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细胞)在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关键性作用,不仅能调节CTL的免疫应答效应而且还能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最早被发现的两种Th细胞,根据其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不同分别命名为Th1和Th2。最近研究又发现了Thl7、Treg、Th22、Th9和Tfh的存在,它们由特异性的转录因子、趋化因子诱导、刺激产生,并且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从而参与炎症、肿瘤、自身免疫反应等过程。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发病机制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介导的免疫应答是导致肝细胞损伤以及炎症慢性化的关键因素,Th细胞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不同亚型的Th细胞被激活可能致机体产生不同的免疫反应,从而导致HBV感染后的不同临床表现与转归,因此清楚各亚群Th细胞在HBV感染、转化等过程中所主导的作用,将会为寻找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转归、治疗方法及效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起源于骨髓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具有启动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功能,因其表面具有众多树突状突起而得名,由美国学者Steinman及Cohn于1973年发现。  相似文献   

3.
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乙肝患者的肝细胞损伤主要不是乙肝病毒直接造成的,而是机体对HBV表达产物的免疫反应所导致的。细胞与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在抗HBV感染中起着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要想获得稳定持久的抗病毒作用必然要同时提高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本文就慢性乙肝患者的细胞免疫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T细胞极化群体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Jiang R  Lu Q  Hou J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0):741-744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中辅助性T细胞(Th)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情况,以测定Th1/Th2/Th3细胞的百分率、探明Th细胞各极化群体在慢性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36例 性HBV感染者分2例,慢性HBV感染组和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组,每组18例患者。正常对照组12名。常规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然佛波二脂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以慢性感染多见,我国约有9300多万的HBV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3 000多万人。HBV慢性感染及CHB的形成与机体免疫状况关系密切,作为目前最为强大专职抗原呈递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和开启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与调节免疫平衡的关键环节。CHB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肝细胞的损伤与机体免疫状态及免疫应答关系紧密,免疫应答可清除HBV,但也亦导致肝细胞损伤或HBV变异。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在HBV感染中DC发育不成熟与功能障碍是导致HBV感染慢性化与CHB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C CD80、CD1a、IL-2分泌量及S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902.26,1 381.54,827.31,41.54,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100 mg/L基泰组的DC CD1a和CD80表达增高(P<0.05),其上清液中IL-12水平增高(P<0.05),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SI增大(P<0.05).结论:基泰一定程度上可增强CHB的DC免疫学活性.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慢性乙型肝炎 (CHB)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体外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 (DCs) ,探讨DCs在CHB特异性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为治疗运用提供实验物质基础。方法  10例CHB病人外周血 15ml,分离PBMC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 ,加入粒单核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白介素 4 (IL 4 ) ,诱导DCs增殖分化。透射电镜分析DCs细胞形态学 ,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分子的表达。结果 ①经本实验体系从CHBPBMC可诱导DCs生成量为每 15ml(1.2~ 4 .7)× 10 6,透射电镜证实呈典型的DCs细胞形态学 ;②DCs表型分子呈极低表达 ,分别为CD83(8.0 2± 3.99) %、CD80 (8.77± 2 .0 6 ) %和MHC DR(14 .0 5± 2 .6 6 ) %。结论 CHB病人PBMC经GM CSF和IL 4混合细胞因子培养体系能诱导一定量DCs产生 ,表现为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 ,但表型分子表达低下 ,处于非成熟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regs和Th17细胞在不同HBV感染状态频率特征,以期揭示其对CHB转归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mbase、CNKI、CBM及万方等数据库,依据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标准评价文献质量,按照PICOS原则提取资料,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2篇。CHB外周血中Tregs及Th17细胞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者,但Tregs/Th17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P〈0.00001、P=0.04);CHB患者外周血中Tregs低于As C(P=0.57),而Th17细胞高于As C(P=0.25);CHB外周血中Tregs含量高于AHB(P=0.002),Th17细胞低于AHB(P=0.34);随着CHB病情加重外周血中Tregs含量降低(P=0.43),Th17细胞含量升高(P=0.02),Tregs/Th17比值增大(P=0.17)。结论 Tregs及Th17细胞在不同HBV感染状态表现不同的消长情况。Tregs/Th17失衡可能与CHB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Tregs及Th17细胞有望成为CHB预后及转归的重要预警标志。  相似文献   

