仔细分析发现P-R间期逐渐延长并与QRS波有关,第1个P-R间期0.32s,第2个P-R间期0.40s,第3个P波下传受阻,QRS波脱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3:2文氏周期)。每个文氏周期的第1个QRS波形态宽大时限延长,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图型,其P-R间期均固定,以上现象均在长R-R间隔(1000ms或以上)后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9.
张震翼 《心电学杂志》2006,25(4):221-222
患者男性,32岁。因阵发性心悸半年就诊。有高血压史1年。体检:BP170/100mmHg。神志清。心界不大,心率6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常规心电图未见异常。X线胸片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心内结构未见异常。动态心电图(图1)示P-R间期从200ms延长至240ms,当P-P间期缩短20ms时,P-R间期从240ms突然延长至360ms,差值大于60ms,提示房室结双径路传导。  相似文献   

10.
<正> 房室传导阻滞中典型的文氏现象有以下特点:1. P-R 间期逐渐延长,直到一个P 波被阻滞而发生脱落;2. P-R 间期超过前一个P-R 间期的量即“增加量”却逐渐减少,3. 在窦性心律规则时,P-R 间期进行延长而R-R 间隔却逐渐缩短,即在心搏脱落的长间歇之后,心室率逐渐轻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例1 患者男性,32岁,阵发性心慌气短10d,卧位或夜间睡眠时症状加重来院就诊。体检:BP120/75mmHg,心脏听诊心率随体位改变有明显变化,双肺(-)、心脏超声、血常规、血清酶谱及电解质均正常。平时身体健康,无可疑病史可查。心电监护连续可见:坐位或站立位时窦性P波顺序发生,P-P间期0.88~0.90s,P-R间期固定(0.20s),房室传导比例1:1,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12.
<正>在分析心律失常时,经常会涉及到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比关系规律,但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若盲目套用,则会影响我们对心律失常机制的判断。本文对R-P间期与P-R间期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1 P-R间期正常此时房室结有效不应期(ERP)大致为P波波峰至T波波峰(图1中CA段),相对不应期为AB段,虽然原则上房室结不应期应从C点算起,但可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MⅡ、MV5同步非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 P-P间期0.72~1.0s,频率83~60次 / min,可顺传心室的P-R间期固定为0.16s,呈2:1传导,A前2个及B的后2个QRS形态正常,当窦性频率略慢,P-P间期延长到1.0s时,连续出现形态与窦性形态不同的QRS波群,呈R型,时间0.10s(A后3个及B前3个QRS波群),其P-R间期不固定,考虑为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心律,周期1.64s,频率36次 / min,持续20余秒,连续数十个P波未顺传心室,直到P-P间期逐渐缩短至0.72s时恢复房室2:1顺传,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1月就诊.查体:血压110/84mmHg,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外院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QRS间期0.085,房室传导比例为2: 1.外院及本院门诊医生均误诊为窦性心动过缓拟行阿托品试验,心电图室出于谨慎未遵医嘱仅让患者做快速下蹲动作,运动后30.心电图(图1B前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0.285,房室传导比例为1: 1.运动后1 min心电图(图1B后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1个QRS波,房室传导比例为3: 2.运动后2min,L"电图(图IC)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房室传导比例恢复为2: 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二度I型房室阻滞(运动后消失(图略)).  相似文献   

15.
谢玮  陈斓 《心电学杂志》2003,22(3):151-151
患者女性,61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而作动态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平均心率79次/min,偶见房性及室性期前收缩,睡眠中P-R间期延长达0.26s以上,一过性P-R间期呈逐渐延长又逐渐缩短现象。06∶03∶23(图1)可见P-P间期讨论本例具有如下特点:①P-P间期基本规则。②P-R间期递增至递减变化中的“最短”P-R间期大于正常最高值0.20s。③P-R间期递增至递减变化中每一次增量或减量均<0.06s。④P-R间期逐渐延长或缩短后均未见心室漏搏。目前有学者将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特殊类型分为I型(文氏型,传导延缓递增型),Ⅱ型(传导延缓固定…  相似文献   

16.
P-R指数,是测定的P-R间期与最大P-R间期(后者为按心率计算的P-R间期的最高极限)的比值。P-R指数大于1,常说明瞎事传导延迟。有人认为,对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P-R指数比P-R间期测定值更有价值。急性风湿热患者,80%以上P-R指数大于1。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6岁。因心悸就诊。自诉有“间歇性心动过速”史。BP16.5/10.6kPa(124/30mmHg)。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均无异常改变。心电图(附图A)示:窦性心律,P-P间期匀齐(130次/min),P-R间期长(0.34s)短(0.18s)交替,P波叠于T波中(表现为T_(V_3_高耸,T_(V_5)增宽),R-P间期与P-R间期呈反相关现象:即当R-P间期0.16s时P-R间期0.18s,当R-P间期0.28s时P-R间期0.34s。符合房室结双径路伴快径路2:1传导的心电图改变。由于患者有心动过速史,为了证实上述心电  相似文献   

18.
蔡巍 《心电学杂志》1996,15(2):123-124
关于冠状动脉近侧严重狭窄、冠状动脉痉挛及左室壁瘤患者运动负荷试验时ST段抬高,早已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运动试验导致下侧壁导联ST段明显抬高,但经非侵入性检查,患者无心肌缺血或心肌局部活动失调表现。仔细分析可发现P-R间期明显延长,窦性P波隐埋在ST段之前J点交界处,这是唯一1例运动负荷试验导致P-R间期延长貌似ST段抬高。 患者男,71岁,无自觉症状,亦无冠心病史,因患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而进行铊-运动负荷试验。目前口服硝苯呲啶及依那普利治疗。常规12导联心电图(图1)示正常窦性心律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0.25s,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J点与P-R段等电位,无明显Q波。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当运动至11min 25s(相当于METS 9级)时,最大心率达142次/min,BP 22.7/12kPa(170/90mmHg),由于患者双腿疲软而终止运动,但无心绞痛症状。此时,井进行铊-心叽灌注层面X线显像照影。  相似文献   

19.
从3200次24小时动态心电图(AECG)记录中,发现10例由房室结双径路引起的1°与2°房室阻滞(A-VB)。其中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35±22岁。2例患冠心病,1例二尖瓣脱垂,另7例无心脏病证据。在常规心电图上5例呈“阵发性”A-VB(1°3例,2°I型2例),另5例正常,因心悸或眩晕而进行AECG检查。 10例皆在AECG上有下列一或多项特征:1.P-R间期突然延长,至少持续3个心动周期;2.在长P-R间期周期后,P-R间期突然正常化;3.呈不典型的文克白序列,在P波被阻滞之前任何一个P-R间期突然延长>0.10s。这些病人  相似文献   

20.
一希氏束病变患者经电生理检查证实有希氏束内双径路,作者相信这是第一例报道。患者女性,68岁,因晕厥入院,有中度高血压,无其他心脏病证据。主要的心电图特征:1.P-R间期长短交替的1:1房室传导;2.意外的房室文氏序列;3.P-R间期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