9.
赖宁  刘杞 《重庆医学》2002,31(11):1119-1122
过继免疫治疗 (adoptiveimmunotherapy)是将体外激活的免疫活性细胞或细胞因子进行免疫性转移 ,输给肿瘤或感染病毒的宿主 ,使它们在体内产生协同作用 ,由免疫活性细胞杀伤、溶解肿瘤细胞或病毒感染的细胞 ,直接或间接地介导机体的抗肿瘤或抗病毒效应。它是医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肿瘤学、细胞工程和遗传学技术发展的结果。过继免疫治疗包括免疫活性细胞因子过继免疫疗法和免疫活性细胞过继免疫疗法。前者包括输注IL 1~ 12 ,IFN、TNF、TGF、EGF和干细胞生长刺激因子等疗法 ,已用于或目前试用于临床的…  相似文献   

10.
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CD_4~+T淋巴细胞亚群,机体功能异常时,常表现出Th17/Treg细胞免疫失衡,进而导致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成功妊娠直至分娩包括胚胎着床、母-胎界面耐受维持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依赖于母体精细的免疫调控,如免疫调控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妊娠相关疾病。Th17/Treg细胞的免疫失衡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早产、弓形虫感染所致的不良妊娠以及子痫前期有关。  相似文献   

11.
Th1、Th2细胞能产生不同的细胞因子,协调参与各种免疫炎性反应;Th1/Th2失衡引起的免疫紊乱,可能影响多种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多项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可能存在Th1/Th2失衡及相关细胞因子变化,进一步了解和认识COPD的免疫炎症失衡规律,对提高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fh细胞相关表达分子CXCR5、CXCL13、IL-21和TGF-β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CHB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 年3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B 患者50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受试者外周血中CXCR5、CXCL13、IL-21和TGF-β2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HBeAg,酶速率法检测AST和ALT等指标。结果 CHB患者组CXCR5、CXCL13、IL-21和TGF-β2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与HBV DNA、HBsAg、AST、ALT等之间无相关性(P>0.05)。CHB患者中HBeAg阴性组CXCR5、CXCL13、IL-21和TGF-β2的表达比HBeAg阳性组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fh细胞及其功能相关分子IL-21和TGF-β2参与了HBV感染后相关的免疫应答反应,可以作为不同免疫状态下免疫损伤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及正常人外周血两种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及功能上的差异。方法 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在含有粒单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NFFα)的无血清培养基AVI-M中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可获得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但CD80表达较正常人低,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较正常人低。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细胞因子变化与T细胞亚群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春生  查岩 《医学综述》2006,12(2):82-84
通过对慢性乙肝细胞因子、T细胞亚群变化及相互关系分析,发现在慢性乙肝发病过程中,Th1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h2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细胞总数减少,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且与IL2、IL6、IL12等细胞因子的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不同细胞因子的变化可影响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使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Th22细胞和IL 22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分别检测2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2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频数和IL 22浓度。结果: 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频数和IL 22浓度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均P<0.01);IL 22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预测肝衰竭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3(95% CI:0.598~0.907),当临界值为32.80 pg/mL时,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和65.0%;肝衰竭患者外周血Th22细胞频数和IL 22浓度呈正相关(P<0.01),Th22细胞频数和IL 22浓度与肝衰竭患者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IL 22可作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衰竭的一个预测指标,监测肝衰竭患者外周血中Th22细胞频数和IL 22浓度对肝脏损伤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表面分子HLA -DR、CD1a、CD80 、CD86表达水平及其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患者 1 0例 ,从其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扩增DC ,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型HLA -DR、CD1a、CD80 、CD86。以健康成人 1 0例作为对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表面HLA -DR、CD1a、CD80 、CD86分别为 :48.63± 6.34,2 7.73±7.1 9,2 1 .0 5± 8.33,1 8.5 8± 5 .5 1 ,明显低于对照组 :83.1 1± 6.46,5 2 .80± 1 1 .70 ,36.1 1± 7.5 5 ,40 .83± 5 .48,两者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0 1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表面HLA -DR、CD1a、CD80 、CD86表达水平下降 ,并与DC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脐血LAK细胞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云  朱丽影 《铁道医学》1996,24(5):312-313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可以激活并诱导T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引起免疫平衡紊乱,参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发生、发展。阐述DC在启动并激活CD4+T细胞中的作用,及其对各类辅助性T细胞亚群以及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调节作用,探讨并寻找DC与T细胞之间免疫平衡的条件,可为全面了解ITP的发病机制和后期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